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 >

第20章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第20章

小说: 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繫俊K牢瓷鸬慕Y俊ɡM俊┤绾紊穑酪焉鸬慕Y俊ɡM俊┤绾螔螚墸罀螚壍慕Y俊ɡM俊┤绾戊段磥聿辉偕稹K蓝仓缆晧m……他知道鼻根也知道香塵……他知道舌根也知道味塵……他知道身根也知道樱鼔m……他知道意根也知道法塵,他知道任何依於這兩者所生起的結俊牢瓷鸬慕Y俊绾紊穑酪焉鸬慕Y俊绾螔螚墸罀螚壍慕Y俊绾戊段磥聿辉偕稹K运麍远ㄕ。蛢仍诘男姆▉碛^察思惟心法……他獨立正住,不執著於世間的一切。比丘們,比丘應如是就六個內在的和外在的根塵心法來觀察心法。」

  四、七個正覺的因素(七覺支)

  「再者,比丘們,比丘堅定正住,就有關於七個正覺因素的心法來觀察思惟心法。他如何觀察思惟呢﹖比丘,如果念覺支(意念專注的正覺因素)在自己(的內心)出現了,比丘知其出現;如果念覺支在自己(的內心)消失了,比丘知其消失。他知道未生起的念覺支如何生起,他知道完全開發的念覺支是如何發生。如果擇法覺支(檢查身心狀態的正覺因素)在他自己(的內心)出現了……如果精進覺支(力行正道的正覺因素)在他自己(的內心)出現了……如果喜覺支(法喜洋溢的正覺因素)在他自己(的內心)出現了……如果猗息覺支(安詳寧靜的正覺因素)在他自己(的內心)出現了……如果定覺支(專精一致的正覺因素)在他自己(的內心)出現了……如果捨覺支(泰然捨棄的正覺因素)
  在他自己(的內心)出現了,比丘知其出現;如果捨覺支在他自己(的內心)消失了,他知其消失。他知道未生起的捨覺支如何生起,他知道完全開發的捨覺支如何發生。」
  「所以他堅定正住,就內在的心法來觀察思惟心法…………他獨立正住,不執著於世間的一切。比丘們,比丘應如是就關於七個正覺因素的心法來觀察思惟心法。」

