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太平经-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眩裏o益于萬民,其咎甚大,子努力記之,但記吾不敢有遺力也。”
“唯唯,見師言也,心中恐駭。既為天問事,不敢道留止也,猶當竟之耳。師幸原其不
及,示告其難易,故敢具問其所以。”“今文書積多,願知其真偽然故,固若子前日所問耳。
十百相應者是也,不者,皆非也;治而得應者是也,不者,皆偽行也。欲得應者,須其民臣
皆善忠信也。何以言之?然子賢善,則使父母常安,而得其所置;妻善,則使夫無過,得其
力;臣善,則使國家長安;帝王民臣俱善,則使天無災變,正此也。子甯解耶?不解邪?行,
吾今欲與子共議一事,今若子可刺取吾書,甯究洽達未哉?”
“小子童蒙,未得其意。”“子試言之,吾且觀子具解不?”“今若愚生意,欲悉都合
用之上下以相足,儀其事,百以校千,千以校萬,更相考以為且可足也;不者,恐不能盡周
古文也。”“然,子今言真是也。子前所記,吾書不雲乎,以一況十,十況百,百況千,千
況萬,萬況儯艘病!
“唯唯。願聞其校此者,皆當使誰乎?”“各就其人而作,事之明於本者,恃其本也。
長於知能用者,共圍而說之,流其語,從帝王到于庶人,俱易其故行,而相從合議。小知自
相與小聚之,歸於中知,中知聚之,歸於上知,上知聚之,歸於帝王。然後眾賢人圍而平其
說,更安之,是為旨跋抡撸瑹o遺算,無休言,無廢文也。小賢共校聚之,付於中賢,中賢
校聚之於大賢,大賢校聚之,付於帝王。于其□□成理文,是之無铡娴锰煨模藐庩柗
理,帝王眾臣,共知其真,是乃後下於民間。今天下俱得誦讀正文,如此天氣得矣,太平到
矣,上平氣來矣,頌聲作矣,萬物長安矣,百姓無言矣,邪文悉自去矣,天病除矣,地病亡
矣,帝王撸б樱庩枑傄樱皻獠匾樱I贁嘟^矣,中國盛興矣,稱上三皇矣,夷狄卻矣,
萬物茂盛矣,天下幸甚矣,皆稱萬歲矣。子無椋嵛模
“唯唯,不敢蔽匿也。既受師辭,請髿w之,匿之恐為重罪成事也。”“善哉,子之言
也。已得天心,子名為已報天重動。”“唯唯。盏猛藲w閑處,思其至意,不解懈也。”“行
去矣,勿眩梢病!
右考文訣
§ 卷五十二(丁部之一)
胞胎陰陽規矩正行消惡圖
神人語,真人內,子已明也,損子身,其意得也。其外理自正,瞑目內視,與神通臁
不出言,與道同,陰陽相覆天所封。長生之術可開眸,子無強腸宜和弘,天地受和如暗聾。
欲知其意胞中童,不食十月神相通。自然之道無有上,不視而氣宅十二重。故反嬰兒則無凶,
老還反少與道通。是故齋像十二重,正者得善,不肖獨凶。天道常在,不得喪亡,狀如四時
周反鄉,終老反始,故長生也。子思其意無邪,傾積德,累行道,自成才,不如力道歸其人。
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夫道若風,默居其傍,用之則有,不用則亡。賢者有裏,不肖有鄉,死生在身,常定行。
天無有過,人自求喪,詳思其意,亦無妄行。天與守道力行故長生,人不肯為故死。傾記吾
戒,子道傳其人則易行。古者拢t傳道,飲血為盟。天道積重,愚人反輕。道乃萬物之師也,
得之者明,失之者迷。天地雖廣大,不遺失毫釐,賢知自養,比與神俱語,是乃陰陽之統,
天地之樞機也。古者拢t深知之,故以自表,殊天道之要也。內以治身,外以消災,不當為
