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 txt资料全集-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domanassa ( 源自 mana ,心 ) 则用于心理的不愉悦。它可能是一个念头,记忆,恐惧。
同样地,乐 sukha 是用于愉悦的身体感受,而喜 somanassa 则用于心理上的愉悦感觉。 在
受念住里,使用了苦、乐受 dukkha 、 sukha vedana 这些字,这也就是为什么本传承极力 强
调,以身体的感受作为禅修对象的原因。
在较细致的层次上,怨憎会苦 appiyehi sampayogo 是与任何不愉悦的事物的交往: 色
rupa ,一个景象,颜色或光;声 sadda ,声响;香 gandha ,气味;味 rasa ,滋味;可触体
phouuhabba ;或法 dhamma ,一个念头。爱别离苦 Piyehi vippayogo 是和任何喜欢的事物
分离。和至亲的人,如朋友和家人分离,是苦。
还有更细致的是求不得苦 iccham ma labhati :得不到想要的事物。如果有人欲求逃脱
生命的轮回,但达不到这个阶段,它是没能如愿 na pattabbam 。这是苦。同样地,欲望生
起要脱离老、病、死,和心理及生理的悲伤和痛苦,然而无法如愿。
总括的来说 Sankhittena ,而且在更深的层面,五取蕴 paNcupadanakkhandha ,对五 蕴
( paNca khandha ) … 色、受、想、行、识 … 的执取 ( upadana ) 是苦。
信仰上或逻辑上接受第一圣谛是没用的:它必须被体验 ( yathabhutam pajanati ) 至
其极限。这要修习戒和定,而且以专注的心你修习观察五蕴和六感官根门运作的细致实 相 。
这就是八正道整个的过程。64
起始的坚硬、强烈和疼痛的感受是明显的苦,但它们必得要以平等心来观察,因为 对
它们起习性反应会增长痛苦。藉由平等心,它们就被分离、剖析、离散和消融,而且就 连
疼还在,也能在其中感觉到有一股波动的暗流。当这些微细波动粉碎后,疼痛似乎不再 是
痛苦了。当疼痛消退了,只有一股非常微细的波动引致喜 piti 的生起。这仍然是苦的范 畴 ,
还少了真正的快乐,因为它是无常,生灭的。第一次消融 bhanga 的体验很重要,可以让
人体认到整个身体结构只不过是次原子微粒的实相。但如果就此认为痛苦已经解除,那 么
苦 dukkha 的范畴还没完全被照应到。不愉悦的感受还是会来的:部分是由于旧业习的浮
现,部分由于坐姿、疾病等等的。每个愉悦的体验,因为是无常之故,都含固有的苦 du kkha
的性质。
下一个阶段是轻安 passaddhi ,寜静,没有不悦感,而且明显地无苦感,但仍有生灭 现
前。然而诸行无常 sabbe sankhara anicca … 任何因缘和合的事物,早晚都会毁壊。粗重的
体验还是会来临,因为这种轻安仍是过渡的体验而已,还在身心的范畴内。整个苦 dukk ha
的领域还不完备。只有当苦被超越了,而到了没有生起或造作的境界时,才能说已完全 探
究了苦。
因此,在粗略的层面了解苦并不能说是个圣谛。完全的了知 ( 应遍知 ) Parijanati 是
指以直接的体验来探究整个领域的意思。只有当它是了知至其极限 ( 已遍知 ) parinnata m
时,它才成为一个圣谛。
苦集圣谛 Samudayasaccam
duddhasamudayam ariyasaccam
第二圣谛是苦的生起。
Yayam tanha ponobbhavika nandiragasahagata tatratarabhinandini;
seyyathidam; kamatanha bhavatanha vibbhavatanha。
这是 tanha 渴爱; ponobbhavika 导致生命不停地流转, nandi…raga…sahagata ,为喜乐、
贪爱所束缚; tatra…tatrabhinandini ,到处不忘寻求喜乐; seyyathidam ,即是:65
Kama…tanha 欲爱是感官的享乐。很小的欲望很快就转变成渴爱,其中最显着的就是
性欲。
Bhava…tanha 有爱是生存的欲望,那怕身体和整个宇宙都持续地毁壊。由于这种自我
意识,由于对「存有」的渴爱,信奉永生的哲学似乎就得到了青睐。
Vibhava…tanha 无有爱是两个对立的渴爱。一个是渴望停止生死轮回,然而这种错乱
的贪爱是达不到斯境的。第二个是拒绝接受死后痛苦还有延续,然而由于此生的不善业 报
而生的恐惧, sankharas 业习仍在。「这是唯一的存在」这种哲学,就存有错乱的贪爱和 执
取。
这三种渴爱导致苦 dukkha 。
那么这渴爱从哪里生起,又从何处建立呢?
