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笔,大观园是曹雪芹为十二金钗设置的集中活动场所,借贾元春的命令来安排,
合情合理,一点儿不勉强。
这里又有个问题:秦可卿早在大观园建立之前就已经死亡,而她是“十二金
钗”的成员之一;前八十回的巧姐还一直是个娃娃,算不了什么“金钗”。这条
脂砚斋评语是不是错了?这里有个考证性问题。我在《红楼梦成书过程》参看拙
作《从聊斋志异到红楼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长篇论文中做过分析。
简而言之,就是:金陵十二钗在曹雪芹的五次增删过程有过变动,贾元春、妙玉、
巧姐、秦可卿四个人,是增删《石头记》后期才进入金陵十二钗行列的。
这一点,也是根据脂砚斋评语推测的。庚辰本第49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回前总批:“此回系大观园十二正钗之文。”正文恰好有这样一段:“此时大观
园中比先更热闹了许多。李纨为首,余者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
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再添上凤姐儿和宝玉,一共十三个。”
从这十三个人里减掉贾宝玉,恰好十二裙钗!
原来,在曹雪芹早期增删《石头记》时,金陵十二钗是李纨、凤姐、迎春、
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
与现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5 回金陵十二钗相比,49回的十二钗,有四
个人不同,即: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被删去,代之以元春、妙玉、巧姐、
秦可卿。
元妃归省建立了大观园,这座因为皇妃归省而建立的园林如何能成为一群青
年男女共同的乐园?在封建社会里怎么可能有大观园这样一个青年男女自由自在
生活的乌托邦?这正因为“皇恩浩荡”。众姐妹特别贾宝玉能够住进大观园,是
因为贵妃懿旨。
贾元春因为自己归省之后,担心园中景致寥落,下令叫能诗会赋的姐妹到园
中居住。元妃怕她心爱的小弟弟贾宝玉从小儿跟姐妹一起长大,姐妹入园,他冷
清了,不畅快,所以,让贾宝玉“随进去读书”。
没有元妃归省不可能有大观园,没有元妃的命令,众姐妹特别是贾宝玉不可
能进大观园。
元春下令众姐妹迁入大观园之前,宝玉、黛玉、宝钗、迎春姐妹,各自住在
什么地方?或者住在祖母或外祖母身边,如宝玉和黛玉;或者住在母亲身边,如
宝钗;或者集中居住,贾府三春就是根据贾母要求住在荣国府,离贾母的距离比
宝黛稍远一点儿。这些青年人按照封建家庭要求晨昏定省,参与家庭活动。他们
缺少一个共同的舞台,一个容许年轻人相对自由、相对独立的空间。就小说家写
人来说,缺少这样的空间,就会导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就故事发展而言,缺
少这样的空间就缺少一个类似“三一律”的、集中演出的舞台。大观园正是这样
一个空间,一个舞台。用文艺理论术语说,这形成了红楼人物的典型环境。
创造大观园这样一个舞台,这样一个相对独立于家长管制之外的自由空间,
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其一,得有个凌驾于家长之上的人,那就是贾宝玉的皇妃姐姐。按照贾政的
愿望,只会古板地让儿子老老实实待在书房读圣贤书,只能让儿子跟贾雨村这些
为官作宰的人来往,绝不可能放贾宝玉进入花红柳绿的大观园,整天跟姐姐妹妹
们搅和。元春下令,贾政纵然满肚子不高兴,也只好服从。贾政在传达贵妃懿旨
时,对宝玉说贵妃要“禁管”他在园内读书,似乎是软禁贾宝玉在大观园读书。
这反映了贾政对元春不得不顺从、但想将宝玉拉到自己轨道上的心理。
其二,这皇妃还需要是虽无杰出诗才却爱好诗歌的皇妃,一个体贴弟妹们的
皇妃。从某个角度说,元春归省时让家里的弟弟妹妹写诗可以算做大观园诗会前
奏、海棠诗会预演。
其三,最重要的是,这位皇妃姐姐跟幼弟有特殊的姐弟之情,她特许贾宝玉
进园,却不让比宝玉更小的两个弟弟——贾赦的小儿子贾琮和贾政的小儿子贾环
进园。这实际是根深蒂固的“嫡派”思想起作用。但贾元春绝对不可能直接说这
个意思。而曹雪芹用笔特别周密,元春归省时“贾环从年内染病”,省亲活动都
没参加,贾元春不让他进大观园就顺理成章。何况贾环跟赵姨娘须臾不离,元春
绝不可能让父亲的侍妾住进大观园。至于贾琮,则太小了,连面都没露。贾兰是
孩童,随母进园,可忽略不计。
在钟鸣鼎食、诗书簪缨的贵族之家,忽然出现一个完全属于年轻人的独立王
国,在某个阶段还真像贾宝玉四时即事诗写的,自由得可以,浪漫得可以,有点
儿水泼不进,针插不进,当然是非常特殊的现象。这是作者苦心营造的氛围。他
就是要让贾宝玉暂时脱离父亲监管,让大观园姐妹们过上一段远离尘嚣、远离干
扰、远离红尘的惬意的日子。让她们的诗才和个性充分地发挥出来,黛玉葬花、
湘云醉卧、宝琴立雪,这都是《红楼梦》最令读者喜爱、最有诗意的场面。当他
们的自由丧失,灾难来临,才更加可怕。
李纨?[清]吴友如作
大观园实际上是地面的太虚幻境。
为什么说大观园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太虚幻境?小说本身写得非常明白。贾宝
玉跟随贾政到大观园题额时,到了正殿,看到玉石牌坊,他的心中忽有所动,寻
思起来,倒像在哪里见过似的,却一时想不起是哪年月日的事。贾宝玉想到的是
什么?就是他曾经梦到的太虚幻境。脂砚斋的评语说:“仍归于葫芦一梦之太虚
玄境”。
关于大观园,元春归省时众姐妹写下许多诗。
元春说:“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迎春说:“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李纨说:“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宝钗说:“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黛玉说:“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众姐妹或者直接写大观园是仙境,或者用“华日祥云”喻仙境。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一见大观园牌坊,立即趴下磕头,“这不是‘玉皇宝殿
’四个字?”
