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 >

第32章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第32章

小说: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粉蝶》

我们可以看到,人怎样在天空中感受灿烂的星空:

既醒,觉身摇摇然,不似榻上;开目,则身在云气中,周身如絮。

——《雷曹》

我们可以看到,人在地狱中,怎样尝到了被锯解的滋味:

鬼乃二板夹席(方平),缚木上。锯方下,觉顶脑渐辟,痛不可禁。

——《席方平》

我们可以看到,人在现实中孜孜以求的东西,轻易地从梦境中得到,如
《王桂庵》和《寄生》。

这些描写,是新奇的,又是可信的。

《翩翩》的心理描写,更是独出心裁,充满神奇的幻觉和诗情画意。这
个故事写浮浪子弟罗子浮,因为放荡无行,流落他乡,长了一身恶疮,他在
山中遇到了仙女翩翩。翩翩替他治好了癞疮,与他结为伉俪。天冷了,翩翩
剪下蕉叶,絮上白云,为罗子浮制成轻暖可体的绵衣。可这个罗子浮本性难
移,得陇望蜀。翩翩的女友花城来访,他就露出一副轻薄相来:

生视之,(花城)年廿有三四,绰有余妍。心好之,剥果误落案下,俯假拾果,阴


捻翘凤;花城他顾而笑,若不知者。生方怳然神夺,顿觉袍裤无温;自顾所服,悉成秋叶。

危坐移时,渐变如故。窃幸二女之弗见也。少顷,酬酢间,又以指搔纤掌,城坦然笑谑,

殊不觉知。突突怔忡间,衣已化叶,移时始复变。由是惭颜息虑,不敢妄想。

浪荡子旧态复萌,则绵衣变作秋叶;邪念收敛,则秋叶仍成绵衣。这是
多么奇妙的、神话式的心理变更。

(五)

《聊斋志异》的人物,如百花吐艳,各有倩姿,真是达到了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气韵生动、形神俱见的境界。这自然依赖于蒲松龄多种的、杰出
的艺术才能,而心理描写不能不在其中占重要地位。在他笔下,“画皮画虎
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的俗语是不成立的。他笔下的人物,写人写面更
写心,真是高人一等、入骨三分。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可以说是透明的,他
们的心灵是裸裎无遗的。或者可以窥察——通过他们典型化的言行;或者清
晰可见——借助于恰如其分的心理分析。

《聊斋志异》的心理描写有白描式的,也有心理分析式的,甚至也有潜
意识和意识流动的蛛丝马迹。《聊斋志异》心理刻画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
小说心理描写的多样化、成熟化。当然,因为它是文言短制,它不可能像《红
楼梦》那样,在一个较长的历史进程中,反复地描写一个人(如宝玉、黛玉)
的思想意识、心理感受,但它已有了细致的心理分析篇章。这种分析是非常
精炼的,又是十分细腻的。当然,《聊斋志异》中没有,也不可能出现俄国
作家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中写的、长达万言的心理分析,或像陀思妥
耶夫斯基、茨威格等作家以解剖刀写人的篇章,但这种画龙点睛、言简意赅、
以一当十的心理描绘,正体现了中国的风格,中国的特点。

研究蒲松龄的心理描写手法,不仅对于继承文学遗产,而且对于指导当
前创作,都应当是有所裨益的。
(选自《蒲松龄研究,
齐鲁书社1984 年版)集刊》第4 辑


刘文忠
《聊斋志异》的语言提炼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伟大的作家都是语言的巨匠,在语言的提炼上

可以看出作家的艺术匠心。每个有成就的作家都有他独具的语言风格。一部

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的艺术成就与语言的提炼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文学就

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

维过程。”①《聊斋志异》所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与它在语言上所达到的高

度造诣是分不开的。《聊斋志异》虽然是使用文言的形式来写作的,但蒲松

龄提炼语言的道路却鲜明地体现了向古代学习、向民间学习并将两者结合起

来的倾向,他在学习和提炼古代语言和民间语言上,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提炼语言的道路是值得认真总结的。

蒲松龄生活的时代,白话文学从宋、元话本算起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到了明代,就小说而论,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拟话本都是用通俗的白话文

写作的。由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①,继承的是六

朝志怪和唐宋传奇的传统,这对《聊斋志异》何以采用文言的形式写作是不

无关系的。唐、宋传奇发展到宋代,由于内容上不注意反映现实生活,缺乏

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语言上也逐渐僵化,明代这种僵化更加明显。《聊斋志

异》的问世,不仅在内容上有耳目一新之感,在语言上也是如此。它使用文

言的形式,但却克服了一般文言文的板滞晦涩的毛病,他给渐趋僵化的文言

小说注进了新的血液。蒲松龄继承了我国文言文的精炼、简洁、准确、生动、

骈散结合等优良传统,又从口语中提炼出大量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清

新、隽永、活泼、诙谐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他虽然大量采用口语,但又

不同于白话小说,通过文言虚字的运用,尽管口语词汇很多,但仍然保持文

言的派头,创造了《聊斋志异》特具的语言艺术风格。

一“奄有众长不名一格”

王渔洋在《聊斋文集序》中,对《聊斋志异》的语言风格,做了十分中
肯的概括:

读其文,或探原左、国,或脱胎韩柳;奄有众长,不名一格。视明代之摹拟秦汉以
为高古,矜尚神韵,掉弄机灵者,不啻小巫见大巫矣。即骈四俪六,游戏谐噱之作,亦能
出入齐梁,追蹑庾、鲍,不为唐以下儇佻纤仄之体,吾于薄子,叹观止矣。
蒲松龄很善于学习古代语言。《聊斋志异》中直接引用古代典籍的地方

