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人格-荣格-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川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神话人格—荣格
西方智哲人格丛书
神话人格——荣 格 冯川著
目 录
序言…………………………………………………………………1…
荣格的生平………………………………………………………1…4
一、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4
二、命中注定的选择…………………………………………2…1
三、职业生涯和学者地位的奠定……………………………2…5
四、与弗洛伊德的恩怨………………………………………3…8
荣格的思想………………………………………………………5…1
2荣格:神话人格
一、深海下的海床……………………………………………5…1
二、原型与原始意象…………………………………………6…0
三、“个性化”之路…………………………………………7…1
四、心理的超越功能…………………………………………8…0
五、人及其象征………………………………………………8…6
荣格的方法………………………………………………………9…7
一、两种不同的释梦方法……………………………………9…8
二、“蟹梦”意味着什么?…………………………………1…07
三、放大与比较……………………………………………1…14
四、现象学吗?……………………………………………1…20
荣格的先驱………………………………………………………1…34
一、集体无意识与阿赖耶识………………………………1…35
二、荣格与尼采……………………………………………1…40
荣格与中国传统文化…………………………………………1…50
一、人的潜能的实现………………………………………1…51
二、梦的预言与应验………………………………………1…58
荣格与西方当代思潮…………………………………………1…67
一、精神分析的语言学转向………………………………1…67
二、荣格与后结构主义……………………………………1…74
三、荣格与当代阐释学……………………………………1…81
四、荣格的后现代意义……………………………………1…93
荣格的世界性地位与影响……………………………………1…97
目 录3
一、“埃拉诺斯”的精神会餐………………………………1…97
二、若干当事人的回忆……………………………………2…02
三、荣格的世界性声誉……………………………………2…08
序 言xuyan
一位在本世纪享有巨大声誉,无论在什么意义上都堪称功成名就的伟人,竟然用《回忆。 梦。 反思》作为书名来传记自己的一生,这不免令人感到有一些沮丧和吃惊。 如果个人的生命价值真像他暗示的那样取决于内心世界的充实而不取决于现实生活中的成功,那么人们应该怎样去对他作出身份和地位的判断呢?即将结束的二十世纪为人们提供了那样多的成功机会和就业领域,而他却至今难以被确定为严格意义上的医生、科学家、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这会不会正是因为他注重内心生活的完整更甚于外部世界的破碎呢?
当一个人把他的兴趣更多地从外部生活转向了内心世界,并试图通过阐释“心理”的种种象征而赋予人生以意义时,我
2荣格:神话人格
们能够因为他曾经当过医生,从事过科学研究、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写作过各种各样的著作和文章,就把他定位为医生、科学家、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和现代意义上的哲学家与思想家吗?
这里,我并不是要给读者造成一种印象,仿佛我们面前的这位伟人是一位“古代”意义上的圣哲或先知——他醉心于神话、艺术、宗教,执著于一切精神产物和神秘象征的“文本”
阐释,始终不懈地致力于透析梦的预兆以及梦中包含的启示。尽管某些西方学者认为他基本上就是这样一种德性,我还是更宁愿和那些思想较为开放的传记作者一道,把他视为二十世纪最值得注意的精神现象之一,看看他究竟能否给我们以某些有益的启迪。毫无疑问,从职业上看,荣格首先是一名医生。 但作为医生,他的确与其他医生大异其趣。 这倒不是因为他并非一般的内科医生、外科医生而是一位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医生,而是因为他根本不像大多数医生那样对医学问题持一种“科学的”
、“唯物的”态度。 例如,他居然不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终结,甚至断言死后的情形至今仍然未知——“死亡以后的‘科学’证据在哲学上根本是不可能的。对这种事情我们其实什么也不知道。”
