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两军对垒,必须坚守己之城郭,不令贼兵稍有侵犯。候其贼一发作,即迎敌去
打。必使正觉之兵,四面合围。俾彼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彼自惧获灭种,即相
率归降矣。其最要一着,在主帅不昏不惰,常时惺惺而已;若一昏惰,不但不能
灭贼,反为贼灭。所以念佛之人,不知摄心,愈念愈生妄想;若能摄心,则妄念
当渐渐轻微,以至于无耳。故云: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
能行令,不动干戈定太平。
(正)复徐彦如轶如书
◎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汝学佛,而不知息心念佛,于儒教尚未实遵,况佛教乃真实息
心之法乎。〖即制心不令外驰之谓。编者敬注〗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大势
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
而行布施,乃至万行。心经,照见五蕴皆空。皆示人即境识心之妙法也。若一向
专欲博览,非无利益。奈业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
(正)复马契西书三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有修行愈力,习
气愈发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当于
平时,预为提防。则遇境逢缘,自可不发。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求
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此乃根本
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如不能谛了我空,当依如来所示五停心观,而为对治。
〖五停心者,以此五法,调停其心。令心安住,不随境转也。〗所谓多贪众生不
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愚痴众生因缘观,多障众生念佛观。
(正)对治瞋恚等义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不至卒发。纵发,
亦能顿起觉照,令其消灭。起烦恼境,不一而足。举其甚者,唯财色与横逆数端
而已。若知无义之财,害甚毒蛇,则无临财苟得之烦恼。与人方便,究竟总归自
己前程,则无穷急患难求救,由惜财而不肯之烦恼。色则纵对如花如玉之貌,常
存若姊若妹之心。纵是娼妓,亦作是想,生怜悯心,生度脱心,则无见美色而动
欲之烦恼。夫妇相敬如宾,视妻室为相济继祖之恩人,不敢当作彼此行乐之欲具,
则无徇欲灭身,及妻不能育、子不成立之烦恼。子女从小教训,则无忤逆亲心、
败坏门风之烦恼。至于横逆一端,须生怜悯心,悯彼无知,不与计校。又作自己
前生曾恼害过彼,今因此故,遂还一宿债,生欢喜心,则无横逆报复之烦恼。然
上来所说,乃俯顺初机;若久修大士,能了我空,则无尽烦恼,悉化为大光明藏。
(正)复高邵麟书四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则烦恼便消灭矣。〖心本是佛。
由烦恼未除,枉作众生。但能使烦恼消灭,本具佛性,自然显现。见正编复袁闻
纯书。〗譬如窃贼,认做家人,则所有家财,悉被彼窃;若知是贼,彼即逃去。
金不炼不纯,刀不磨不利。不于烦恼中经历过,一遇烦恼之境,便令心神失所。
能识得彼无什势力,其发生劳扰心神者,皆吾自取。经云:若知我空,谁受谤者?
今例之云:若知无我,烦恼何生?古云:万境本闲,唯心自闹;心若不生,境自
如如。
(三)复陈飞青书
◎三障者,即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即无明,亦名为惑。即是于理不明,〖
即贪瞋痴也。〗妄起各种不顺理之心念。〖欲灭各种不顺理之心念,先须了知世
间一切诸法,悉皆是苦、是空、是无常、是无我、是不净,则贪瞋痴三毒,无由
而起矣。见三编与谢融脱书。〗业即由贪瞋痴烦恼之心,所作之杀盗淫等恶事,
故名为业。其业已成,则将来必定要受地狱、饿鬼、畜生之三途恶报也。
(三)复宁德晋书
◎贪者,见境而心起爱乐之谓。欲界众生,皆由淫欲而生,淫欲由爱而生。若能
将自身他身,从外至内,一一谛观;则但见垢汗涕唾,发毛爪齿,骨肉脓血,大
小便利,臭同死尸,污如圊厕。谁于此物,而生贪爱?贪爱既息,则心地清净。
以清净心,念佛名号;如甘受和,如白受采。以因地心,契果地觉;事半功倍,
利益难思。
(正)对治瞋恚等义
◎瞋心,乃宿世之习性。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涂,于我无干。所有不顺心
之境,作已死想,则便无可起瞋矣。此即如来所传之三昧法水,普洗一切众生之
结业者,非光自出心裁妄说也。
(正)复裘佩卿书二
◎所言瞋心,乃宿世习性。今既知有损无益,宜一切事当前,皆以海阔天空之量
容纳之;则现在之宽宏习性,即可转变宿生之褊窄习性。倘不加对治,则瞋习愈
增,其害非浅。
(正)复裘佩卿书一
◎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燥,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
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
(正)对治瞋恚等义
◎愚痴者,非谓全无知识也。乃指世人于善恶境缘,不知皆是宿业所招,现行所
感;妄谓无有因果报应,及前生后世等。一切众生,无有慧目,不是执断,便是