Yam loke piyarupam satarupam etthesa tanha uppajjamana uppajjati; ettha nivisamana
nivisati。
在 ( 身心 ) 世间,只要有诱人的、令人喜悦的事物 ( loke piyarupam satarupam ) 就
有渴爱的生起 ( uppajjati ) 和建立 ( nivisati ) 。 Piya 和 sata 两者都是「令人喜悦的」、「 诱
人的」意思。 Loka 的一个意思是「生存的界」,但在此处的意思是「身心世间。」一位叫
罗伊塔 ( Rohita ) 的天人,有一次经过一个精舍前,而佛陀正坐在那里,他边走边唱:
Caraiveti; caraiveti; 「继续走呀,继续走呀。」佛陀问他怎么回事,罗伊塔答说,他要走 路
来探索整个世间,然后超越它。佛陀微笑着跟他解释说,整个宇宙的集、灭、和灭道都 在
身体的架构内。
在字意上, luNjati paluNjatiti loko 是:这个世间是不停地在毁壊。它生起又灭去。它
是整个的身心领域,而且被理解为在身体的架构内。好比你种下某一生存界的种子,你 就
会体验到它。一个很不好的业习 sankhara ,当果报来临时,就会在此时和将来在内心产 生
炼狱之火。种下一个天界的种子,你就感觉到愉悦;种下的是梵天的种子,此时和将来,66
你都感觉到宁静。涅盘的境界,无有生灭,也是一样要在身体之内体验。
因此在身心的架构内,只要有诱人的、令人喜悦的事物,就有渴爱的生起。
现在详细的述说渴爱从哪里生起。
Cakkhu loke piyarupam satarupam; etthesa tanha uppajjamana uppajjati;
ettha nivisamana nivisati … Sotam … Ghanam … Jivha … Kayo … Mano loke piyarupam
satarupam; etthesa tanha uppajjamana uppajjati; ettha nivisamana nivisati。
眼根 cakkhu 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于是渴爱就在那里生起和建立。同样的过程 出
现在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或意根。
Rupa … Sadda … Gandha … Rasa … Phouuhabba … Dhamma … nivisati。
六尘中,诸如色、声、香、味、触、法,任何地方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渴爱就 在
那里生起和建立。
Cakkhu…vinnanam … Sota…vinnanam … Ghana…vinnanam …
Jivha…vinnanam … Kaya…vinnanam … Mano…vinnanam …
nivisati。
在六根的任何六识 ( vinnanas ) 中渴爱生起。在描述心时,通常识 vinnana 、想 san na 、
受 vedana 、行 sankhara 四蕴就足够了。更深的内观则将它们细加分别。然而还没到达这
个阶段之前,各样的哲学就发韧了,因为尽管体验了生灭,但这个观察者 … 即心识 …vinna na …
… 似乎一直存在,而没被分离或剖析。它被视为是永恒的灵魂: je vinnaya te aya ye aya te
vinnaya ( 任何识即是灵魂,而任何灵魂即是识 ) 。然而在较深的层面,识是有分别的: 眼
识不能听,耳识不能看,任何或所有的这些识都能停止作用,而当心识也停止作用时, 涅
盘 nibbana 即来临。
佛陀更进一步详加说明:67
Cakkhu…damphasso …
Cakkhu…damphassaja vedana …
Rupa…sanna …
Rupa…sancetana …
Rupa…tanha …
Rupa…vitkko …
Rupa…vicaro … nivisati。
