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旅-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条金鱼与一条餐桌上的鲤鱼,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痛惜这只小乌龟,只是因为私心有了损失,有喜爱就有悲伤!有希望必有失望!我在院里捡到它,将它放生就能解决问题吗?有人特地到市场去买些乌龟,只为了放生,美其名为功德!那么捕捉乌龟的人,岂不是与有功焉?
虽然是这么一件小事,可是其中却隐藏着重要的讯息。我并不在意是否自己种了恶孽,我关心的是生物界生死准则的问题。不错,一只小乌龟死了,我心为之伤恸。但是此时此刻,世上有多少生命已经或濒临死亡?我为什么不为它们悲伤呢?
我当然有一个坚强的理由,因为我并没有看到!难道只有眼睛看到才叫做死亡吗?那么为什么当沉红莲喊着“小乌龟死了”时,我并没有看到,却仍然心神皆颤呢?不必再掩饰了,我骗不了自己,人感到悲伤时,其实都是感伤自己!死亡之可悲,是因为迟早将会轮到自己!某一个生命消逝的可悲,是因为自己所喜爱的一去不归!
看清楚些吧!真要悲天悯人,就要彻底了解问题之所在!既然随时随地都有生死轮回,人要抱着慈悲的心怀,就永远不可能快乐兴奋!我们改变不了宇宙中的能量循环,也就必须接受生死存亡的现实!
接受现实不表示满足于现实,人如果能看清楚这一点,就知道我们做人的责任,我们与狗、乌龟不同之处,就在于能够认知宇宙、生命以及能量、存亡等现象,从而寻求妥善的因应之道。这些道理很难说得清楚,故用一个概念代表之,这个概念就是“灵”。
所以,万物之灵是对万物的生死存亡,有了一种感觉认知者。由己及人,人人都应该有此感觉及认知,故称人为万物之灵!
小乌龟虽然死了,沉红莲还不舍得把它丢掉。搬到都兰以后,她觉得这里山明水秀,才让它长眠在水井旁的小花园中。
有人认为幽默是引起人类兴趣的法门,是行为境界中最高的一种。我不同意,只要人的心情愉快,不论贩夫走卒,人人都可以互相幽默一番。
如果把幽默分成很多等级,随着境界的不同,取材和方式就大异其趣。不过,幽默的难度在境界而不在幽默本身。
有人认为幽默与民族性有关,这也是自由心证,丝毫经不住考验。只要我们对幽默本身作一番探讨,就会知道人只有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能得到幽默的效应。对一个苦难甚多,挣扎在生存边缘的人或民族来说,哪有心情苦中作乐?而那些生活幸福,无忧无虑,成天嘻嘻哈哈的人们,见别人摔得头破血流,也会觉得幽默无比哩!
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笑?人为什么会笑?笑是一种使肌肉松弛的反射动作,当神经脉冲传来的讯号,呈一断一续的连贯状态时,如果讯号非常轻微,便是“痒”。在讯号强烈时,肾上腺素就发出相对的讯号,使得肌肉一剎间紧张,一剎间受到遏止,这样连续不止,生理反射的结果,便形成了笑。同理,当人遇到一桩事件,先是紧张,观察之下,发现错误,立刻精神松弛,这时也会发出笑声。
笑的时候,肌肉得到适当的振动,如同被按摩一般,故而得到了松弛的效果。肌肉的松弛是有利于生理的一种反射作用,但过度的松弛则会造成神经的麻痹。
人喜欢笑,借着笑能达到有限运动的效果,有利于身心。婴儿脸肌的抽动以及四肢的晃动,都是在兴奋状态下,一种发展肌肉的轻微运动,人却误以为婴儿很快乐。
人在经验中得知什么是正确与错误,因为社会的压力,人人力求行为正确,极力避免错误的发生。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太多的“正常”反而使求变的人性感到厌烦。这时为了自我宣泄,或为了取悦他人,特意表达出某种出人意料的语言或行为,使之产生变化,凡此皆可谓之幽默:
一、语言行为正确,但明显地有些细节错误,让人意料不到,而又无伤大雅。
二、语言行为未必正确,但需要稍加思索,才能发现错误者,更能出人意料。
三、在正确与否之间,或者具有双关,暧昧不明者。
四、某种语言行为有私密性,或令人尴尬,兼具紧张与松弛的效果者。
当然,要仔细去分析,幽默的方法可以写成一本书。但运用上述几点,大致上已经够幽人一默了。不过千万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在别人心情不佳时,幽默就变成了嘲弄。再如对方不懂幽默,最好敬而远之,否则石沉大海不说,反而被对方幽了一默。
更别忘了,幽默代表人的品味,低级趣味虽可搏人一笑,难免由此被别人看轻。高级的幽默应言之有物,一笑之余,可发人深省。至于那弦外之音,要别人苦苦思索上十天半月,或者终生受用不尽的,就叫做“禅机”了。
智慧之旅 (第四部) 三、化育 教学思维与人的能力谢振孟是个觉者,他最初跟随我,是觉得我在计算机界有点小小的名气。待我离开了国荣,他还执意要跟着我,我说:
“我不打算成立公司,也不可能做生意,你跟我做什么呢?”
“我发觉自己知道得太少,想跟您学习。”
“你要学什么呢?我所知道的都没有价值,自己三餐都难以为继。”
“没有关系,只要您教,我就愿意学,有没有用没有关系。”
等我把《金刚经》讲完了,谢振孟对我说:
“朱先生,我觉得好象懂了一些,可是不知道懂的是什么。”
“好极了,如果你知道你懂的是什么,那你就什么都没有懂了。”
“为什么呢?”