执常。执断者,谓人受父母之气而生,未生之前,本无有物;及其已死,则形既
朽灭,魂亦飘散,有何前生,及与后世?此方拘墟之儒,多作此说。执常者,谓
人常为人,畜常为畜;不知业由心造,形随心转。古有极毒之人,现身变蛇;极
暴之人,现身变虎。当其业力猛厉,尚能变其形体;况死后生前,识随业牵之转
变乎?是以佛说十二因缘,乃贯三世而论;前因必感后果,后果必有前因。善恶
之报,祸福之临,乃属自作自受,非自天降;天不过因其所为而主之耳。生死循
环,无有穷极;欲复本心以了生死者,舍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得也。贪瞋
痴三,为生死根本;信愿行三,为了生死妙法。欲舍彼三,须修此三;此三得力,
彼三自灭矣。
(正)对治瞋恚等义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
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
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如是则
终日俗务纠缠,终日逍遥物外。所谓“一心无住,万境俱闲,六尘不恶,还同正
觉”者,此之谓也。
(正)复徐彦如轶如书
◎欲令真知显现,当于日用云为,常起觉照。不使一切违理情想,暂萌于心;常
使其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境映现;但照前境,不随境转;妍媸自彼,于
我何干。来不预计,去不留恋。若或违理情想,稍有萌动,即当严以攻治,剿除
令尽。
(正)了凡四训序
◎众生一念,与佛无二;由迷而未悟,则全智慧德相,成烦恼业苦。心本是一,
迷悟殊则苦乐异矣。是知一念心性,本是智慧功德海;由烦恼障蔽,无智慧照了,
则全体成烦恼业苦海。今以智慧觉照之,则即烦恼业苦海,成智慧功德海。故华
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
则一切智,无碍智,即得现前。
(三)复陈飞青书
◎心之本体,与佛无二,故佛令人念佛;以佛威德神力之智慧火,烹炼凡夫夹杂
烦恼惑业之佛心。俾彼烦恼惑业,悉皆四散消落,唯留清净纯真之心;方可谓心
即佛,佛即心。未到此地位说,不过示其体性而已。若论相(事相)与用(力用
),则完全不是矣。
(三)复周陈慧净书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
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渐见消灭;消灭则心归于一,归一则神气自
然充畅。汝不知念佛息妄,且试念之,则觉得心中种种妄念皆现。若念之久久,
自无此种妄念。其最初觉有妄念者,由于念佛之故,方显得心中之妄念;不念佛
则不显。譬如屋中,清净无尘;窗孔中透进一线日光,其尘不知有多少。屋中之
尘,由日光显;心中之妄,由念佛显。若常念佛,心自清净。孔子慕尧舜周公之
道,念念不忘;故见尧于羹,见舜于墙,见周公于梦。此常时忆念,与念佛何异?
佛以众生之心口,由烦恼惑业致成染污。以南无阿弥陀佛之洪名圣号,令其心口
称念。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之久久,业消智朗,障尽福崇。自心本具之佛性,
自可显现。
(正)复冯不疚书
◎圣人欲天下永太平,人民常安乐,特作大学,以示其法。开章即曰: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然明德,在人各自具。由无克念省察之功,则明德被幻妄私欲所蔽,
不能显现而得受用。其明之之法,在于克念。克念之工夫次第,在于修身、正心、
诚意、致知、格物。物者何?即随境所生,不合天理不顺人情之幻妄私欲,非外
物也。由此私欲固结于心,则所有知见,皆随私欲而成偏邪。如贪名贪利者,只
知有利,不知有害。竭力营为,或至身败名裂。爱妻爱子者,只知妻子之好,不
知妻子之恶。养成祸胎,或至荡产灭门者,皆由贪与爱之私欲所致也。若将此不
合情理之私欲,格除净尽,则妻子之是是非非自知。名利之得之以道,不须夤缘
妄求矣。此物字,先要识得是幻妄不合情理之私欲,则其格除,乃易易事。否则,
尽平生力,不奈彼何。纵读尽世间书,也只成得一个依草附木,随波逐浪汉。甚
矣,私欲之物之祸大也。若知此物,是吾人生死怨家,决不令彼暂存吾心,则即
心本具之正知自显。正知显而意诚、心正、身修,顺流而导,势如破竹,有不期
然而然者。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以一切人民,各具明德。一切众生,
皆有佛性。其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皆由私欲锢蔽,不奋克念之功,遂致从
劫至劫,随私欲转。轮回六道,了无出期。可不哀哉。然专以格致为训,不以因
果相辅而导者,或难奋发大心,励志修持也。
(续)标本同治录序
◎汝年二十一,能诗能文,乃宿有善根者。然须谦卑自牧,勿以聪明骄人。愈学
问广博,愈觉不足。则后来成就,难可测量。
(续)复游有维书
◎民十年,光至南京。魏梅荪〖系翰林,时年六十〗谓光曰,佛法某也相信,佛
也肯念,师之文钞也看过,就是吃不来素。光谓,富贵人习气难忘。君欲吃素,
祈熟读文钞中南浔放生池疏。〖以其文先说生佛心性不二。次说历劫互为父母兄
弟妻子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互杀。次引梵网、楞严、楞伽经文为证。熟读深
思,不徒不忍食,且不敢食矣。见息灾法会法语。〗当数数读,自不能吃肉食矣。
此系八月十二日话。至十月,彼六十生辰。恐人情有碍,往金山过生日,回家即
长素矣。(续)复卓人居士书
◎世人于衣食供身之物,悉知预备,不致临时失措。而关于身心性命之事,不但
不知预修,且以人之预修者为痴。而以己之肆志纵情,姿行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