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经-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
世尊如是说已,彼诸比丘生喜悦,欢喜于世尊之所说。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二O(大正藏二、一七四b)。
2 “此一乘道”。ekaya no ayam读为ekayano ayam
'二' 第二 正念
一
尔时,世尊住毗舍离国之庵罗园中。
二
于此,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彼诸比丘应诺世尊曰“大德!”世尊曰:'
三
“诸比丘!比丘应以正念、正知而住,此是我为汝等之教诫。
四
诸比丘!云何为比丘之正念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贪忧而住,于受……于身……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贪忧而住。诸比丘!如是为比丘之正念。
五
诸比丘!云何为比丘之正知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进退以正知而作,观察以正知而作,屈伸以正知而作,持僧伽梨、钵衣以正知而作,饮食尝味以正知而作,大小便以正知而作,行住坐卧眠醒语默以正知而作。诸比丘!如是为比丘之正知。
六
诸比丘!比丘应以正念、正知而住,此即我为汝等之教诫。”
注1 杂阿含经二四、六~七(大正藏二、一七一b)
'三' 第三 比丘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林之给孤独园。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三
“愿大德世尊为我略说示法要。我闻世尊之法,独静居、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
“于此有一类之愚人,若如是请我说法者,我则得做思惟。”
“大德世尊!愿为我略说法,我悟世尊所说之义,当为世尊所说之相续者。”
“比丘!然则汝于善法之初应当清净,何为善法之初耶?戒之悉皆清净,与见之正直。比丘!汝若于戒悉皆清净且得见正直者,比丘!汝则依戒立戒,三重修习四念处。以何为四耶?
四
比丘!汝于内,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外,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内外,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内,于受……于外,于受……于内外,于受观受……乃至……于内,于心……于外,于心……于内外,于心观心……乃至……于内,于法……于法,于外,于法……于内外,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
五
比丘!汝依戒立戒,如是修习此四念处者,比丘!汝则可期与日夜俱善法之增长,'不期'损灭。”
六
时,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则从座起,礼敬世尊,右绕离去。
七
时,彼比丘独静居,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善男子以离家而出家之本义,于现法究竟无上之梵行,以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如: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
八
彼比丘成为阿罗汉之一。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三二(大正藏二、一七六a)。
'四' 第四 萨罗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憍萨罗园,萨罗婆罗门村。
二
于此,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彼诸比丘应诺世尊曰:“大德!”世尊曰:
三
“诸比丘!诸新参比丘,出家未久,新接受此法、律者,诸比丘!汝等应劝导使修习四念处而住。以何为四耶?'当说:'
四
“友等!汝等于身观身而住,为如实知身,应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于受观受而住,为如实知受,应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于心观心而住,为如实知心,应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于法观法而住,为如实知法,应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
五
诸比丘!诸有学比丘,尚未获得心,以志求无上安稳而住者,于身观身而住,为偏知于身,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于受欢受而住……于心观心而住……于法观法而住,为偏知于法,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
六
诸比丘!诸漏尽之阿罗汉比丘,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舍重担而获得己利,尽有结之正知解脱者,尚且于身观身而住,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而离身之系。于受观受而住……于心观心而住,于法观法而住,热诚、正知、一趣、心清净、得定、心一境,以离法之系。
七
诸比丘!诸新参比丘之出家未久,新接受此法、律者,亦宜劝导使修习此四念处而住。”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一七(大正藏二、一七三c)
'五' 第五 善聚
一~二
舍卫城……于此,世尊说示曰:
三
“诸比丘!不善聚者即是五盖,是为正说。诸比丘!纯一之不善聚者,即为五盖。以何为五耶?
四
欲贪盖、嗔盖、惛眠盖、掉悔盖、疑惑盖是。诸比丘!不善聚者,即此五盖,是为正说。诸比丘!纯一之不善聚者,即此五盖。
五
诸比丘!善聚者即是匹念处,是为正说。诸比丘!纯一之善聚者,即四念处。以何为四耶?
