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奥禅师佛学问答整理(简)-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第四禅更强,因为大目犍连尊者的第四禅能降伏瞋怒的难陀跋难陀龙王,而其他弟子的第四禅不能。
问答五
问5…1:佛陀及上首弟子般涅槃时,是否从初禅顺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再逆转到初禅,又顺修到第四禅而
般涅槃?既然佛陀及阿罗汉般涅槃后即不受后有,为何还要顺逆修八定之后,才在第四禅般涅槃?
答5…1:我不确定大目犍连尊者般涅槃的方式,但是佛陀与舍利弗尊者确实是以如此的方式般涅槃。这是因
为他们的本性,所以他们如此做。而他们的第四禅是唯作性(纯粹作用性)的禅那,不能产生任何未来的
生命。
问5…2:由于生理因素而不适合修安般念的人,如果想修白遍,应如何修?其详细步骤如何?
答5…2:他可以使用任何白色的物体作为对象,专注于那白色来修行白遍。例如:他可以用白布包裹在钵盖
上,做成一个白色的圆形。然后坐在适当的地方,张着眼睛专注那白色。几分钟之后,闭上眼睛看是否心
中会现起一模一样的白色圆形。如果闭上眼睛时也能看见白色的圆形,他就能一心专注于那白色圆形,直
到证得禅那。
另一种方式是先修成安般念或四大分别观,然后修行三十二身分。一旦能够清楚地照见骨骼或头
盖骨时,就能专注于骨骼或头盖骨的白色来修行白遍。
问5…3:限定虚空遍禅和空无边处定有何不同?为何前者是色界定?又修限定虚空遍禅有何特殊利益?
答5…3:修行限定虚空遍时,禅修者直接觉知空间;修行空无边处定时,他专注于去除遍处禅相之后留下来
的空间。除了限定虚空遍以外,其余九种遍都可用来修行空无边处定。在巴利文中,限定虚空遍的所缘对
象称为「虚空」;而空无边处定的所缘对象称为「除遍空」。
问5…4:今世为人,如果没有证得色、无色界定,来世可能生到色、无色界天吗?
答5…4:不可能。
问5…5:色界初禅天的众生一直处在初禅的状态吗?能够进而修到第二禅乃至无色界定吗?
答5…5:色界初禅天的众生并不是一直处在初禅的状态,他们有眼门、耳门及意门心路过程生起,而且在这
些心路过程之间,有分心也会生起。
他们能够修行止禅,进而达到第二禅等,乃至无色界定。他们也能修行观禅,乃至证悟阿罗汉道
果。
至于无色界的众生,他们能修行达到与自己这一层天相等深度的禅那,或更高的禅那,但是不能
入更低的禅那。例如:识无边处天的众生能够修行达到上三种无色界定,但是不能入空无边处定及四种色
界定。
问5…6:一位凡夫比丘患有长期而极度痛苦的疾病,而且医药无效的情况之下,应如何如理作意,以度过或
忍受痛苦?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修行?例如:是否可藉着此病痛而修证道果?
答5…6:我们必须记住:即使连佛陀也免不了生病。在佛陀般涅槃之前的十个月里,他遭受严重的背痛,一
直到他般涅槃为止。那么我们又怎么可能免除病痛呢?当我们染患长期、痛苦而且无法治愈的疾病时,对
疾病生气或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忍受病痛,与病痛共处,并且充分利用我们的有生之年
,精进修行佛法。事实上,在这世间里,没有医生能彻底治愈疾病;医生只能暂时治疗疾病而已,因为佛
陀说:「五蕴就是病」,所以,只要还有五蕴,我们就还会生病。如果真正想要完全根除病痛,你应当努
力修行,证悟涅槃。涅槃没有名色,当然也就没有病痛。
生病的比丘能够以病痛所产生的苦受为对象来修行观禅,这称为受念处。然而,如果想证悟道、
果及涅槃,只观照感受是不够的,还必须观照其余的四种蕴,也就是:色蕴、想蕴、行蕴及识蕴。他也必
须观照五蕴的因,然后观照五蕴及它们的因是无常、苦、无我。如此修行,当他的观智成熟时,就能够证
悟道、果及涅槃。
问5…7:缅甸南传佛教如何面对一个还俗的比丘,再度进入僧团?僧团如何处理才如法如律?
