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略谈佛法悟证心要 >

第17章

略谈佛法悟证心要-第17章

小说: 略谈佛法悟证心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二,西藏地区,就是经文提到的特殊情况,因为气候原因,很多蔬菜无法种植,迫于无奈,藏区的修行者吃肉,那是为了延续色身的生命,为了修行啊!如今铁路修好之后,很多蔬菜运至西藏,有的蔬菜也能种植了,现在好多师父也不吃肉了。汉地的修行人来到西藏,看到他们吃肉,回来也拼命地吃,不然的话觉得给他们占便宜了,他们也是修行人,吃肉也能成上师,那么我也吃啦,鸡鸭鱼肉海鲜尽情吃。哎!各种因缘不加分析,胡乱地吃,师父默然!
     三、断盗。要把盗窃的习气断掉。经文是这样讲的:【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萨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骂,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已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分义】修三摩地,须断偷盗,是为如来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确教诲。不与而取,起心即犯,名为偷心。偷心不断,贪求施利,潜行奸欺,诈现有德,称善知识。本无道德,假佛形服,裨贩如来,令彼无知,倾其家财,尽命供给。诳惑而取与盗窃等,而酬债亦等。信众之心难消,必尝宿债。是故生死不能出离,必落邪道,不成菩提。故佛教比丘依法循方乞食,为舍贪过。五蕴虚假,深厌自生,不恋三界,如旅泊人,一往不返。今纵未能实行乞食,亦当离于贪著,衣食随众,不求殊异。衣钵之余,分寸不蓄,乞食之余,施饿众生,平等无贪。于大集会,合掌礼众,虚心无慢。有人捶骂,同于称赞,无我无嗔。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已解,以误初学。如是之人,身住世间,心出尘劳,虽居凡地,已入圣流。燃灯烧指,以舍正报之身而酬尝宿债,以微小因而酬尝多欠,翻破无始盗业。如是行者,身心俱舍,执对俱亡,宿债已酬,世间永脱。马麦即马粮之麦,昔佛曾受阿耆达婆罗门王请,安居彼国,与五百比丘,食三月马麦。此言业报不昧。纵已成佛,犹须酬业,况凡众乎!不如此说即为魔说。
     藕益云:盗有八种:或灼然劫取,或潜行窃取,或诈术骗取,或势力强取,或词讼取,或抵谩取,或受寄托而不还,或应输税而不纳,皆名为盗。盗用三宝,僧物最重。随损一毫,则十方凡圣,一一结罪。五逆四重,佛犹能救,盗僧物者,佛所不救。必生遭王难,死堕地狱。今举一实事鉴明,我住湖州金山寺时,山东、上海、广东诸居士,缘助万余元给寺院安装电线。长兴蔡某潜寺窃取,月内即被文成公安局抓获,并判处死刑。现报如此,后报可知。
     这里也重点解释一下:
     其一,修行人如果有偷盗别人的东西业习在,就会成为精灵妖魅。邪人得人身也是邪人,诸魅所著得了邪人之后,那些鬼魅附在此人身体上来,让他跟着一起邪,所以好多被附体的人装模作样地骗人钱财。骗人钱财就是盗,那是以前世盗别人东西盗惯了,那个业习留了下来,所以这辈子还要盗。有些精灵是修行的,看到修禅定者,就跑来盗此人的精气,习气不改啊!
     其二,现在好多人叫人学佛,教唆他人变卖家产,把钱给他,搞得别人家破人亡。本来学佛应该学得家里越来越安宁,越来越和睦。哪里说一学佛就要辞职,就要变卖家产,然后家破人亡。现在有些恶知识费尽心机,身披着佛的外衣,骗人钱财,搞得他人家产耗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我等佛子应发大愿心,宣讲如来正法,续佛慧命,让众生免上此类恶人之当。
     其三,现在还有一种现象,社会上有不少假出家的人,穿着僧服到处化缘,这也是犯盗戒。冒充佛子,欺诳他人,骗人钱财,断他人法身慧命,这类人要堕无间地狱,永无出期。
     其四,经文中有释迦牟尼佛吃马麦的公案。有位居士〔阿耆达婆罗门王〕邀请佛带着弟子到他那个地方安居修禅定,他要供养佛与五百比丘,佛过去安居,住在那里了,而这位居士忘记了此事,所以佛就吃马麦吃了三个月,这就是马麦的公案。
