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油画-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冷清笛
2006年1月16日晚十时
于家中
第十二章 《一幅油画》的由来与总结
虽然本文篇幅很小,但是毕竟是自己第一次写小说,所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以便以后的提高,顺便提一下写它的缘由。
由来:
03年夏天,换了个宿舍。搬进去的时候,看到角落里放着一幅油画,几乎与我等高,上面落满了灰尘。一个素衣女子斜倚着一堵斑驳的石墙,双手绞着衣角,一脸的羞涩与纯真,两个乌黑粗大的麻花辫垂于胸前。画得很逼真,只是女子的脸色过于苍白,尤其备课到半夜的时候,偶然目光触及,总有些惴惴,脖子里凉飕飕的。估计前面的住户是个美术老师,因为角落里还堆着一些废弃的绘画器械。我是个想象力比较丰富的人,夜半无人,空对着这么一个面色苍白的女子,不免多出一些诡异的遐想:她是谁,从哪里来,又经历过什么,和画她的人是什么关系……
原因种种,一年后我又搬了一次家,当时刚搬进来的时候,房东跟我说那幅油画如果我不要的话就扔掉好了,但却没有告诉我画的来历,房东收了房租之后就再也没有来过,我搬走的时候也是电话联系,让我锁门之后将钥匙放在外置的小厨房某处即可,所以始终没有机会问。走的时候,我本想带走的,只是它实在太大,只好作罢。我后来还遇到过后来的住户,一个教计算机的老师,当我得知他住在我原来的房间的时候,我想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想问一下他那幅油画的命运,会不会扔掉了呢。谁知道他的第一个反应也是跟我提起那幅油画,说画得很好,几可乱真,问我是否知道它的来历。
当时我就想写个故事,只是没有什么大体的框架,诸事杂陈,不久就淡忘了。直到05年夏天,要离开从教四年的学校去读书,不觉有些感慨,便想起了这件事,开始构思,监考的间隙,写了一两万字。然而懒惰的天性使我很快就停笔了。开学之后,功课繁重,但是人是个很奇怪的动物,越忙的时候,思维越是四处散逸,拢都拢不住,十一月开始在图书馆自习的间隙断断续续地写,直到前天06年1月16日完工,计字九万许。
总结:
发现了诸多不足,也有若干收获。
不足之处主要有四:一、性格扭曲。女主角性格的塑造前后有冲突。女鬼出场的时候是个开朗多言搞笑的形象,后来在其回忆往事的时候,色调灰暗,十分压抑,人物性格也变得抑郁寡言,后来回忆结束骤然变回开朗搞笑的个性,过于突兀,读者很难接受。虽然我也有解释,但虽能大致自圆其说,总归有些勉强,如果是一个长篇,那么人物性格经过各个阶段的逐步演变而前后有所不同是正常的,也是成功的,而在短短十万不到的文章中这么做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勉为其难的结果,导致了性格的扭曲,甚至人格的分裂;
二、风格不一。这一点与女主角性格塑造的失败有关,小说前半部分属于轻松搞笑的类型,不论是与舍友之间的情节还是初遇女鬼时的情节,都是如此。而后半部分关于女鬼的回忆则是比较沉重的,行文也比较压抑。最后的结尾,却又突然回归轻松搞笑的风格。这么短的小说中,前后风格迥异,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
三、主题不明。这里的主题不明,并非说本文没有主题,主题还是有的,只是不够明确。因为一开始的时候是想写篇惊悚的鬼话,以恐怖为主题。写到女鬼回忆童年的那段,想刻画一下人性的丑恶,深刻一把。最后,写着写着便成了凄惨的爱情故事。一本小说,没有主题,不行,主题多了,也不行,尤其对于一个中篇而言,更是致命的;
四、结尾潦草。刚开始写的时候是凭着一时的兴趣,写到后来就变成一种责任与负担了。不写完,对看文的朋友无法交待,也对自己无法交待,只是当兴趣消退,却又不得不将其完工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地将不少该细描或深入的地方阉割了,只想着早点结尾。其实就本文而言,如果在结尾之前,描写女鬼与男主角在一起呆上几天,情愫渐深,然后才走,这样的话,可能就会减少不少的突兀感觉了。
通观本文的以上四大缺点,都是断断续续写作的弊病,因为写小说如果不能一气呵成,很容易受自己当时心境的影响,往往导致前后不一,自相矛盾。
当然不足虽多,还得总结一下自己的一些优势,否则就没有信心接着写下去了。呵呵。一、文笔细腻,能够通过人物行为等的细微变化,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激烈冲突。二、文风够酸。不知道算不算优点,凑不足数,姑且列上,哈哈。大家有没有要补充的?嘿嘿*^0^*
接下来会在同一本小说里更新一个相关的外篇,然后新开一帖,写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名称暂定为《天道诛天》,哈哈-^o^-
总结完毕,继续努力,谢谢大家的支持,希望我们能继续同行。⌒_⌒
冷清笛
2006…1…18
附:关于女孩的性格问题的说明(狡辩):不少朋友认为文中女孩的性格变化太大,说明如下,女孩原来双亲在世,十分宠溺,性格开朗;后来迭逢惨变,人心鬼蜮,变得沉默寡言;就读大学之后,尤其遇到了男友,在爱情的滋润下,又恢复了往昔的开朗;男友谎话连篇,在一次次的沉重打击之下,女孩变得精神脆弱,性格也开始抑郁起来;投水自尽,往事如烟,女孩顿悟,人生在世,如梦而已,何必整日惶惶,于是女孩(女鬼)恢复了开朗的个性。哇哈哈,顺理成章吧⌒_⌒。
续:为了那一个微笑
第一章 进城
六月,江南。