之,乃與天地同憂。
§ 〖JZ〗太平經卷五十三(丁部之二)
分別四治法第七十九
真人純稽首戰慄,“吾今欲有所眩龁枺堑朗乱病R娒鲙熝裕聼o不解訣者,故乃敢冒
慚眩埃锌蓡栆梢皇拢蔚龋俊薄捌叫校峒礊樽诱f矣。”
“夫帝王之仕大臣皆當老,少子本非治世人也。”“何為問此哉?吾見天氣,間者比連
不眨;蜻^在仕臣失實,令使時氣不眨司幻鳎瑸暮K行,道人亦傷。今天地三光,尚
為其病,故無正明,道士于何自逃,獨得不傷。故吾雖得獨蒙天私久存,常不敢自保。”“初
少以來,事師問事,無能悉解之者。今不冒慚,重問于天師,解訣其要意,恐遂無眩缘弥
之也。恩唯明師既加,不得已為弟子說其所不及。”“善哉!子之言也。今旦見子之言,吾
知太平之治已到矣。然,吾且悉言之,子隨而詳記之。”
“夫治者有四法: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氣極,然後¤行萬物治也。願聞其意。”
“天治者,其臣老,君乃父事其臣,師事其臣也;夫臣乃卑,何故師父事之乎哉?但其位者
卑下,道德者尊重,師父事之者,乃事其道德,當與其合策而平天下也。地治者,友事其臣,
若與其同志同心也;地者陰順,母子同列,同胞同憂,臣雖位卑,其德而和,和平其君之治。
人治者卑其用,臣少小小,象父生其子,子少未能為父作策也,故其治小亂矣。¤行萬物並
治者,視其臣子若狗,若草木,不知眩敁癯级酥龉龠^壹仕,名為象人無知也,何
故乎哉?象人者,財象人形,苟中而已,不為君計也,故善爭之也。
“象天治者,天下之臣,盡國君之師父也,故父事之,人愛其子,何有危時?夫師父皆
能為其子解八方之患難,何有失時也。象地治者,天下之臣,皆國君之友也。夫同志合策為
交,同憂患,欲共安其位;地者,順而承上,悉承天志意,皆得天心,何有不安時乎?象人
治者,得中和之氣,和者可進可退難知,象子少,未能為父計也,欺其父也。臣少,未能為
君深計,故欺其君也。少者,生用日月少,人學又湥从锌晌罚势垡玻势渲涡y矣。
象¤行萬物治者,¤行者無禮義,萬物者少知,無有道德。夫¤行萬物之性,無有上下,取
勝而已,故使亂敗矣。象天治者,仁好生不傷。象地治者,順善而成小傷。象人治者,相利
多欲,數相賯嗥鄣 O蟆栊腥f物而治者,終無成功,無有大小,取勝而已。
“觀此之治,足以知天氣上下中極未失治。欲樂第一者宜象天,欲樂第二者宜象地,欲
樂第三者宜象人,欲樂第四者宜象萬物。象天者獨老壽,得天心;象地者小不壽,得地意;
象人者壽減少;象萬物者死,無時無數也。象天者,三道通文,天有三文,明為三明,謂日
月列星也;日以察陽,月以察陰,星以察中央,故當三道行書,而務取其聰明,書到為往者,
有主名而已,勿問通者為誰。象地者,二道行書。象人者,一道行書,尚見苟留。象¤行萬
物者,才設言,眩裏o文書也。今是者,天使如是邪?人自為之邪?時咭病
“雖然,帝王治將太平,且與天使其好惡而樂,象天治;將中平者,象地治;將小亂者,
法人治;將大亂而不理者,法¤行萬物治,此何故乎哉?今當以何救之?然天將興之,瑞應文
琦書出付與之,令使其大覺悟而授之;將衰者,天匿其文不見,又使其不好求之。賢臣者,
但得老而已邪?不也。老者,乃謂耆舊老于道德也,象天獨常守道而行,不失銖分也,故能
安其帝王;老而無一知,亦不可仕也。
“其師父事之雲何?友之雲何?子之雲何?其萬物之雲何哉?父事之者,乃若子取教于嚴父
