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寒灵-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贤抹了抹脑门子上的冷汗,道:“二位,原德我无论从资历上还是学识上都不能与之相比,还望两位大人有以教我啊!”
马昂也下意识地擦了擦汗水,道:“为了大明的江山,我马昂可以肝脑涂地,但这个事……!”马昂把他的担心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他想这也是李贤和王翱所担心的吧!
王翱的脸色也苍白的可以,老头子又看了看信,道:“我觉得这信中所言八九可以相信,你们看,信中所说大部分石亨的同党都确切的很,有些人我不知道,他们平日跟石亨也无甚来往,但都官居要职,一旦起事没有他们的帮助会很困难的。”
李贤则持不同意见,他先把曹钦和武统帮的事跟王、马二人通了通气,让二人也有点心理准备,末了李贤道:“假设这信是曹钦给我们的,那么它的真假就值得商榷了,石亨有谋反之心我敢断定,可像信上写的这样,把谋反的计划都披露出来,石亨还有谋反的资格吗?这也不像石亨的为人啊!”
马昂却感觉李贤和王翱说的都有理,反而让他无法坚定哪个决断了,忠臣固然还是要做,可必须为自己的家人着想啊!自己死不死无所谓,拖家带口的总说不过去。马昂咳嗽一声道:“李大人,王大人,我看我们是不是先行禀报皇上啊!如果贸然行事不管成败哪都是无法说清的啊!”马昂骨子里的忠君思想让他凡事都以此为准。
王翱觉得马昂这么做也对,可这信上说石亨谋反就在这一两天,万一让皇上知道不是要乱做一锅粥了吗?皇上的性格他可是知道的清清楚楚,唉!徒增烦恼啊!
李贤知道的比王马二人要多一些,因此考虑的也比较全面,沉吟一下道:“二位大人,李某给你们看一样东西!”说着李贤把英宗给他的圣旨请出来,摊在桌子上。
马昂和王翱见李贤拿出一道圣旨,不知道李贤要干什么,恭敬地拜了拜,上前瞧看,不看则可,一看,二人把心都放下了,多少还有一丝虚荣,心里说话,看来自己在皇上的心目中还是有份量的,占一席之地这就不容易啊!
李贤收起圣旨,道:“二位大人,不管这封信上说的真假,我们都应该做第一手的准备啊!还有一点我想咱们也应该合计一下,那就是曹吉祥父子的事了,当今圣上和太监王振从小一块长大,对宦官还是比较信任的,要不然也不会发生土木之变了,但皇上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还修建了怀念王振的祠堂,对拥立圣上有功的曹吉祥更是言听计从,不下于王振当年啊!曹钦常以曹操自居,我想二位大人也略有耳闻,可皇上对此却一无所知,多半坏事就坏在曹吉祥身上,因此我们虽然要提防石亨谋反但对曹钦却也不可掉以轻心啊!”
由于李贤刚才给王马二人打了预防针,王马二人对此的重要性也十分的清楚,马昂点头道:“李大人说的对极了,对曹钦我是一百个看不上,没想到他背后还有江湖帮派支持,或者说他本身就是江湖匪类,不防着他可是要吃大亏的。”
王翱也道:“自比曹操,恐怕他可没有曹武帝那能耐,我倒要看看他怎么篡夺大明天下,不过曹钦手上的兵权也不小啊!当真有起事来他不配合外带扯我们的后腿可就不好办了。”
马昂深以为然,道:“王大人的顾虑不无道理,万一让曹钦坐收渔利我等可就是千古罪人啊!现在我认为能指挥得动的军队只剩下五城兵马司、御林军、锦衣卫这三方的人马了,其余像兵部、五军都督府,不是石家把持就是曹氏控制,根本就不能指望,还得防着他们下黑手呢!”
