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苏州民俗概说 - 杨永法 >

第7章

苏州民俗概说 - 杨永法-第7章

小说: 苏州民俗概说 - 杨永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隔壁大姐烧饭烧焦了,用饭勺刮着锅底。怡园的假山石,积重难返,堆叠得太多了,一直为人诟病。有人觉得怡园有暴发户气,但我却不这么看,我觉得怡园像位博学者。怡园是苏州在辛亥革命之前所建的最后一座私人园林,因为它年代在沧浪亭、狮子林、纲师园、留园、拙政园等等之后,造园家就想做个集大成者,这里集来一点,那里集来一点,大成肯定没做到,博学的样子是有了,像给老杜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作笺作注,笺注一大堆,略过它,就能听到夜雨的响、看到春韭的绿、闻到新炊的香、想到黄粱的空,前梦吃茶,后梦吃酒,梦醒后吃醋。我的这位朋友是位画家,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最早从事现代艺术的那一拨,由于地处苏州——受到四面皆山山堵山围的局限,他的名声不大。但我觉得他没有行尸走肉。这么多年来一直画着,画到快下岗了。他的妻子已经下岗,他的儿子把米把糖悄悄地藏起,说以后怎么办呢?那天,他没说这些,只说着王羲之、米芾,像说着自己的家务事。在他身后,假山石体上皴出的阳光,使怡园成为一个白热化的园林。
  怡园的假山石在夏天中午,白得密不通风,这是我以后想到的。
  苏州茶业六大店
  现在观前街灵星门东侧的春蕾茶庄,原名汪瑞裕茶号。重新开业的春蕾茶庄门口有块铜牌,作了说明,全文曰:“春蕾茶庄,原名汪瑞裕茶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自太平天国后世称苏州茶业六大店之一,为百年老店之首,一九六六年更名为春蕾茶庄,谨立此碑,以志纪念。”文中提到了六大店,是哪六家呢?由于年代久远,已鲜为人知。现经曾在苏州茶业工作过,目前尚健在的老职工回忆,汇集点滴,以示听闻。虽说是回忆,毕竟不是亲历,难免有所疏漏和谬误,敬请指正。
  行业习惯,经营茶叶的绝大部分是安徽省徽州人。徽州的旧制是一府九县,其中尤以歙县,土地幅员最大,人口最密,外出经商者最多,遍布全国。据查,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苏州府治范围内,茶叶行业登记入会者共46户,其中歙县人开设的茶号、茶行竟达41户,四乡八镇也都有歙县人开的茶叶店。歙县是个山城小县,盛产毛竹、木材、茶叶、生漆、箬叶等,虽然交通比较闭塞,但那里的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他们在商业利润的驱动下,有长年在外经商的传统。在歙县至今还有“南吴,北许,东叶,西汪”四大姓氏从商致富的说法。他们找到苏州这块消费城市的风水宝地,实亦不是偶然的。大约在一百五十余年前,歙县人垄断苏州市场的局面已经形成——当然不仅是茶叶,还有酱品、典当、油漆、木材等行业。茶叶业六大店的声誉,也就在此前后相继为同业者称颂和认可。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茶叶业在阊门外创建了茶商公所,为同行集会议事之处。据记载,在公所创立之前,同行中即以六大店著称于市的有:吴世美,严德茂,程德泰,鲍德润,汪瑞裕,方裕泰六家茶号。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除了历史悠久,财力雄厚,货源充沛,规模宏大,服务周到以外,主要是都有其各自的经营特色,用以招揽顾客,取得信誉。
