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上甘岭:辉煌与悲怆 >

第9章

上甘岭:辉煌与悲怆-第9章

小说: 上甘岭:辉煌与悲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芳芝紧握着人民领袖的手说:
    “继光是你培养的好战士。”
    “是你养育的好儿子!”毛泽东肃然回答这位英雄母亲:
    “也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几天后,张广生参谋长和冯玉庆指导员也分别在战斗中牺牲。
    他们和龙世昌一样,都没有留下遗体。
    这几个指挥员中,只有第一叁五团第六连连长万福来是站着走下阵地的。而且他也带着
战伤──一枚两寸来长的弹片嵌进了他的嘴,下阵地时满嘴是血,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后来,留下了一道露风露齿的豁口。
    直到今天,万福来老人还用这张露风露齿的豁嘴向人们叙说着那场悲壮的战斗,叙说着
自己那位忠勇的士兵,英雄的战友。
    直到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第十五军第一叁五团第六连第六班还保留着老班长黄继
光的铺位──尽管他只当了不到半个小时的班长。
    第六班的战士们每天都轮流为他们的老班长细心地整理内务。
    就象他还活着一样。
    他确实活着!
    第一叁五团第六连每天点名的时候,第一个名字就是:
    “黄继光!”
    听到这个名字时,全连官兵脚跟“哗”的一靠,大声应答:
    “到!”
    就象滚过一阵雷。

    ──他们都是黄继光。


    在 1998 年长江抗洪期间,笔者从电视屏幕上看见他们出现在洪湖、九江的大堤上。
    那是一面旗帜:
    “黄继光生前所在连”
    在这面旗帜下嗷叫奔跑的,是一群满身泥水光着脊梁的男儿。
    ──他们都是黄继光。
    笔者当时非常骄傲地大声对周围的人断言:
    “洪湖、九江,从此无忧!”



上甘岭,血与火中几度沐浴


    然而,在 1952 年 10 月 19 日的上甘岭战区,这场战事并没有象我们在电影中看
到的那样,就在红旗插上山头的那时那刻胜利结束。
    敌人的劲头并没有被崔建功这拼尽全力的一巴掌煽将下来。
    他还是低估了范佛里特这个老行伍。
    20 日凌晨 5 时,第四十五师将 597。9 高地 12 个阵地悉数夺回不过一个多小时,30 架
B…29 轰炸机铺天盖地地扑向上甘岭前的这两个小山包,又是一次地毯式狂轰滥炸。
    紧接着就是 16 个炮兵营近 300 门大炮持续一个多小时的猛轰。
    这一次,冲上山头的部队连构筑工事的时间都没有争取到。
    美步兵第七师第十七团和韩军第十七团部队数百名士兵又向潮水一般地冲来,与第四十
五师守备分队来来回回地杀成一团。两个高地在累计打退“联合国军”40 多次冲锋后,因
伤亡过大,无法补充,开始失去后劲,渐成招架之势。
    战至黄昏,除 597。9 高地西北山梁的 4 个阵地外,其余阵地再次沦入“联合国军”之手。
守备分队再次被迫退守坑道。
    范佛里特再次得势得手。
    冲上阵地的美韩军官兵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
    这也难怪,因为这在他们看来,是一场苦役的解脱。
    真的解脱了吗?
    第四十五师官兵们看着美韩官兵在山上欢呼,气得咬牙切齿。
    妈那个×,美国佬骑在咱脖子上拉屎啦!
    骂归骂,但这会儿崔建功确实有点没脾气了。
    他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实施这种规模的反击了。
    他的手中,已经没有一个完整的营了。
    从 14 日开始作战,敌人白天进攻,表面阵地部分或全部失守 7 次,第四十五师组织夜
间反击亦有 7 次,其中 3 次全部恢复阵地,4 次局部恢复阵地。第四十五师投入了能够机动
出来的 21 个步兵连,这 21 个连队全部消耗在这两个不足 4 平方公里的高地上。上阵地时,
这些连队少则 140 余人,多则 210 多人,到了 20 日,能够站着的人数却只有这样一些不太
准确的粗略数据:
    第一叁叁团:除第四连、第六连外,其余 7 个连队全部投入战斗,大都伤亡过半,其中
第一连、第叁连、第九连仅剩 16 人。
    第一叁四团:第一连、第二连、第叁连至 17 日全部加起来就只剩 30 余人,后第一连、
第叁连各补充 110 人;第四连剩下 19 人;第五连除连长、政治指导员外,一个人也没剩下;

