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旅-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翰巳现保葱纬梢恢帧敖峁埂薄T诩负紊希悴拍苄纬擅娴慕峁梗⑷恕⒏呵∏∪悖梢杂锰臁⒌亍⑷俗魑笳餍缘拇恚浅啤叭拧薄�
在三才结构上,各有阴阳两种性质,计有八个排列组合。以这八个基本组合作为八种象征分类,便有了八卦。
由两仪来看,宇宙的变化是二进制的系统分类;以三才结构来看,则是三进位的;在八卦的立场,分类则以八进位。后人又把二加三,五进位的五行生克系统,以及十二进制的时间系统等分别加入,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
这些不同的进位数系集合在一起,便是生机结构的特色之一。因为单一的数系可作“量变的算术运算”,而在不同的数系之间,即意味着产生了质变(请见第四章的层次分类)。多层次的质变则代表着不同层次的组合特性,象征了错综复杂的宇宙本质。
比如说,二进制只有阴与阳,只代表动与静的时空或自主性的变化。在量变上,可以进行无穷的运算,代表了能量变化无穷的排列组合。
如果仅仅只有数量,不过多多少少,生机就失去了意义。在人的立场,人以主观观察变化,相当于以人为中心,上观察天时,下观察地物,成为天地人的三才结构。这三种结构在无穷尽的排列组合中,就等于人对感官刺激强度大小的无穷认知。然而,这还不足,仅仅是能量强度的认知,意义并不大。
八卦是八种分类事物的象征,人们对万事万物的认知,无一不是感官对能量变化组合的分类。八卦将之分为八类,再加上分类象征的代表,可以代表“人”的主观观察,以认知抽象的事与具象的物,在时空中的动态变化。如:
干为天,阳,健,父亲,首,原则、观念等。
坤为地,阴,顺,母亲,腹,根本、众多等。
震为雷,阳,动,长子,足,生机、时间等。
巽为风,阴,入,长女,股,影响、空间等。
坎为水,阳,陷,中男,耳,结构、物质等。
离为火,阴,丽,中女,目,现象、精神等。
艮为山,阳,止,少男,手,实质、载体等。
兑为泽,阴,悦,少女,口,形状、载物等。
再用数学的术语来说,仅仅一种数系,即是“线性系统”,而几种数系交错,则成为“非线性系统”。这不正是宇宙的真实吗?在人的观察下,线性与非线性交错,而且仅以最简单且最基本的数系,就能代表一切!
真是妙到极处的设计,以简驭繁,不过用了三个代表阴或阳的爻,就说明了宇宙人生所有微妙的真实现象!这是何等的智能!
但是生机生生不息,后人又加入了五行生克的观念(详见拙著《易理探微》五行生克篇)。五行象征主观利害灵活应用的关系,加了五行,这个结构所产生的变化,就可以作为判断的手段,能够判断,就有了应用的实际价值。
京房氏更进一步,又把时间因素加进来,于是一套完整的宇宙原型设计完成了。有了这套原型,就可以用来与实际人生比较,比较得来的经验,便成为判断的方法。由于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生活背景以及不同的诉求,于是便有了各种预测之术。
同理,把这套系统应用在概念上,便是精妙的概念库,用在常识或知识上,就能建成常识库、知识库,而且都自有其生命力!
相信预测术的人一定想知道,为什么根据《易经》的结构,预测术有可能与实际生活相符合?限于篇幅我在这里不能谈得太多,有兴趣的读者,请自行斟酌。(拙著《易理探微》中所谈为预测之基础,《新易》将讨论生机结构的全部理论。)
智慧之旅 (第四部) 十、寒露 野人献曝与各种构想《列子》杨朱篇中记载:
“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及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我已经把自己对人生的探讨,写成了百万言的垃圾,今献给读者,当然希望获得重赏。我最期望的收获,是读者能多培养一些理性,或者是社会上多几个有理性的人。虽然什么人扮演什么角色,一切都是定数,如果演来演去,都在自我心中打转,也太乏味了。
记得在第三集<炎夏>中提过想写一本《一千零一个发明》,想想何不就写在这本书里?让这一趟知性之旅,不仅仅只是带走一些抽象的观念。
预先声明,这些构想都已是陈年老酒,说不定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如果有人想生产,务请事先查阅专利公报。再若有人想申请专利,也请改头换面,因为已经公开的观念,是不得申请专利的。
这些观念本身并不重要,我只是想用一些例子来证明只要用用脑筋,想赚钱不是难事。对赚钱不难的人而言,赚钱便成为一种无聊的工作。赚钱不难,神游八荒也不难,只要放得下心头负担,收拾好神智,即可去也。
我们且由身边谈起吧,不拘形式,不限题材,细部保留,各凭想象。
我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发明。“发明”是人将事物的因果体用关系“发”掘出来,使之大“明”于天下。有人把发明当作“无中生有”,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其实任何事物都只是某种能量形式的排列组合,知道了组合方法,即可发而明之。
所谓的排列组合,是指某一种事物,在某一个时间流程中,有某些因素产生了。发明就是把原来已知的那些因素,与新发现的因素重新混合整理,选取一种新的组合。
万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就从足下开始吧!鞋是人人必穿的,就质料而论,鞋有草鞋、布鞋、皮鞋、塑料鞋、木屐等等,只要有了新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某种性质,能符合某种环境,就是一种新的排列组合,也就算是一种发明。
玻璃鞋不错吧?可是玻璃太硬,脚放进去受到限制,很不舒服。玻璃还有另一种存在的形式,就是“玻璃纤维”,为什么不能用玻璃纤维做鞋子呢?
