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 >

第63章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第63章

小说: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也不要以為三特性只存於寧靜的心中。事實上,我們在徘徊的心中較諸寧靜的心更容易體會三特性,因為我們更容易在徘徊的心中看到心是如何地不易控制,一點都不是「我」,而且是苦的。

留意當下的對象

  繼續練習下去,我們必須注意每一個對像在知覺時的初始狀態。我們已經對知覺的心理狀態能夠保持注意,現在我們也應該注意肉體。當我們在嗅某物時,應該留意嗅並體認這是一個肉體活動,當我們在嘗枺骰蛭兜澜佑|在舌頭時,應該留意味覺及此一肉體活動;另外,我們應該瞭解,味覺的產生並不是出於我們的慾望。例如,當我們吃到龝r,雖然可能不喜歡鹹的味道,但無法改變鹹的本來特性,因此,如果我們看到鹹味的本來面貌,並非出於我們的好惡,那麼貪慾就不會在這個時候產生,這就是為什麼活在當下是避免貪、鎮的最重要方法。「當下」的意義是:在某一特定時刻,不受慾望影響的存在。我們必須留意每一個對象並認識其真正性伲绻腥魏螌ο笫且驗槲覀兊膽j望而生起,那麼煩惱即跟著生起。我們必須瞭解,任何經由慾望去認識的對象,並不能真正顯露實相,因為它是建構出來的枺鳌N覀內绾文苷J識一個建構出來的枺髦鎸嵜婷材兀课ㄒ荒茱@露真相的枺魇钱斚碌臇|西,是由其本身展現的枺鳎c我們的慾望無關。

  我們必須瞭解什麼是當下的對象。有時候我們可能自認為已經在留意當下的對象,而事實卻不是這樣。當下的對象,是在剎那間出現,就好像在水中抓魚一樣,我們看到一條魚在水裡某處游,便以為可以抓到它,要伸手去抓,但是這條魚卻溜往別的方向而失手,留意當下的對象也是如此,貪與鎮始終會把當下的對象推往他處。

  當我們留意任何出現的對象本身時,這對象就是當下的對象。然而,大部分的時候,我們並不是留意當下的對象或存在。讓我們舉個例子,當我們留意坐的姿勢,就是當下的對象,如果我們的心念轉到寧靜的觀念,我們的目標指向寧靜或舒適,此時就完全不是在留意當下坐的對象,我們並不想發現坐的姿勢的真相,而是在留意著尚未出現而想要獲得的寧靜的心。

  我們必須在所有身心活動的當下都清楚地觀察它們,然後才會看到它們是如何地無我與苦。如果洠в袑斚碌拇嬖陟懂斚掠^察到,我們將是在浪費練習的時間。但是如果我們突然地發現,我們的心念已在當下的對象上溜走,那時候我們可以再度唸唸分明地回到當下的對象上。如果我們瞭解心理狀態的這些特性,將能夠於正確對像保持較長的正念時間,且較有機會體會真相。

  現在讓我們觀照「吃」。我們應該保持正念並思考吃枺鞯睦碛伞=浀涓嬖V我們,我們吃食物並不是因為我們要它,不因為它是食物,而是因為它是維持身體所必要的。佛陀曾提到要維持生命的一個理由,就是要有足夠力量發展通往止息所有苦與煩惱的正道。具備這種想法是必要的,否則我們將無法避免煩惱的生起。我們必須瞭解,我不是因為食物好吃而吃它,而是為了治苦與滿足铮I。當我們為了滿足铮I而吃枺鳎屈N即使是不好吃的食物,也能解決铮I;如果我們是因為食物的美味而吃它,當它不好吃時,鎮即生起,反過來說,如果它很好吃,那麼貪即生起,這表示我們吃枺髦粫荛L煩惱;當食物好吃,貪或黏著生起,當食物不好吃,就不滿意了。吃枺鲿r洠в兴伎歼@些問睿瑫a生更多的慾望輪迴、生死輪迴,這些就是苦的無盡延續。因此,當我們哂谜铎冻詵|西時,我們必須於張開的每一口都瞭解吃的理由,使我們在吃的時候,只是為了解除苦而吃。當我們吃枺鞯臅r候,如果喜歡與討厭都未生起,內觀即生起了。

