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努力来争取获得公平的待遇,但因种种原因仍未实现其正当愿望时,他会失望,但他不会绝望,更不会走上自杀的道路。他会觉得,人会亏人,但真主不会亏人。他会忍耐,等时机成熟,再做努力。即使再做努力之后仍得不到公平待遇,他也不会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他会调整思路,改变方法,或者干脆换个环境,继续努力。即使他一辈子都得不到公正待遇,他也不会怨天尤人,唉声叹气。因为,他觉得,人性是有缺陷的,今世是有缺憾的,只要信仰坚定,意念纯洁,不断努力,就会受到真主的嘉奖,就会在后世进入天堂,永享幸福。如此一想,他的心态就趋于宁静,心理就得到平衡,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过分怨恨而带来的疾病。
职业观。从理论上来讲,现代人都知道,各种职业,只有社会分工的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心目当中的职业就有高低贵贱之别。比如,很多汉族人受传统观念(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影响,认为脑力劳动者、或者坐办公室的人是高贵的,而体力劳动者如农民、工人、服务行业的职员则是比较低贱的。因此,许多家长想方设法也要让其子女上大学,以光宗耀祖,当子女榜上无名时,就会怨子女不争气,没出息。在种种压力之下,有些高考落榜生跳楼自杀的信息,不时见诸报端。大多数回族对职业选择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态度是能上大学则上,以便将来谋一个较好的职业;若上不了,也不会拼命去挤,他们就会自谋出路,或务农,或做生意,或打工,会摆摊设点,做小买卖,他们不认为这些工作是低贱的职业。
疾病观。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难免。不过,怎样对待疾病,则各人有各人的态度。有些民族的同胞对疾病比较敏感,尤其在过年时,更忌讳说“病”字,甚至生病住院的人都在这时出院,过几天“健康人”的日子。而大多数回族对待疾病的态度是:无论何种原因致病,都是真主的安排,恐惧和回避都无济于事,甚至会加重病情,理应采取各种“色白布”(措施),加以治疗;在想方设法进行治疗的前提下,把自己的健康托付给真主,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该笑就笑,而不胡思乱想,忧心忡忡。有个身患绝症而经过医治的病人,其心态很健康,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没有半点思想负担,他说,积极治疗不松懈,托靠真主不动摇,时刻准备死亡,力争健康快乐。
回族生病后,也不找神汉巫婆念咒语,只是在治疗的同时,自己默念“杜哇”(祈祷词),真主使其早日康复。一个回族即便被诊断为得了不治之症,也能处之泰然,因为在回族看来,人的寿限,真主早已注定,不可能提前,也不可能退后,既然知道自己患了绝症,那么,就应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多做善功,多多行善,为后世的幸福作准备。当回族听到另一个回族去世的消息以后,第一个反应不是震惊,也不是为亡人说一些好话,而是念一句《古兰经》中经文:“的确,我们都属于真主,我们都归于真主”(2:155)。意思就是说,人人都要死,只不过有先有后而已,你先走了,我随后就来。这样的疾病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缓解疾病对一个人的打击,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使有限的人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三、回族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理念的现代价值
从上面的探讨中可以看出,回族的生理卫生与心理卫生理念十分独特,其中有不少现代人值得借鉴的东西。
从生理卫生方面,现代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借鉴:
第一,讲究日常卫生,勤洗手,勤洗澡似乎人人皆知,不必饶舌。其实,知与行之间仍有距离,反复强调,十分必要。比如,城里人到别人家做客或参加宴席,多数人饭前不洗手,以为自己的手是干净的,殊不知,他乘坐的公共汽车扶手上有多少人留下的细菌;他在吃席之前又跟多少人握过手,而这些人中有些是刚下班回来,来不及或者根本不打算洗手,有的甚至从厕所出来后,尚未洗手等等。而回族饭前洗手的习惯,则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病菌的传播,值得提倡。再者,现代人虽然养成了勤洗澡的习惯,但很多人喜欢到公共浴池或在家或在宾馆用盆池洗澡,这就埋下了致病的隐患。而回族淋浴的习惯则显得更卫生,更值得提倡。此外,现代人虽然懂得经常洗澡,但他们在不洗澡的时候,很少洗前、后窍,这就为许多生殖系统的疾病(尤其是一些妇科病)打开了方便之门。而回族每天“净下”多次的做法,则更好地保持了生殖系统的清洁,理应借鉴。
第二,讲究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越来越讲究,食物的品种越来越多,有的人甚至无所不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成了他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显然,这种现象无论对身体健康还是对动物保护、生态平衡都不利。而回族有所吃有所不吃的饮食习惯,有其合理性,值得借鉴。此外,烟酒对人身体的危害,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就是下不了决心来戒除它,而回族对烟酒的态度对现代人或许不无启发。
第三,讲究性卫生,防止性乱和性病。当今世界,性乱和性病(包括艾滋病)已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命。如何防范这种威胁呢?与其舍本逐末,扬汤止沸,教会人们怎样采取“安全措施”,不如从根本入手,釜底抽薪,号召人们戒绝婚外性行为,如此才能保证真正的“安全”与卫生,正如回族对性的态度那样。
在心理卫生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借鉴。