第六连至 20 日剩下 8 人;第七连一个也没剩下;第八连剩 16 人,后补入 145 人;第九连一
个也没剩下。
    第一叁五团:战至 19 日,第一营全营只剩下 70 余人,后补入 75 人;第四连伤亡过半;
第五连剩 20 人,后补入 60 人;第六连剩 30 余人;第七连剩 11 人;第八连剩 20 余人,后
补入 60 余人;第九连剩 30 余人。
    各营机炮连战斗时配属各连,伤亡不详。
    ……
    全师累计伤亡数字是 3200 余人。
    这个数字意味着第四十五师大部分步兵连队已消耗殆尽。
    仅仅 7 天,在两个不足 4 平方公里的小山包上,竟差不多拼光了一个满员步兵
师!这个情况,从第叁兵团司令部,到志愿军总部,都结结实实地感到了震惊。
    “联合国军”的伤亡也很惊人。
    从 14 日至 20 日,美步兵第七师和韩军第二师累计投入 7 个步兵团共 17 个步兵营,其
中美步兵第七师除一个步兵营未动用外,先后投入 8 个步兵营,而且全部都补充过 2 至 3
次;韩军第二师也先后投入 4 个团。
    有一个美国随军记者报道,一个美军连队在点名时,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
兵。
    一位被志愿军俘虏的韩军第十七团士兵说:
    “我们火力连上去接防时,听说换的是美军一个连,可我们看见从阵地上下来的不到
30 个人,只背了 5 支枪。一半人没有帽子,蓬头散发,满身是泥,简直不像个人样,其中 4
个人抬着具尸体。一发炮弹落下来,在老远的地方爆炸了,可他们扔下担架就没命地跑。”
    “联合国军”两个师的累计伤亡已达 7000 余人。
    然而,由于“联合国军”在绝对制空权保障下的良好的机动能力,由于韩国军队已经建
立了相当完备的预备兵员动员体制,其后备兵员补充非常及时迅速,致使崔建功竭尽全师力
量想奠定胜局的“最后一击”虽然予当面之敌以重大杀伤,却没有实现“把敌人打下去”的
预期目的。
    这时的“联合国军”──尤其是韩军,已远非战争初期可比。
    此后,崔建功只能以连排规模的小型反击与敌人周旋了。
    第四十五师,已成强弩之末。



坑道战,这可是个新包装的老法宝!


    “部队打得很苦,但是很顽强!”
    两眼充满血丝的崔建功师长对赶到第四十五师前指的周发田副军长和张蕴钰参谋长汇
报战况,“一个连队下来只剩几个人,他们还向你请战!你问他们伤亡多少,他们总是说‘首
长,你下命令吧!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这是事实,这几天,一两个人坚守阵地把成连成排的敌人打下去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了。就是崔建功自己,也是 7 天 7 夜没离开过作战室。昨天部队反击成功,刚出坑道放松一
下,就差一点就晕厥过去,现在连上厕所都得有人扶。
    问题是现在要给一个阵地凑齐一两个人也不容易了。
    作战科长宋新安也算是叁八式的老兵了,但一向军首长汇报到具体战况时也不由地声泪
俱下:

