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弥勒上生经讲记-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有妙用难测不可思议之义。在佛教中,护法神,有护持善人,责罚恶人的职责。如释尊在世时,每次遇难,皆能逢凶化吉,多亏于天龙八部护法神的护法。
今有一生补处菩萨上生,当然也有诸位天神的护持。能感召五大神庄严宫殿内外,主要源自于弥勒菩萨内修五蕴,证清净五蕴法身的功德。 蕴,是集聚的意思
凡夫之身是由色、受、想、行、识聚合而成;而菩萨的法身,则由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聚合而成:
因为菩萨具足一切戒行,所以称为“戒蕴”;
因为菩萨住于一切禅定,所以称为“定蕴”;
因为菩萨具足一切智慧,了解世间法的差别,所以称为“慧蕴”;
因为菩萨不但对世间法洞察无遗,而且能体悟真如实相,所以称为“解脱蕴”;
因为菩萨具足通达一切法平等无差别的智慧,所以称为“解脱知见蕴”。
第一大神名曰宝幢。身雨七宝散宫墙内。一一宝珠化成无量乐器。悬处空中不鼓自鸣。有无量音适众生意。
在佛法中,诸神均以德立名。第一大神叫“宝幢”。
幢,是一种高显的装饰品。说明菩萨戒德崇高。
宝幢大神可以以神通威力,身雨七宝散在宫墙之内,每一宝珠又化成无量的乐器,悬于虚空中,不需敲击,自然演奏出令众生心旷神怡的音乐。 这里显示菩萨戒德圆满,且具有大慈悲心,令人心悦诚服。
第二大神名曰花德。身雨众花弥覆宫墙化成花盖。一一花盖百千幢幡以为导引。
第二大神华德,是因菩萨修定的功德而感召。
禅定能够澄静内心。凡夫妄心如污水,散乱浑浊,不能引发智慧;而圣贤心境如澄清之水,具无量妙用,故能出诸妙华,铺满在宫墙之上,并能在一朵朵花上,化现出华盖,每一华盖又有百千幢幡作为引导,指引着有缘众生,往生兜率,亲近弥勒。
第三大神名曰香音。身毛孔中雨出微妙海此岸旃檀香。其香如云作百宝色绕宫七匝。
第三大神叫香音,是因菩萨内具种种智慧,说法利生的功德所感召。
海此岸旃檀香,名贵无比,传说六铢即有整个娑婆世界的价值。旃檀香结成香云,化作百色,围绕宫殿七匝。
这里不多不少,正好七匝,表示菩萨有智慧能断凡夫七种漏。
凡夫之所以为凡夫,是因为身为凡夫的我们有七种过患,漏落在三界生死中,无法超出,名“七种漏”。漏是烦恼的别名,有烦恼,就如器皿有孔隙,不能盛装甘露,成为无用之物。若想成为圣贤道器,必须先除此七漏:
一见漏。此是漏之自性。见就是固执、成见。凡夫有身、边、邪、禁、戒五种漏见。有分别所起和俱生所起两种,前者是后天,由邪师邪教而来;后者是先天的,无始以来本能的,要修至八地菩萨以后才能顿除无馀。
二根漏。根是凡夫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此六根是造众业的源头,遂使凡夫堕落下去。
三妄漏。妄是妄想分别,就是思维、推究、分别、固执、愈执愈深,如钻牛角,不能突破,所以说妄想是漏的所依处。
四恶漏。恶就是不善,是烦恼漏所产生,源自于法我二执,使我们沉下生死苦海。
五亲近漏。因有亲近恶法的所引,能令我们逐渐接近痛苦的生死深渊。
六爱漏。爱是贪欲,它是漏落三界的情执,有爱就有束缚,如胶似漆,难切难解。
七念漏。就是所知障,不能放下偏见,念念不舍,则不能接受新的知见,如世智聪辩者,皆是此种漏念在作祟。
凡夫有此七漏,当然不能透见真理,则永远漏落在六道轮回中了。故修行人要想转凡为圣,就要生大智慧,断除七漏之弊,方能证得无漏的涅磐境界!