     其五,如来开示:“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经有了义经和不了义经,你不要依不了义经,以自己的不了义理解给众生讲法,这样会耽误了这些初学。
     其六,不与而取,起心即犯。如果他人不与而想拿它,就已经犯了,起心就犯了,名为偷心。偷心不断,贪求施利,潜行奸欺,诈现有德,称善知识。本无道德,假佛形服,贩卖如来,令彼无知,倾其家财,尽命供给,诳惑而取,与盗窃等,而酬债亦等。信众之心难消,信众是信其佛法,信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信众这个心是相信佛法的,你骗他,他这个心难消,必尝宿债。
     其七,燃灯和烧指,以舍正报之身而酬还宿债,以微小的因而酬尝多多的欠债,翻破无始盗业。如是行者,身心俱舍,执对俱亡,宿债已酬,世间永脱。刚才讲了马麦,就是马吃的粮食,佛曾受阿耆达婆罗门王请安居彼国,与五百比丘食三个月的马麦。此言业报不昧,纵然已经成佛了,犹须还以前的业,何况我们凡夫呢?
     其八,藕益大师说盗有八种:一是灼然劫取;二是潜行窃取;三是诈术骗取;四是用势力强取;五是词讼取,就是通过打官司,不正当的取得;六是诋谩取;七是受寄托而不还,东西寄托在这里,但是不还给别人;八是应缴税而不纳。此八种皆名为盗。盗用三宝僧物,盗罪最重。如果盗用常住三宝的僧物,这个罪最重了,随损一毫则十方凡圣都要一一结罪。不管是已经成圣者,还是凡夫,盗十方三宝之物,此物来自十方,擅自盗窃,这个业是最重了,无法偿还。五逆四重罪,佛说能够救,唯独盗僧伽物佛不能救,必生遭王难,死后堕大地狱。
     此说我有亲身的经历。在浙江湖州金山寺时,因寺院电线不通,广东、杭州的居士们发心助愿共16000元多,因电工一时没空,我将钱款存进了银行。后来电工定下拉线时间,我提前一天将16000元取回来放在房间,以便电线拉好后付费。刚好取款那天有个沙弥来挂单,此沙弥说,是某某法师给他剃度出家。我说,“你说的这位法师我认识,那你先住两天。”他是湖州长兴人,在金山寺附近。那天我去取款的时候,他可能看到了。电工安装那天,我到对面闭关房打扫卫生除草去了,除草回来发现房间的门被人撬过,打开门一看,钱没了。寺院就这么几个人,我就查问几个居士,都说没有到过我房间。就问:新来的小沙弥呢?都说没看到。是否从后山跑掉了呢?我就报案了,钱虽然不多但对我来说那钱是救命的,关乎助愿居士们的法身慧命,师父的声誉在其次,若因此事产生误会,断了众生法身慧命,师父不舍。再者钱没了,电线一时又拉不成了。警察拿来了侦破工具,复制了寺院所有人指纹。因为常住有几位居士也捐过钱,他们说这钱肯定是师父自己贪污了,怎么要装电线了,突然就没了呢?他们怀疑我,我呢,百释莫辩。还不让我吃饭、骂我,拿棍子要打我。我说,“你们这样,这件事就查个水落石出吧。”我到派出所,对所长说,“这件事一定要搞清楚。”他表示,想办法一定把这个案破了。后在全国通报,一通报这事情就闹大了,二十多天后,此小沙弥在温州抓到了。经审查,是惯犯,剃度出家之前在社会上偷盗,偷盗过程当中致人死亡,为逃避罪刑而出家的。如果出家好好忏悔的话,以前的罪业或许就消了。不肯悔过,贼心不死,到寺院还要伸手再偷,被抓后不久判了死刑。所以,佛讲的是生必遭王难,王难就是法律制裁,他就受到法律的制裁,死后还要堕地狱。这是真实的事例,我对这件事情印象非常深。案破之后,警察到寺院讲了此事之后,这些居士才感觉不好意思,怎么冤枉了师父。可当时那些居士义愤难填,我怎么也解释不清楚,因为当地不学佛者居多。那个寺院是道宣律师开山道场,道场周围风景非常好,就是因缘不具足,周围的魔力太大了。
     每一戒都是至关重要,好好持戒能破除我们的生死根本,所以说持戒是非常重要的。道理不明,又无人讲戒律,日日月月年年造业自不知,待到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他乡?冤哉!惜哉!今既已讲明,严格持戒,由戒生定,由定开慧,持之以恒地努力,身心渐渐轻安自在,就不会落王难,不会痛苦不堪,不会堕入地狱,不会六道轮回!
     四、断妄,就是断大妄语。经文是这样讲的:【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叹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直,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