  吴世美茶号,创始于清同治年间,原开设在阊门外上津桥堍石盘巷口。后迁至上塘街渡僧桥南堍,现沐泰山国药店对面的辛园茶坊(后更名为凤鸣台茶馆)转角处,货栈设在同一条上塘街西侧,靠近广济桥的石库门内;在观前洙泗巷口设立分店,取名吴世兴茶号。店主是歙县南乡北岸村人,名吴景隆,是赫赫有名的飘关东大客商。所谓飘关东,即是将山区的土特产经过收购、集中加工、整理后,以水路运输,长途跋涉销往关外东北,以资赢利,换回羊毛、皮张,再创效益。这种经营方式风险很大,但获利甚厚。吴景隆在歙县、杭州、苏州、南京、济南、天津、北京乃至东北都设有众多的分支机构,除了以茶叶为主营业务外,尚经营典当、酱园、南北山地货、皮张等多种行业。吴景隆曾夸耀自己:“远道千里,夜不宿他人旅肆,食不就他人餐馆。”他终年奔波各地,亲自理财,确是能人;但他亡故后,传于子辈,却无经营能力,先后聘用了歙县人吴德坤、汪巨川等人为经理。
  吴世美茶号以乡帮生意为主,兼营批售业务,自窨花茶远销北方,他们对乡帮生意实行前批清帐,后批再放,不清不续放的赊销方式,为资本短缺的茶馆书场作货源后盾,颇受欢迎。总店吴世美与同在上塘街的吴馨记茶号匹敌;分店吴世兴则与同在观前街的汪瑞裕茶号竞争。吴世兴终因经营不善,不敌汪瑞裕,勉强维持到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盘给吴门人氏汪稼乐经营。当时言明,只卖店不卖招牌,汪稼乐只能更易牌号。这样也就失去了名牌效应,生意大不如前,无奈之下,汪稼乐又找吴世美重开谈判,结果出资三千大洋,买下吴世兴三字,这才逐渐恢复了原来的昌盛局面。1999年9月26日《苏州日报》载《盛世春蕾新一枝》文章说,汪瑞裕属三万昌一分支。这个说法可能是讹传。其实三万昌茶馆用的茶叶,历来由吴世兴供应。或许汪稼乐接盘吴世兴茶号后,与三万昌的业主有其他渊源关系,很有可能。实际上三万昌和汪瑞裕没有主从关系。
  严德茂茶号,开设年代久远,已经无从查考。而在苏州市总商会1908年的行业登记册上则名列第一位。茶号坐落在阊门外南浩街北口鲇鱼墩,货栈设在胥门外枣市街,常年拥有茶叶库存达十万公斤,相当于一个一般产茶县一年的生产量。据说是由吴县木渎首富、严家花园(羡园)主人严国馨的祖上独资经营的。因严家不谙茶叶经营业务,任命其总管家江阴人祝仰山经管,而祝又聘请歙县人吴松如为经理。严德茂以门庄经销为主,还在营口、汉口等地设有销售机构,同时还在福建省福州市郊开设花茶加工厂。它在消费市民心目中,享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划一不二,又能左右整个行业形势的较高声誉,故亲昵地称严德茂为“严号”。严号自吴松如病逝后,后继者经营刻板,墨守成规,最终为时代所淘汰。在抗日战争中,严号的货栈被日寇飞机的炸弹炸毁,损失惨重,至抗战胜利即行停业。在茶叶业六大店中,严号牌子最老,歇业也最早,留给世人的印象不太深。
  程德泰茶号创建于1880年前后的清光绪初年,坐落在阊门外上塘街,坐南朝北石库门门面,业主原为江西婺源人程少富(婺源原属歙县)聘任歙县人汪子健为经理,以门柜本销为主,在东北营口设有自销庄口。在庚子战乱的1900年,因关外的座庄损失惨重,已有二十年历史的程德泰,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盘给歙县南乡石潭村人吴子平。吴子平原在前小邾弄开设吴胜元茶行,专营批发和经纪买卖,接手后即将程德泰更名为吴馨记茶号,改装成三开间门面,装饰新型,颇有气派。店堂内的货架上陈列着一排排锡罐、搪瓷罐,有六角形的、四方形的、椭圆形的,下方上圆的;罐外标列各种名茶品牌,诸如洞庭碧螺、西湖龙井、顾渚紫笋、六安瓜片,天都云雾、九曲红梅、云南普洱、茉莉双熏等,相当有新意,更有古色古香的典雅韵味。