李贤算计了一下,道:“御林军才一万来人,五城兵马司的人又驻扎在城外,锦衣卫没有皇上的谕旨是指挥不动的,再说锦衣卫还要保护皇上的安危,这一划拉也不到两万人啊!如何能抵挡石亨那虎狼之师,光是石亨的家将就不下两千人多人啊!”事实就是如此,李贤一摆扔手,有些丧气。
马昂微微一笑,道:“李大人不必着急,我先给你吃颗定心丸,我弟弟马宽刚刚就任五城兵马司的指挥使,我可以提前一天让他领兵带队先做安排,城里吗,有这些人就足够了,不是我马昂夸海口,只要给我一万人马我就可以踏平石亨的府第。”
指挥打仗自然是马昂最有发言权,听他这么一说李贤和王翱稍微安了安心,王翱转念一想,道:“二位,我看还是给皇上写个折子比较好,可就怕到不了皇上的手啊!”王翱认为这么大的事不让皇上知道不是做臣子应该做的,但他又怕曹吉祥会把奏折扣下,而要自己亲自送去,又怕被有心人盯上,因此矛盾的很。
李贤哈哈一笑,道:“王大人不必多此一举啦!皇上知道不知道都一样,一来皇上对石亨之事心中有数,二来石亨现在又没真的造反,咱们未雨绸缪就来个大文章上去,显得太浮夸了,马大人以为然否?”
马昂和李贤都属于实干那类人,没有成绩出来是不会宣扬的,点首道:“不错,现在都是我们的猜测,最重要的还是真凭实据,一个是石亨真的扯旗造反,另外一个就是在石亨的府中搜出书信之中所谓的龙袍印信等物,人赃并获让石亨无法反驳,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啊!”
三人商量了好半天,得出的都是一个被动应变的结论,而且还必须要加千万倍的小心,不然被石亨反咬一口或者被曹氏借刀宰掉都有可能发生,那样一来可就真是彻底交代啦!
又商量了半个时辰的具体事宜,李贤觉得应该出去应酬一下了,道:“二位大人,我们还是出去吧!事情就先这么定着,我找人去搜集石亨的罪证,如果有机会的话探探石亨所藏诸物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你们看呢?”
王翱和马昂都没有意见,马昂想起一个重要的问题,道:“二位,我可得提醒你们啊!从我们今天得到这封告密信的方式来看,咱们的小命可都在人家的手里攥着呢!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可能大大存在啊!我希望两位大人能好好保重生命,加倍小心啊!”马昂一想到那头顶的袖箭就浑身不得劲,不管是谁发的袖箭,想要取自己的小命是易如反掌啊!
李贤和王翱的神色都是一禀,马昂说的没错,真要是没怎么样小命先没了,那还怎么为皇上,为社稷效力啊!尤其是李贤,对方居然知道他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规律,看来对自己研究多时了啊!李贤心中几乎可以肯定这密信铁定是曹钦派人送来的。
李贤三人出来的时候正听见石尚说这番话,李贤做为东道,自然得面面俱到,给谁的都是和颜悦色外带三分谦虚和两分诚恳。
石尚听罢颇为高兴,坐下道:“李大人连升三级好比是鲤鱼跳龙门啊!小侄代表家父特地送来一幅画,还望李大人不要嫌礼薄啊!”
李贤连道不敢,承焕这桌的杨郁发话了,他跟石尚一起逛过几回妓院,彼此还算熟悉些,扯着嗓子道:“我说石大哥,送什么不好送啥字画啊!李大人是读书人不假,可我知道李大人的书法那是当世有名啊!你如果送的不是王羲之,颜真卿的墨宝,阎立本的真迹,还是不送的好!”承焕一听,得!这位真是嘴上没个把门的,这么说不是让人下不来台吗?
~第11章 蓝语~
杨郁的话音刚落,门外又进来三个人,为首一人高声道:“我可知道石二公子送的是什么画,李大人何不展开一瞧啊!我敢断定李大人一定会喜欢的!”
