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苏州民俗概说 - 杨永法 >

第24章

苏州民俗概说 - 杨永法-第24章

小说: 苏州民俗概说 - 杨永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剖邸敝铮嘌爻伤住�
  十一月,冬至节。
  冬至前夕,叫冬至夜,全家团聚吃冬至夜饭。凡出嫁了的妇女必须回转夫家,倘留在娘家,将不利于亲人,会穷得“十只饭箩九只空”。夜饭菜肴特别慧丰盛,喝冬酿酒。饭前祭祖,祭祖的菜必须回锅烧,否则吃了会丧失记忆力。家人有外出者,也要给他们放副碗筷。各种菜都有吉祥名称,饭内预放两只熟荸荠,吃饭时夹出来,称“掘元宝”。
  冬至当日,晨起,吃圆子和南瓜团子。这一天开始起九,叫“连冬起九”,数至九九八十一天而寒尽。民间有“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的说法,可以冬至阴晴来预卜岁末天气。
  十二月为腊月 初八为释迦牟尼成佛日,寺院煮粥,内杂枣栗果仁,施散结缘,谓腊八粥,后传入民间,据说食之可以祛病延年。
  二十日后,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户,俗称“掸埃尘”。
  二十四日送灶君上天,请他向玉帝奏好事。除夕夜,换新灶灯,算是接灶。
  除夕。大门上贴春联,都为吉祥语。是晚,俗呼“大年夜”,家家祭祀祖先,举行家宴,称为“合家欢”,鸡鸭鱼肉,无不毕陈。蔬菜必有青菜,叫“长庚菜”;黄豆芽,叫“如意菜”。这一餐中,鱼都不动筷,取“年年有余”之意,置福桔、荔枝一盆称为天赐洪福、吉利。
  这一晚,长者以朱红绳缀百钱,或以红纸包好钱币给孩童,称为“压岁钱”,大人围坐畅谈,小孩玩耍嬉笑,称为“守岁”。全家人睡时,放爆竹三声
  ,称为闭门炮仗,即所谓“爆竹一声除旧岁”。
  观渔采珠游
  位于苏州东南4公里的金鸡湖,七百五十公顷湖面放养各类淡水鱼和珍珠蚌。是我国最早人工养珠基地。趁二十分钟帆船或机动船到湖中竹楼群,水面浩淼,处处鱼簖、竹楼、浮筒,令人心旷神怡,感叹大自然的恩赐,水乡人的勤劳。一叶扁舟载三五人至珍珠养殖区采蚌,开蚌取珠,或滚圆晶亮白珠数粒,或密密麻麻粉珠无数,悉数归游客所有,既有期待时的饶幸,又有收获时的惊喜。爱看传统捕鱼的可观渔翁撒开天打网的潇洒;喜欢垂钓者可在竹楼一展身手,一试运气。自选自制珍珠饰品是别出心裁的购物活动,在满盘晶莹的珍珠中,挑出最中意的,现场打洞、串连;或将刚采到的蚌珠打洞串成饰品。
  路程近,水面阔,有景观,有活动;可看可玩,可参与可收获,是旅游者津津乐道的旅游项目。
  寒山寺听钟声
  除夕寒山寺听钟生活动自1979年除夕开始举办以来,一年一度,以成为我国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中国传统的除夕年夜饭揭开听钟声活动的序幕,席间文娱表演及游客、工作人员的即兴演出为年夜饭助兴。
  除夕活动的高潮在寒山寺。寺外寒山寺弄和枫桥大街展示龙灯、狮舞、高跷、荡湖船、乘轿等民俗活动,沿街店坊内侧展示苏州地方传统工艺品和评弹、苏昆剧、江南丝竹等具浓郁地方韵味的文艺表演;寺内众僧侣在缭绕香烟中做一年中最后一次功课。
  子夜,钟楼内响起辞旧迎新的108响钟声
  钟声悠荡除旧岁烦恼,虔诚吉祥;
  爆竹劈啪庆新年来到,欢快热闹。
  窑上农家乐
  苏州西郊的光福乡窑上村,背临太湖,面朝大山,这里户户种植盆景,家家会刺绣,月月有花开,季季有果收。游人们在此可以亲生体验农家的生活和生产劳动,亲手采碧螺春茶,采摘杨梅、枇杷、桔子和采集桂花,品尝农家饭菜,当一回太湖边的农民。同时,可以乘鱼船游太湖沿山道游花果山,寻觅山林野趣。
  自行车,三轮车游古城