  當我們洗澡時,也應瞭解這個動作是為了治苦,在我們日常的責任中,我們應該看到這些活動的理由,我們不應為了美觀而穿衣服,因此我們不要選這個或那個顏色,而是為了用衣服保護身體,抵抗寒冷與昆蟲如蚊蠅,這表示無論是什麼動作,它們都是為了實現涅盤與滅苦,當我們有了這種徹底的瞭解,對無常色身的黏著會變得愈來愈弱,但是要記住,我們必須認清肉體是什麼狀態,心念又是如何,而且要隨時保持明覺與認知。所有的存在不超過心理現象與肉體,洠в猩眢w、洠в徐‘魂、洠в信恕'有男人在坐,洠в腥嗽谡尽⑿谢蛩瑳'有人在嗅、看或聽等等,洠в腥嗽诓t解或知道這些事情。

淨化的步驟

  我們覺悟到心理狀態與肉體的空性後,就達到了內觀智的第一個階段,稱為「名色分別智」(n^ama…r^upa…pariccheda…^n^a&na)。這個層次的內觀,使我們對任何現象都能直接地認知心理與肉體的區別,我們必須瞭解,由「名色分別智」而認識的心理狀態與肉體,與一般學習或聽聞所認識的並不相同,洠в薪涷灥竭@種「分別智」的人,無法區別理論的知與實邸闹牟煌R虼耍J知的任何枺魅匀涣粲小肝摇乖诼牷蚩吹拿曰螅瑑嵐芫邆淞耸颤N是心理狀態或什麼是肉體的理論知識,仍然還是很迷惑。例如,如果我問坐姿是心理狀態或肉體,他可以回答是肉體,但是當他正在坐時,他是否體會坐是肉體,並清楚地將心理狀態區別出來?這就是修習與理論的差別。事實上,要獲得「名色分別智」並不容易,雖然它只是發展內觀所需知識的第一階段而已;它需要很強的正念與專注,才能在每一個時刻很清楚地區別這些。

  現在我們必須繼續更深入地修習,這表示我們必須對心理狀態和肉體保持更深層的正念。起初,我們洠в凶⒁獾叫睦頎顟B與肉體是互為因果,而只是保持正念,只知道什麼是心理狀態與肉體,但是現在,我們對心理狀態與肉體留意得愈多,會看到愈多有關它們生起的原因。例如,當聽覺生起時,我們會瞭解聲音是聽覺的一個因素;當視覺出現時,會瞭解顏色是其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會看到那些心理狀態是隨聲音與顏色而生起,至於身體的不同姿勢與動作,我們必須隨時保持警覺,我們將看到移動中的肉體是以心念為其原因,它受到意識的鼓動。是意識指示身體去站立、坐下、走動或改變姿勢,不同姿勢因而產生。肉體的所有這些姿勢是因為有心為他們的原因而產生,而當這一種心理狀態產生時,則有肉體為它的原因,因此心理狀態與肉體的產生可以說是來自條件因素,這種內觀知識會在我們獲得「把握因緣智」(paccaya…pariggaha…^n^a&na)後發生,當我們如此保持正念時,心與肉體之間的因果關係即彰顯出來。在此之前,我們即使知道存在即是心與肉體,仍然不知道心與肉體如何產生或由什麼原因產生,當我們不知道其中道理,就會以為它們的存在是來自神,正如其他宗教系統所描述的。但是當我們達到「把握因緣智」的階段時,我們將知道它並不是由任何人所創造,而是受到因緣的制約,它們彼此之間存著因果關係,心與肉體可視為獨立的因,這就像鐘聲是由兩件枺鞫a生──槌與鐘,如果槌洠в星苗姡筒粫新曇簦瑳'有人能夠發出這個鐘聲,也洠в腥酥来寺曇魜碜阅难e,將至何處,但是只要這兩件枺鞔嬖冢曇艏串a生;如果我們深入體驗這種心與肉體的關係,那麼有關心與肉體如何產生,與什麼令它們產生的疑問將會消失。

