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尘集-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学行菩提心,广行派自阿底峡尊者传下的方法为:1。认知
一切有情为母(亲疏平等);2。忆一切如母有情之关爱;3。思有
所报;4。以慈心视之(愿彼得乐,慈);5。以悲心视之(愿彼离
苦,悲);6。发愿救度一种众生到彼岸(无苦安乐,喜);7。欲
成正觉以利他(虽行六度万行而不执实有,平等心,舍)。此法
易于上手,逐步深入。
而深观派自寂天菩萨传下的教法极其扼要,只用四字可表,
曰:自他互换。凡人遇事先想自利,此时只要换一下,即成利他。
但此法要求观心猛利,否则念起不觉随它去了;又要求律己心狠,
说换就换,习气上拧得过来。适合利根人。
三、胜义菩提心
愿行二菩提心尚属俗义,因行人在此阶段仍未离能所对待,
于空性本觉智尚未契入,于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还无法体验。修学
愿行二菩提心若不能尽快契入胜义菩提心,则所修虽为成佛之因,
其近期之果却仅限于人天福报。注意,这个近期可能超过若干世
之久!胜义菩提心则不同,行人至少须契入本觉智,对空性有少
份直接体验。当对诸法无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有所真实体会,
并付诸实行时,是为进入胜义菩提心之始。换句话说,胜义菩提
心是见修不二的,要明了自心如幻之后才能契入。契入胜义菩提
心标志着于菩萨道上正修的开始,大日经名之为初法明道,菩萨
至此速消五盖障。行人初入胜义,未能圆摄真俗二义。所谓修习
胜义菩提心即是将无自性无生义与六度万行结合,趣入事理圆融,
空有不二,胜义俗义不二,终得进于三摩地菩提心而成就。
四、三摩地菩提心
三摩地意不动,不可动摇的菩提心是为果地的证量。此为如
如不动,空有不二,轮迴涅槃不二,随缘显化之佛果,笔者无能
探讨。
菩提心四次第已如上述,修学时困难何在?一般感觉上行愿
二菩提心虽不容易,尚且可一学;果地一时还远;只这见道位的
胜义菩提心最难契入。这是错觉。行愿二菩提心最是不易,后面
再谈。契入胜义菩提心确实有它难处,因它颇不合凡夫常情习惯。
比如一个人常行善不做恶,以人的标准是无可挑剔了。但因人我
相宛然,未免流于人天福报,未必就是正修菩提心,离胜义菩提
心有明显距离。另一方面,菩萨的同体大悲我们都有高山仰止之
感,知其伟大但又不知从哪学起。其实,人人皆有佛性也皆有同
体悲。这个同体悲人人可以体会,只因心粗没观察到。举个例子,
比如,你平时总惦记着你的右耳垂吗?不可能吧,耳垂除了女士
戴耳环之外真没什么用,割了去也不影响听力,谁会没事老记着
它?但只要那里长了疮,保证你会给它挤脓上药,而且在这过程
中你决不会认为这是手对耳垂的怜悯布施。这就是同体悲了,这
里没有能所对待,更没有人我利害的妄想,完全是一种平常心,
平等心,正如菩萨之于众生。可惜我们缺了个‘大’字,这种同
体悲只限于自身,关心自己耳朵生疮远超过关心别人疾苦,哪里
谈得到广及无量众生。缺的这个‘大’字,不仅是大小的大,更
是绝对义:菩萨并不须另有缘由,绝对地慈悲喜舍,故称同体大
悲。
如何才能学大?要破我执。我执不破,人我相宛然对立,遇
事必先顾自己,慈悲最多起在第二念,力既不足,义亦非胜。如
何破我执?要明自心,悟空性。菩提本译‘觉’,不觉不明本心,
则决无契入同体大悲的可能。但又如何明自心,悟空性,破我执
呢?修学慈悲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按深广两派之教法,当常思
维救度一切有情,并真实生起悲悯。此时,如密续云:“猛利悲
心生起难忍时,空性赤裸当体而显现”,只要不为境所夺,当即
即可契入空性本觉智。这与参话头,禅定现量,六根门头拾取及
上师直指而契入全无不同。此法附带的好处是,既使行人一时未
能契入本心,也已积累福慧资粮增上善果,而无发狂慧以致退堕
之险。类似地,若依参禅破关或依无上密法契入本来,并以六度
万行为用,同样是契入胜义菩提心。总之,胜义菩提心已开始离
两边,行人于此修学福慧不二悲智不二,是真修菩提心的开始。
但所谓真修,事相上与愿行菩提心阶段全无差别,全然是致力于
慈悲喜舍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同之处只在于行人已对空性
有所体验,于人我相差别只是虚幻开始有了直接体会:六度万行
不是为别人做的,更不是为自己做的,若有所为尚非同体;众生
不是由‘我’来度的,但也不离这个身体及因缘;一切不过是空
性本觉智无碍显现,非空亦非有,非真亦非幻。因缘聚时,当行
则行正心直用;因缘散时,过眼烟云心无挂碍。这样,修学菩提
心不仅是明心见性的最佳方法,也是悟后起修绵密保任的必经之
路。
相对而言,一念契入空性还不算难,难的是念念不离。“一
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若人自
恃对空性稍有体会而不在日常处事六度万行中护持深入,则不过
是银样蜡枪头,一遇外境就掉。不要说圆证菩提,连自了亦不可
得,恐怕只是虚生浪死,流浪六趣,将感受苦果。若将扎扎实实