  “阵地表面已经没有工事了,每天敌人都要打十几甚至几十万发炮弹,同志们只能从一
个弹坑跃到另一个弹坑,利用炮弹的自然散布规律来躲避炮弹。炮弹密集了,这些老经验也
不管用了。有些同志上了阵地,一排炮弹打来,负了轻伤;再来一排炮弹,又变成了重伤;
再来一排炮,就……就牺牲在阵地上了!”
    宋新安说不下去了。
    周发田、张蕴钰面色铁青,心里却翻江倒海,痛惜不已。
    都是自己的兵,昨天还活蹦乱跳,今天却长眠九泉,能不痛心?
    然而他们是上级首长,不能跟着哭。
  “咱们第十五军的人流血不流泪!而且现在也不是哭的时候。大家不能只看到伤亡,要
看到伤亡的意义;不能只看到我们的伤亡,还要看到敌人的伤亡。”张蕴钰参谋长既是安慰
又是提醒。
  “你们是指挥员,参谋人员,在战场上不能老讲这些。老听这些,这仗还怎么打?现在
需要考虑的是怎么把这仗打下去!”
    周发田副军长也红着眼对大家说。
    冷静下来,大家开始反思指挥上的失误。
    “我们太急躁了,总想一巴掌把敌人煽下去,兵力也使用过多。”
    崔建功检讨说。
  “也不全怪你们,我们军里对长期作战的准备也不足,彭总在总结第五次战役时就说过,
战场工作的失误不同于其他工作的失误,这是要以战士们的生命和鲜血为代价的。我们不能
让这么好的战士白白牺牲,就要是牺牲也要牺牲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我看我们现在不光要跟
敌人‘斗志’,还要‘斗法’!”张蕴钰对大家说。
    崔建功很佩服这位学识渊博的参谋长,淮海大战会攻黄维兵团的关健时刻,就是这位参
谋长概括总结了战士们创造出来的经验,提出“以沟对沟”的对壕作业战术,不仅大大减少
了部队的伤亡,而且保证了部队隐蔽接敌,发起突然攻击,一举拿下黄维兵团的前沿阵地小
张庄,曾得到了刘陈邓首长的表扬。
    想到这里崔建功头脑中突然掠过一道闪电:
    那会儿能用对壕作业,现在为什么不能充分利用坑道呢?
    “和范佛里特打炮战拼消耗,这仗咱们打不起哟!”
    说来可能有人不信,在这 7 天 7 夜里,道德洞第十五军军前指的秦基伟压根儿就没睡过
一秒种,守在电话机旁,神经高度紧张。心里随着前线报来的战况翻来覆去的折跟斗,一会
前边报来的上去了,心中当然一喜;一会又报来又被敌人反下来了,心又往下一沉。
    彻夜不眠,一直在思考:这回美国鬼子真跟咱玩开了“人海战术”,这个仗该怎么打?
有没有什么既能多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又能有效地保存自己有生力量的办法呢?
    21 日上午,从第四十五师前指返回的周发田、张蕴钰也提到了第四十五师伤亡惨重难
以再进行拉锯反击的情况。大家都认为:现在把敌人从表面阵地反下去易,要坚守住表面阵
地却很难。敌人炮火这样猛烈,成连成营羊群式的连续进攻,后续部队又不断地向前运动,
很显然是下了决心花了血本的,不能幻想一两个反击就能把敌人给打趴下。
    小山头上打大仗,现在这场战斗已经发展成战役规模了。
  “军长,部队在反击运动中伤亡太大,坚持表面阵地伤亡更大,我看最好的的办法还是
暂时转入坑道斗争。这样可以避敌所长,又可扬我之长。白天钻洞,晚上打仗,以小分队袭
击占我表面阵地的敌人,消耗与疲惫敌人,创造条件实施决定性反击,收复表面阵地。”
    张蕴钰说出了在心中熟筹的想法。
    “我和谷政委也是这个考虑,大家看呢?”
    秦基伟刚跟从国内赶回来的军政治委员谷景生商量过。

    大家都同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