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血红 作者:张正隆-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战伊始,蒋介石几乎拥有一切。430万装备精良,勇敢善战的军队。“想中央,盼中央”的人民。世界头号强国的支持。连社会主义的苏联也不得不和他打交道。如今,雪白血红的黑土地不用说了,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的黄色的中原,同样色彩的华北平原,青枝绿叶的南国的红土地,也正在和即将失去。若不是托海龙王的福,蒋介石早像菲律宾那位马科斯那样,跑去夏威夷或是什么地方当寓公了。
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的失败,可以出一部《十万个为什么》。
归根结底,是人民和谁站在了一起。
自命不凡的人物,可以把人类拖入一场世界大战,可以把一片土地糟蹋得雪白血红。什么人权呀,道德呀,法律呀,在他们眼里都不过是玩具店里的东西。
他们可以随意玩弄历史。可到头来被历史嘲弄的是谁昵?
从中外古今到未来,金属的选票也好,纸张的选票也好,决定历史进程的都是人民。
1947年,当土地改革在黑土地基本完成后,如果举行一次公民投票,人民会选择谁?中国人没有在纸上写下自己信赖、爱戴的当家人的传统和习惯,蒋介石也不想让人民养成这个习惯。那么,人民就把选票压进枪膛,推进炮膛,把他打掉,把他轰翻!
兵败源自党败
“八·一五”后,中国人打中国人的第一枪,是蒋介石迅雷不及掩耳地收拾了龙云。
老谋深算的“中国王”收拾起老谋深算的“云南王”,轻巧得就像张飞吃碟豆芽。这个龙云也真有些该收拾收拾的地方。可在“铲除共产邪恶”的大方向上,他们有什么根本利害冲突呢?大敌当前,本该通力协作对付共产党,蒋介石却先来一场窝里斗——另一种“攘外必先安内”。
联想到184师海城倒戈,60军长春起义,原因当然多种多样。但九华山的枪声,不是早把滇军打得心头淌血了吗?
60军和93军集中使用,作用会大得多。而且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老乡不同于父子兄弟,也会彼此照应,奋力向前。国民党却宁肯牺牲战略的利益,也要把它们折开,为的是不能让滇军在黑土地上形成一股集团势力。
关东决战,蒋介石原想让傅作义统一指挥,后来又变了。为的是傅作义在华北曾有出色的表演,若再出个风头,尾大不掉,不好控制。
孙立人不救184师,廖耀湘不救新5军。这已成了国民党的保留节目,关里关外,屡演不衰。
从大小几十个地区、单位凑到关东的共产党人,为着各自山头的利益,抓物资,争缴获,甚至开枪打死人。但在对付国民党上,却是争先恐后,一点也不含糊。被追打得到处跑,吃够了苦头的共产党人,始终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他们从切身的经历中深切地体会到,不打垮敌人,天塌下来谁也好不了。
攻打天津时,14兵团规定,谁先打到金汤桥,就命名为“金汤桥师”。黑土地上的两个王牌师较上劲儿,拚命攻击。5师首先发报攻占金汤桥,1师说是它们先到的,5师离那儿还有半里路就抢先发了报。官司从兵团打到4野,又打到军委,结果谁也没当上这个“金汤桥师”。两个师不服气,都说“下次再见”。
共产党若像国民党那样互相倾轧,林彪脑子里那个车轱辘还会那么转吗?
国民党的天,是共产党去捅,国民党也去捅。
内战中的内战,窝里斗中的窝里斗。
与窝里斗成正比的,是窝里烂。
1948年9月16日,南京《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全国咬紧牙关克服建国大敌蒋总统以国民资格发起勤俭建国运动戒除奢侈腐败崇尚节约冲刷渣滓奠定戡乱基础》。同月7日还发表文章:《完成戡建的使命一个人做两个人事两个人吃一个人饭》。
国家到了这步田地,掌握国家命运的人怎样开饭?
蒋氏父子在上海滩演的那场“捉放虎”幕后的那支大老虎孔祥熙,据美国一家刊物说,他任行政院副院长和财政部长的12年里,聚敛的财富达到32亿美元!
“胜者王侯败者贼”——那些像毒蛇猛兽一样吞噬着人民血汗的国民党权贵们,不是贼又是什么?
土地改革破坏了大农生产,使粮食减生,国民党斥之为给农民小恩小惠。可比之这些贪官污吏,人民会得出什么结论?
不患寡而患不均,并不是中国的国粹,也不应看作中国人主要的传统心理。
朝朝代代见惯了贪官污吏的中国百姓,倒是挺“宽容”、“大度”的。只要有碗粥喝,大面上能过得去,大人物凭错权势捞点什么,不但能够容忍,甚至可以给予理解。不捞不贪,当官干什么?这种“宽容”,“大度”,造成了历代官吏惊人的贪婪,同时也造成了中国社会惊人的政治平衡力。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那爆发力也是惊人的。
台湾官修国史这样结论国民党的垮台:
蒋公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引退后,政府失去领导中心,匪军乘机加紧全面叛乱,大陆因而陷于匪手。⑶。
蒋介石倒不必像他的史吏那样做文章:
我现在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是被国民党打倒的!(这句话一传出去却变成了:“国民党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是被蒋某人打倒的!”)⑷。
病入膏肓的国民党,是既不能忍受病痛的折磨,也不能忍受药物的治疗了。
特奥会的口号是“战胜自己”。
勇敢是战胜了自己的怯懦。清廉是战胜了自己的腐败。文明是战胜了自己的野蛮和愚昧。富强是战胜了自己的贫穷和衰弱。
从猿到人,从石器时代到电子时代,人类的每次进步都是战胜自己的结晶。
战胜自己是最困难的,也是最痛苦的。可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勇敢地承受这种痛苦。
就像“八·一五”后战争与和平一样,历史曾经耐着性子,给了蒋介石选择的机会:是战胜自己?还是战败自己?