力行六度批评为执实有,必是自己见处偏空,未解佛意,将空有
打作两截:实是智慧不足。禅门祖师尚说“见与佛齐,然圣德未
备”,我等凡夫岂可徒恃狂慧!然而,真要去做,难。人就是不
肯吃苦,谁肯委屈自己?一到利害取舍关头,什么空性,无我,
同体不二,早就弃置脑后了。事后能追悔改正补救的已是凤毛麟
角,终究不如念起时把握得住好。这就是菩提心前行基础未牢,
此所以前文称行愿二菩提心不容易修。有人引禅宗古德“六度万
行体中圆”之语,道:只要明自心后一切行动都是菩萨行。要小
心了,禅德之言是指彻悟之成就者,体相不二,当下圆满。须知
世上没有离相的体,没有离事的理,离开愿行菩提心谈不到胜义,
禅德并没让人不行六度,而是强调不可执相迷体。若以禅德之言
为知难而退不修愿行二菩提心的借口,即是歪曲古德本意也背离
佛陀教诲。
这又涉及个‘悟’的问题。时下行人有几个彻悟了?多数自
以为悟了的,不过执了个众生相,把个本不可得的现在心妄执为
‘当下’。如若果真能当下得了,则寿命相已破,再也没有什么
‘不当下’了,如肇法师所云“江河竞注而不流”。但谈何容易,
直如古德憨山大师也要护持到晚年才证到!时下似是而非的谬论
流布甚多,修行正知见难立。既使正见已立,靠每天一两个、最
多三个小时参话头,或修心中心密,或修无上密大圆满,因定力
不足,不易悟入。百里挑一地有几人得个入处,也不过是个入处
而已,既无力亦不彻,但也是风毛麟角稀有难得了。一切平顺时
好说,遇境即失。护持得好点的,小逆境尚可一撑,大一点即无
奈,顺境就更是不知不觉地跟着走了。此时更必须在日常生活中
时时以菩提心为道,内护本心空性不失,外行六度亦即行愿二菩
提心,如此则福慧双修,渐渐深入透彻,力用日增,何愁不证。
嫌慢吗?常言道心急喝不得热汤,菩提心岂是一日即成的。又道
是不怕慢只怕站,只要道路正,几年下去成效自显。反之,若只
高唱“净秽不二”,不在行上努力,必然徒自迂回虚耗岁月,甚
或自种恶因。
顺便提一个与修学菩提心有关,行人于明心见性前常见的误
解。颇有人以为六根截断时“我的那个灵灵明明一尘不昧的灵觉”
便是。大错!不错在‘灵灵明明一尘不昧’上,只错在‘我的那
个’四字。大德有时教人“吾人的那个灵明不昧就是”,这“吾
人的那个”是大德不得已说之,意谓“人人本具的”,好要人得
个下手处。听的人接过来,六识妄想心一动,就变成了“我的”,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真是辜负苦心。这妄想既细微又顽固,不易
觉察又不易清除,却偏偏正是坚固我执,如果不清除掉,命根不
断,再无真悟之时。只这“我的”在,能所对立已在其中,损人
利己也蠢蠢欲动:我的灵灵不昧是,你的于我何关痛痒!这如何
体会得同体大悲?就算证得了物我同一,心包宇宙,也超不过梵
天,却是菩提道上的岐路。所以‘见’上切须当心,禅宗强调见
地,密宗又名‘决定见宗’,都不是无缘故的。
修菩提心不光要有勇猛心,还须有长远心。勇猛心易发,长
远心难持。必须知难而进方可。如果真发得了勇猛长远心,则应
防偏。各种偏向虽林林总总,万变不离其宗,其实无非两种:执
于相而行则落常见,不契空性,难超人天福报;执于‘偏空’而
废事则又落断边,见处偏枯,坐于毒海,难圆菩提。不落边见,
心不离体,慈悲为用即是直心正用,是为正修。此时尚应祈请三
世诸佛加被,早得殊胜因缘。要知道,无上密法大圆满中有慈悲
平等心不二的修行口诀,极其猛利快捷。行者依之,可从果地起
修,以法报化三身为道。有心人应寻求合格上师灌顶授法依之而
行,可速趋胜果。愿吉祥圆满。
编按:越尘居士的“略说修学菩提心”、“止:必要的基础
及其方向”、“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在网上各论坛
被反复张贴,被网上佛友誉为“老三篇”。
菩提心的修学是最需要的
无名:
坛上认识几位大德,都是有传承有修行的,而且我注意到都
是很注重菩提心的,我也知道菩提心是修大乘成佛的必要条件,
而各位能对菩提心如此孜孜以求并身体力行,除了正统的传承外,
我想福德因缘是很重要的因素,虽说经上有曾供养多少佛来形容
一个人福德的多寡,但毕竟离我们太远,即便有“弥陀心要”这
样的大法门,我想也绝不是阿弥陀佛心血来潮冲动的结果。
我的意思是,请诸位大德从自己的宿来福德因缘,思想变迁
等等讲起,让我们更透彻的了解菩提心的建立培养及菩提心与具
体的福德因缘之间必然或非必然的联系。望大德慈悲为怀,不吝
赐教。
二麻子:
嘻嘻,既然指名了,俺老缺就实话实说。。。俺可不知道什
么宿不宿的。按个人这方面的经验和经历是。。。
初学佛感觉到禅定最难学了,不是日常用心所能体会的。需
要花很多时间来学。别的吗,怎么说深,多少也能知道点意思。
后来发现,禅定难,比禅定更难的是正见。要学会点正见,
需要比禅定更多的时间。自然就把更多的力气花在学正见上。
再后来,发现慈悲与心行的转变比上两项需要更多的学习与
训练。菩提心的修学是我最缺的。所以,就需要最去花力气。所
以就得强调。
再后来,发现这个情况决不只是我一个。对多数学人来说,
菩提心的修学是最需要的。而且,菩提心的修学含摄了正见与禅
定。
嘻嘻,俺老缺就是缺菩提心。其次,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