“《金刚经》是大乘佛法的总纲目,是最高乘的渡筏。老实说,连我都在学,学无止境。任何人只要没有到达彼岸,就还没有全懂。”
我再讲《六祖坛经》,讲完<忏悔品>我就不讲了。谢振孟又来问我,说:
“朱先生,后面还有四品,为什么不讲了呢?”
“那四品一看就能懂,还需要讲吗?”
“可是经中每一段,在您讲前我都以为我懂,您一讲,我才知道原来根本不懂。我怎么知道下面几品是懂还是不懂?”
“你听经的目的是什么?”
“想知道自己有什么过错。”
“好极了,你现在知道有什么过错了吗?”
“知道!知道!”他很不好意思地说,脸都红了:“我的私心太重!”
“人之大过除了私心之外,还有什么?”
“假如我真懂了,应该是没有了。”
“那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剩下的几章不能告诉你更多。”
“那么以后呢?还要读什么经?”
“你人生目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我……我……”他嚅嚅半响,作声不得。
“是了,人生没有目的,做人行事就失去了判断的原则。”
“为什么呢?”
“我问你,如果你要去香港,该怎么办?”
“我会找旅行社,办手续。”
“再如你没有决定去哪里,你又该怎么办呢?”
“没有决定去哪里?那……”
“人生也是一样呀,人生没有目标不是等于没有决定要去哪里吗?”
“那么,什么是人生的目的呢?”
“在自然的条件下,人生的目标不是人自己能决定的,人只是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与人是互动的,在环境没有变化时,人只是生存生活的机器。只有当环境有了变化,变化的大小决定刺激的强弱,有了刺激,产生了动机,人才会有目的。人生的目的取决于每一个人对人生的认知,没有认知就不可能有任何目的。”
“这样说,没有人生目的是很正常的了!”
“太正常了,对绝大多数的人而言,除了生存、生活,是没有目的的。”
“那么,怎样决定人生的目的呢?”
“那要看你认为人生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没有问题,何必决定?”
“我不知道我有什么问题。”
“你不是刚刚才说,你的私心很重吗?”
“那也算人生的问题吗?”
“如果你满足于你的私心,当然不是。否则,当然是!”
这时,我们已经搬到台东了,谢振孟每周一次,坐着火车奔波于台北与台东之间,两年来没有间断。
我开始讲老子的《道德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就是有欲无欲的问题。我花了十几个小时,专讲欲与私的关系,并一再与《金刚经》中的“我相”与“有欲”相提并论。
谢振孟已经有半年多没有正式的工作了,他在各处免费教授仓颉输入法。我一方面没有多余的经费补助他,一方面也在观察,看他这样能做多久。偏巧,这时他的肾结石开始恶化,加上了看病的支出,把原本不多的积蓄花个精光。
NEC 的白惠方与谢振孟是好友,力邀他回去工作,谢振孟坚持要教书,我对他说:
“没有生存,就没有生命,没有工作,你如何生存?”
“朱先生,我以往卖产品时,除了赚钱,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现在我知道错了,错在没用心,不肯下功夫去了解。现在我了解到中文计算机是中国人的根,也看到别人犯了和我以往同样的错误,我应该去帮助他们。生活的问题很容易解决,以往钱多的时候,我总嫌钱不够,现在钱虽然少,生存却有余裕,没有问题。”
为什么一个人能改变得如此彻底呢?在国荣时,曾经有一个时期,大家都很讨厌他,尽量与他保持距离。而现在,他老远从台北来,台东市到都兰还有四十分钟的车程。每次只要他的电话一到,人人都愿意去车站接他。
没有别的,这就是我坚持用文化作为教材的结果!人类在长时期的经验中,渐渐认识到人与社会是一个整体。由于人看不见自己,就把别人的行为当作镜子,供自己参考改进,这些宝贵的经验便是文化。
沉德昌是另外一个例子,他是沉红莲的弟弟。在我们刚成立零壹公司时,沈红莲曾把他带到台北来,想好好培育他。
沉德昌是老么,从小聪明伶俐,小学三年级就对电子机械着迷不已。沈红莲对她的继父非常感激,很想以教导弟弟作为报答的一番心意。但是,由于零壹公司创业之初,我们的工作非常忙碌。那时她的心智品德也还没成熟,无法兼顾对沉德昌的教育。尤其是台北各校的风气败坏,打架勒索每日层出不穷。不得已,沉红莲只好又把弟弟送回家去。
待我们这次回台,沉德昌已经从五专毕业了,在杨梅镇上找到一个卖车的工作,又兼卖电子零件,收入颇丰。他一个人自得其乐,买了各种电器,经常把自己关在屋里。
不料,社会这个染缸专门向那些对人生还没有充分认识的人下手。他的生活太悠闲,脑筋又经常跑到生活的前面,他太有自信,以致于不知不觉地有了毒瘾。他的二姐夫游淳秩热心快肠,想尽了办法强迫他去勒戒,但始终被他一个“拖”字诀打败。
沉红莲对这件事深感内疚,认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我们回台后,沉红莲便叫他过来同住以便于监督,但他不肯。我们搬到新店后,有了自己的天地,再一次把他叫来。我一眼看去,就知道他积习已深,到如今不到焦头烂额,是不可能醒悟的。
沉红莲也知道没有办法,但又不甘心放弃,苦口婆心地劝说。沉德昌始终是一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