吴馨记连同原有的吴胜元茶行,两块牌子对外,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营业状况鼎盛。当时在茶叶行业中,有一种先有程德泰,后有吴馨记,而吴馨记又胜过吴胜元的说法,是符合实情的。吴馨记专做乡帮生意,拥有很多跑街先生和送货小厮,专门向四乡小镇推销茶叶,送货上门;服务对象以茶馆、书场、饭店、浴室为主。吴胜元既作为货栈,又作为窨制花茶的作坊,收购虎丘乡、长青乡的茉莉、白兰、玳玳鲜花,用歙县人本乡本土自产的烘青绿茶,窨成花茶,销往华北、西北、东北各地。产量日增,鲜花供不应求的情况逐渐突出,为此,吴子平依赖了科班出身的熏制花茶高手,歙县南乡杞梓里人王子颂为助手,解决难题。王子颂双目失明,完全依靠鼻子的嗅觉,耳朵的听觉,审辨花茶的好坏。由于王子颂的努力,得以拓展到福建省的福州市去加工花茶,引进了闽窨花茶的工艺技术,促进了苏州花茶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苏州花茶称誉全国销售市场达半个多世纪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精业务的茶市人材。王子颂功不可没。
  吴胜元、吴馨记均由吴子平自任经理,统管一切。后因年事高迈,精力不支,先后聘用同村人吴大治、吴大本为经理。吴子平原是上海郊区南翔镇同春茂茶叶店的学徒,因重视信息,颇具眼力,又有胆识,以致逐步发家。有关他依靠信息而发家致富的传说很多。生前曾被同业誉为“茶界巨子”。抗日战争开始的那一年,吴子平病逝,大出丧的场面,轰动了苏州城,由此可见其一斑。嗣后由次子吴万箴继任,因不善经营,且又吸上鸦片,从此一蹶不振,勉强维持到解放,接受合营改造。
  鲍德润茶号,创始于清乾隆朝的早期,是苏州茶叶业的老字号,由歙县西乡上半蕃村鲍氏的启字辈掌权者开设。据查考其宗祠的辈分排列,到全行业公私合营为止,已传至第五代和第六代的修字辈和宜字辈。总店设在西中市,下设二家分店。鲍德润东号在察院场(现中百一店新址处),西号在皋桥北侧的泰伯南桥堍,货栈在吴趋坊巷内。1933年,鲍德润总店拆建翻新,现在永丰日杂商店门楣上标有创始于清乾隆年间的字迹,就是当时留存下来的。鲍德润还在安徽屯溪开设德源茶厂,专做洋庄出口生意;在福州市南台渡桥开设鲍乾顺茶厂,专营花茶加工,供苏州鲍德润销售,并由此运往华北、东北。
  鲍德润总店门口,挂有“松箩、武夷”两块金字招牌。松箩茶产于安徽休宁县的北沅,世称“北苑松箩”,是地道的正宗产品,形似炒青,条索浑结紧实。武夷茶产于福建崇安县武夷山的岩石上,世称“崇安武夷”,是闽北岩茶的总称,具体品种很多:有的以品种命名,有的依季节命名,有的依制造方法命名,有的以茶树生长地点命名。武夷茶在茶叶归类上属乌龙茶,但与闽南的乌龙茶如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等是有区别的。松箩茶和武夷茶,既是饮用茶,又可作为药用,更是旧社会男女婚嫁送聘受茶的必备礼品,颇受消费者的欢迎。此两种茶是鲍德润的著名品牌,当家产品。鲍德润的茶叶包装上还出现过乾隆皇帝写的“鲍家名茶”四个字,据说乾隆下江南时曾微服过鲍德润总店饮茶,很觉满意,就赐予这四个字的条幅。鲍家即制成牌匾,日夜供奉,同时作为注册商标,刻印在所有的包装上了。开革开放以来,茶叶流通领域全面开放,现已由其第七代念字辈传人,在吴趋坊北口朝东拐角处、原鲍德润总店的贴邻,开设了鲍德润仁记茶号,继续经营鲍家名茶。
  汪瑞裕茶号,是由歙县西乡揭田村汪仁瑞堂宗祠的公产出资开设的,资主代理人名汪道生。创始于清乾隆年间,原春蕾茶庄的旧址是总店,在观东醋坊桥堍设分店,名汪东裕茶号,简称东号;在大成坊口设另一分店,名汪广泰茶号,简称西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