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越尘集 >

第17章

越尘集-第17章

小说: 越尘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麻子

  正定里,不会失去自主的能力,不会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就这两条就远离了催眠态。
  
  当然,若有些人修的定不正,麻子可不敢保证什么了。

  嘻嘻,麻子是相当无神论的佛门弟子。很大很大程度上支持
反对伪科学的行动。嘻嘻。



谈点如来禅与祖师禅

  zs:

  有文章言:“如来禅”至中国成“达摩禅”,至六祖成“六
祖禅”。请麻叔指教。

  风车:

  以前看过本什么书,里面说六祖比较尊崇“金刚经”,达摩
初祖则比较尊崇另一部经,是什么经来着?忘了。另加问一问题:
六祖在世时候宣扬的佛法和这里的“六祖禅”是一样的吗?

  老婆子:

  那“六祖禅”与“达摩禅”本是近代那些摇笔杆子的文人标
新立异搞出来的名字,不理也罢。老婆子今天有一班儿孙来,先
把你的东西搁一下,待会给你详细谈。我说他麻叔啊,您老也给
那主唠叨唠叨。

  二麻子:

  祖师禅、如来禅的说法始于何时,麻子未考。但至沩仰宗时,
就有此说。仰山有次曾评香严“如来禅即可,若论祖师禅,尚未
梦见在”。然而,祖师禅之起,非由六祖始。实际上从达摩到青
原行思都是如来禅、祖师禅合用的。特别是达摩接二祖,非常祖
师禅。
  二者的法印差别要详论起来,太大文章,麻子做不了,且与
大家目前实修关系不大,不知ZS兄要它干什么?其差别之要,知
道点对实修有点好处。
  禅宗的标准,本是要到“知有”才算跨到门槛,光体悟到
“一昧”不够。可后来(唐宋)能到一昧的人还有(也不很多),知
有就少了。
  于是大祖师们为向上提携后人,用种种法子言传身教,要那
些到了一昧的人,于“无明缘行”的行处,即于“行”时,不可
昧却本来一昧,也不可压伏“行”。此是电光石火之机,不易把
握。学会把握则空有当体不二。这种借“机”而教之法,后人叫
作祖师禅。同时就把能在相对静些的态下(并非绝对静)把握空性
正受──一昧的,叫作如来禅了。因此,祖师禅更难也更有力,
手段上也就无所不用其极:棒喝打骂全上!相对的,如来禅所需
的手段就平和的多。然而,不先会如来禅就不可能会祖师禅。
  再往后,人更能糟塌了,不先契入一昧,就作出些祖师禅的
样子唬人。确实,能被唬住的人居大多数。结果,偏于机锋、流
于口簧成了通病。大善知识(大慧,宏志等)只好再用默照,参话
头来校正。
  再往后,人的糟塌能力更长,流弊更多而禅宗能接的有根器
人日少,宗门日衰。。。至今。

  老婆子:

  我来唠叨啦──老婆子下手先火烧那帮摇笔杆子的乱道禅,
误了多少人的眼目。先撇开那些乱道禅,正正名。应是如来禅和
祖师禅,麻子医生是对症下药,早己道出你的目的所在,麻药里
边也下了不少好药,只是有些药的出处不明,不敢下大剂量。老
婆子是采药的出身,粗人一个,就来说说药的出处,麻子医生动
手术时,也好捞个助手当当。
  如来禅,又名如来清净禅,是《楞伽经》里所提到的四种禅
之一,即一行三昧,此三昧即是一切三昧的根本。若能念念修习,
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所传的是以如来禅为至极的心法。
  祖师禅,是不立文字、祖祖本传的禅。是指从释迦拈花达摩
西来,祖祖相传的心印,是教外别传至极之禅。是沩仰宗针对
《楞伽经》所说的如来禅而立的名称,如来禅实是教内未了之禅,
故立此名。此名称始见于《传灯录·仰山章》
  如来禅和祖师禅一直是禅宗祖师并用的法门,麻子医生已经
道破。《坛经》里也频频说如何修一行三昧,永嘉玄觉的《证道
歌》里也提到如来禅。
  什么是祖师禅?即所谓威音王佛以前。什么是如来禅?威音
以后。懂吗?再点破一句,威音王佛以前,是指向上本分。威音
以后,即佛事门中。
  威音王佛是空劫初成的佛,禅宗是借用这位佛的佛名,来说
向上本分之事,即所谓威音王佛以前或威音那畔,也就是说,威
音王佛以前,本来无事!威音以后,就是指向下的佛事门中,也
就是说,佛说八万四千的法门,都是在用手指指月亮,而不是月
亮本身,却害了不少人钻故纸堆。呵佛骂祖,即是此意,断人活
路也。




