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3292-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 >

第3章

3292-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第3章

小说: 3292-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怠=峁患抑鞒闪艘患抑钣鬃印N以渖骺志宓厮伎脊庵挚赡苄浴N乙恢倍脊藕芡偷纳睿罂诤染啤⒈┦郴蛲耆唤场⑺徽旎蛄帕揭共缓涎郏蝗痪褪浅な奔淙耐度牍ぷ骰虺沟族邋堇辽⒁欢问奔洹N揖僦亍⒒⒎ツ尽⑴郎健⒕∏橄硎芸模阉拮淼背梢恢纸峁皇浅头!N也⒉幌胍蛭嗾莆找坏愕愕纳褂萌ǘ牌惹椤N业钠拮蛹薜氖且桓瞿腥耍艺也怀鏊Ω媒邮找桓鲇ざ睦碛伞N抑蓝雷钥趴ǔ担诟髦挚赡艿穆访嫔闲惺灰煌颉⒁煌蚨в⒗铮宦肺奕苏沼Γ岷苄量啵欢晕叶裕庖彩钦攵灾卸局耙挡∪说囊患两庖T谖业纳校揖辉敢饽弥柿咳ビ胧客仔<词棺詈笾っ髡馓思唇尚械穆贸淘冻芰λ埃衷诘奈一故怯Ω贸龇ⅰN铱垂嗄腥擞靡恢植√⒉辉敢馔牙氲笔被肪车奶龋涎幼晕曳胖鸬氖奔洹U馐侵趾茉愕那榭觯彩侵趾茉愕纳睢N液芮煨矣懈鱿不兜迸说钠拮樱獗硎舅不赌腥耍皇抢虾⒆印K淙晃颐橇礁鋈瞬⒚挥刑腹松贸痰淖詈蠼锥危俏蚁嘈潘欢私狻!   �
    早晨来了,一个阳光普照、带着茶褐色秋天气息的早晨。妻子和我很快道了再见,我们两个都痛恨道别,而且当其中一人离开时,另外一个也不喜欢单独留下。因此她踩下了汽车油门,前往纽约去发泄情绪。同时,有查理坐在身边的我,驾着驽骍难得往庇护岛渡轮口(Shelter Island Ferry)出发,然后转到第二个渡轮口去绿港(Greenport),再搭第三艘渡轮,穿过长岛海峡{1},从东方港(Orient Port)到康涅狄格州海岸。这样做是因为我想避开纽约的交通,顺利上路。路上,我承认自己已经感觉到一股灰涩的凄凉了。    
    渡轮的甲板上阳光刺眼,大陆的沿岸仅在一个小时的路程之外。有艘可爱的帆船立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船身上的大型三角帆像条弯曲的围巾,所有海岸边的船舶,不是蹒跚地往海峡聚集,就是朝着纽约剧烈地摇晃前进。有艘潜水艇悄悄浮现在半英里外的海面上,遮住了部分白昼的光亮。更远一点,也有个灰暗的东西在破海前进,除此之外,又出现了一艘。当然,这些都是驻扎在新伦敦市{2} 的舰艇,这个地方是它们的家。或许使用这种恶毒的东西,为的就是要维护世界和平。我真希望自己能喜欢潜水艇,那样子,我就会觉得它们很漂亮,然而这些东西存在的目的是破坏,即使当它们在海底探索,将记录入图、在北极冰下画出新的贸易路线时,主要的目的仍是威胁。当年随着船队横跨北极时,我们清楚知道有些灰暗的大东西正潜伏在某处,用它们单管的眼睛寻找着我们的踪迹,这种记忆至今仍历历在目。不知道为什么,当我看到这些潜艇时,眼前的光线突然萧瑟了起来,我记起了灼伤的人被拖离满覆油渍的海面的景象。现在的潜艇都配备了可执行大规模杀戮的武器,这是我们阻止其他大规模杀戮的愚蠢而惟一的方式。    
    只有寥寥数人冒风站在渡轮哐啷作响的铁甲板上。有位身着风衣、一头金发、眼睛像飞燕草但眼角泛红的年轻人站在阴郁的风里,他一边指着海面,一边对我说话。“那是艘新艇,”他说,“它可以在海底待三个月。”    
    “你怎么看得出?”    
    “我对这些舰艇很熟。我曾在艇上服役。”    
    “在核潜艇上吗?”    
    “还没有机会,不过我有个叔叔在核潜艇上工作,我可能也快了。”    
    “你没穿制服。”    
    “刚休假。”    
    “你喜欢在潜艇上工作吗?”    
    “当然喜欢。薪水很好,还有各种———前途。”    
    “你想在海底待三个月吗?”    
    “会习惯的。伙食很好,有电影,还有———我想到北极或南极的海底去,你不想吗?”    
    “我想我也会想去吧。”    
    “还有电影,跟各式各样的———前途。”    
    “你的老家在哪儿?”    
    “那儿———新伦敦———我在那儿出生。我叔叔现在在服役,还有两个表兄也是。我想我们可以算是一种潜艇家族。”    
    “潜艇让我觉得不安。”    
    “噢,你会克服那种感觉的,先生。没多久,你甚至不会觉得自己是在海底———当然,有毛病的话另当别论。曾有过幽闭恐惧症的情况吗?”    
    “没有。”    
    “那就没问题了。你很快就会适应。要不要下去喝杯咖啡?时间还很长。”    
    “好啊。”