  五、四拢B

  「再者,比丘們,比丘堅定正住,就有關於四拢B的心法來觀察心法,他如何觀察思惟﹖比丘如實知『這是苦』;如實知『這是苦集』;如實知『這是苦滅』;如實知『這是苦滅之道』」
  比丘們,什麼是苦拢B呢﹖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憂、悲、苦、惱是苦,怨憎會是苦,愛別離是苦,求不得是苦。簡而言之,對五蘊的執著(北傳譯為五陰熾盛)就是苦。 
  「比丘們,什麼是生﹖在任何種類的一切眾生都有受生,形成、出生、諸蘊的出現,感官的獲得,比丘們,那就叫做生。」
  「什麼是老﹖在任何種類的一切眾生都有老化,衰弱、落牙、白髮、皺膚、佝僂、感官功能衰退,比丘們,那就叫做老。」
  「什麼是死﹖在任何種類的一切眾生都有過世,遷逝、終止、消失、死亡、彌留、結束、諸蘊分離、捨棄身體,比丘們,那就叫做死。」
  「什麼是憂﹖不論什麼時候,當任何人遭受到不幸的苦楚而憂傷、哀愁、內心的憂愁、內心的憂患,比丘們,那就叫做憂。」
  「什麼是悲﹖不論什麼時候,當任何人遭受到不幸的苦楚而哭泣、哀悼、悲傷啜泣、大聲慟哭,比丘們,那就叫做悲。」
  「什麼是苦﹖任何身體上痛苦的感受,不愉快的感受,從身體接樱a生的痛苦或不愉快的感受,比丘們,那就叫做苦。」
  「什麼是惱﹖任何心理上痛苦的感受,心理上不愉快的感受,從心理接樱a生的痛苦或不愉快的感受,比丘們,那就叫做惱。」
  「什麼是失望沮喪﹖不論什麼時候,當任何人遭受到不幸的苦楚而失望、絕望、沮喪、失神,比丘們,那就叫做失望沮喪。」
  「比丘們,什麼是怨憎會﹖任何人都會有他不想要、不喜歡、不愉快的色、聲、香、味、樱⒎ǎ蛘呷魏稳硕紩龅叫覟臉返溦撸膽押σ狻⒉贿m、不可靠的人、而必須與他們聚會、交往、連絡、共事,比丘們,那就叫做怨憎會。」
  「什麼是愛別離﹖任何人都會有他想要、喜歡、愉快的色、聲、香、味、樱⒎ǎ蛘呷魏稳硕紩龅诫S喜祝福者,心懷善意、適意、可靠的人,父母、兄弟、姊妹、親戚晚輩、朋友、同事、血親,卻喪失聚會、交往、連絡、共事的因緣,比丘們,那就叫做愛別離。」
  「什麼是求不得﹖比丘們,受生所支配的眾生們生起這樣的願望:『哦!但願我們不受生的支配,但願我們不必受生!』但是這不是靠著願望就能得到的,那就是求不得。受老、病、死、憂、悲、苦、惱和絕望所支配的眾生們,生起這樣的願望。『哦!但願我們不受老……絕望所支配,但願我們不會發生這些事!』但是這不是靠著願望就能得到的,那就是求不得。」
  「比丘們,簡而言之,怎麼說對五蘊的執著是苦呢﹖如下所述:對色蘊的執著,對受蘊的執著,對想蘊的執著,對行(心理形成)蘊的執著,對識蘊的執著,簡而言之,這些就是對五蘊的執著。比丘們,那就叫做苦拢B。」
  「比丘們,什麼是苦集拢B﹖那就是導致再生的渴愛,欣喜於貪慾和樂趣,時時處處尋找著新奇的欣樂:也就是感官的渴愛(欲愛),「存在」的渴愛(色愛),「不存在」的渴愛(無色愛)。」
  「這渴愛從何處生起和滋長﹖世間任何適意和愉快的地方,就是渴愛生起和滋長的所在。」
  「世間的適意和愉快是什麼﹖世間的眼目是適意而愉快的,如是世間的耳、鼻、舌、身、意是適意而愉快的,渴愛就在那兒生起並滋長。世間的色、聲、香、味、樱⒎ㄊ沁m意而愉快的,渴愛就在那兒生起並滋長。」
  「世間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適意和愉快的,渴愛就在那兒生起並滋長。」
  「世間的眼樱⒍|、鼻樱⑸嘤|、身樱⒁庥|是適意而愉快的,渴愛就在那兒生起並滋長。」
  「世間的眼樱⒍|、鼻樱⑸嘤|、身樱⒁庥|所生出的感受是適意而愉快的,渴愛就在那兒生起並滋長。」
  「對世間色、聲、香、味、樱⒎ǖ挠X想是適意而愉快的,渴愛就在那兒生起並滋長。」
  「對世間色、聲、香、味、樱⒎ǖ囊忸娛沁m意而愉快的,渴愛就在那兒生起並滋長。」
  「對世間色、聲、香、味、樱⒎ǖ目蕫凼沁m意而愉快的,渴愛就在那兒生起並滋長。」
  「對世間色、聲、香、味、樱⒎ǖ膽浵胧沁m意而愉快的,渴愛就在那兒生起並滋長。」
  「對世間色、聲、香、味、樱⒎ǖ穆撓胧沁m意而愉快的,渴愛就在那兒生起並滋長。比丘們,那就叫做苦集拢B。」
  「比丘們,什麼是苦滅拢B呢﹖那就是渴愛的完全消失與熄滅,放棄、拋棄、解脫、捨離。如何捨棄這渴愛呢﹖它的止息是如何發生的呢﹖」
