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日日杀生,其家便成杀场。杀场,乃怨鬼聚会之处,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宜
切戒家中杀生也。
(续)一函遍覆
◎人唯不知设身反观,故以极惨极苦之事,加诸物而中心欢悦,谓为有福。而不
知其宿世所培之福寿,因兹渐渐消灭。未来所受之苦毒,生生了无已时。倘于杀
生食肉时,一思及此,纵有以杀身见逼,令其杀生食肉者,亦有所不敢也。
(三)劝戒杀放生文序
七、分禅净界限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不能超出生死。
故沩山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又云:
初心从缘,顿悟自性,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尽。须教渠尽除现业流识。弘
辨谓顿悟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习气未能顿尽,须假对治,令顺性起用。如
人吃饭,不一口便饱。长沙岑谓天下善知识未证果上涅槃,以功未齐于诸圣故也。
所以五祖戒又作东坡,草堂清复为鲁公。古今宗师,彻悟而未彻证者,类多如此。
良由惟仗自力,不求佛加,丝毫惑业不尽,生死决不能出。净土、则具信愿行三,
便可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永出生死。悟证者顿登补处,未悟者亦证阿鞞。所
以华藏海众,悉愿往生。宗教知识,同生净土。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恳心。故得
感应道交,由是速成正觉。为今之计,宜屏除禅录,专修净业。于一尘不染心中,
持万德洪名圣号。或声或默,无杂无间。必使念起于心,声入乎耳,字字分明,
句句不乱。久之久之,自成片段。亲证念佛三昧,自知西方宗风。是以观音反闻
闻自性之功夫,修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净业。即净而禅,孰妙于是。
(正)与海盐徐夫人书
◎修禅定人,〖指四禅八定。〗及参禅人,以唯仗自力,不求佛加,故于功夫得
力真妄相攻之时,每有种种境界,幻出幻没。譬如阴雨将晴之时,浓云破绽,忽
见日光。恍惚之间,变化不测。所有境界,非真具道眼者,不能辨识。若错认消
息,则着魔发狂,莫之能医。念佛人,以真切之信愿,持万德之洪名。喻如杲日
当空,行大王路。不但魑魅魍魉,劊倜鸺#雌缤臼欠侵睿辔薮由M贫
极之,不过曰:念至功纯力极,则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而
已。此理此行,唯恐人之不知,不能合佛普度众生之愿。岂秘而不传,独传于汝
乎。若有暗地里口传心受之妙诀,即是邪魔外道,即非佛法。
(正)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至如禅宗,若单提向上,则一法不立。佛尚无着落处,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
真谛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显性体也。若确论修持,则一
法不废,不作务即不食,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俗谛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谓佛事
门中,不舍一法,显性具也。必欲弃俗谛而言真谛,则非真谛也。如弃四大五蕴
而觅心性,身既不存,心将安寄也。若即俗谛以明真谛,乃实真谛也。如在眼曰
见,在耳曰闻,即四大五蕴而显心性也。此从上诸祖密修净土之大旨也。
(正)与体安和尚书
◎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
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
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参禅
者,谁是真到大彻大悟地位。由注重于参,遂将西方依正庄严,通通会归自心,
则信愿求生之念毫无。虽名之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张其辞曰:
念实相佛。实相,虽为诸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归宗,禅也靠
不住,净也靠不住。仗自力,即到大彻大悟地位,以惑业未断,不能了生死。未
悟到大彻者,更不须论仗佛力,须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
方净土,无量寿,无量光,一一通会归自心,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
西方之佛,无感不能有应。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
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坠。而知识欲人以圆融见称,亦绝不肯作如是说,致如来以
大慈悲心,欲令一切众生,现生即了生死,而依旧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将来
或可能了。而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当居多数也。如真能识得此
种利害,再息心看净土各经书。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无外。十方三世
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成始成终也。
(续)复张纯一书
◎唯有径路修行,此是教义,可按文会。依旧打之绕,此是宗意,须有悟处,方
可彻知。曹鲁川自命是通宗通教之大通家,尚错会其意。阁下即欲令示此义,诚
所谓游戏而问。阁下且放下一切闲知见,一心念佛。念到心佛双亡之后,自可发
一大笑,完全了知。未到此时,若别人与说,亦不得而知。譬如已到含元殿,其
殿中种种,悉皆备知。若为未到者说得纵明白,依旧是茫然不知。宗家之语句,
通是教人参的。若以文义会,不但不得其益,尚且以误为悟,其罪极大。即令真
悟,尚去了生脱死,远之远矣。以彼唯仗自力,须大悟后,烦恼惑业断得净尽无
馀,方可了。否则莫由而了。念佛法门,若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仗佛慈
力,带业往生。阁下之根性,也只可学愚夫愚妇之修持。若妄效曹鲁川之身分,
不但了生死无分,诚恐堕落三恶道为准程的。何以故。以未得谓得,未证谓证。
因兹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
(续)复崔德振书二
◎若用禅家参念佛的是谁,则是参禅求悟,殊失净土宗旨。此极大极要之关系。
人每欲冒禅净双修之名,而力主参究。则所得之利益有限,〖念到极处,也会开
悟。〗所失之利益无穷矣。以不注重信愿求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纵令亲见念
佛的是谁,亦难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无信愿求生之心故也。又未断烦惑,不能
仗自力了生脱死。好说大话者,均由不知此义。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
仗佛力。其馀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
一关也。
(续)复陈慧新书
◎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宗门语不说
破,令人参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实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
体也。〖离念灵知者,了无念虑,而洞悉前境也。〗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
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
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也。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
名号,求生西方也。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
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机修须依教起行,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己也。
二者文虽相似,实大不同。须细参详,不可笼统。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
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
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
天福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
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
(正)净土决疑论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
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
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者,即此是也。
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
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
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
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
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
直至第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正)同上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其人虽未明心见性,
却复决志求生西方。以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
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
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
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
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校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
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
开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正)同上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其人虽彻悟禅宗,明
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煆鍊,令其净尽无馀,则分段生死,
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姑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
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耽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
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
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
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
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盖覆真性,不
能显现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不识禅
及有字,故致有此胡说八道也。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
阴魔境而去,着魔发狂也。夫着魔发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鍊之增
上慢种耳。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所关甚大,不可不辩。
(正)同上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净,即埋
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
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馀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
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
随福转,耽着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
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
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昔人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
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
作恶,即获堕落。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纵令地狱业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