也,乃若弟子受教于明師也,當得其心中密策秘言拢模云教煜拢灾x先祖,宗廟以享食
之,其德以報天重功,故能得天下之心,陰陽眨停瑸暮嘟^也。其友事者以忠信,相與合
策,深計善惡難易。其子事者,必若父有伏匿之事,不敢以報其子;子有匿過,不敢以報其
父母,皆應相欺,以此為階也。其萬物者大亂無數,夫物者春夏則爭生,秋冬則爭死,不復
相假須臾也。”
“純再拜,“所問多,過罩兀醪灰耍有過於師。吾又且不敢匿此文也,見而不行
之,恐得過於皇天,吾今當于何置此書哉?”“子既問之,子為力特行,逢能通者與之,使
其往付歸有德之君,帝王象之,以是為治法,必且如神矣;得而不能深思用之,天亦不復過
子也。”“唯唯,不敢逆師言。”
“然,吾言亦不可大逆也。此乃天地欲平,而出至道,使子遠來具問此法,天使吾談,
傳辭於子,吾亦不空言也。天不欲言,而吾言無故泄天之要道,吾當坐之。子得吾言,而往
付歸,亦無傷無疑。吾告子至眨炷烁c帝王厚重,故戒之也。天之咭玻鬃杂袝r,
得而行之者,吉不疑也。”
“謹問行者人姓字為何誰乎?”“然,天之授萬物,無有可私也。問而先好行之者,即
其人也。大道至重,不可以私任,行之者吉,不行者疑矣。”“謹更問天地何睹何見,時者
欲一語言哉?”“實有可睹見,不空言也。天以安平為歡,無疾病,以上平為喜,故使人民
皆靜而無惡聲,不戰鬥也。各居其所,則無病而說喜,則天言而不妄語也。若今使陰陽逆鬥,
錯亂相干,更相賯f物不得處其所,日月無善明,列星亂行,則天有疾病,悒悒不解,
不傳其言,則病不愈。故亂則談,小亂小談,大亂大談。是故古今神真拢藶樘焓梗芴煨模
主當為天地談話。天地立事以來,前後以是為常法。故拢宋那搬釣樘煺務Z,為天言事也。
言談皆何等事也?在其所疾苦,文失之者為道伲糍|而不通達者為道文;疾其邪惡者,為
道正善也,使其覺悟。
“今天地至尊自神,神能明,位無上,何故不自除疾病,反傳言於人乎?天地者,為萬
物父母,父母雖為善,其子作邪,居其中央,主為其惡逆,其政治上下,逆之亂之;父母雖
善,猶為惡家也。比若子惡亂其父,臣惡亂其君,弟子惡亂其師,妻惡亂其夫,如此則更相
賯髞y,無以見其善也。天地人民萬物,本共治一事,善則俱樂,凶則俱苦,故同憂也;
向使不共事,不肯更迭相憂也。是故天地欲善而平者,必使神真拢藶槠鋫餮裕銎渖裎模
以相告語,比若帝王治欲樂善,則有善教,今此之謂也。子欲樂知天心,以報天功,以救災
氣,吾書即是也,得之善思念之,夫天心可知矣。”
“唯唯,不敢忽,願師眩仉芬粌裳浴!薄叭唬蛏茞焊鳛槠渖恚普咦岳渖恚瑦赫
自害其埽蛹扔袝成埔猓藨n天地疾病,王者不安,其功極已大矣;但詳思之,子行善極
無雙,勿眩箓玻鼓钌祈槼H舸恕!薄拔ㄎǎ桓倚傅∫玻桓倚傅。
右分別治所象安危法
§ 〖JZ〗太平經卷五十四(丁部之三)
使能無爭訟法第八十一
“吾所問積多,見天師言,事快而無已,其問無足時,眩斊蛞粌裳浴!薄捌叫小!
“今吾願欲得天地、陰陽、人民、¤萬物凡事之心意,常使其喜無已,日撸Ф鵁o職無事,
其身各自正,不復轉相愁苦,更相過責,豈可得聞乎哉?”“子今且言,何一絕快殊異;可
問者,何一好善無雙也。然,若子所問,猶當順事,各得其心,而因其材能所及,無敢反強
其所不能為也。如是即各得其所欲,各得其欲,則無有相愁苦者也,即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