第二部分路上的风景(2)

    或许他是对的,错的是我。这个世界是他的,再也不是我的了。在他酷似飞燕草的眼睛中,没有愤怒,也没有恐惧与仇恨,所以,也许他是对的。那只是一份薪水与前途都不错的工作。我不可以把自己的记忆和恐惧加诸在他的身上。或许我的认知再也不是事实了,再怎么说,那是他的观点。这是他的世界了。或许他了解一些我永远都不会知道的事情。    
    我们用纸杯啜着自己的咖啡,透过方正的渡轮窗子,他指着干船坞与新舰艇的骨架。    
    “潜艇的好处就在于有暴风雨的时候,你可以沉到海底中,然后一切就都变得很平静。大家可以像个宝宝一样睡觉,但上面却闹得翻天覆地。”他指点了我一些出城的路线,这是这整趟旅程中极少数正确的路线指点。    
    “再见,”我说,“祝你有个美好的———前途。”    
    “其实我的前途还不错。再见,先生。”    
    沿着康涅狄格州偏僻的路驾驶,一路上都是以树为界,处处都是花园,我知道那位年轻人让我觉得更安心,也更有信心。    
    好几个礼拜以来,我一直在研究地图,大比例或小比例尺的都有,但是地图毕竟不是真实的情况———它们也可能成为专制的君主。我认识一些非常热中地图的人,这些人可以路过乡间却视而不见,还有一些人就像是身在囚车中,完全依循地图所示找路。我把驽骍难得停进一个由康涅狄格州政府负责维护的小野餐区,然后拿出我的地图本。突然间,美国大得令人难以置信,要横越它更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我真弄不清楚怎么会让自己陷入这样一个无法实践的计划中。这跟着手写本小说一样。当我要面对写本五百页小说的那种孤寂的不可能时,一股挫败的病态感觉就会当头罩下,我知道,我永远也写不完。这种情况每次都会出现。但慢慢地,我还是会一页页地写下去。一天的工作量是我所能允许自己预期的最大极限,同时,我也不再去想写完这本书的可能性。当我看着颜色鲜艳的巨大美国缩图时,就是这种感觉。营区边的树上挂着已经停止生长的树叶,又厚又重,无精打采,等着第一道霜为它们打上色彩,然后第二道霜将它们打落地面,结束它们的这一年。    
    查理是只长得很高的狗。当他坐在我身边的车位上时,他的头几乎和我一样高。他把鼻子凑近我的耳朵,说了声“夫特”。他是我认识惟一会发“夫”音的狗。那是因为他的前齿有点弯,这项缺憾让他此生与狗展无缘;但也正是因为他的上前齿稍稍与下唇接合,所以查理能发出“夫”的音。当他说“夫特”这个词时,通常表示他想对一丛灌木或一棵树致意。我开了车门让他出去,他就此开始他的一套祭典。他不需要思考就能做得很好。根据我的经验,查理在很多地方都比我聪明,但是在其他地方,则是无可救药地无知。他不识字、不会开车、对于数学一点概念都没有。然而在他努力的领域里,也就是他现在正在做的事———缓慢而高贵地把整个区域闻个够、留下足够的气味———则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当然,他的领域有限,但我的领域又有多宽呢?


