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世界当代宗教史 >

第26章

世界当代宗教史-第26章

小说: 世界当代宗教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世纪40年代末叶,汉地佛教的基本情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佛寺僧 

尼较多,据张曼涛在《佛教思想文集·中国佛教之过去及现在》的统计数字, 

当时汉地共有佛寺56万余所,僧尼395万人;二是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佛教 

组织,先后有“中华佛教总会”和“中国佛教会”;三是在佛教界内部,虽 

有种种弊端,但也形成太虚法师等主张佛教在教理、教产、教制上进行改革, 

倡导“人生佛教”思想的革新派。 

    5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给佛教界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变 

化,首先,佛教徒继承中国佛教护国护法的优良传统,在积极投身于抗美援 

朝伟大斗争的过程中,捐献了“中国佛教号”和“中国喇嘛号”飞机。其次, 

1952年11月15日组成了以赵朴初居士为首的中国佛教协会筹备处,1953 

年5月30日至6月3日,来自7个民族的120名代表在北京聚会,成立了中 

国佛教协会。第三,1955年召开的中国佛协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和1957 

年召开的中国佛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就佛教界当时在出家、授戒、修持 

等方面存在的混乱现象达成共识:(1)佛教徒要在爱国主义基础上坚持自己的 

信仰,从事宗教活动;(2)出家僧尼依佛制应剃发染衣受戒,结婚便是还俗, 

亦即自动放弃僧尼身分;(3)佛教徒以受持三皈 (佛、法、僧)为基本条件, 

一般崇信神鬼的人不能视为佛教徒;(4)佛教活动(宗教仪式等)一般应以寺 

院、佛教团体或居士家宅为范围。 

    新的社会制度为佛教徒实现人间佛教的理想提供了新的氛围,佛教界将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看作佛法久住的殊胜因缘,认为佛教倡导的“诸恶莫 

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道德理想及“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社会理 

想,与全社会的理想追求获得了契合与共鸣。佛教徒应将诵经念佛、参禅打 

坐与“报恩度苦”、“忘我利他”的大乘精神结合起来,本着“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的精神,创造现实的人间极乐世界。他们发扬佛教“一切资生 

事业皆是佛法”与农禅并重的传统,积极参加开垦荒田、兴修水利、植树造 

林、工业、手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方面的生产劳动。 

     与此同时,政府拨巨款陆续修复北京的雍和宫、广济寺、法源寺,洛阳 

的白马寺,南京的毗卢寺等,在杭州灵隐寺塑造了9。1米高的佛像,修建了 

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塔及塔院;出版了吕澂、巨赞、周叔迦、汤用彤、常任侠、 

虞愚、阎文儒等著名佛教学者关于佛教教理、教史、佛教建筑、石窟艺术等 

方面专题研究的成果。至60年代,佛教界已完成对房山云居寺14000多块石 

经的整理与拓印工作,金陵刻经处的经版总数达到12万余块。 

     十年动乱中,全国许多名刹古寺被严重破坏,经像法物被焚毁,僧尼被 

强迫还俗,寺庙中留下来的少数僧尼,也被禁止从事正常的宗教活动,信仰 


… Page 77…

佛教实际上被视为非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佛教界同全国人民 

一道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工作。1979年11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在西宁举 

行隆重的追悼大会,为在“文革”中含冤去世的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 

措大师平反,并对他的一生做了高度评价。佛教界大批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昭 

雪,重点寺庙得以修复和开放,庙产财物陆续清退,流散的僧尼回到寺庙, 

恢复了佛事活动。 

     1983年12月,中国佛协在北京举行纪念佛协成立30周年大会,赵朴初 

会长从理论和实践二个方面总结了中国佛教界30年来弘法利生的经验,提出 

为使佛教适应新的时代任务,应当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并倡导佛教徒在 

新时期继续发扬中国佛教农禅并重、注重学术研究和国际友好交流的三大优 

良传统。 

     新时期佛教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国佛学院陆续修复和创办了栖霞山 

分院、闽南佛学院、上海佛学院、四川尼众学院、福建佛学院、普陀山佛学 

院、九华山佛学院、峨嵋山佛学院等12所汉语系佛学院。1978年以来出版 

的重要佛学著作有《佛教常识问答》、《禅宗大意》、《菩提道次第论》、 

 《释量论》、《戒学讲座》等。 

     除了汉语系佛教之外,广泛传播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的藏传佛教, 

在50年代以来的40余年间也经历了较大的起伏变化。据 1958年的统计,青 

海共有寺院800余座,僧人超过10万;甘肃有寺院近800余座,寺僧约4 

万人;云南有寺院近百座,僧人约3。5万;四川省有寺院近800座,寺僧10 

万人;蒙古有寺院300多座,僧人数万;新疆明代时曾有300多座寺院,清 

代时多被毁坏,40年代末只有寺院几十座;西藏则有寺院2700多座,僧人 

11万。 

     50年代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在此之前,西藏的327万克 (1克约等于 

1亩)实耕地中,36。8%属于寺庙和上层僧侣(121。44万克),拉萨三大寺 

共有庄园321个,牧场261个,牧畜11万头,农奴4万余人。在11万僧尼 

中,属于握有经济实权的上层僧侣约4000人,其余95%则属于贫苦僧尼。 

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废除寺院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寺院的土地和其他 

