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

第18章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第18章

小说: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生法。文仅二百六十字,而十法界因果事理,无不毕具。以约摄博,了无遗义。
若约而言之,则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二句,复为全经枢纽。再约而言之,
只一照字,便可法法圆彰,法法圆泯。彰泯俱寂,一真彻露。诚可谓如来之心印,
大藏之纲宗,九法界之指南,大般若之关键,义不可思议,功德亦不可思议。
(正)心经浅解序

◎〖以下论心性〗夫心者,即寂即照,不生不灭。廓彻灵通,圆融活泼。而为世
出世间一切诸法之本。虽在昏迷倒惑具缚凡夫之地,直下与三世诸佛,敌体相同,
了无有异。故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以诸佛究竟证得,故其功德力用,彻
底全彰。凡夫全体迷背,反承此功德力用之力,于六尘境,起贪瞋痴,造杀盗淫。
因惑造业,因业感苦。惑业苦三,互相引发。因因果果,相续不断。经尘点劫,
长受轮回。纵欲出离,末由也已。喻如暗室触宝,不但不得受用,反致被彼损伤。
迷心逐境,背觉合尘,亦复如是。如来悯之,为说妙法。令其返妄归真,复本心
性。初则即妄穷真,次则全妄即真。如风息波澄,日暖冰泮,即波冰以成水。波
冰与水,原非二物。当其未澄未泮之前,校彼既澄既泮之后,体性了无二致,相
用实大悬殊。所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若唯仗性德,不事修德,则尽未来际,
永作徒具佛性,无所恃怙之众生矣。故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
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夫五蕴者,全体即是真如妙心。但由一向
迷背,遂成幻妄之相。妄相既成,一真即昧。一真既昧,诸苦俱集。如风动则全
水成波,天寒则即柔成刚。照以甚深般若,则了知迷真成妄,全妄即真。如风息
日暖,复还水之本体耳。故知一切诸法,皆由妄情所现。若离妄情,则当体全空。
以故四大咸失本性,六根悉可互用,所以菩萨不起灭定,现诸威仪。眼根作耳根
佛事,耳根作眼根佛事。入地如水,履水如地。水火不能焦濡,虚空随意行住。
境无自性,悉随心转。故楞严云:若有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殒。乃
照见五蕴皆空之实效也。归者归投、归还,即返照回光,复本心性之义。然欲返
照回光复本心性,非先归心三宝,依教奉行不可。既能归心三宝,依教奉行,自
可复本心源,彻证佛性。既得复本心源,彻证佛性,方知自心至宝,在迷不减,
在悟不增。但以顺法性故,则得受用。违法性故,反受损伤。而利害天渊迥别耳。
(正)归心堂跋

◎众生者,未悟之佛。佛者,已悟之众生。其心性本体,平等一如,无二无别。
其苦乐受用,天地悬殊者,由称性顺修,背性逆修之所致也。其理甚深,不易宣
说。欲不费词,姑以喻明。诸佛致极修德,彻证性德。譬如大圆宝镜,其体是铜。
知有光明,日事揩磨。施功不已,尘尽光发。高台卓竖,有形斯映。大而天地,
小而尘毛。森罗万象,炳然齐现。正当万象齐现之时,而复空洞虚豁,了无一物。
诸佛之心,亦复如是。断尽烦恼惑业,圆彰智慧德相。尽来际以安住寂光,常享
法乐。度九界以出离生死,同证涅槃。众生全迷性德,毫无修德。譬如宝镜蒙尘,
不但毫无光明,即铜体亦被锈遮,而不复现,众生之心,亦复如是。若知即此铜
体不现之废镜,具有照天照地之光明。从兹不肯废弃,日事揩磨。初则略露铜质,
次则渐发光明。倘能极力尽磨,一旦尘垢净尽,自然遇形斯映,照天照地矣。然
此光明,镜本自具。非从外来,非从磨得。然不磨,则亦无由而得也。众生背尘
合觉,返妄归真,亦复如是。渐断烦惑,渐增智慧。迨至功圆行满,则断无可断,
证无可证。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神通智慧,功德相好,与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了无异致。然虽如此,但复本有,别无新得。若唯任性德,不起修德,则尽未来
际,常受生死轮回之苦,永无复本还元之日矣。
(正)潮阳佛教会演说四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佛与众生,心行受用,绝不相同者,何也。以佛则背
尘合觉,众生则背觉合尘。佛性虽同,而迷悟迥异。故致苦乐升沉,天渊悬殊也。
若能详察三因佛性之义,则无疑不破,无人不欲修习矣。三因者,正因、了因、
缘因也。一、正因佛性,即吾人即心本具之妙性,诸佛所证真常之法身。此则在
凡不减,在圣不增。处生死而不染,居涅槃而不净。众生彻底迷背,诸佛究竟圆
证。迷证虽异,性常平等。二、了因佛性,此即正因佛性所发生之正智。以或由
知识,或由经教,得闻正因佛性之义,而得了悟。知由一念无明,障蔽心源。不
知六尘境界,当体本空,认为实有。以致起贪瞋痴,造杀盗淫。由惑造业,因业
受苦。反令正因佛性,为起惑造业受苦之本。从兹了悟,遂欲反妄归真,冀复本
性也。三、缘因佛性,缘即助缘。既得了悟,即须修习种种善法,以期消除惑业,
增长福慧。必令所悟本具之理,究竟亲证而后已。请以喻明。正因佛性,如矿中
金,如木中火,如镜中光,如谷中芽。虽复本具,若不了知,及加烹炼钻研磨砻
种植雨泽等缘,则金火光芽,永无发生之日。是知虽有正因,若无缘了,不能得
其受用。此所以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而即欲度脱。众生由不了悟,不肯修习善
法,以致长劫轮回生死,莫之能出。如来于是广设方便,随机启迪。冀其返妄归
真,背尘合觉。
(正)陈了常往生发隐