答5…7:根据南传佛教的戒律,并不禁止还俗的人再出家受戒为比丘。在佛陀的时代,有一位名叫吉达
的比丘,六次出家,六次还俗。第七次他再度出家受戒为比丘,但是这一次他不还俗了,因为他
证得阿罗汉果。
在缅甸和泰国有许多短期出家的比丘,他们通常只出家几天或几个月而已,这是这两国的佛教传
统。然而,在佛陀的时代,并没有所谓出家作「短期比丘」的这种事情,我们不应当鼓励出家作短期比丘
这种作法;但是对于这样的传统,我也无法去改变它。
问5…8:在大龙长老的故事里,以神通变化出来的忿怒大象会伤害人吗?长老可以用神通变现出此大象,是
否应该也能以神通令此大象消失?当时,为什么没想到可以如此做?已生起恐惧心的时候,神通力是否不
能同时存在?
答5…8:以神通力变化出来的大象不会伤害人。当时大龙长老能以神通力使大象消失,但是他没有这么做,
因为他忘了。恐惧心与神通心发生在不同的心路过程里,二者不会同时存在。
问5…9:行菩萨道需要修忍辱波罗蜜,那么修解脱道的行者是否也需要修忍辱波罗蜜?
答5…9:是的,修解脱道的行者需要修忍辱波罗蜜,而且也需要修其他的九种波罗蜜。他必须修行十波罗蜜
达到相当的程度,直到这些波罗蜜强得足以令他证悟阿罗汉果。然而,他的波罗蜜不能和菩萨的波罗蜜相
比,菩萨的波罗蜜远远超过阿罗汉的波罗蜜。
问5…10:禅修营期间,大家专心学习「解脱道」,何以禅师开示「菩萨道」?请问是否有特殊用意?
答5…10:因为有北传的法师建议我讲菩萨道,而且我也有心讲解南传教法中所教导的菩萨道,以便对各位
想修行菩萨道的人有所帮助。
我们不能说禅修只是在修行解脱道,因为菩萨不但必须禅修,而且他的止禅与观禅都必须修行到
非常高的境界。你应当还记得十波罗蜜当中的一项是出离波罗蜜,出离波罗蜜的颠峰就是证得禅那。慈波
罗蜜及舍波罗蜜也是在以无边宇宙中一切众生为对象,而证得慈心禅及舍心禅时达到颠峰。你也应记得十
波罗蜜之一是智慧波罗蜜,而行舍智就是菩萨所必须达到的最高智慧与平等舍。如果不禅修的话,菩萨如
何能达到行舍智呢?
再者,当一个人精进地禅修之时,他正是在修行精进波罗蜜。他必须在持戒清净的基础上,付出
强大的耐心与决心来禅修。因此,禅修之时他正是在积聚许多种波罗蜜。从《本生经》的故事里我
们可以了解,在我们的菩萨出生为人的许多生当中,他都精进地禅修,尤其是修行慈、悲、喜、舍四梵住
、十遍禅、八定及五神通。因此,很清楚地可以知道,不仅想要证悟阿罗汉果的人需要禅修,菩萨也必须
禅修。
问5…11:菩萨乘思想起源自何处?为何有此思想的开展?