第二部分秋 日 旅 途(1)

    我们在秋日的下午继续上路往北行。因为车上的设备相当齐全,所以我想如果能邀请些路上碰到的人一起到家中喝一杯,应该不错,不过我却粗心地忘了装些酒在车上。幸好这州的乡村小径边有些很小的售酒商店。我知道有些州禁酒,但忘了是哪几州,所以最好存一点在车上。有家位置很偏僻的小店,立在一片糖槭林中。这家店有花园与花箱{1},都维护得很好。店主是位有张阴郁脸孔但年纪不算太大的老先生,我猜他一定是个绝对戒酒主义者。他打开了订单本,极有耐性地将复写纸摊平。你永远都不会晓得其他人想要喝什么酒。我订了波本、苏格兰威士忌、琴酒、苦艾酒、伏特加、品质中等的威士忌、陈年苹果酒,还有一箱啤酒。我想这些应该足够应付大多数的情况了。对一家小店来说,这是笔大生意,所以店主相当感动。    
    “一定是个很大的宴会吧。”    
    “不是———只是旅行途中会用到。”    
    店主帮我把酒箱搬出店外,我打开了驽骍难得的车门。    
    “你开这辆车?”    
    “对。”    
    “上哪儿去?”     
    “哪儿都去。”    
    接着,我看到途中见过许多次的表情———一种期盼的表情。“老天,我希望我也能去。”    
    “你不喜欢这儿吗?”    
    “当然喜欢。这儿不错,不过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去。”    
    “你连我要去哪儿都不晓得。”    
    “那不重要。哪里我都想去。”    
    最后我还是得离开绿树遮掩的道路,绕道城市,然后使出浑身解数。哈特福德与普洛维登斯{2} 都是忙着生产而交通一团糟的大城市。穿越城市所需要的时间,比行驶好几百英里的时间要长得多。大家在错综复杂的交通模式中,试着寻找自己要走的路,根本不可能看到任何东西。不过现在的我,在各种不同的气候下、衬着各种不同的景色,曾经过好几百个乡镇与城市。这些地方当然各有千秋,人民也有不同的观点,但在某些方面,彼此之间依然有相似之处。美国的城市就像獾的洞穴,周围都是垃圾———没有一个城市例外———成堆破损与生锈的汽车包围着这些地方,整个城市几乎被垃圾覆盖。我们所有用的东西,一开始都用盒子、箱子这些大家非常钟爱的所谓包装材料包着。我们丢弃的大量东西,远比使用的多。关于这点的证据,不妨看看我们疯狂而轻率的丰富生产,浪费似乎成了指针。一边开着车,我一边想着法国跟意大利会如何将每项我们丢弃的东西留做他用。我这样说并不是在批评哪种制度,但是我真的怀疑,将来会不会出现我们再也无法负担自己的浪费这种情况:河川中的化学废料、到处可见的金属废料,还有深埋在地底或沉在海底的核废料。当印第安村落把一个地方弄得太脏乱时,他们会迁居。我们却无处可迁。    
    我答应过小儿子要经过他在麻省鹿野的学校,跟他说再见,但是我到得太晚,没赶上叫他起床的时间,于是我开车上山,找到一座牛奶场,买了点牛奶,并得到奶场允许,在一棵苹果树下落脚。奶场主人是个数学博士,而且一定受过一些哲学训练。他喜欢现在做的事情,一点都不想去其他地方———在我整趟旅程中,他是极少数满于现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