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相比的,这个是佛说的意思,这个意思,善导大师注解里面没有。我把他补充出来。
下面说什么呢?说无量寿。无量寿这个注解,在第七面第三行。无量寿是中文的意思,梵语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佛号翻成中国意思,世尊自己在经典里面给我们介绍,翻为无量寿、无量光。其实这个无量是一切众生,当人圆满的自性,无量是指的这个。不仅仅是无量的寿命,这个无量是真的无量,绝对不是有量的无量,是真实的无量。无量的寿命、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随拈一法都是无量,一切无量里面,我们要问:那一桩事情最要紧呢?寿命。
假如说,你今天有无量的财富、无量的珍宝、无量的眷属,你没寿命,那这个无量不就全都落空了。所以一切无量当中最要紧的一个就是要有寿命。有寿命这一切无量,你才能享受得到;假如没有寿命,确实这个世界一切无量无边与你都不相干啊!所以经典的翻译,一切无量当中,为什么翻做成无量寿,道理在此。所以诸位记住,绝对不是一个单纯寿命无量;假如单纯一个寿命无量,我们没有无量的财富,寿命虽然长还要受贫穷之苦,那个日子很难过。所以是一切无量当中,是以这个寿命来做一个代表,它也是一切无量当中最重要的一种。
经里面给我们说,西方世界依报、正报无量的庄严,这是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小本经里面虽然说得少,但是莲池大师注解说得详细,蕅益大师也介绍得很明白,本经说得也很多。依报正报一切无量,都是我们自己性德的流露。话说回来了,我们是凡夫,没有见性;我们虽有性德,性德是隐而不彰。彰就是明显,隐藏起来没有露出来。我们虽然没有露出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他老人家修德圆满,性德圆满显露。我们到那里去享他的福;虽然享他的福,他的福就是我们自己称性之福。在享他福报当中,在西方极乐世界断烦恼、破无明,证圆满的自性。这一个度化众生圆成佛道的方法,确实十方一切诸佛世界,比起极乐世界都要逊色,没有像西方世界这么圆满,这个是无量寿的意思。这一段的解释,诸位自己去看就可以了,我就不必多说了。
下面呢‘观’这一个字在第十面,诸位翻到第十面第四行第二个字,‘观者照也,常以净信心手,以持智慧之辉,照彼弥陀正依等事。’‘观’,平常我们讲的观照,这是修行功夫得力的第一步。如果我们把这个修行功夫分为三等,这是第三等,叫观照。什么叫观照呢?此地大师给我们说的这几句开示非常重要。是净信心,关键在这三个字。净信心就跟金刚经上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清净心是能照,实相是所照。
我们今天没有观照的功夫,你问为什么没有呢?心不清净。因此参禅不能开悟;不但不能开悟,这个心实在讲太粗了!妄想执着太重了!连禅定都得不到,学教,教下讲的:大开圆解。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不要说大开圆解,能够将经教的真实意义体会个一分两分都不容易;不但不能体会,还有不少同修听的时候,把意思听错了。他听我讲,我再问他,他回来讲跟我讲的意思完全相反。 他怎么会听错呢?曲解了。 这些事情中国、外国,我常常都遇到。从前我还不太容易相信,听东西会把意思听错了,果然真有。这是什么?这是心太乱了,太复杂了。可见的清净心非常重要。
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的净信心,信什么呢?心经里面所说的道理、所说的方法、所说的境界、所说的因果完全不怀疑,统统都能够接受,依教奉行这就叫净信。手在此地意思,心净信了,我们身一定做到。手是代表我们,心到,手就到,我们真的能把它做到。下面是个比喻: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要用现代的话来说,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处世、待人、接物,我们有智慧,我们用理性,不用感情,这叫观照。如果日常生活当中还动感情,你的照就没有了,这个观照就没有了。诸位要晓得,观照就是理性处世、待人、接物,一切事,理智做主,不用感情,这叫观照。这样子你这个功夫就得力了,初步得力,你在生活里面过失就少了。所有一切过失都发生在情执里面,你能够舍掉情执,用智慧、用理性、用客观,那就不一样了。减少许许多多的过失,这是我们常讲的断恶修善,到真正功夫得力,这断恶修善才真谈得上,否则的话,你断恶修善全是感情边上事情,善未必是真善。
从这个基础再往上提升就叫照住,这个观照第二层就是照住。这个照住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得禅定,得定。烦恼纵然是有,它也不起作用。这个照住在我们净土宗就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 在禅宗里面得禅定,得到禅定,这个就是照住。 最上层的功夫呢?叫照见。你看你们读心经,心经中国人都会念。一开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它照见了。照见是最上乘的功夫。在我们净土宗就是理一心不乱,在禅宗里面叫明心见性,大彻大悟那是照见。 由此可知,禅宗里面讲观照、照住、照见三个层次;在我们净土宗里面讲功夫成片,这个功夫成片跟观照的意思一样。讲事一心、讲理一心。其实所证入的境界是相同的,名称不相同,所以这是讲的功夫。本经教给我们这个观,这个观就是修行的方法。世尊在此地给我们讲了十六种,所以这个经也称做十六观经。十六观里面大别来分,分为三大类: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三种念佛。那一种属于观照?那一种是照住?那一种是照见呢?跟诸位说,任何一种里面都有浅深不同。