直到今天,历史还在发问:国民党是自杀?还是他杀?
用黑土地人的话讲,叫“脚上泡——自己走的”。
第37章 今天向明天走去
热点西移
1948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给新华社写的《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的评论中说:
“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这样,就使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政府从根本上打倒。”⑤。
从葫芦岛跑到北平的杜聿明,也对傅作义作了类似的断言:东北共军将近百万,它的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及战力远远地超过关内共军。从军事上讲,共产党一年以内将统一中国。⑥。
国际迂舆论也纷纷作出判断。
路透社记者写道:“国民党在满洲的挫折,现在已使蒋介石政府比过去20年存在期间的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崩溃的边缘。”⑦。
《泰晤士报》评论:“中共占领东北,又将出现一个由东北向南的征服形势。”“以现在看来,中国如果要统一,似乎将从东北出发了。”⑧。
《纽约时报》说:“问题不仅是……在远东的一场内战的胜败问题,世界的均势改变了,而且,它是朝着美国希望的相反方向变化的。”⑨。
黑土地的得失,使历史天平从根本上倾斜了。
国民党输掉的,不仅是抗战中英勇善战的远征军主力和丰腴的黑土地,更主要的是精神、士气和心理上的崩溃。
共产党如愿以偿,彻底完成了七大提出的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并史无前例地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队。
这样一支从数量到质量都为解放军之最的野战军,即便就摆在黑土地上,那威慑力也足令国民党胆战心惊的了。
11月1日,就在1纵、2纵、12纵和独立师即将向沈阳发起攻击时,石家庄告急。4纵和11纵11万6千余人,分路经冷口和喜峰口,先行进关。
11月18日,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停止休整,各纵(11月3日,东北野战军1至12纵相应改为38至49军)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进关,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和天津敌人。
从11月23日起,1纵、2纵、3纵、5纵、6纵、7纵、8纵、9纵、10纵、12纵,每纵编入一个独立师,一至四个独立团,3千至1万解放战士,加上特种兵(炮兵、坦克兵)和铁道纵队,共73万1千余人,西路经冷口,中路经喜峰口,东路经山海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迫平津。
先是夜行晓宿。月底企图暴露后,遂昼夜疾进。
古老漫长的长城线上,三路大军汹涌西进。数不清的山炮、野炮、榴炮和汽车牵引车、骡马车、坦克、装甲车,烟尘滚滚,遮天蔽日,国民党惊呼:“狗皮帽子”来啦!
老百姓惊呼:这共产党可真了不得啦!
粱必业老人说,3年前出关也是这个时候,走的也是冷口。穿戴像花子,扛枪像“胡子”。老百姓说:这就是“共产党”呀?这回进关,老百姓说:这天底下都是共产党啦!哪见遇这麽阔气的共产党啊?这共产党真是神仙哪!
赵斌老人说,进关不久就碰见一支关里部队,他们一个团才3挺轻机枪,我们一个营光重机枪就9挺,还有9门迫击炮。住那儿一摆,把他们眼馋得那个样儿呀,说:瞧人家,闯关东发大财了!
宋继先老人说,从喜峰口进关,沿途国民党望风而逃。抓住的俘虏说,他们就怕我们这些“戴狗皮帽子的”。东北进关部队大都戴狗皮帽子。一些战士也淘气,老远就把帽子挑在枪尖上摇晃,吓唬他们,到天津城下还摇晃。
先後进关和拨归华北及其它部队的东北部队,达105万馀人。
11月30日,林彪从喜峰口进关。
此刻,没有比林彪更荣耀的了。
从3年前秋雨绵绵中闯关东,过平汉路遭截击,混乱中连心爱的女儿也险些丢了,到如今百万雄师浩荡进关,林彪以令从敌人到朋友和同志的中外同行们钦羡的技艺,将一个将军光辉灿烂的一页留在了黑土地上。
当他在沈阳踏上火车,在锦州坐上吉普,在喜峰口告别关东时,铁流涌腾中,不动声色的林彪脑子里那个一刻不停的车轱辘上,除了下一个对手傅作义外,还会转动些甚麽呢?那个进城後想到哪个偏远省份当个省委书记甚麽的念头,是在扫荡天涯海角后才突然冒出来的吗?为甚麽後来又不想率军赴朝作战?
林彪离开黑土地一周後,《东北日报》登出一条他还在沈阳的新闻,迷惑敌人。
而1971年9月12日,即256号三叉戟坠毁温都尔汗前一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消息:《伟大领袖毛主席五十幅彩色照片开始发行》,“这套照片中,有几幅是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副主席在一起的照片”。
让中国充满爱
1945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