生产资料包括多余的房屋、耕畜、农具等进行赎买,再分配给农牧民,多余 

的粮食及牧畜借给农牧民;二是废除寺院的高利贷、债务和劳役、差役;废 

除寺院中诸如管家制度、等级制度、惩罚制度及寺院间隶属关系等封建管理 

制度;调节过多的寺院和僧尼数目,寺院经济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 

     1980年以来,藏传佛教以较快的速度得到恢复,国家每年拨款100万元 

维修寺院、寺内壁画和佛像等,1989年后又分批拨款400O万元维修布达拉 

宫;西藏佛协得以恢复活动并在拉萨设立甘珠尔印经院;文革中散失的佛像、 

香炉、钟铃、佛盏等法器,金粉写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佛经目录, 

唐卡等宗教物品重返原来所属的寺院;寺院与民间的宗教活动也日益频繁起 

来,恢复“帕邦唐廓节”;1985年正式成立了西藏佛学院;在寺院管理方面, 

有选择地恢复了一些宗教仪规和规章,坚持以寺养寺的原则,加强寺庙的文 

物保管与安全保卫工作等。目前西藏地区的寺庙等活动场所有1400多处,住 

寺僧尼3。4万人。 


… Page 78…

                        六、近现代的宗教学研究 



     19世纪下半纪,西方的宗教研究逐渐摆脱传统宗教神学的束缚,并从它 

一直依存于其中的哲学中分化出来,以“宗教学”或“比较宗教学”的名称, 

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出现于学术之林。宗教学之所以能够在这时独立出 

来,一是基督教神学统治地位的动摇。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自然思想、启 

蒙科学、唯物主义哲学以及各种形式的无神论宗教观,不断冲击传统的宗教 

神学:15—16世纪的人文主义,16—17世纪斯宾诺莎的泛神论,17—18世 

纪从伽里略到牛顿的自然科学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机械唯物主义的自 

然观和无神论 (笛卡儿、霍布斯),17—18世纪遍及全欧的自然神论,18 

世纪在法国出现的启蒙运动和战斗无神论,英国休谟的宗教怀疑论,19世纪 

兴起于德国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运动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无神论,以 

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彻底否定宗教的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 

在这些反宗教思潮浪逐潮高的冲击下,基督教从中世纪以来在精神领域和政 

治领域的统治地位大大地动摇了。二是宗教视野的扩大和世界宗教资料的积 

累。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打开了欧洲人的眼界,他们开始接触到世界其他地 

方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与宗教。此后几百年间宗教资料的大量积累,到 19世纪 

已使宗教研究的学者们对世界上各种宗教进行大规模的综合和比较研究成为 

可能。三是进化论对宗教学的影响。当时开创比较宗教学研究的学者们力图 

用历史发展或历史进化的概念去统一把握世界历史上的各种宗教,把它们纳 

入一个历史演化的序列和过程之中。这种宗教进化论是在从18世纪的霍尔巴 

赫、休谟到19世纪的黑格尔、孔德的“哲学”进化论和19世纪60年代出现 

的达尔文的“科学”进化论的双重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宗教学从其“自立门户”到现在,已有120年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二个 

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宗教学的兴起到20世纪初或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 

宗教学主要是在进化论的强大影响之下研究宗教的起源和发展问题,出现了 

各种不同的宗教起源和宗教演化体系。就宗教起源论而言,影响较大者,有 

麦克斯·缪勒等德国自然神话学派的“自然神话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 

 “万物有灵论”,斯宾塞的“祖灵论”;史密斯、杜尔凯姆和弗洛伊德等人 

的“图腾说”;马雷特、金、弗雷泽等人的“前万物有灵论”。这些理论都 

是把宗教归原于原始时代野蛮人的错误观念,把文明时代比较精致、复杂的 

宗教说成是宗教的进化。这些学说关于宗教起源的主张虽然各不相同,但都 

反对基督教神学长期宣扬的宗教天启说,有其合理的因素,具有启蒙的意义。 

然而,随着宗教学者放弃无所不包的宗教进化体系的构造,他们逐渐专注于 

特殊的宗教、具体的宗教问题和宗教现象的实证性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宗教现象进行比较和分类。并对各类宗教和宗教现象 

作出语言学上的、人类学上的、历史学上的、心理学上的、社会学上的和现 

象学上的解释,这就造成了宗教学的分科化,形成不同的分支学科,这就使 

宗教学进入到第二个发展阶段。 



                      1。从比较语言学到比较宗教学 



     弗里德里赫·麦克斯·缪斯(1823—1900)是学术界公认的宗教学的奠 

基人。他之所以能开创宗教学这门人文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把比较 


… Page 79…

语言学的方法推而广之,应用到神话和宗教研究中来,为建立宗教学体系提 

供了一套新的理论和方法。这种比较语言学的宗教研究方法,吸引了宗教学 

建立初期20年间大批学者的注意,成为当时宗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 

     1870年2—3月缪勤关于《宗教学导论》的4次讲演以及该书的出版被 

学术界看作宗教学独立于世的标志。缪勒在此次讲演中一是明确提出了“宗 

教学”这个概念;二是提出了宗教学研究的方法,即把一切宗教放在平等的 

并列位置上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