第四大神名曰喜乐。雨如意珠。一一宝珠自然住在幢幡之上。显说无量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及说五戒。无量善法诸波罗蜜。饶益劝助菩提意者。
第四大神叫喜乐,此大神已离凡夫外道的邪见忧苦,内心喜悦,自在解脱,身得殊胜安乐,故名“喜乐”。 因大神身得自在,能雨如意珠。此珠有殊胜的作用,即心之意欲,皆得随愿所成。菩萨能将心安住于诸法的真如体性上。故感得宝珠自然绽住于幢幡之上,并且还能显说种种法音,利益群生!
佛法虽广,但从修人天法门到成就佛果,不外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十善、四谛,乃至六度四摄,从小乘到大乘,都以此善法功德为修持的要目。本经属于大乘法门,但未舍弃人天、二乘,是“三根普被,五性广摄”的殊胜之法,以此法愿人人皆发无上道心,证无上菩提!
第五大神名曰正音声。身诸毛孔流出众水。一一水上有五百亿花。一一华上有二十五玉女。一一玉女身诸毛孔。出一切音声胜天魔后所有音乐。
第五大神叫正音声。因此大神具有随顺正理的智慧,所表达的语言音声,皆能顺于理性,故称“正音声”。
菩萨内具“解脱知见蕴”,已经自知证悟的真理,决定无疑,不需他人的印证和说明,故感得大神流露正理法音。
大神身诸毛孔流出众水,表示菩萨以种种神通妙用,度化众生,使众生生正信,除疑惑,得正解,发智慧。
二十五位玉女,代表“二十五有”。
有漏因,有因必有果,因果不昧,故为“有”:
二十五有:欲界十四有:四恶趣、四州、六欲天;
色界七有:四禅天、大梵天、五净居天、无想天; 无色界四有: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想处天。众生在三界中造因受果,有二十五有之多。而菩萨以无量悲心,广度无量的众生,使“二十五有”诸类众生一一皆能归向三宝,此种引导众生出离苦果的微妙法音,实在是超越了天宫魔王后的所有音乐,因为魔后的音乐,不外是靡靡之音,引人邪思,不能使人心得清净、安定、自在!
五 结劝正观
佛告优波离。此名兜率陀天十善报应胜妙福处。
佛说,此兜率天的微妙庄严并非自然天生而有,而是由同愿同行者,过去生中修持十善的业报之因而感如是妙果。
十善法门,是生兜率天的主要条件。圣贤广行十善,故升人天善趣。凡圣无不是受着因果业力的支配。五果四报是佛法有情因果论的核心内容。
而在此处讲的十善之因,所感之果,有五种:
(1)离系果。离是远离,系是烦恼的束缚。菩萨身、口、意三业清净无染,所得果报自然清净。如经中说:“成就五百亿天子令不退转于阿缛多罗三藐三菩提。”
(2)等流果。等是平等,流是一类。即善因有善果。如能修十善、八关戒,发愿往生。“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人间的四百年,相等兜率陀一昼夜,如此长寿相,均因十善的清净功德而感召
(3)异熟果。异类而熟。在人间作诸善,一旦命终,即得上生,受天人身。
(4)增上果。是对外界众缘而言,即所处的环境和物质境遇。如上生内院,清净庄严国土,宝宫、宝桓、行树、宝女、天乐,皆属增上果,能令上生大众,激发无上道心。 (5)士用果。士即士夫,用即作用,所谓作用之因果。即不待隔世即能成果,即现世之因果。现世即可实现。
有漏十恶业感果仅四果,除去离系果。无漏善业感得四果,除异熟果。兜率属于天乘法门是有漏善法,果报应有五种差别。十善为一切善法的根本,今兜率净土为清净依报,但依报随各人的正报而来,所以十善业可以感召上生此清净国土。
若我住世一小劫中广说一生补处菩萨报应及十善果者不能穷尽。今为汝等略而解说
若要广说弥勒菩萨三大阿僧祗劫所修福德智慧果报,以及上生的菩萨所修的十善果德,即使释尊住世一小劫之久远,也不能穷尽。所以现在只有略说了。
