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 >

第4章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第4章

小说: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能够容忍发生这种情况呢?这时,封建礼教的束缚,外界的非议,这一切
都对她失去了作用。她毅然挺身而出,几乎是以母亲的身份去抚育着孤儿。
这是一个高大的形象。在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妇女的一些见义勇为、
敢于负责的优良的品质。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十分动人的。

生死不渝,真挚、纯洁的友谊,建立在相互了解、尊重、帮助的基础之
上的友谊,这是蒲松龄所向往的世界。但是,在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他不
可能在现实中发现它们的普遍存在。于是,他只好把自己的理想镕铸在他的
那些不朽的作品里面了。

在这篇文章就要结束的时候,我觉得有必要再饶舌几句。本文旨在说明
《聊斋志异》内容有两个重要的特色:丰富多采;寄托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
某些方面的不满。所谈的几点,只是就全书主要内容立论,不可能详尽无遗
地介绍全书所有的内容。至于《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蒲松龄的世界观及
其作品的局限性等问题,限于篇幅,这里也未能涉及,将来准备另写文章来
作探讨。

(原载《光明日报》1961 年7 月30 日)


任访秋
《聊斋志异》的思想和艺术

(一)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短篇小说集,全书8 卷(或析为16
卷),计431 篇,是清初作者蒲松龄写的。刊行后,流传极广,特别是为一
般中下层知识分子所热爱。在五四文学革命的时候,因为反对封建古文学的
原因,所以这部用文言写成的短篇小说集,曾被人诋为“全篇不通”,因之
后来就不大为人所重视,虽然仍旧有着不少的读者。到了今天,乃是以人民
的标准估量一切价值的时代,《聊斋》既为广大的读者所传诵,历时两百多
年,仍然不减它当年的魔力,那我们就不应再像过去那样,对它抱着轻视的
态度。特别是目前在创作上我们须要继承古典文学优良传统的时候,我们如
果对它不加以分析研究,就不可能正确地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本篇目
的即试图从思想与艺术上,对它加以分析和批判。笔者因限于个人水平,不
免在看法上要有些错误,希望读者多加指正。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山东淄川县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
柳泉。他的出身,据他自己讲:

“初松龄父处士公敏吾,少慧,肯研读,文仿陶邓,而操童子业苦不售。家贫甚,
遂去而学贾,积二十余年,称素封。然四十余无一丈夫子,不欲复居积,因闭户读,无释
卷时,以是宿儒无不称渊博。而周贫建寺,不理生产。既而嫡生男三,庶生男一,每十余
岁辄自教读,而为寡食众,家日益落”。(《元配刘孺人行实》)

从这段记事中,可知作者是生长在一个地主而兼商人,由素封而渐趋没落的
家庭。他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由于屡试
不中,遂绝意科第,专力于文学创作,把他个人一生的坎坷不遇,潦倒落魄,
以及他生平所碰到的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所引起的感慨和悲愤,都一一
寄托在他的作品中。他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死于清康熙五十四
年乙未(1715),享年76 岁。著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聊斋志异八卷,通
俗俚曲若干种。(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

《聊斋》这部四百多篇小说,是作者在相当长时间内写成的。它的材料
的来源,据蒋瑞藻小说考证中引《三借庐笔谈》中说: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
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
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粉而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

这段记事有点太夸张,当然不可尽信,鲁迅对这说法已早有驳斥。但从作者
的《自序》中看,这种传说的产生,是有它的根源的,也就是作者对于创作
题材——民间的故事和传说的搜罗,确是曾经下过一番功夫的。他说: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同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
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
在目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展如之人,得
母向我胡卢耶?然五父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放纵言之,有未可概以
人废者”。


看了这段话,我们首先要问为什么作者会“雅爱搜神”,“喜人谈鬼”,他
就那样的悠闲,那样的无聊?要说明这一点,就必须先了解他所处的时代,
和他个人的遭际。他生于明崇祯十三年,五岁的时候,就有了甲申之变。以
后直到他死,中间七十年间,正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最残酷的时期。满族
当时虽然统治了中国,但遭到了明朝忠臣义士们无数次的反抗。顺治十八年
(1661)山东栖霞于七据岠嵎山的起义运动,终于为满清统治阶级残酷地镇
压了下去。那时作者已二十多岁,这给他的刺激很大,聊斋中有两篇,内容
都是与这件事有关的。他最初虽然也想往上爬,但在那样的科举制度之下,
他失败了。一方面由于他自己的潦倒失意,另一方面又亲身看到那种异族统
治的残酷和黑暗,同时又在那种文网密繁,一句话说不对,就会遭到杀头和
族灭的大祸的情况下,真是不说话,又忍耐不着,随便说,又容易遭到不测,
这就是他之所以“雅爱搜神”,“喜人谈鬼”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就是他的
“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的创作动机产生的客观条件。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隐痛和他不得已的苦衷。

其次,他为什么要假借鬼狐,和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故事,而又驰聘想
像,加以粉饰呢?我认为他主要目的不外是借以揭发现实,批判现实,借他
人的酒杯,来浇自己的块垒罢了。所以我们读这部小说,不应当止于欣赏它
里边离奇古怪的故事,而应该透过这些故事的表面,来发现作者的中心思想,
也就是作者对现实人生的理解和可持的态度。

(二)

蒲松龄虽然生在满清王朝的初叶,但那时的政治也已经够腐败了。由于
他长期的在农村和人民群众接触,而且他一生又过着艰困寒素的生活(《元
配刘孺人行实》),所以使他深切的感受到当时社会上的黑暗统治,不可遏
抑的对它们进行了揭发抨击和讽刺!

