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痒 作者:高克芳-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天起点(北京,30岁,财务人员)
七年是个沉重的话题,天使讲述的不是故事,而是真实的生活。作为女人,我在晓荷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在看“七年”之初,我也正处在跟老公的冷战之中,“七年”给了我很好的警示,让我想到了回头审视自己的婚姻,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王蛛蛛(深圳,28岁,编辑):
还处在新婚甜蜜中的我是怀着“提前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期”的心态去看“七年”的。七年一定会痒吗?也许每对夫妻迟早都会面临这个问题。痒过之后便是痛,之后的愈合要看每个个体自身的能力。
依纸冰(成都,22岁,职场新人):
“七年”里的一些句子我想不说终身也是大半辈子受用的。天使用细腻的甚或是平淡的笔触,写出犀利的、鲜血淋漓的生活。我对于爱情的困惑甚至质疑一直存在,因为此文,我开始思考婚姻。
朱朱(上海,29岁,外企高管):
文中有似曾相识的我们,也有无比陌生的我们。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这是一本好书、一个好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
转一篇山东《都市女报》今天的采访:
济南女作家高克芳出版《七年之痒》关注无性婚姻
“曝露婚姻不幸是我的天职”
图片一:高克芳近照(图片由本人提供)
图片二:“七年之痒”最早是部电影的名字,由玛丽莲·梦露主演。影片讲述了一个结婚7年的有贼心而没贼胆的出版商,在妻儿外出度假时,对楼上新来的美貌广告小明星想入非非的故事。梦露的经典镜头,站在地铁通风口上让风将她的白色大蓬裙掀起一朵浪花就是出自这部电影。
记者 王靖 实习生 聂惠
济南女作家高克芳历时一年多创作的关注无性婚姻的20万字小说《七年之痒》近日将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昨日,记者对她的写作及其生活进行了采访。她表示:曝露婚姻中不幸的一面是作家的天职,夫妻间的去痒秘诀是沟通。
王海鸰是婚恋作家“一姐”
记者:怎么会想到关注无性婚姻这个话题?
高克芳:性有多重要?我想每个人都深有感触。灵魂我们要,精神我们要,性的欢愉我们也要,这是几乎所有饮食男女的共同心声。“无性婚姻”有多少?伤害有多深?只有每一对处在无性婚姻之中的夫妇自己知道。涉足婚恋题材写作,这一情感领域当然无法回避。
记者:你之前写过《相见不如怀念》,目前又在写关注单亲家庭的《倾斜的天空》,好像你一直都在创作婚姻中不幸一面的作品。
高克芳:身为作家,曝露婚姻中不幸的一面是我的天职,目的是唤起社会、尤其是婚姻当事人对婚姻健康的关注。因为无性婚姻、亚健康婚姻、旧情复萌、第三者插足、单亲家庭等等是婚姻常态,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上演。
记者:对王海鸰的作品有什么看法?
高克芳:王海鸰是婚恋作家中的“一姐”。很多网友看过我的小说后给我封了个第二代婚恋小说领军作家的头衔,也就是说我是第二代“一姐”。
记者:是不是因为自己是女性的缘故,会对婚姻题材的作品有所青睐?
高克芳:或许因为我的经历比较坎坷,所以对生活对感情格外敏感,我觉得婚姻的幸福与否和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婚姻不幸福,那么一个人的追求和生活的动力都会受到影响。另外,我自己的女性身份也使得我比男人更能确切地体味、表达婚姻之“痒”。
记者:你的经历坎坷?
高克芳:我现在是一家公司的广告策划,以前做过图书编辑。其实我初中毕业就到厂子里做工了,后来自考了汉语言文学的专科。写作是我第二职业。
我是一个“婚姻迷”
记者:你看过今年热播剧《金婚》吗?希望自己的作品改拍成电视剧吗?
高克芳:因为《金婚》热播的时候恰逢《七年之痒》完稿在即,没看全,我也是“婚姻迷”,也会看着别人的戏流泪。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改编成电视剧,一方面引起更多人关注婚姻健康,一方面也希望看到我的文字变成影像会有怎样的感人效果。
记者:小说里有没有你生活的影子?
高克芳:每个作者刻画的主人公都会有一些自己生活的影子。也是巧合———
我刚好迎来自己婚姻的七年。只不过我的婚姻没“痒”。我的婚姻生活很平淡。我老公是一个软件工程师,有一个六岁的女儿。
记者:以前也有不少人关注过“七年之痒”的问题,你觉得自己所展现出来的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高克芳:我与其他婚姻题材作家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我是完全把自己融入小说中去,在不弱化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的同时,用主人公的情感演进推动故事发展。这种“抽离”状态,这种“走开一些看”的视角使得读者更能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婚姻现状和情感现实。
记者:作品中夫妻间是因为钱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钱真的是造成婚姻裂痕的罪魁祸首吗?