已明自性与未明自性,烦恼有何不同

  二麻子

  月兄一问“已明自性与未明自性,烦恼有何不同”,看似简
单却不容易回答。因所涉颇广,容麻子逐步将问题明确化。
  首先,麻子想在问题中改两字:用“空”代替“自”,问题
成为“已明空性与未明空性,烦恼有何不同”。麻子特意这样做
为的是,现时有太多的人以为已明“自性”,实际南辕北辙。对
“人人本具的,众生都一样的佛性”,不要说实证,观念上搞不
对的都大有人在。试比较以下二例:
  例1:设,人人(你我)都有个皮球,皮球都一模一样,放到
一起就不可分辨,但你的球与我的球毕竟不是一个球。
  例2:又设,人人都有空气可呼吸,但空气不特属于任何人。
  空性更象哪个?麻子的回答是,绝对更象例2。那么“自性”
更象哪个?自性、佛性、空性只是同体异名而已,自性当然也是
更象例2。不幸的是,有许多佛友不肯深入经藏,望文生意或人
云亦云,以为自性象例1!更有甚者,有人自以为已找到了象
“我的皮球”那样的“我的自性”,唉,苍天,苍天!如果是这
种“明自性”,大家都会知道,烦恼没差别。
  回到正题,明不明空性,烦恼有何差别?世上已有一批“高
人”做出各种高论,麻子也听过不少,但恕麻子直言,都不可信。
对此问题的正答是——没差别!不可思议?有佛经为证。佛陀当
年在世时,有毒刺扎脚,极痛一时的记载,又有头痛三日的记载。
佛当然彻明空性圆满福慧,然而,疼就是疼,不能说佛身上的疼
不是疼吧。依佛法,受就是苦,就是烦恼,疼痛当然是。所以就
烦恼说烦恼,就连佛陀他老人家示现在世,也不能不沾点边。
  那全没差别吗?没差别还学佛干什么!明空性是学佛人正修
的起点。对修道位以上的人(真明空性并肯正修的人,世上有少
数人能明空性而不肯努力正修)来讲,虽然由过去因等业力所导
致的烦恼痛苦与常人没差别,其后续反应大不一样。一般人在烦
恼痛苦下,其心纠缠于烦恼,因其纠缠,伴生的贪瞋不但大大增
加了当时的烦恼,同时种下更强大的将来烦恼之因,未来苦果正
生生不已。道位以上的人在烦恼时至少会努力不让妄心纠缠下去,
以离苦因,避免将来烦恼,所谓“菩萨畏因”,又谓“随缘消旧
业,更不造新殃”。进一步的会“以障碍为道”,借烦恼加深对
空性的体验(智慧),以痛苦加固慈悲愿力,而于菩提道步步向前。
  所以,明不明心,烦恼当时没差别,将来后果大大不同,当
然前提是明心的人要肯正修。




关于《未明自性与已明自性烦恼有何不同》的两喻

  后学:

  您好二麻子。我读过您的《未明自性与已明自性烦恼有何不
同》,但我不懂您为什么要做了那俩个比喻?(喻1:设,人人
(你我)都有个皮球,皮球都一模一样,放到一起就不可分辩,
但你的球我的球必竟不是一个球。喻2:又设,人人都有空气可
呼吸,但空气不特属于任何人。)我不明白,您能对我说一下吗?

  二麻子:

  尽管这话并非十分精确,佛门人常说:“一切众生皆具佛
性”。听的人多会里解成:“人人都有佛性”。就这样,有些人
更会想成“我有我的佛性,您有您自己的”,这就错得有点离谱
了,如同第一个例子。
  第二例只是说,“佛性”不属于个体。用空气作比方是不得
已,真如不是用物质能比全的。




关于“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当年佛坛,以及可能此坛早期,讨论过这个问题的。比较正
确的说法都出来过,但那讨论缺乏比较总结性的一两贴。现在这
里,或许、GENTLELION两位的说法都比较好。
  麻子一般不肯在公开场合详细讨论这问题,有些关联的不方
便处。让麻子看看能不能把那些不方便处扔掉,然后再说好不好?
  有个不很正面的答法,可能有助你了解六祖怎么说出那话来
的。却未必对契入空性有多大帮助,但却使麻子容易回避不方便。
嘻嘻。
  经云,佛陀证悟实相后,说“尽大地一切众生本具如来福慧
德相”。现在,假设你我也证这事,一如同六祖当年。你怎么用
自己的话重表达一遍?
  空性显现万法是没错,但确实与“自己”有点关系:佛证无
我空性却也不能代别人证。“本具”很容易就可能说成“能生”。
福慧德相与万法也相当可通融。结果,“自性能生万法”与上面
佛说的,可以非常相似了。但一般文义上的了解,上两句话看上
去可以相差很大。嘻嘻。麻子可没说这一定是六祖原意,原意得
找六祖问。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吧。
  狮兄说“自性哪跟喷泉一样喷出万法来?”
  如今麻子若说“没想到,白米里能生虫子”,嘻嘻,那虫子
是由白米“生”的吗?
  再说句“没想到,水雾能生彩虹”,是不是更明显了?
  六祖没糊涂,狮子也没糊涂。嘻嘻,糊涂的是望文生义的哥
们。。。




如何是顿悟、渐修

  平凡:

  是悟后起修呢,还是渐修后顿悟,请诸位大德指点。

  风车:

  问平凡,也请大家指点。“悟后起修”中的悟是悟到什么?
“渐修后顿悟”中的“顿悟”呢?这顿悟以后,要做些什么?是
不是顿悟以后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还是因顿悟而有了某种认识,
然后通过修证来坚持和保持和完善这种认识?

  亦云:

  试答;愚见:理上是顿悟,修上是渐行。一般说来,悟前悟
后都是渐修,因为大多数行人并不能“一悟见极地”。

  二麻子:

  基本要挨揍!顿悟不光是个理,若只是理仅用思维就够了。
就本质来讲,顿悟是契入空性实相。如今绝大多数初契入的人因
无始串习太强,不能一悟即了,不久就为无始无明重复染。故需
大力护持───悟后正修。
  “因顿悟而有了某种认识。。。”,若是指思维认识,根本
就成了鱼目混珠。凡不离能所的认识,不是真悟。所以,“某种
认识”与“某种不是认识”对真悟的人其实可以同义!不能体认
这同义,恐怕就有“顿误”之可能。

  亦云:

  眼明手快。漂亮!不过思维得来的理不属悟。且思维所达很
有限。佛经的教导,若无修行体悟实证,读来即使“感觉很好”,
也不过得个飘飘然而已。还望利剑常舞。:…)

  枫亭:

  如是,顿悟是新的起点,不过多了对眼睛。

  平凡:

  请问多了什么眼睛,是体悟空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