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 >

第92章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第92章

小说: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念住与涅槃四德
四念住的总体概念,以一首四句偈就能囊括。
观身不净  观受实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这四句偈中包含了不净、及三法印(苦、无常、无我)的
总体精神。然而,这不净、苦、无常、无我与涅槃四德的常、
乐、我、净又有什么关系呢?常、乐、我、净,于修行中被视
为四颠倒,修行人为了克制四颠倒而修四念住,为什么修四念
住的最终成就却是常、乐、我、净呢?
于一开始,已解释过什么是四悉檀了,四悉檀,是佛说
法的四种范畴,也是佛度生的四种方法:一、世界悉檀。二、
各各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四念住的修
行,属于前三项的范畴,也是于世间修行的范畴,当掌握了前
三种的修行,对不净、苦、无常、无我有充分的认识后,以大
无畏精神,进入属于出世间修行的第一义悉檀,你将会明白世
间一切都属于空,唯有涅槃最实际,安住于常、乐、我、净
中。
修行者,还是应该按部就班,有耐心修学于四念住,不能
未证言证,陷入四颠倒地境界。
四念住的总相修学,还有很多种方法,你只要熟悉一种方
法后,旁敲侧击,融会贯通,就能完全掌握四念住一切总相念
住的修学。50
后 记
在写这篇文章时,有位修南传的朋友说我亵渎经典,认为
我不应该以大乘观念解释属于南传圣典的《大念住经》,要我
明白“大乘非佛说”的道理。这时,我才深深的体会到龙树菩
萨的苦心,也明白了玄奘三藏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到印度求取大
乘经典的动机,也洞悉了为什么佛陀在《金刚经》中说他什么
法也没说过的玄机。修行在个人,只要能令你有所成就,管他
什么大乘、小乘。
070416