大观园是想象的仙境,是贾宝玉和众姐妹逃避现实的乌托邦。
大观园是曹雪芹为他心爱的小说人物创造的集中活动场所。红楼人物在大观
园中有分有合的活动,是《红楼梦》最有诗意的内容。从二十回到八十回,贾宝
玉跟姐姐妹妹的活动都在大观园。
大观园是粪堆上长出的灵芝
富有哲理意味的是,美丽纯洁的大观园是在两个最肮脏的原址上,由贾府两
位顶级花花公子贾珍和贾琏督造的。
为迎接贵妃省亲,在荣国府、宁国府旧址上建造省亲别墅,成为后来的大观
园。曹雪芹细致地描写了省亲别墅的建立背景和过程:
第16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贾蓉向贾琏回禀盖园之
事:“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的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
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此后,贾赦、贾政、贾琏等一起“审察两府地方,缮画
省亲殿宇”,“先令匠役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
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
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
大观园两个组成地点是宁府贾珍所在的会芳园和荣府贾赦所住的东院。
这两个地方是贾府最丑恶、最肮脏的地方,是罪孽之薮。
东府只有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柳湘莲语)。会芳园更是藏污纳垢。逗蜂轩
里,贾珍跟儿媳爬灰;天香楼上,秦可卿因丑行暴露上吊自杀;瑞珠自杀后停灵
于天香楼的登仙阁;就连黄叶满径的小路,也见证了贾瑞“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调戏王熙凤……
《红楼梦》描写淫乱行为最多的是贾琏,特别是跟多姑娘乱搞的场面。有其
父才有其子,贾琏是贾赦的影子。贾赦整天跟小老婆喝酒,胡子白了还垂涎老母
的侍女鸳鸯,厚着脸皮派老婆出面做媒,连袭人都对他说出这样的评价:“真真
——这话论理不该我们说——这个大老爷太好色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放手
了。”
就像是灰烬中飞出凤凰,粪堆上长出灵芝,污泥长出青莲,在会芳园和贾赦
旧居基础上建起的大观园,经过贾珍和贾琏殚精竭虑建成的大观园,此后成为清
净美丽的少女集聚地。烂漫的春光和烂漫的少女互相映衬,美丽的人物和出色的
诗才相映衬,大观园不啻人间仙境。
这才叫哲学的前定调和,这才是天才作家的天才构思。
大观园的灵魂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怡红院是大观园之首,贾宝玉是大观园的灵魂。
鲁迅先生说贾宝玉是“爱博而心劳”。贾宝玉不仅爱林黛玉,他对十二金钗
都是香花供养。按照曹雪芹的构思,十二金钗都要在“玉兄”跟前挂号,怡红院
是大观园之首,贾宝玉是大观园的灵魂。
大观园虽然是在两个污秽原址上建造,但建造伊始,就受到贾宝玉殷切关注。
在建园过程中,贾宝玉经常到园中玩,所以他才有撞见贾政并给大观园题额的可
能。园中楼阁亭台,多半由贾宝玉为之命名。庚辰本第十七回的批语说:“宝玉
系诸艳之冠,故大观园对额必得玉兄题跋。”
名不正则言不顺,怡红公子题名,大观园与“会芳园”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贾宝玉介入,使大观园获得了与主流意识形态迥然不同的思想主导。
第17至18回将贾宝玉题额的前因后果写得非常清楚,贾政说:“这匾额对联
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
拟;若直等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
接着,众清客否定了贾政请贾雨村题额的打算。这是作者的狡狯之笔。试想:大
观园由“饿不死的野种”贾雨村题额,成何体统?岂不辱没佳丽、令亭台失色?
有这样一番交待,素来不为贾政欣赏的贾宝玉鬼使神差地撞到贾政游园队伍并唱
主角,就合情合理。
跟林黛玉、薛宝钗相比,贾宝玉似乎才能显现不出来,但大观园题额,却充
分显示了贾宝玉的才能。贾政的清客们其实应该是有些文才和诗才的,否则不能
做清客。若干清客岂能不如一个黄口孺子?但是清客们都知道贾政想考察贾宝玉
的才能,故意不露才,故意说不到点子上,对不到点子上,故意拿些二、三流的
题额、对联来敷衍。这样一来,贾宝玉的才能就在题额的过程中充分展示。
元春省亲中,更换过大观园部分题名,但基本采用了贾宝玉的命名。第十八
回“石兄”以“蠢物”身份说明贾宝玉命名被采用的原因:“按此四字并‘有凤
来仪’等处,皆系上回贾政偶然一试宝玉之课艺才情耳,何今日认真用此匾联?
况贾政世代诗书,来往诸客屏侍座陪者,悉皆才技之流,岂无一名手题撰,竟用
小儿一戏之辞苟且搪塞?……待蠢物将原委说明,大家方知。”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