  苏州这座历史名城,至今保留着“三横四直”,“六纵十四横”街河并行的双棋盘城池格局,古城、古关、古塔、古桥、古建筑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小桥、流水、人家充满了江南水乡古朴风貌。坐上三轮车或骑自行车在苏州内穿街走巷、访弄过桥,沿途百姓生活情景使您领略姑苏淳朴的地方民俗民风,那些河、桥、塔、古城门加上著名的苏州园林令您唤起无尽的遐想。自行车、三轮车游苏州项目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
  自行车、三轮车古城游精品线路:
  十全街、沧浪亭、孔庙
  十全街、百步街、望星桥、寿星桥、双塔、平江路、花鸟市场
  夜游闹市区、十全街、凤凰街、观前街
  十全街、百步街、望星街、寿星桥、双塔、戏曲博物馆、藕园、狮子林、拙政园
  中国水乡传统服饰
  生活在苏州以东吴县甪直、胜浦、唯亭、陈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依然保留着传统购民俗服饰。她们历来以梳愿摄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挡裤、柬倔裙、裹卷膀、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故有“苏州少数民族”美称。
  水乡妇女很重视愿摄头的梳理和装饰,她们以乌黑的头发、硕大的发留、众多的饰品,辅以精美的包头内和服饰,显示出自己的心灵手巧和端庄秀美。其服饰的地方特色非常浓郁,传承性稳定,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年龄的差异和礼仪的需要,而有明显的差别。一般来说,春秋来说,春秋季节服饰的特点尤为突出。春秋季服饰上装以拼接衫为主,面料多以花布、土布、深浅士林布为主要基调,色彩对比鲜明,鲜而不艳、艳而不俗,常用几种色彩的面料拼接而成,剪裁得体,缝工精细,装饰性很强,它的特点也是通过服装的装饰工艺宋体现的:有拼接、滚边、纽攀、带饰、绣花等。而裤于多用蓝地白印花布或白地蓝印花布,裤挡用蓝或黑色士林布拼接。这些服饰最初由于受布幅的限制和省料而拼接,拼接时由实现实际需要的拼接发展到主观意识的拼接,无不讲究整齐均衡和对称的形式美。腰部的瞩裙也很有特色,长度齐膝,裙搁极细,搁面和裙带上均有不同工艺的花饰,裙外面系上一条小穿腰,穿腰是与蹋裙相联的辅件。穿腰上缝着一个大口袋,穿腰四周及带上绣着各种图案的花纹,是服饰中的重要装饰物。裙的设计是很实用的,劳动时柬了倔裙,腰背不易受风寒,站立时又能增加腰部的力量。下摆较大,不影响行动,有利于水田操作,又方便于野外小解遮盖,既实用又美观。
  然而,水乡地区鞋的特色也很浓。鞋的形式颇似小船,不分左右,故又称船形绣花鞋,鞋帮两刽合成,鞋面以绣花为主,色彩鲜艳,花样丰富多彩。船鞋的做工精细耐看,坚固实惠,是水乡妇女传统的礼鞋。
  水乡妇女服饰,随着年岁的大小,有着不同的要求,青年妇女以花俏为主,精地利用服饰上的有限空间,巧妙地运用色彩对比、衬托、交错的手法,以达到显眼,花俏的艺术效果,恰到好处地特出了水乡妇女的人体美和装饰美,给人轻盈洒脱之感。
  而中年、老年妇女则以深色调为主,服饰庄重、稳定,穿着要求的舒展宽大,故而给人古朴持重之感。
  水乡妇女服饰历史悠久,世代相传,相因成习,传承性很强。多少年来,经过劳动群众的筛选,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水乡特色的民俗服饰。适合水乡妇女的穿戴,尤其适宜于水乡生产劳动,实用价值较高,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些服饰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地变化和更新,形成了具有水乡地区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审美观念,并证明了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身,美化自身的。至今甪直地区仍保留着江南水乡妇女传统特色的民俗服装。