四念住课程开示集要
S。N。 葛印卡 讲解
目录
序文
巴利语( Pali )发音的说明
第一天
三个步骤
Sati ── 觉知
Pariyatti ── 理论上的知识
第二天
阿难( Ananda )
拘楼国( Kuru )
导言
第三天
四个念住
Anapanapabbam —— 呼吸的观察
Iriyapathapabbam —— 身体的姿势
Sampajanapabbam —— 时时彻知无常
第四天
Pauik ū lamanasikarapabbam —— 思惟不净
Dhatumanasikarapabbam —— 思惟界(四大)
Navasivathikapabbam —— 墓园九相观察
第五天
Vedananupassana —— 受随观(感受的观察)
Cittanupassana —— 心随观(心的观察)
Dhammanupassana —— 法随观(心的内含的观察)
Nivaranapabba —— 五盖
第六天
Khandhapabbam —— 五蕴
Ayatanapabbam —— 内外六处
Bojjhangapabbam —— 七菩提分
问与答
第七天
Catusaccababbam —— 四圣谛
Dukkhasaccam —— 苦谛
Samudayasaccam —— 集谛
Nirodhasaccam —— 灭谛
Maggasaccam —— 道谛
Satipatthanabhavananisamso —— 修行念住的结果
问与答
略字表
字汇
开示中引用的巴利语段落和其中文翻译
后记2
四念住课程开示集要
导 言
S。N 葛印卡( Goenka ) ; 亦被广泛地尊称为 Goenkaji (葛印卡老师),是一位闻名于
世界许多国家的禅修导师。在 1950 年代,他从缅甸的乌巴庆老师 ( Sayagyi U Ba Khin )
那里学到他现在所教导的禅修方法。乌巴庆长者师承乌铁老师 ( Saya Thet ) ;乌铁老师则
师承雷迪尊者 ( Ledi Sayadaw ) ;雷迪尊者则师承他的老师,如此代代溯源直自佛陀。此 方
法能由传承的老师们歴时长久地保存下来,实在是殊胜非凡的成就,也因此使得修习此 方
法的人感恩不已。如今,在世人渴求内心安详之际,葛印卡老师在其有生之年,已成效 卓
著地将此方法传播开来。撰写本文时,在印度和全世界已有 55 个内观中心(注:本书中
文译稿完成时为 113 个)及许多临时场地在举办内观课程。每年吸引约四万人参加,而 且
这数目还在逐年增加中。
尽管葛印卡老师富有个人魅力,而且他的教学方法极为成功,他仍然将所有的成就 归
于正法的功效。他从不以上师 ( guru ) 自居,或企图成立教派或宗教组织。在教导时,
他从不忘提到这个方法受自佛陀,经代代师传而至于他的老师;而他在禅修中因亲身获 益
而对老师们生出的感激之情,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他不断地强调,他不是在传佛教或 任
何的「主义」;他所教的方法是普全的,适合任何宗教或哲学背景或信仰的人。
这个传承的标准禅修课,是为期十天的住宿课程。参与的学员要在整整的十天中待 在
课程场地,遵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他们相互之间须在前九天保持完全静默。课程开始 时 ,
他们受持佛陀为在家人制定的五戒 : 戒除杀生,戒除偷盗,戒除妄语,戒除不正当的性
行为 ( 在课程期间,意味着完全独身禁欲 ) ,和戒除服用任何毒品、烟酒类。他们先从 观
息法 ( Anapana ) 开始练习,即观察自然的呼吸。在第四天,当已有了某些专注力时, 他
们转而练习内观法 ( Vipassana ) ,这是以身体的感受为工具,对整个身心的现象做有系 统
的观察。在最后的一整天,他们练习 Metta…bhavana ,即是慈悲观,也就是与众生分享他
们所获得的功德。
虽然葛印卡老师来自印度家庭,他却是生长在缅甸,并在那里向他的老师乌巴庆长 者
学习到这个方法。被乌巴庆长者任命为老师之后,他于 1969 年因应母亲的疾病离开了缅
甸,并在孟买为双亲及其它的十二人传授了一期十日课程。由于他教导的启发和非凡的 教
授成果,导致更多类似课程的开办,首先是在印度各地的非中心课程,继之在随后相继 崛
起的中心。自 1979 年起,他也开始在印度以外的地区传授课程,尤其是在斯里兰卡、泰3
国、尼泊尔、法国、英国、北美洲、日本、澳洲和纽西兰。今天在这些地区,都已有一 个
或多个内观中心了。
在这期间,有些禅修者对修习内观产生了困惑,质问什么是内观及什么是四念住
( Satipatthana ) 。事实上,内观和四念住是同义的。它们是相同的。
为了让禅修者能直接地照着佛陀的教说练习,并消除疑惑,葛印卡老师于 1981 年 1 2
月 16 日至 22 日,在孟买附近的总部 … 法岗 ( Dhammagiri ) 传授了第一次念住经
( Satipatthana Sutta ) 的课程。十日课程的行为规范及作息时间维持不变,但如果学员 想
要的话,可以在休息的时候硏读经文。葛印卡老师的晚间开示解释并详述了这部经典。 如
此,将法的理论硏究 ( pariyatti ) 和法的实修 ( pauipatti ) 做了有利的结合。
葛印卡老师于 1990 年 11 月,在澳洲布拉克斯 ( Blackheath ) 的法地 ( Dhamma Bh umi )
开了一期的四念住课程。本书的每一章都是该课程每晚开示的浓缩。内观硏究所 ( VRI ) 在
1998 年出版了一本有序文及批注的 《 大念住经,建立觉知的大本开示 》 ( Maha…satipatthan a
Sutta; The Great Discourse on the Establishing of Awareness ) ,而本书是当作该书的姊妹作。
含有全部经文的那本,是给来参加课程的禅修学员作为手册用的。本浓缩开示只有简短 的
经文节录,不应供课堂使用 ; 在课堂中,学员可以直接地从录像带听到原本的开示。然 而 ,
本书可以帮助禅修者在课后复习内容,协助学者更深入硏究经句,也能藉翻译让那些母 语
不是英语的人更加理解,而得其实惠。
「解脱唯有透过修行获得,绝不是只靠讨论。」葛印卡老师的这段话,为这些开示及
四念住课程的缘起和理由,做了适切的背景说明。
葛印卡老师总是强调禅修实际修行的重要性 ; 理论及研究作为实修的辅助。他在四 念
住的开示中告诫 : 如果一个中心变成只致力于理论的研究,将是多么的不幸。四念住课程
与十日课程一样,采用全日禅修的作息时间表,开示仅限在晚间的一节课。其用意在使 参
与者可以在理论的基础上直接地探究和体验自身的内在实相,而不被吸引掉入只从事智 力
的辩论。智力的研究并非不可取,但诚如葛印卡老师所强调,理论与实践应该并驾齐驱。
同样地,在十日课程中,开示的教导是从戒 ( Sila ,道德 ) 开始,而后定 ( Samadhi , 心
的主宰 ) ,乃至慧 ( panna ,洞见的智慧 ) ,而同时它们也一一地在实践的层面上介绍 给
禅修者。
参加这个传承的四念住课程的先决条件是,完成了三个十日课程,每日有固定的练 习 ,
和维持最起码的戒律 ( Sila ) ,即持守五戒。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经中并无戒律的提示 。
葛印卡老师在第二天开示的起头就对该背景做了说明 : 这部经是为拘楼国 ( Kuru ) 的 人
开示的,他们在过去世世代代已经有了坚实的持戒背景。对他们谈戒律是多余的 ; 他们 不4
但理解,也确认戒的重要性。在今日,来参加这个课程并依据此经来练习的禅修者们, 对
戒有起码的基本认识及修持,也是很重要的。没有这个道德基础,他们想有效地依照经 文
的教导去深入练习是不可能的。有很多该经的原始听众在他们的禅修上已相当成熟了, 只
要些许的指导就能达到更高的阶段。虽然今日不必期待如此的成就,但上四念住课程的 学
生最起码要在这个禅修上有些实质的经验,并熟悉十日课程的开示。
葛印卡老师在法岗 ( Dhammagiri ) 第一次教导四念住课程后,立即接着教导一期一 个
月的内观课程,这也不是巧合的。从参加四念住课程所获得的深一层理解,形成了修习 长
课程的必要基础,而事实上,它就是在这个传承中参加长课程的一项要求。这种理解, 对
持久且单独地致力于修习长课程的禅修者而言,就成了很重要且有益的指引。此外,在 长
课程的开示中,经常提到这部重要经典的教导,而其它的经典也多所呼应。
佛陀所有许许多多的开示都有特殊的意义和启示。每个开示都是佛陀针对特定的听
众,就那时的状况及他们理解程度而演说。甚至只理解到一个或数个开示,通常就足以 使
禅修者达到最终的目标。不过,这个特定的开示会被挑出来做密集的研究,是因为其原 始
的听众已具成熟,它可以省略许多准备,而详细地探讨禅修的方法。就其本身而言,它 对
希望多在理论层次上研究及理解方法,以便加强其修行的旧生,特别有帮助。
第一次的 《 念住经 》 课程只持续七天整,因为葛印卡老师需要用这段期间来在夜间 开
示中详解经文。时至今日它仍旧维持这个标准期间。因此,课程的重点在理解经文,及 透
过一些练习在实践的层面上掌握其含意。当练习已能安住在较深的理论认识上时,它又 能
在长课程中更趋成熟。
对在课程中的学员而言,能亲自听到佛陀的教说,依其文义直接练习,是重大的启 发
来源。很多禅修者,即使只有少许的练习,当他们第一次听到佛陀的教说时,都兴奋不 已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