第一,正确对待成与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由传统到现代的巨大变革。这种巨大变革不但触动着人们的经济利益,而且还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对人们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随着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改革,随着贫富差距、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人们的生存压力、精神压力更大。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面对成败,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情况下,回族那种看开一时一事的成败,满怀信心、勇往直前的精神,成不沾沾自喜、败不耿耿于怀的心态,对焦躁不安的现代人不无启迪。
第二,正确对待钱与权。金钱与权力原本是两样造福于人、服务于人的东西,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两样东西又异化为害人的“魔鬼”。人们既恨它,又爱它,爱恨交加。有人视钱与权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但也有人认为钱与权是万能的,对它崇拜得五体投地,甘愿当它的奴隶。尤其是市场经济尚未走向法治化、规范化、道德化的情况下,人们对它不是恶意利用,就是善意误会,认为搞市场经济就应该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不择手段。于是,拜金主义泛滥,为了金钱,贪污、受贿、偷盗、诈骗等姑且不论,有人甚至制造假药,致人死亡,以同胞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一己之私利。然后,用这种不义之财,大肆挥霍,过一种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至于权钱交易、贪污腐败,又是一种虽人人痛恨却见怪不怪的现象。所有这些,都是由于一种病态心理所致。而回族对金钱与权力那种取之合法,用之正当的态度,合理加以利用而不加以崇拜的理念,对于医治这种病态心理,不无价值。
第三,正确对待疾病与死亡。疾病与死亡像挥之不去的阴影始终紧跟着人们。由于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虽然告别了传统的一些疾病,但新的疾病又如期而至,继续折磨着人们。这些新的疾病与人们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由于成功的欲望无限,而成功的机会有限,人们渴望成功,而害怕失败,于是焦虑、紧张、烦躁、寂寞、孤独和绝望随之而来,这种情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往往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心力交瘁,抑郁成疾。而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对于人的病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越发严重。而回族对疾病与死亡的那种处之泰然的态度,则大大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值得人们去思考。
第四,正确对待社会公平。公平向来是一项原则、一种信条、一种理念,一种诉求,人们理应为此而努力而奋斗,孜孜以求。然而,人世间的公平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绝对的公平是找不到的,也是不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有些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付出的很多很多,但得到的却很少很少;而有些人无所事事,不学无术,为所欲为,而得到的反而很多很多。一个人要是时时处处死钻牛角尖,在每件事情上都追求公平,那只能四处碰壁,自寻烦恼。如果一个社会人人以“法治”、“人权”为口号,不平则鸣,四处打官司,聚讼纷纭,以求公平,那么,这个社会的运行成本可想而知。而回族那种争取公平,而不强求绝对公平的态度,有助于调整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人们的心态,不但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有助于人心的安定、社会的稳定,有助于人们能够满怀信心,轻装上阵,以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进而能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1' 马注:《清真指南·左道通晓》。
'2' 王岱舆:《正教真詮·博饮章》。
第七章 回族的道德观念
回族在我国的形成,伊斯兰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伊斯兰教就没有回族。同样,回族伦理道德的形成亦源于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没有伊斯兰教伦理道德也就没有回族伦理道德的形成。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是回族伦理道德的主要来源,回族道德是伊斯兰教伦理道德的一股溪流,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考察,回族道德和伊斯兰教有着原出的一体性,两者有同一的本质精神。宗教道德与民族道德的合流在回族现实社会和精神生活中发挥着同一效应。因此,探究回族伦理道德,必须了解、认识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
一、回族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
伦理道德本身关涉人的存在原则及其生存关系,因此,伦理道德的基本问题就是人与自己所崇拜的对象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就人与自己的崇拜对象而言,道德的基本问题是人怎样认识和崇拜自己信仰的对象。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伦理道德问题涉及到个人、群体、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如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民族、社会,以及不同集体、民族、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等等。正是为了正确处理或调整这些关系,在相关的人类群体中遂形成了与之相应的伦理道德原则、标准和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伊斯兰伦理道德亦不例外要解决真主与其信仰者穆斯林之间、穆斯林个体与个体之间、穆斯林与赖以生活的自然界和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