答5…11:在佛陀成道后的第二年,他回到祖国迦毘罗卫城。当佛陀抵达迦毘罗卫城时,
释迦皇族们以盛大的典礼来欢迎佛陀及比丘众,并且带他们到事先安排好的尼拘陀园。到达尼拘陀园之后,佛陀坐在特别为他准备的座位上,在两万名阿罗汉的围绕之中,佛陀保持沉默。因出身高贵而自傲的释迦皇亲贵族们心里想:「这位悉达多太子年纪比我们小,他只是我们的子姪甥辈而已。」在骄傲自大的心理作祟之下,他们怂恿后生晚辈们说:「你们去向佛陀顶礼致敬,而我们则退居在后面。」
佛陀了解因出身高贵而自大的释迦皇族的心理,所以他显现双神变来降伏他们的傲慢心。从佛陀
身上水火交替涌现的双神变产生显赫光明的殊胜奇观,释迦皇族们被这景象所摄受,怀着敬仰的心情,他
们发出赞叹的言词。
那时,正住在王舍城灵鹫山的舍利弗尊者,以他的天眼通看见
发生在迦毘罗卫城的整个经过,他心里想:「现在我应当去拜见佛陀,并请求佛陀讲述他过去生中行菩萨
道及圆满波罗蜜的故事。」于是,他立刻召集恒常伴随着他的五百位阿罗汉,并且向他们宣布说:「走吧
,我们去觐见世尊,并请求他讲述过去诸佛的故事。」如此表白之后,他们以快过风雷的神足通,一瞬间
就来到佛陀的面前。礼敬佛陀之后,就提出该项请求。
应舍利弗尊者的请求,佛陀讲述了《佛种姓经》,这部经涵盖了从燃灯佛时代到维山达拉王时代,这段漫长时间里菩萨修行的故事。因此,
菩萨乘的思想源自佛陀。
从佛陀的话当中,我们可以了解他之所以要讲述此经的理由,佛陀说:「谛听《佛种姓经》,此
经能给予你们欢喜和愉悦,去除忧伤的尖刺,并带来三种乐,即人界乐、天界乐及涅槃乐。聆听之后,应
当依此经所示之道而奉行,如此能驱除骄慢、舍弃忧伤、解脱轮回、灭一切苦。」
问5…12:请问禅师,生为女众,出家修行,若今生无法修得成就解脱,那么如何才能「转女成男」,来生
再继续修行呢?请慈悲开示。
答5…12:正如佛陀所说的,一个人的愿望可以透过他清净的戒行而得以实现。同样地,女众也可以透过清
净的戒行而转生为男性。如果能够证得禅那,而且维持到临死的那一刻,则能投生为没有性根色而只现为
男相的梵天人。
如果她修行止禅与观禅,成功地证得初果须陀洹,就能像葛碧卡公主那样。
她证得初果之后,发愿投生为男性,结果就真的能如愿以偿。
问5…13:请问依上座部佛教的佛陀观,佛陀是「万能,全能」的吗?或者他只是一位觉悟的人?
答5…13:佛陀不是万能的,他只是一位觉悟的人。在《法句经 》第276偈中,佛陀开示说:
‘
「你们自己应当努力,诸佛只是导师而已,专注修行者能脱离魔王的枷锁,达到解脱。」
佛陀是人类与天神的最佳导师,但他不是万能的救世者。他指示我们通向涅槃之路,但他不能代
替我们走。他明白业果如何产生作用,但他不能违反业果。如果他是万能的,他能变出一块自己推不动的
石头吗?请思考这一点。而且,如果佛陀是万能的,那么他就不够慈悲,因为他并没有以神通力将一切众
生都变成佛。
问5…14:想修行菩萨道的人,要如何做才能只证到行舍智,不证道智?
答5…14:如果他是一位已经得到授记的菩萨,除了在他即将成佛的最后那一世之外,无论他如何精进修行
,都不可能证得任何道果。至于尚未得到授记的人,如果他具有想要成佛的强烈意愿,那么他的观智提升
到行舍智时就会自动停在那里(不再向上取证)。
问5…15:南传教典中,世尊除了为弥勒菩萨授记成佛之外,是否也为其他菩萨授记成佛?
答5…15:在斯里兰卡写成的《未来种姓》中,提到有十个人从佛陀那里得到授记。但是此书
是后人的着作,不属于巴利圣典。
问5…16:如何有次第地学习巴利藏经?其特色为何?
答5…16:如果想要彻底地研究南传三藏或巴利圣典,最好是先学习巴利文之后,直接研究巴利文三藏,因
为还有许多巴利圣典并没有翻译成其他语言。再者,从巴利原典翻译过来的着作中,意义上经常有一些改
变。
在不同的国家,巴利文法的用法上有些许的差异;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