由于任何根门的接触,于是渴爱生起和建立。因为这个接触就会有感受产生
( samphassaja vedana ) ,而渴爱又再次生起和建立。然后这个感官对象接着就有评估或辨
别 ( 想 sanna ) ,而渴爱于是生起和建立。 SaNcetana ( 心理的习性反应 ) 是 sankhara 的
同义字:此处渴爱又再生起和建立。那么渴爱的生起和建立就关连着任何的感官对象。 念
头对其所缘的最初作意 ( 寻 vitakko ) 随之而来。最后就卷入了念头里 ( 伺 vicaro ) 。 在
每一个情况下,这整个过程都同样发生在六根中的每一个根门。
第二个圣谛称为苦集 ( dukkha…samudaya ) 。 在一般的了解里,渴爱是痛苦的成因。
然而,集 samudaya 的意思是「生起」,因为痛苦是与渴爱同时生起的,没有时间上的落 差 。
苦灭圣谛 Nirodhasaccam
dukkhnirodham ariyasaccam
第三个圣谛是渴爱的完全根除,使其根本不再生起。「它是这渴爱的完全远离、灭尽 、
舍离、弃舍、解脱、无着。」
Yo tassayeva tanhaya asesaviraganirodho cago pauinissaggo mutti analayo。
何处息灭渴爱呢?
Yam loke piyarupam satarupam; etthesa tanha pahiyamana pahiyati;
ettha nirujjhamana nirujjhati。68
任何渴爱 ( tanha ) 在世间 … 身心的范围 … 生起和建立的地方,就是可以根除
( pahiyamana pahiyati ) 和息灭 ( nirujjhamana nirujjhati ) 渴爱的地方。它必须在眼、 耳 、
鼻、舌、身、和意这些根门上用功并完全地根除。现在详述细节:
Cakkhu … Sotam … Ghanam … Jivha … Kayo … Mano loke piyarupam satarupam; etthesa
tanha pahiyamana pahiyati; ettha nirujjhamana nirujjhati。
Rupa … Sadda … Gandha … Rasa … Phouuhabba … Dhamma … nirujjhati。
Cakkhu…vinnanam …
Cakkhu…samphasso …
Cakkhu…samphassaja vedana …
Rupa…sanna …
Rupa…sancetana …
Rupa…tanha …
Rupa…vitakko …
Rupa…vicaro … nirujjhati。
苦灭必须是完整的,应同时在六根和它们相应的对象上着手。再者,六识先于接触 和
其导致的感受而生。然后接着是评估感受的六想 ( sanna ) 。再来是六行 saNcetanas ( 意
志行为 ) ,也可称为习性反应 sankharas 。渴爱 tanha 随之而来。寻 Vitakko 是因所缘和六
根的接触而生习性反应的最初作意,或因接触而开始回忆或思索未来。寻之后是伺 vicar o ,
是对所缘的系念。
这就是苦灭圣谛。在课程中,如此详尽、细琐的分析,在体验的层次上是完全做不 到
的,但此经文是完整的教导。其听众可能包括已在涅盘的第三或第四阶段 ( 从阿那含
anagami 到阿罗汉 arahant ) 用功的人。在这些高阶里,每个细节都加以离析,并且平铺
出来。你了知每个生起的微细感受,它与特定的根门,和根门的所缘有如何的关连。你 现
在能理解它的生起如何涉及到想 sanna ,意志行为 saNcetana ,和习性反应 sankhara ;你也
理解它的止息如何牵扯这牵扯那的。在这样的高阶里,每一个都可以巨细靡遗地被分离、
剖析。现在,就连在须陀洹的阶段,实相虽然深,但不那么深;因此要观察是否有因某 些69
感受而导致的贪爱或瞋恚,同时也要了知无常,这样够了。
道圣谛 Maggasaccam
dukkhanirodhagamini pau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