  虎丘不断四时花
  《清嘉录》成书后,作者顾禄请人题词,何桂馨题词两首,第一首便是:
  吴趋自古说清嘉,土物真堪纪岁华。
  一种生涯天下绝,虎丘不断四时花。
  按作者所言,题辞是随到随编不论社会地位和年龄大小的,何桂馨最先读到这本书,第一个题词,于是,翻开这本记载“岁时无殊,而风土各异”的《清嘉录》,我们首先见到的便是这首诗。
  今人来新夏先生评价说:“清代的风土杂著颇多,重要都邑几乎都有,而以谈北京、苏州者为多……其能以月为序;以节令民谚为题;叙地方风土人情;娓娓详备;兼能参稽群籍;附加考按者;自当以《清嘉录》为最。”在这样一本关于苏州风土的杂著里,何桂馨把他个人对苏州最具深刻印象的“虎丘不断四时花”的地域特色,一下子摆放到人们面前,算是献给了阅读者一束芬芳的鲜花吧。
  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的苏州亮出了它的缤纷多姿的色彩。
  在封建时代,大凡通都大邑人文荟萃、风物繁华的地方,莳花种草的行当总是比较兴旺发达的。何桂馨所说“一种生涯天下绝”,未免有些过誉。苏州往北不远的扬州,它的牡丹、琼花是名满天下之物,花事极具规模。人说扬州“十里栽花算种田”,便是一种形象化褒奖称赞。这种生涯活计,应时而生,在北京、杭州、广州等地都有相当市场。剔除何桂馨对于家乡花事的夸张性称赞,所说“虎丘不断四时花”倒是确切的描绘。
  花卉是人类在大自然中最早的审美对象,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的纹饰到历朝历代工艺品的图案装帧,画家绘画,文人咏吟,乃至居家清供,友朋馈赠,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内容。各地的花朝节也就是百花生日,日子各有不同,一般为农历二月十五,仲春春花最为繁盛之际。苏州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这一天苏州人是这样庆祝的: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黏花枝上,谓之赏红。虎丘花神庙,击牲献乐,以祝仙诞,谓之花朝。
  虎丘附近有花神庙,而且不止一座。老庙在桐桥内,明洪武年建,祀司花神像。另一座在虎丘山寺东面,为乾隆四十九年建,祭祀的却是同时代的虎丘人陈维秀。《花神庙记》记载了立庙的缘由:“乾隆庚子春高宗南巡,台使者檄取‘唐花’备进,吴市莫测其术。郡人陈维秀善植花木,得众卉性,乃仿燕京窨窖熏花法为之,花乃大盛。甲辰岁翠华六幸江南,进唐花如前例。繁葩异艳,四时花果,靡不争奇吐馥。群效灵于一月之前,以奉宸游。郡人神之,乃度地立庙,连楹曲廊,有庭有堂,并莳杂花,荫以秀石。”
  陈维秀的新技术,对于官家来说,为接待皇上立了大功。对于从事花卉生涯的农人与生意人来说,无疑是传授了一种发财致富的新技术。周密的《癸辛杂识》的简要介绍:“以纸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磺、尽培溉之功,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候汤气蒸熏,则扇之微风。经宿,则花放矣。”让鲜花在一月份开放,这在今天已不足为奇,但在数百年前却绝对是件相当神奇的事情,当年女皇武则天下令都未能使长安牡丹冬日开放,如此,苏州人怎能不对陈维秀敬以礼数呢!相比较而言,旧有的花神庙那只是一个虚幻的心灵寄托,而新的花神却是能给人们带来实际利益的创造者。自此以后,“冬末春初,虎丘花肆能发非时之品,如牡丹、碧桃、玉兰、梅花、水仙之类,供居人新年陈设。”
  百花生日不仅是花农们的生日,也是种庄稼的农民测量收成好坏的关键日子:“土俗以十二日天气晴朗,则百物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