首先在书中有很多篇写统治者对人民的敲剥,即如《韩方》篇,借冥间
枉死鬼赴都投状,沿途索赂的故事,来讽刺当时的官吏,巧立名目,向人民
进行剥削。作者在篇末道:

“犹忆甲戌(康熙三十三年)乙亥(三十四年)之间,当事者使民捐穀,谓之‘乐

输’。于是各州县如数取盈,甚费敲朴。是时郡北七邑,皆被水,岁大祲,催办尤难。吾

乡唐太史偶至利津,见系逮十数人,即当道中问其何事,答云:‘官捉吾等赴城,比追乐

输耳,’农民亦不知‘乐输’二字作何解,遂以为徭役敲比之名,亦可叹而可笑也!”
《王者》篇叙述一位巡抚解道的饷银被劫了去,他派人探查,后来带回一封
信,说:“汝自起家守令,位极人臣,赇赂贪婪,不可悉数。前银六十万,
业已验收在库,当自发贪囊,补充旧额。解官无罪,不得妄加谴责。前取姬
发,略示微警。如复不遵教令,旦晚取汝首级。姬发附还,以作明信。”后
来停没多久,这位贪污的大吏就病死了。此外作者又时借作品中人物故事,
写出自己对当时统治阶级的憎恨。即如《成仙》篇,从成生与周生讲的话中,
说明他对当时政治的看法,所谓:“强梁世界,原无皂白。况今日官宰半强
寇,有不操矛弧者耶!”《促织》篇写宫廷中爱玩促织,地方官吏就来逢迎,
苛责民间,按时供应,因之奸滑的隶役们借机来敲诈人民,往往为了一头促
织,能使好几户破家荡产。虽然这篇中的主人公成名,为捕促织,最后进了
学,发了财,但作者一面从他捕捉的过程中,写为了一头促织,他的儿子跳


了井,他自己也几乎发了疯。另一面,又写由于他献的这头促织最好,上大
嘉悦,抚臣受到了赏赉,令尹也以“卓异”闻,这是更进一步的讽刺。从这
里充分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享乐,与被压迫人民生活的苦况。至于《席
方平》篇,更是借冥间的贪赃枉法,来反映现实政治的黑暗情况的。试看他
在篇末判辞中这些话;

“乃上下其鹰鸷之手,既罔念夫民贫。且飞扬其狙狯之奸,更不嫌乎鬼瘦。惟受赃
而枉法,真人面而兽心。。。飞扬跋扈,狗脸生六月之霜。隳突叫号,虎畏断九衢之路。
肆淫威于冥界,咸知狱吏为尊。助酷虐于昏官,共以屠伯是惧。”

前边骂赃官,后边骂污吏,真是痛快淋漓!此外在《梦狼》篇中更是用神话
的写法,形象地指出官即是虎,吏就是狼,而人民在它们的牙齿巉巉下,只
剩下堆积如山的白骨。作者在篇后论道:“窃见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也。”作者由于痛恨赃官污吏,
所以他进一步对于忍受不了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挺身而起的反抗者,表现
了深切的同情。他虽然也称他们为寇盗,但他的认识,与统治者是有着截然
的不同的。在《续黄粱》篇,写一个孝廉在梦中为天子诏去,一旦作了大官,
因而作福作威,为所欲为。后来被参免职,贬斥远方,路遇强寇,宣称“我
辈皆被害冤民,只乞得佞臣头,他无索取。”而《梦狼》篇中又叙述贪官某
甲解任后,刚刚离境,就遇见强盗。甲倾装以献,强盗们说“我等之来,为
一邑之民泄冤愤耳,宁专为此哉”。遂抉其首。后又问他的家人,“有司大
成者谁是?”司是甲的腹心,助桀为虐者,家人共指之,贼亦抉之。从这里
充分可以看出,作者的立场已是人民的立场了!

其次,是对乡里间地主豪绅们横行霸道的揭发。《红玉》篇写广平冯生
因妻卫氏貌美,受到地方豪绅宋氏的抢掠经过,刻画出封建社会中政权的本
质,和封建阶级的狰狞面目。

“会清明抱子登墓,遇邑绅宋氏。宋官御史,坐行赇免,居林下,大扇威虐。是日
亦上墓归,见女艳之,问村人,知为生配。料冯贫士,诱以重赂,冀可摇。使家人风示之。
生骤闻,怒形于色。既思势不敌,敛怒为笑,归告翁。翁大怒,奔出,对其家人,指天画
地,诟骂万端,家人鼠窜而去。宋氏亦怒,竟遣数人至生家,殴翁及生,汹若鼎沸。女闻
之,弃儿于床,披发号救。群篡舁之,哄然便去。父子伤残,呻吟在地,儿呱呱啼室中,
邻人共怜之,扶置榻上。经日,生杖而能起。翁忿不食,呕血寻毙。生大哭,抱子兴词,
上至督抚,讼几遍,卒不得直。后闻妇不屈死,益悲,冤塞胸吭,无路可伸,每思要路刺
杀宋,而虑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