当然可以,玻璃纤维有可塑性,美观,耐磨,耐热,抗电,有多种物理化学上的特点,作为一种工作鞋,正适合于各种危险的工作。这种鞋材料取得容易,生产容易,造形容易,说不定对喜欢新奇的时装市场,也是一种冲击哩!
再以功能而言,鞋有球鞋、雨鞋、拖鞋、便鞋、溜冰鞋、马靴等,有的鞋为了保暖,有的为了防水,只要在新材料上动脑筋,保证你会成为一个足下大王!
只要是鞋,包括拖鞋在内,穿与脱是个很讨厌的手续。为什么这样说呢?鞋子要系带子或扣扣子,否则不会与脚成为一体,不能成一体,就失去了保护的作用。
能不能改善呢?这也是排列组合的功能之一。由结构上考虑,鞋子的改进还有极大的空间,其实,真要认真把鞋子(或者任何东西)当回事研究,大学也可以开上四年的课。这绝非虚语,任何一门学问,弄精了才能当博士,鞋子亦然。
鞋有鞋底,鞋底的材料要耐磨,因为它不断与地面接触磨擦。鞋底与鞋面相连,包住脚背,有保护及美观之作用。在脚与鞋的中间,还有鞋垫,其中也大有玄机在。除此之外鞋跟、鞋带、鞋套等,无不可以大动脑筋。
如何动法呢?先将传统的观念打破,把鞋底固定在下面的观念推翻,使鞋底鞋面一体成型!这样目的何在?生产容易!要知道制鞋业最大的成本支出,就在鞋底与鞋面的结合上。其中学问颇大,有胶合的问题,有剪裁的问题,有曲线连接的问题,有材料衔接的问题,还有式样与功能配合等等讲不完的问题!
再说鞋底与鞋面的关系,又涉及功能,有需要增加鞋底弹性的,如同篮球鞋;有需要增加鞋面控制性的,如足球鞋;有需要增加鞋底滑动性的,如溜冰鞋、舞蹈鞋;有需要整体成型的,如雨鞋、绝缘鞋;有需要穿脱方便的,如拖鞋、便鞋。这些功能目前都有待改进,而且只要稍微动动脑筋,就会财源滚滚来。
更重要的一项改进,是如何避免鞋中的脚气。须知脚承载了人体整个的重量,整日在地心引力中挣扎,人的脚有汗气,密闭在鞋中,就酦酵成脚气。如果能设计一种透气的鞋,穿了脚不臭,真可以用来作香槟酒杯,岂不理想?
如何改进呢?有的在鞋面下打洞,缺点是不美观。有的使用透气的鞋面质材,如帆布等,但这类素材只能作运动鞋用。能不能设计一种空气循环系统,当脚行动时,自动把一部分空气排出,更换一些新鲜的。这只要在鞋面内部,设计一些凹槽就可以了。
穿鞋的方式也可以改进,我不相信有人把系鞋带当作享受,那么,为什么鞋子始终与鞋带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呢?
当然传统习惯不能不考虑,人不大容易接受新的观念,有人就曾对我说过:
“哪有穿鞋不系鞋带的人?”
“有,我就是!”
“那是因为你懒!”
这话没有说错,所有的发明都是因为一个“懒”!
改进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拉炼、暗扣、明扣、磁铁等,甚至可以把鞋面设计成盖子般,盖上去包住就好了。如果怕失去了勤快的主顾,不妨上面再装饰一些鞋带。
式样也该改进了,所有的人都在服装上打转,鞋子也有“鞋权”呀!鞋子苦了几千年了,总该让人谦虚一下,见了人先低头,向鞋子打个招呼!
为什么一定是尖头、圆头、方头?把自家的小狗挂在鞋头,搞计算机的不妨放一个监视器,再如在溜冰鞋上装一个火车头,那才神气透顶!
简单一点吧!在家里穿拖鞋,目的只是把脚掌与地板隔离。何不仅用一块塑料鞋底,上面设计一个吸盘,脚一踏上去,就不会轻易掉下来。
为了身体健康,也可以设计一种“仿登山”鞋,鞋的前端加厚加高,加处要能依循脚掌的经脉穴道,走起路来,就有登山的效果。这种设计完全符合中医的经脉理论,人走路时,如果脚趾向下方用力,血液循环会加速。
再谈下去,读者一定以为我要改行做鞋匠了!
其实,这只是一个例子,证明动脑筋的人,不会活得“无聊”,怕的倒是被“有聊”淹没了。换个题材吧!我戴了五十年的眼镜,天天梦想有人来改进一二。料不到戴眼镜的发明家太少了,所以一直期望到如今。
眼镜的镜片变成隐形的,那且不谈它,只是我不喜欢戴,因为太麻烦了,而且又失去了一分有学问的气质。
眼镜当然有镜片,镜片有很多好处,人的灵魂之窗可以躲在那片玻璃的后面,飞砂吹不过,雨水浸不进。是了,水珠停留在眼镜片上也很麻烦,挡住了视线!有人把汽车上的雨刷搬上去,我迄今没见人用过,大概是带发电机不方便。
一片防水膜应该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在玻璃上作表面处理,或设计一些细微的沟槽,使水不能聚为水滴,当然,沟宽不能妨害到视觉。更简单的,是一种鸭嘴边,可以盖在眼镜的上沿,像帽子一样。只是这样太简单,自己动手做一个就行。像我这种懒人,只要把手放在头上挡一下,或用报纸一遮。再若出门撑伞,一切都免谈了。
我最希望拥有的功能,是在镜片的两外侧,装两个后视镜,就像汽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