我们用持名,我们在初学的时候,功夫还没有得力,那什么都谈不上。功夫得力了,这个得力是什么样子呢?是二六时中,一天到晚心里面只有佛。就像此地讲的,心里面所想的、所念的都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像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忆是心里想、口里念,这个佛境界很广。就像大本无量寿经所说的,我们想阿弥陀佛,他在因地的发心求学,修行证果,发愿广度众生。我们常常想他,不知不觉自己就跟他一样。真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想阿弥陀佛,想久了,你就变成阿弥陀佛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这个非常重要。
想到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依正庄严,依正庄严要记住,正报里面报的,从初发心修行证果,一直到广度众生都叫正报。依报里面种种设施,提供十方大众到西方极乐世界修行,这样美好的一个环境,这都属于依报。庄严是主要讲的是这些,这个我们要懂。换句话说,说依正庄严就是依正庄严四个字全部的无量寿经,乃至于我们说全部的净宗经论,这四个字都包括尽了。我们心里想的是这个,我们期望的是这个,我们念的是这个。把这个世间一切尘劳烦恼不知不觉的都离开了。那为什么?不想它了嘛!不想它,自自然然它就远离了。这个时候,这个境界才叫做观照,也就是我们讲的功夫得力、功夫成片。成片是这个意思,是这个境界。
有这样的功夫,给诸位说这决定得生,生西方极乐世界。生那一土呢?凡圣同居土。这个品位不高,生凡圣同居土。如果功夫更进一层,你念到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见思烦恼统统断,真的断了。从断证功夫上来讲,他跟阿罗汉、辟支佛是平等的,但是从智慧功德上来说,那阿罗汉、辟支佛望尘莫及啊!他不能比啊!这个生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功夫再上一层,这是理一心不乱,那就照见了。跟心经上的境界完全相同,照见五蕴皆空,世法、佛法都了不可得,这个是见到法身,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分证寂光净土。可见得,你用观想、用观像、用持名,任何一种念佛方法,功夫都是由浅而深,都能成就。
末后是个‘经’字,这一个字,在我们讲堂里面常讲,每一部经都要说,这是通题。凡是佛所说的都称之为经,前面佛说观无量寿佛,这是别题。‘经‘这个字是通题,但是大师在此地有几句说得很好,我们把它念一念。在第十面倒数第四行,倒数第四行从二句看起,第一句看起也行。 ‘能令修趣之者’,修是修行,趣是趣向。就是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必藉教行之缘因’,这个藉就是借,要依靠教,教在此地就是讲的是经典、教科书。经典就是佛对我们的教科书。行,我们必须依照佛的教导去奉行。这个缘因,乘愿往生。乘谁的愿呢?乘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弥陀四十八愿帮助我们太大太大了!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彼无为之法乐’,这句不好懂。我们说得简单通俗一点,证得性德流露出来果报之乐,性德流露出来的,那就是依正庄严了。‘既生彼国,更无所畏’。到西方极乐世界确确实实一切恐布、颠倒、妄想都没有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不安,一个人从生到死可以说是每一天都有忧虑,都不能安稳。生在这个娑婆世界如是,生在其他世界也不例外。我们这个人间没有一天安稳的,活在恐惧之中。那么其他的呢?天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没有例外的。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他方诸佛国土也都差不多,那里去找一个安稳处呢?找不到啊!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就真的找到了。尽虚空夹法界,唯独这一个安稳处是我们可以得到的,诸佛的报土是安稳处;但是你要不是证到大菩萨的果位,你得不到。像我们这样生死凡夫,烦恼没有能力断,想找一个安稳地方,到那里去找啊?所以尽虚空夹法界,只有这一个地方,西方极乐世界。只有这一处,唯独这一处,再没有第二处了。怎么知道再没有第二处呢?查遍大藏经,佛没有说还有第二处,这是我们一定要珍惜的。到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是离一切畏惧恐怖。
‘长时起行,果极菩提,法身常住,比若虚空’,这是说明到西方极乐世界,修行证果容易,修行证果之高超,都是不可思议的。这个是大师在此地,这一段里面给我们说的这几句,我们很受用,听了很受用。再看下面第三段,第十一页第三行。 ‘辩释宗旨’,辩是辩别,释是解释。什么叫宗?宗旨就是修行的纲领。必须要明了,要真正能掌握,我们修什么?假如有人问你们:你们是修净土宗的,念阿弥陀佛的,那你们净土宗念阿弥陀佛修的是什么呢?一定要知道。如果这个我们都说不出来,那就不能怪人家说我们是迷信,说我们是盲修瞎练,修什么不知道,这个怎么能说得过去呢?此地大师以很简单的这个句子,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这一面第五行。
‘今此观经,即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这是把我们修学的宗旨指出来了。观佛三昧,从第一日观一直到第十五,都是属于观佛三昧,第十六观是念佛。十六观所说的是持名念佛,所以念佛三昧为宗,也就是刚才讲了: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 ‘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我们念佛的目的在那里呢?我们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我们修行的宗旨。在古德判教,这个判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