承焕一打量,只见进来的这三位有点特殊,全都穿着官服,那身衣服看着有些眼熟,一回想,记起来这三人都是锦衣卫,先前把自己误当作少卿的那些人穿的就是这身衣服,再看当先一人,四十多岁,大高个,脸形细长,小鼻子小眼睛的,可那双小眼睛烁烁放光,一看就知道修为不弱,后面跟着两个人,左边的这个也是四十来岁,身体肥粗扁胖,跟个弥勒佛相似,但却没有弥勒佛那么富态,而且给人的感觉有点鬼头蛤蟆眼,不像个正经人,右边的那人三十出头,平头正脸,五官端正一脸的正气,让人看着十分舒服,这二人都挎着妖刀但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李贤一看,来的居然是锦衣卫的指挥使耿燕信,这可真是稀客啊!锦衣卫的指挥使还了得吗!那可是皇上眼跟前最红的人,最信任的人,连朝廷的官员见了面都敬畏三分啊!生怕锦衣卫在皇上面前嚼舌根,哪有不害怕的。
李贤一拱手,道:“耿大人,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啊!”李贤满面堆笑,对锦衣卫那是但能不得罪就不得罪,不然没个好。
耿燕信哈哈一笑,道:“诸位与我都是同僚,但大多数人认为我老耿是个不通情理的人,跟谁也不对付,实在是冤枉我了啊!诸位也不想想,我哪有时间跟大家把酒言欢啊!公务甚忙压的我都喘不过气来,今天赶上李大人高升之喜,我也凑凑趣,跟大家乐和乐和。”
谁信那!在场的官员九成九心里都直撇嘴,锦衣卫是干什么的,专门挑当官的毛病好给皇上打小报告,因此对耿燕信的话一百个不相信,有的人心里还琢磨,这耿燕信是不是察觉到我的毛病跟来了,有此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李贤把这位瘟神让到首席,道:“对极,对极,耿大人是该跟同僚们多走动走动,既然耿大人都如此说了,那我定要把石公送的礼物展来一看了啊!”
李贤把石尚拿来的卷轴从红色包袱里拿出来,在一张空桌子上小心的打开卷轴,由上而下一直铺到桌子的尽头,这幅画,将近两米长短,宽有三尺,尺素间,描绘着漫漫风雪的天地间走来一队人马,在荒凉凄冷的草原上只有风雪陪伴,雪地上露出稀疏的几根枯草更为画面增添了苍凉之色,整个画面都是悲色调为主。
画境随心,李贤看着这幅画,再看看画的左下脚题的一首词,顿时在心里升起一股热情,一份期待与希望。题的词正是南宋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字里行间都充斥了热血豪情啊!
耿燕信也仔细地看着,他之所以知道石亨会送这幅画是因为他在古董店也看好这幅画了,由于当时没带够银两,等他取来银子的时候,老板说画已经被忠国公府的管家买走了,让耿燕信后悔不迭,刚才听石尚说送来一幅画,很自然地就想到这幅画上了。耿燕信看着画上的字,道:“李大人对书法颇有研究,可否看看这是哪位大家的名作啊?”耿燕信先前喜欢此画是因为意境,画上的字没太看清楚,此时一看,字迹如龙飞凤舞,自成一家,他认不准了,是以问问李贤。
周围的人也抻着脖子看,看模样这画有年头了但画上没有落款,所以都不知道这画是谁画的,那字写的更是漂亮,一曲行书《满江红》,绝了!
因为铺画的这张桌子挨着承焕他们比较近,因此承焕也借光跟着看了看,觉得这画确实不错,《满江红》题在画上更是贴切非常。
李贤看了能有一刻钟,觉得心里有底了,道:“诸位,如果李某没有看走眼的话,这字应该是朱熹朱圣人的笔迹,至于画吗,应该也是出于朱圣人之手,列位上眼。”李贤一指画的最下方,接着道:“朱圣人用墨最喜欢用滁州墨,但是滁州墨绝非佳品,往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