一小劫,即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
佛告优波离。若有比丘及一切大众。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为弥勒作弟子者。当作是观。
佛说,有三种人可以上生微妙殊胜的弥勒净土:
第一种:无论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及一切在家菩萨大众,发菩提心愿,为救度众生,宁可不厌生死,在三界中利乐有情。此种人可生于兜率天中,听弥勒讲法,易于获得解脱,不同于声闻行者,“视生死如冤家,观三界如牢狱”。
第二种:爱敬无上菩提心者。即希望成佛。佛为无上菩提果,需要悲、愿、智、行具足。因为弥勒净土为大乘法门,上生后听弥勒宣演大乘佛法,即得生不退转无上道心。
第三种:愿为弥勒菩萨弟子者。十方众生人人皆可发愿修行,亲近弥勒闻法,并随弥勒下生,再返娑婆,广度众生。释尊再三嘱咐,凡于释迦法中未能得度者,无论持戒或犯戒;有定或无定;具慧或不具慧者,皆请弥勒方便度脱。若因自觉三学不具足,烦恼业障重,不能一生成就佛果,或往生资粮不具者,皆可发愿上生,做弥勒弟子。
作是观者应持五戒八斋具足戒身心精进不求断结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乐。
不过,做弥勒弟子不仅是需要意愿心想,还必须要修持五种观行,为生兜率净土的方便。这五种修持方法是:
(一) 受持五戒。
皈依三宝,只是对三宝功德有信心,不生疑,但还须进一步受持五戒。此五戒是人天善法的根本,希望今生保持人格完整,不会堕落沉沦,都要以此五戒为基础。人生的幸福和乐,社会的安宁繁荣,此五戒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佛说“世间一切善法,无非佛法。”
(二) 受持八关斋戒。指在家居士。
“八关斋戒”,又可简称为“八戒”。 “关”是关闭之意,即修此八戒能关闭恶趣之门。“斋”有洗心除垢之意,佛法说斋,不一定是专指吃素而言。“戒”有斋限之意,修斋之时必有所戒,戒有防非止恶的功效。经中说:“以八戒,洗涤身心,令得清净。断除无量贪、嗔、痴垢,于人天路作资粮。”此八戒是在家二众居士为修身养德的增上戒。
“八戒”以五戒为主,即不杀、盗、淫、妄、酒的基础上,又另外加第六不着香花蔓;第七不坐高广大床;第八不非时食。前五戒是放逸支,后三戒属于远离支。第六不着香花蔓是离香、触二尘之贪欲。凡夫的贪欲心向外弛求,不外五尘境界,远离五尘,才能身心清净。第七不坐高广大床是远离触尘之贪欲,高、广、大床是说床不能超高六尺,宽不超四尺,长不超八尺。第八不非时食是远离味尘之贪欲。即过午不食。午后不食有少淫欲,少睡眠,得一心,无下风,身安少病的益处。
此“八戒”每次受持仅限一日一夜,每月有六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根据智度论卷十三说:“何故六斋日受八戒?修福德。以是日恶鬼逐人,欲夺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是故劫初圣人,教人持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直以一日不食为斋。后佛出世,教人语之言‘汝当一日一夜,如诸佛持八戒,过中不食,是功德将人至涅槃。’”由此八戒能接近佛法,进而可以过出家生活,故又被称为“近住戒”。
《菩萨处胎经》说:“八关斋戒是诸佛父母”,要想修菩萨行,成菩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