  「世間的任何地方,只要有任何適意而愉快的事物,渴愛就在那兒止息。什麼是世間適意和愉快的所在呢﹖」
  「世間的眼目是適意而愉快的,如是世間的耳、鼻、舌、身、意是適意而愉快的,渴愛就在那兒被捨棄,渴愛就在那兒止息。」
  「世間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適意而愉快的,渴愛就在那兒被捨棄,渴愛就在那兒止息。」
  「世間的色、聲、香、味、樱⒎ㄊ沁m意而愉快的,渴愛就在那兒被捨棄,渴愛就在那兒止息。」
  「眼樱⒍|、鼻樱⑸嘤|、身樱⒁庥|……;色、聲、香、味、樱⒎ǖ挠X想;對色、聲、香、味、樱⒎ǖ囊忸姟粚ι⒙暋⑾恪⑽丁⒂|、法的渴愛;對色、聲、香、味、樱⒎ǖ膽浵搿粚κ篱g色、聲、香、味、樱⒎ǖ穆撓胧沁m意而愉快的,渴愛就在那兒結束,渴愛就在那兒止息,比丘們,那就叫做苦滅拢B。」
  「比丘們,什麼是苦滅道跡拢B呢﹖那就是八正道,所謂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比丘們,什麼是正見呢﹖比丘們,那就是知道苦,知道苦集,知道苦滅,知道苦滅道跡。這就叫做正見。」
  「比丘們,什麼是正志呢﹖決心離欲,決心不懷惡(敵)意,決心不願傷害。比丘們,這就叫做正志。」
  「比丘們,什麼是正語呢﹖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這就叫做正語。」
  「比丘們,什麼是正業呢﹖不殺生,不取未經給與的枺鳎蛔霾徽數男孕袨椋@就叫做正業。」
  「比丘們,什麼是正命﹖比丘們,拢茏臃艞夊e铡闹生方式,而以正當的方式維持生計。(這就叫做正命)。」
  「比丘們,什麼是正勤﹖比丘們,比丘立志,努力、精勤、用心、奮力去防止尚未生起的邪惡的心理狀態,不讓它生起。他立志……奮力去克服已經生起的邪惡的心理狀態。他立志奮力去產生尚未生起的善良的心理狀態。他立志…………努力、精勤、用心並奮力去維護已經生起的善良的心理狀態,不讓它們消失,讓它們增長,開發至於完美。這就叫做正勤。」
  「比丘們,什麼是正念﹖比丘們,比丘堅定正住,就身體來觀察思惟身體,熱切的,念念分明的,專注的,袪除了世間的渴愛和煩憂;他堅定正住,就感受來觀察思惟感受……;他堅定正住,就心意來觀察思惟心意……;他堅定正住,就心法來觀察思惟心法,熱切的,念念分明的,專注的,袪除了世間的渴愛和煩憂。這就叫做正念。」
  「比丘們,什麼叫做正定﹖比丘捨離了感官的慾望,捨離了不善的心理狀態,進入並保持初禪——離欲而生,有覺想、有思惟(有覺有觀),充滿喜樂。然後,平息覺想和思惟,得到內在的寧靜和心意的專一,他進入並保持第二禪——專精而生,洠в杏X想和思惟,充滿喜樂。然後,喜受消失了,保持著輕安舒泰,專注和念念分明,他自己體驗著拢茏铀f:『住於寧靜和專注就是快樂』的樂受,他進入了第三禪。然後,他捨棄了苦樂的感受,先前的悲喜皆已消失,他進入並保持於第四禪——超越苦樂,由寧靜和專注所淨化。這就叫做正定。比丘們,那就叫做苦滅道跡拢B。」
  「所以,他堅定正住,就內在的心法來觀察思惟心法,就外在的心法來觀察思惟心法,就內、外在兼具的心法來觀察思惟心法。他堅定正住,觀察思惟心法生起的現相:他堅定正住,觀察思惟心法消失的的現相;他堅定正住,一併觀察思惟心法生起和消失的現相。然而,念住『有此心法』不過是為了覺察和認知(真相)所需而已,不執著於世間的一切。比丘們,那就是比丘應如是就關於四拢B的心法來觀察思惟心法。」
  「比丘們,任何人如果修習四念處,只要七年,便可望得到兩種果証之一:當生証得阿羅漢,或者,如果還有一些餘蘊,就會証得阿那含(不還者)。姑且不說七年——任何人如果修習四念處,只要六年……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就可望得到兩種果証之一……;姑且不談一年——任何人如果修習四念處,只要七個月……,六個月……,五個月……,四個月……,三個月……,二個月……,一個月……,半個月就可望得到兩種果証之一……;姑且不談半個月——任何人如果修習四念處,只要一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