六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诸比丘!善聚者,即是四念处,是为正说。比丘!纯一之善聚者,即此四念处。”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七(大正藏二、一七一b)
'六' 第六 鹰
※ 三
“诸比丘!于过去世有鹰,忽而袭捉鹑。
四
诸比丘!时,鹑被鹰所获,如是悲叹云:“我等若游于非行处、他境界者,则是不祥、福少。我今日若游于自行处、父母境界者,则鹰虽战亦不得我。”“鹑!何为汝之自行处、父母境界耶?”“田耕之垄是。”
五
诸比丘!时,鹰确信于自力,亦不让于自力,因以放鹑而言曰:“鹑!去!虽尽往彼处,亦难逃离于我。”
六
诸比丘!时,鹑飞往田耕之垄,挺立于大垄之上曰:“鹰来!鹰来!”
七
诸比丘!时,鹰确信于自力,不让于自力,忽而缩其两翼对鹑袭来。诸比丘!鹑知“鹰力壮向我袭来”乃退缩于彼垄块中。诸比丘!时,此鹰乃冲撞其胸。
八
诸比丘!如是,乃游于非行处、他境界者。诸比丘!是故勿游于非行处、他境界。诸比丘!游于非行处、他境界者,则魔得机缘、得所缘。
九
诸比丘!何为比丘之非行处、他境界耶?谓五妙欲是。以何为五耶?
十
眼所识之色为可乐、可爱、可意、爱色、引欲、可染;耳所识之声……鼻所识之香……舌所识之味……身所识之触为可乐、可爱、可意、爱色、引欲、可染。诸比丘!此为比丘之非行处、他境界者。
十一
诸比丘!应游于自行处、父母境界。诸比丘!游于自行处、父母境界者,则魔不得机缘、不得所缘。
十二
诸比丘!何为比丘之自行处、父母境界耶?谓四念处是。以何为四耶?
十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诚热、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诸比丘!此为比丘之自行处、父母境界。”
注1 本生经一六八原典第二卷五九页。杂阿含经二四、一三(大正藏二、一七三c)
'七' 第七 猿猴
※ 三
“诸比丘!于雪山王中有崄峻之处,为猿猴亦不能往,人亦不能往者。
四
诸比丘!于雪山王中有崄峻之处,为猿猴可往,而人不能往者。
五
诸比丘!于雪山王中有平等、可乐之处,猿猴、人均可往。诸比丘!于此猎师于猿猴之路,涂б圆蹲皆澈铩V畋惹穑∪糁钤澈锊挥蕹铡⒉磺崧收撸潼'则远避。又,猿猴之愚痴、轻率者,则来以手触其В涫旨幢蛔剑挥哑涫郑缘诙窒啻ィ涫忠啾蛔剑晃讯郑宰阆啻ィ渥慵幢蛔剑挥讯钟胱悖缘诙窍啻ィ渥慵幢蛔剑晃讯肿悖钥谙啻ィ淇诩幢蛔健
六
诸比丘!如是猿猴五处被捉,呻吟而卧、困穷苦恼,即随猎师之所欲。诸比丘!猎师得此、即将猿猴2随所欲贯穿运置而去。
七
诸比丘!如是,乃游于非行处、他境界者,诸比丘!是故勿游于非行处、他境界。诸比丘!若游于非行处、他境界者,则魔得机缘、得所缘。
八
诸比丘!何为比丘之非行处、他境界耶?谓五妙欲是。以何为五耶?
九
眼所识之色是可乐、可爱、可意、爱色、引欲、可染;耳所识之声……鼻所识之香……舌所识之味……身所识之触是可乐、可爱、可意、爱色、引欲、可染。诸比丘!此为比丘之非行处、他境界。
十
诸比丘!应游于自行处、父母境界。诸比丘!游于自行处、父母境界者,则魔不得机缘、不得所缘。
十一
诸比丘!何为比丘之自行处、父母境界耶?谓四念处是。以何为四耶?
十二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诸比丘!此为比丘之自行处、父母境界。”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一六(大正藏二、一七三b)。
2 “运猿猴”。原本为katthakatangare应从暹罗本之makkatam uddharitva。
'八' 第八 厨士
※ 三
“诸比丘!譬如对王、王臣,有愚痴不聪明无能之厨士,备酸、苦、辛、甘、苛、不苛、碱、不碱、种种之羹。
四
诸比丘!彼愚痴不聪明无能之厨士,不知主人之食相以“今日此食羹为善,”即着手多取于此,以显其色。以“今日之酸食羹为善。”即着手多取于酸,以显其酸色。并以“今日之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