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传佛教的区别-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会有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从佛教典籍的语言文字来看,北传佛教主要依据的是梵语经典,所以又称“梵语系佛教”。梵语原为古印度贵族阶层流行的一种“雅语”,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这种语言只在印度贵族阶层的部分人中使用。梵语佛教经典大多流行于印度北方,后来又传入中亚、西域地区。南传佛教主要依据的是巴利文经典,因此又称为“巴利语系佛教”。巴利语原先是古代印度社会中流行的一种大众语言,相传佛陀就是用的这种语言对大众说法传教。流传到斯里兰卡的佛教经典就是使用这种语言传播的,一开始并没有用文字书写的经典,到大约公元前一世纪,当时斯里兰卡的统治者无畏波陀迦摩尼王召集了僧众在大寺勘定佛教三藏,用斯里兰卡通行的僧伽罗文音译巴利文书写,这是最早的巴利文经典。后来,缅甸、泰国、暹罗等也都以他们本国的字元音译记巴利文三藏。
另外 南传和北传跟印度佛教向外传播的时间以及地域有关。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中印度恒河流域。佛灭二百多年(公元前3世纪),佛教由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等地,形成了南传佛教。大约在佛灭500…1500年(公元前1世纪…公元10世纪)期间,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其间佛教陆续由印度往北经中亚细亚,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汉地,称为“汉传佛教”。佛灭1100…1600年间,印度本土的佛教发展为“大乘密教”。当时,佛教越过喜马拉雅山传到西藏,故称为“喇嘛教”。汉传佛教和喇嘛教因为是由印度往北传播而成,故合称为“北传佛教”。因此,南传佛教传承的是印度佛教早期形式的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传承的是印度中期的大乘佛教,喇嘛教传承的是印度晚期的密乘佛教。
南传佛教的特点是“保守”——保守佛陀教法的纯洁性,以及上座部佛教的传统性。在对待佛陀的教导方面,南传佛教坚持三个原则:
1。非佛所说不添加;
2。佛陀所说不删改;
3。如佛所教而遵行。南传佛教认为:作为佛陀的弟子,有义务让佛法纯正无杂地传承下去,以令正法久住世间,让未来的有缘众生也能学习和实践纯正的佛法。北传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流,强调“圆融”、“慈悲”、“方便”,只要能随顺众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也无妨。北传佛教认为:佛法的目的在于给众生带来利益,所以可因时、因地、因人而调整、改变和发展佛教。正因如此,佛教在中国融合了大量的汉地文化、儒道思想,形成带有浓厚中华特色的汉传佛教。佛教在藏地也一样,吸收了苯教等当地信仰因素,形成现在所看到的喇嘛教。
南传佛教只礼敬、尊奉历史上的苟答马(演如注:乔达摩)佛陀,并视为导师;不崇拜菩萨、祖师、鬼神等。
北传佛教供奉诸多的佛、菩萨、罗汉、金刚、祖师、诸天鬼神等,例如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等等;对于人间的佛陀,有人尊为导师,但许多人也视之为“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南传佛教强调持戒、修行止观、四念处等,修行方式以禅坐、经行为主。多数比库也学习经教、说法利生。大部分人希望能断除烦恼、证悟涅槃。
北传佛教的修行方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之说,例如参禅、念佛、诵经、持咒、礼佛、拜忏、放焰口、打水陆、放生等等。对于修行目标也多种多样,有人发愿世世常行菩萨道,有人追求往生净土,有人追求明心见性,有人追求即身成佛,有人追求消除业障等等。
现在,南传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区。
汉传佛教主要流传于中国汉地、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喇嘛教主要流传于中国藏蒙地区、尼泊尔、不丹等地。
佛教虽然依印度佛教向外传播的时期以及流传的区域而分为南传和北传两大体系,但它们却是同根同源,皆源自印度佛教,而且在许多基本点上都是一致的,比如皆共尊佛法僧三宝,皆注重戒定慧的修持,皆强调智慧与慈悲等等。
(演如注:玛欣德火气比较大,经常在讲法中狠批现在的北传佛教。因此,在借用上述资料中,须慎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