  在這個階段的內觀,雖然我們知道了心與肉體的因緣,仍未完全體會他們之間的分離,尚未經驗心與肉體的快速過程及消逝;心理狀態與肉體極快速地消逝,而內觀尚未臁糁聊苡^察到,因此,我們必須繼續不斷地對心與肉體保持正念,直到看到它們的消逝。例如,當我們由坐姿變換至別種姿勢時,我們將體會到坐姿的消逝;當我們由站姿而結束站姿時,將體會到站姿的消逝,並體會一個新姿勢的生起,當我們體會此點,便知道站姿不是永遠的,剛開始時我們會在此曙光下經驗我們的姿勢與感覺,當我們體會了一個姿勢的消逝,將會立刻注意到另一個新姿勢的生起,然而,我們只有在那個姿勢停止時才體會其消逝,我們仍然要去體會肉體在那個姿勢時的消逝與生起;到目前為止,我們體會坐姿的消逝,是因為坐姿已經改變為其他姿勢;接下來我們要在仍然坐著時即體會坐姿的消逝,這表示當內觀深化後,我們可以在坐著時即體會其消逝。這可在我們坐著時心理狀態與肉體的快速流變中仍然注意其區別而發生;當持續練習後,這種快速流變的經驗會變得果斷而確定,有了這種階段的內觀,我們將知道即使是過去或未來的所有現象都將是同樣地無常。當我們有了這知識,對未來的特性將不再有疑問。當我們經驗並體會了各種存在的生起與消逝,那麼我們就已獲得了「遍知智」(samasane ^n^a&na)這一階段的內觀,它能讓我們堅定地看到心理狀態與肉體的無常,可以說這個階段的內觀知識實邸舜嬖诘娜ㄓ。驗樗涷灹诵睦頎顟B與肉體的無常,及每一剎那的生與滅,但是它仍未經驗到心理狀態與肉體的快速遞變的清晰界限,這種程度的知識仍不夠強烈與臁簦蛔阋园纬畈卦谖覀円庾R之中最基本的铡饣蝈e铡^點。

  如果我們持續正念的練習,內觀智慧將愈來愈臁簦覀兊恼顚⒂鷣碛毮伵c臁桑晃覀冇鼙3终睿覀冇艹掷m地活在當下;現在已經開啟了當下的正念,心與肉體的每一狀態的生起與消逝已有鮮明的區別,當我們經驗心理狀態的生滅的區別,我們將獲得所謂「生滅隨觀智」(udayabbaya…^n^a&na)的內觀知識,此階段內觀也包含前三階段的實現,一個人能經驗到第一階段的內觀,能理解所有的存在都只是心理狀態與肉體;能經驗到第二階段的智識或內觀,即經驗到心理狀態與肉體之生起原因;及第三階段的內觀,讓一個人首度經驗心理狀態與肉體的生滅特性,但尚未能清楚地區隔它們。

  由於體證了「生滅隨觀智」,毗婆捨那的道路才真正開始,此階段的知識非常重要,這種知識令人首度經驗心理狀態與肉體的快速流變的區分;隨著正念的增強,「生滅智」變得非常臁簦@階段的知識揭開剎那生死,它清楚地看到心理狀態與肉體於生滅中快速遞變的分隔空間,要擁有這個階段的內觀,必須具備非常敏捷的智慧,這種智慧會根除並摧毀心與肉體是永恆的假象,它將顯露它們不是持久快樂的根源,它們是「無我」,這個智慧會除去許多建立在我們意識中的铡猓欢@種內觀知識仍是暫時的,無法完全根除所有的錯铡娊猓鼤_始減少煩惱,特別是铡詾榻涷炇钦妗肝摇沟恼‘解。這階段的內觀知識非常強,指導老師不必向行者保證他已實證真理,他自己具足的內觀知識已能夠正確而肯定地判斷,此刻,心中將生起很大的喜樂與光明,覺知的清晰度是以前從未經驗到的,也是第一次在心中體會到真正的自由。

  透過直接的經驗去體會心理狀態與肉體的生滅的清楚區分,與透過聽聞或研讀而認識是不同的,無論你聽聞得多好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