很多,《诗经》、《左传》、《国语》、《国策》以及诸子百家,《史记》,
《汉书》,汉、唐小说,唐宋古文,无不兼收并蓄。他既能无所不包,又能
无所不扫,“绝去町畦,自成一家”(张元《柳泉薄先生墓表》)。他在用
典方用,不拘泥,不呆板,而是灵和巧妙,卷舒自如,有时使人不觉其用典,
实际上只是语言词汇的借用。如《董生》中的董生酒后夜归,入室后发现自
己的衾被中卧一姝丽,“戏探下体,则毛尾修然。”女醒,董生吓得“战栗

① 高尔基:《与青年作家谈话》。
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哀求”,惟求“仙人怜恕”。女笑曰:“何所见而仙我?”董曰:“我不畏
首而畏尾。”“畏首畏尾”语出《左传·文十七年》:“畏首畏尾,身余其
几”。显然,《董生》中的“我不畏首而畏尾”与《左传》可以说没有什么
必然联系,如同战国时代的赋诗言志,不过是断章取义的借用,以谐语增加
语言的趣味性。《叶生》的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但在科场中屡
次失败,死后的鬼魂至丁公家坐馆授徒,遂使丁公之子名中亚魁。“公一日
谓生曰:‘君出余绪,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钟长弃,奈何!’生曰:‘是殆
有命,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
“黄钟长弃”用《楚词·卜居》“黄钟毁弃,瓦斧雷鸣”的典,用得贴切,
得当。“非战之罪也”用的是《史记·项羽本纪》的典故。遭到彻底失败,
尚不觉悟的项羽,曾说过:“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叶生在这里引用
项羽的话,只在说明,他所以屡试不中,半生沦落,是命运使然,文章憎命。
这种用典,用得也比较活。《聊斋》中还有些典故,作者信手拈来,使人不
觉其用典。《莲香》中的“田舍郎,我岂妾哉”,是直接引用唐人小说《集
异记》中的高适、王昌龄、王之涣旗亭赌诗的原话,但莲香引用这句话来打
趣桑生,用的十分巧妙,即使不知道旗亭赌诗的典故,对于理解文意也无什
么影响。蒲松龄很善于将古代的成语典故驱使在自己笔下,为我所用,并善
于花样翻新,有时简直是在大胆的开玩笑。《仙人岛》中的“心中正,则眸
子瞭焉”与“心中不正,则瞭子眸焉”的戏谑对话,是用《孟子》的话反其
义而用之,这种以文为戏的巧合之语,古文家是不敢用的,《聊斋》中却屡
见不鲜,如“黄鸟、黄鸟,无止于楚”(《仙人岛》),“今夕何夕,见此
凉人”与“子兮子兮,如此凉人何”(《凤仙》),都是从《诗经》中变化
出来的。蒲松龄的以文为戏,有时连冯镇峦、但明伦这些《聊斋》的评论者
也不能接受。对于《仙人岛》中的“心中不正,则瞭子眸焉”的玩笑,冯评
曰:“真是以文为戏,口孽哉!《聊斋》恶息,当以为戒。”但评曰:“语
亦巧合,特嫌其侮。”这说明蒲松龄在提炼语言上,不怕士大夫的指责,不
做板起面孔的道学家,思想很解放,很大胆。所以尽管我们在《聊斋》中可
以找出很多用成语、典故的地方,但却没有掉书袋的毛病,不但用的活,而
且敢于引经据典的开玩笑,这是各种流派的古文家所没有的语言风格。

我们所以说《聊斋》的语言风格是“奄有众长,不名一格”,并不仅仅
着眼于他的“或探源《左》、《国》,或脱胎韩柳”,也不仅仅着眼于他直
接间接的大量的征引典籍,而在于蒲松龄在《聊斋》中使用了多种多样的语
言表现方式和各种文体,使《聊斋》的语言风格变得丰富多彩。他叙事语言
简净、生动、详略得当,显得古朴而又艳丽,可作优美的散文来读。在自然
景物描写上,他不作大段的景物描写,往往用一两句话,“点缀小景如画”
(但评),如写人夜入荒废的凶宅:“见长莎蔽径,蒿艾如麻。时值上弦,
月色昏黄,。。登月台,光洁可爱。。西望月明,惟衔山一线耳。”(《狐
嫁女》)寥寥数语,第宅的荒凉与上弦的月色历历如在目前。写云中之游,
则俨然如在天上:“既醒,觉身摇摇然,不似榻上;开目,则在云气中,周
身如絮。惊而起,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仰视星斗,在眉目间。逐疑是
梦。细视星嵌天上,如老莲实之在蓬也,大者如瓮,次如瓿,小如盎盂。。。
拨云下视,则银海苍茫,见城廓如豆。”(《雷曹》)

《聊斋志异》中很多美丽、多情的女性,作者在刻画这些女性时,用的
语言很少雷同化、程式化,往往用几句话,就能传神的刻画出一位少女的外


貌特征。《娇娜》中用“娇波流慧,细柳生姿”八个字写出了这位少女的美
丽、智慧。“绝代容华,笑容可掬”概括出婴宁的美丽与爱笑的特征。(《婴
宁》)“笑弯秋月,羞晕朝霞,实天人也。”(《公孙九娘》十几个字活画
出一位美丽、羞涩的大家闺秀。“弱态生娇,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也。”
(《青凤》)这里写青凤的美与写娇娜的美用语相近但又有所不同。写聂小
倩的美,又是另外一种语言,先说“有一十七八女子来,仿佛艳艳”,接着
又通过老妪的口道出小倩的美:“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
也被摄魂去。”《绩女》一篇,写绩女的美,通篇都是从七十老妪,村中少
女、少年,直到费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