◎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随善缘净缘而成菩提,亦不变。
譬如真金打做马桶夜壶,虽日盛粪,而金性仍然不变。打做佛像菩萨像,虽极其
贵重,而金性仍然不变。世间人各具佛性,而常造恶业,如以金做马桶夜壶,太
不知自重了。
(正)复吕智明书

◎佛光者,十法界凡圣生佛,即心本具之智体也。此体灵明洞彻,湛寂常恒。不
生不灭,无始无终。竖穷三际,而三际由之坐断。横遍十方,而十方以之消融。
谓之为空,则万德圆彰。谓之为有,则一尘不立。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在凡不
减,在圣不增。虽则五眼莫能觑,四辩莫能宣。而复法法承他力,处处得逢渠。
但由众生从未悟故,不但不得受用,反承此不思议力,起惑造业,由业感苦。致
令生死轮回,了无已时。以常住之真心,受生灭之幻报。譬如醉见屋转,屋实不
转。迷谓方移,方实不移。全属妄业所现,了无实法可得。以故我释迦世尊,示
成佛道,彻证佛光时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
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楞严云:
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
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盘山云:心月孤圆,光吞万
象。光非照境,境亦不存。心境俱亡,复是何物。沩山云: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是知佛祖种
种言教,无非指示众生本具心性,令其返迷归悟,复本还元而已。
(正)佛光月报序

◎一切众生,具有佛性常光。举凡明暗通塞远近,悉皆彻照无遗。固不假日月灯
明,方能有见也。无奈众生迷昧本性,背觉合尘。致佛性常光,变作烦恼无明。
不但暗塞远处不能见,即近在目前,若无日月灯光,虽泰山亦不能见,况其他乎。
由是轮回生死苦海,如盲无导,了无出期。
(正)李夫人然灯记

◎〖以下论悟证〗二空理,唯言悟,则利根凡夫即能。如圆教名字位中人,虽五
住烦恼,毫未伏断,而所悟与佛无二无别。〖五住者,见惑为一住,思惑为三住,
此二住于界内,尘沙惑无明惑共为一住,此二住于界外。〗若约宗说,则名大彻
大悟。若约教说,则名大开圆解。大彻大悟,与大开圆解,不是依稀仿佛明了而
已。如庞居士闻马祖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当下顿亡玄解。大慧杲闻
圆悟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亦然。智者诵法华,至药王本事品。是真精进,
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豁然大悟,寂尔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能如是悟,
方可名大彻大悟,大开圆解。若云证实相法,则非博地凡夫之所能为。南岳思大
禅师,智者之得法师也。有大智慧,有大神通。临终有人问其所证,乃曰:我初
志期铜轮。〖即十住位,破无明,证实相,初入实报,分证寂光,初住即能于百
三千大千世界,示作佛身,教化众生,二住则千,三住则万,位位增数十倍,岂
小可哉。〗但以领众太早,只证铁轮而已。〖铁轮,即第十信位,初信断见惑,
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破尘沙,伏无明,南岳思示居第十信,尚未证实相法,若
破一品无明,即证初住位,方可云证实相法耳。〗智者大师,释迦之化身也。临
终有问:未审大师证入何位。答曰:我不领众,必净六根。〖即十信位,获六根
清净,如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所明。〗损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即观行位,
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断除。〗澫 益大师临终有偈云:名字位中真佛眼,
未知毕竟付何人。〖名字位人,圆悟藏性,与佛同俦,而见思尚未能伏,何况乎
断,末世大彻大悟人,多多是此等身分,五祖戒为东坡,草堂清作鲁公,犹其上
者,次则海印信为朱防御女,又次则雁荡僧为秦氏子桧,良以理虽顿悟,惑未伏
除,一经受生,或致迷失耳。藏性即如来藏妙真如性,乃实相之异名。〗澫 益
大师示居名字,智者示居五品,南岳示居十信。虽三大师之本地,皆不可测。而
其所示名字、观行、相似、三位,可见实相之不易证,后进之难超越。实恐后人
未证谓证,故以身说法,令其自知惭愧,不敢妄拟故耳。三大师末后示位之恩,
粉骨碎身,莫之能报。汝自忖度,果能越此三师否乎。若曰:念佛阅经,培植善
根,往生西方之后,常侍弥陀,高预海会。随其功行浅深,迟早必证实相。则是
决定无疑之词,而一切往生者之所同得而共证也。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又、二空,即我空、法空。我空者,谓于五阴色受想行识中,了知若色若心,
〖色即色法,下四即心法。〗悉皆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别离而灭,了无主宰之实
我可得。法空者,于五阴法,了知当体全空。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即是其义。只
此法空之理,即是实相。由破无明,证实相,故曰度一切苦厄也。实相者,法身
理体,圆离生灭断常空有等相,而为一切诸相之本,最为真实,故名实相。此之
实相,生佛同具。而凡夫二乘,由迷背故,不能得其受用。
(正)同上

◎悟者,了了分明。如开门见山,拨云见月。又如明眼之人,亲见归路。亦如久
贫之士,忽开宝藏。证者,如就路还家,息步安坐。亦如持此藏宝,随意受用。
悟则大心凡夫,能与佛同。证则初地不知二地举足下足之处。识此悟证之义,自
然不起上慢,不生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