高克芳:陈晓荷和魏海东从表面看是因为钱造成了一连串的矛盾和误会,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忽视了婚姻中的沟通和夫妻间的亲密表达。从婚姻的角度来说,金钱并不是决定幸福与否的关键因素,婚姻除了爱和理解作为基础以外,两个人的相处也是需要技巧的。
记者:在天涯网上发表时,男性读者好像并不多。
高克芳:网上看这个小说的女性观众占大多数,相比之下,显得男性读者“几乎没有”了。不是没有,是相对数量少一些,论绝对数量也不少。有很多男性读者看过小说后给我留言,说小说给了他们很多触动,让他们对婚姻对妻子有了更多了解,甚至有男性读者说,如果他早一点看到《七年之痒》,他的婚姻就不会走向结束。
家是讲情的地方
记者:这部作品主要是通过夫妻间的矛盾来探讨婚姻中的相处方式,你认为女性在婚姻中该去怎样与男人相处?
高克芳: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我觉得在社会上男性的压力要比女性大得多,所以在生活中要多给自己的另一半一点关爱,生活中要多沟通。
工作、孩子、父母、生活的感受都是话题,遇到事情要心平气和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一下,视角不同,看待问题的态度也会不一样。要知道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双方拥有沟通心态,什么都好办。
多给婚姻一些理解,多给婚姻一些“底线”,不要轻言放弃,是我的忠告。当然,如果所有努力付出了还是没办法过到一起去,也不要勉强,分手也未尝不是更好的结果。只是不要把离婚当家常便饭,深思熟虑了再做这样的决定比较好。
记者:你可以简洁概括一下你理解中的婚姻吗?
高克芳: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概括:尊重、空间、理解、包容、爱。
记者:婚姻中的男女会遇到“七年之痒”,你有怎样的去痒办法?
高克芳:“七年之痒”只是一个个例,沟通好了,很少痒,沟通不好,随时都会痒。我的去痒秘诀是沟通,夫妻没有隔夜仇,床头吵架床尾合,所以不要把问题放到心里,也不要冷战,女性可以示弱,男性也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
作者:saps 回复日期:
我对“七年之痒”观感
从第一节开始,我们由陈晓荷不断地作出对婚姻生活不满的描述(包括性的不满、情的不满、经济的不满及对魏海东事业无成的不满),已经可以猜出陈晓荷是“七年之痒”的“痒的主角”(会作怪的绝对是那些对现实生活不满的人)。
从第一节开始,我们也可以由陈晓荷不断地对魏海东作出强势压迫的描述(不关注丈夫的工作的辛劳、以性惩罚去逼迫魏海东低头、明知没钱却吵着要买房子)及对苏逸轩感情的描述(第一次见面对苏逸轩外表及多金的钦慕及后续交往中更是倾心,进入苏逸轩公司后更可抛弃溺竉多年的儿子,转而全心倾注于苏逸轩的女儿。)在在显示出陈晓荷是这场婚变的推手(小事情即引发分房、从无对挽救婚姻的描述、在遇见苏逸轩感情的大转变及得到苏逸轩确认后立即的向魏海东提出离婚要求)。
陈晓荷其实只是一个花瓶式的女性:将家庭的事务带入职场,代表其理性不足。多年辛勤工作,只因一次疏失即被解职,代表其工作能力不足;进入苏逸轩公司后的顺利,也不过因为她是老板的情人而已。对苏逸轩的感情必于苏逸轩尝鲜后挫败(一个多金的人物有需要破坏别人家庭去获得女人吗?必是好玩与尝鲜而已;况且一个破坏别人家庭男人,能是一个专情的男人吗。),终将自尝推动婚变的恶果。
魏海东是一个软弱的男人,对陈晓荷的软弱造成家庭的不和;对林菲的软弱,造成婚外情的结果,也给予陈晓荷提出离婚的藉口。终于,所有的女人都离开了;是对魏海东软弱的惩戒,也可能是让他脱离强势压迫的转机;若是转变有成,未来的家庭必将更为幸福美满。
全篇中作者及大部分的回复者似乎都忘了对婚外情的成因探讨,妻是否也是推手(有意的或无意的);也忘了对男人婚外情的对象是女人而仅对单方提出攻击。
这是一篇对婚姻关系具有相当破坏力的小说:文中传达着女性无论是否已婚都有权去追求自己的需求而无需关注男人的感受;现在的婚姻或男人只不过是一个追求更好的婚姻或男人的跳板,在遇到更好的对象时可以立即抛弃;对婚姻只愿拥有必须达成自己需求的权利,而完全不必去考虑丈夫的能力与感受,更不必思考婚姻中妻子也应该担负相对的义务。所以陈晓荷对魏海东满意时维持着与他的婚姻生活,当见到苏逸轩时便立即抛夫弃子,转而投入多金有成的苏逸轩怀抱。如果婚姻中的两者总将伴侣当成上爬的阶梯,那么家庭、社会都可能因伦理道德的沦丧而崩溃。
亲爱的曼陀罗
请高抬贵手;不要将原本相爱的人分开。他们还在彼此相爱;只是缺少互相的沟通;你就不能安排让晓荷来一次对魏海东的哭诉;然后两人通过彻夜长谈和互相检讨;对两人目前状态的重新审视?让破碎的心重新永远的融合!给读者一个婚姻的安全感!犯了错;不能一棒子打死呀!他们的重新组合一定能够幸福!因为他们懂得了彼此沟通;学会了互相珍惜!否则小孩子们的这一生会随着父母的离异毁掉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