天正落着雨,不大。
一个民工的窝棚,窝棚虽小,却聚了很多的人。
里面正在打牌,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笑声。
落雨的日子,不用出工。
难得的休息时间,虽然不算工钱,但工地照样管饭。
这间简易的窝棚由几根毛竹和几片油毡搭成,虽然简易,但天已经暖和了,却不觉得寒冷。
只是这绵绵的雨落了这么多天,住在窝棚里自然潮得难受,很多换洗下来的衣服,堆在脸盆里,窝棚里有着一股难闻的馊味,不仅从那堆衣服中散发出来,也从这群农民工身上的衣服上散发出来。连天阴雨,不见太阳,连人都有些发霉了。
窝棚的地势不高,门口已经有水溢进来过,虽然被扫出去了,又用几块砖头垫高了点,但还是十分泥泞。
却有一个年轻的民工坐在窝棚口,看着外面如雾的雨幕怔怔地出神。
雨已经很弱了,细柔得像江南的柳,随着微风的吹拂,有几丝斜斜地飞进窝棚的门口,飘落在年轻人的脸上,瞬间消失无踪。
年轻人却依旧呆呆的,没有理会,似乎沉浸在自己的心事中。
“徐虎,打不打牌?”窝棚里有人冲门口的年轻人喊道。
“不了,”他扭头道:“你们玩吧。”
“妈的,你小子整天神不守舍的,是不是思春了?哈哈哈。”有人开玩笑道。
他的话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年轻人淡淡一笑,没有回答,回头看着门口的积水,继续怔怔地发呆。
雨水顺着窝棚沿滴落,时间长了,便形成了一个小洼地。现在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但是檐前的水滴依旧不时地垂落,点点滴滴,激起阵阵涟漪,将如镜的洼地的水不时漾开,一圈一圈地往外扩散。
雨已经连着落了好几天了,落雨的日子,她还会出现吗?我还能再见到她吗?现在的她在干吗呢?
在他的眼中,水中似乎出现了一个女孩姣好的面容,冲着他无邪地笑,那般灿烂。
可是很快就被水滴击穿,随着水波的荡漾,女孩的面容慢慢变得模糊起来。
年轻人的目光也随着渐渐迷离起来。
那天相遇的情景又在自己的脑际重现。
那个无数遍忆起的阳光灿烂的中午。
两年前,当他跟在几个年长的同乡身后,走出火车车站的时候,眼前的景象使得他惊呆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巍然耸立,一条条宽敞的街道车水马龙,嘈杂烦嚣。
哪象自己那贫穷落后的家乡,那个封闭在大山里的小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谁都晓得对方的祖宗八代,上溯七八代,便都是亲戚了。
看着这个陌生的地方,他暗暗发誓,他一定要在这方天地好好打拼,混出个样子来,让父老乡亲们看看,也让那些老是看不起自己的亲戚们瞧瞧。
他初中毕业就没再继续读书了,在他们村里,这已经是最高学历了。他很喜欢读书,但是一来高中的校区离村子很远,必须住校,得花很多钱,家里的经济实在不能继续支撑了;二来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还不如多长点力气可以干活。农村的娃,学会几个字,写得出自己的名字,能够看得懂简单的信件,会算个加减乘除就行了。学那么多干嘛,难道还真想飞出鸡窝做个金凤凰啊。听着别人的冷嘲热讽,家里终于决定不再让他继续读书了。
初中毕业考试的时候,他的成绩是全班第一,但是最终他还是不得不离开了学校,来到田里帮着家里劳动。可是这些年在学校里的生活,使得他不但在思想上已经不适应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部就班的作息,而且在身体上也已经适应不了高强度的劳动了,虽然他以前在寒暑假的时候也帮家里干活,但是依然跟整天在田里劳动的同龄人有些差别,干不了多少农活,这也是村里人看不起他的原因。原来当他还在读书的时候,因为他是村里唯一的“秀才”,别人家里有时候收到封信,或者遇到点文化上的事情的时候,总是要找他,他也一直以此自豪。但是现在,当他跟别人一样蹲在地上插秧,弓着背锄地的时候,大家便不免嘲笑起他那拙劣的农活技术来。他爸妈也说,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当年就不让他读书。
听到这些话,他心里很难受,而且,由于读了些书,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并不都象这里一样,四面朝山,封闭落后,而且人们的生活也丰富多彩,并不只是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
他很想能够离开这里,远离乡邻的冷嘲热讽。他想出去闯一番事业让这些人闭嘴。他渴望拥有外面世界的精彩。
所以,终于有一天,他扛着一个简单的行李包,跟着几个年长的村民,出来打工了。
在村里的时候,这几个曾经外出打工的人就是村民们的偶像,饭后茶余的焦点。对于偏远闭塞的小山村而言,这些人都是见过大世面的,而且每年穿得光鲜体面地回家过年的时候,他们都会带回很多新鲜的玩意,令人羡慕。而且不少人打过几年工之后,红砖黑瓦的二层小楼就起来了,让村里人看着眼红。
他们总是以一定程度夸张的手法,大谈特谈外面的见闻,给宁静的小山村带来异乎寻常的震动与冲击。
对于农家的孩子而言,打工成了走出农门,走向外面世界的最便捷的途径了,因为基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的巨大差距,能够通过高考鱼跃龙门的农村娃毕竟太少。
看着一栋栋金碧辉煌的高楼,鳞次栉比,将个城市的格局烘托得无比恢宏,他很激动,又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