(《人生诸阶段》)他认为对那些因死亡逼近而感到人生没有意义的人来说,相信灵魂不朽、相信死亡以后生命仍然存在比不相信要好一些;他认为信仰使人的生活变得充实,因此即使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考虑,有信仰也比没有信仰要好一些。 对被迫处在死亡恐惧中的人们,他提倡以一种更能适合自己的解释去消除生命在死亡威胁下可能给人
序 言3
带来的毫无意义感。站在医生的立场,从治疗的角度考虑,他居然认为宗教信仰是符合心理卫生的:“作为医生,我认为从死亡中发现一种能够为之努力的目标是符合‘卫生’的;反之,在死亡面前退缩则是不健康、不正常的;它使我们的后半生完全失去了目的。 我因此认为拥有一个超世俗指向的宗教,从心理卫生的观点来看显然是合理的、可取的。 当我住在一间房子里,心里却知道它在两周内就要塌下来砸在我的头上,我所有的生命功能便会因为这一想法而受到损害;但如果我感到自己是安全的,我就能正常而舒适地居住在里面。因此,从心理治疗的立场,把死亡看成是一种转换,看成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其范围和延续均在我们的认识能力之外,我认为是可取的。”
(同上,p21)这哪里还像一个医生,哪里还像一个相信科学、相信生命是一种“蛋白质现象”的人说的话。 这倒像一个用廉价谎言,用精神鸦片欺骗和麻醉病人的江湖郎中。 ——但这些话中真的就一点深刻的智慧也没有吗?
同样,我们也不能把荣格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精神分析学家。 一般的精神分析学家通常都把自己对病人的帮助理解为帮助他人“适应”现实、“适应”外部世界。 他们认为他们的职责就是通过分析病人的深层心理,找出其不能与外界和谐的隐秘原因,并通过使病人最终摆脱这些梦魇的纠缠而走向对外部世界的顺从和适应。 但荣格心理学却抱着与此完全不同的宗旨。 在荣格心理学中,精神分析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达到精神的综合;这种综合只有在病人的心理取向从外部价值的执著,返回到内在价值的追求时才能实现。 心理治疗
4荣格:神话人格
不能着眼于“向现实认同”而压抑自己的内在需求,相反它必须同时也接纳和吸收来自精神深处的“他性”
(theother)
,并经常与我们内心深处的“声音”作相互理解的对话。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为了适应当前的现实而压抑那些一直是生命根本的需求,不能为了适应现实而使自己陷入精神的单一、枯竭、分裂和破碎。 在心理治疗中,荣格一直着眼于这样一条宗旨,那就是帮助病人摆脱囿于外部世界而不能回归精神故乡和重建精神家园的处境。 在对梦、幻觉和各种“症状”的重视中,荣格最终是要病人通过对“自性”
(theself)
的阐释,达到完整的自我认识并由此而把握住人生的意义。 可见,作为特殊意义上的精神治疗者和“现代先知”
,荣格与一般的精神分析学家是大异其趣的。但如果我们以为荣格的意义就仅限于开创了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心理学学派,我们就大大限制了自己的眼界和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荣格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医学心理学的领域而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等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作为二十世纪的一位思想先驱,荣格对现代和后现代文化的影响,至今还没有被众多研究者们所穷尽。 举例来说,当六十年代西方结构主义思潮盛行的时候,不少人曾把荣格视为结构主义的先驱;但后来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出现时,人们又颇为困惑地发觉:荣格对“理论体系”的坚决反对,以及通过“语词联想”
(wordsasociation)
、“放大”
(amplification)等方式对梦、幻觉、象征所作的自由而开放的解释,竟与德里达“延宕”
(defer)
、“扩散”
(disemination)
、“增补”
(suple-
序 言5
meant)等说法有某种内在的联系,那么,德里达在阐述自己思想的时候,会不会也从荣格那里受到过某些启发呢?更奇怪的是,如果把梦、幻觉、象征等视为“自性”这位隐匿的作者写出来的“文本”
,那么荣格对这些文本所作的阐释,在方法上竟能够为当代阐释学提供非常有意义的借鉴。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荣格的意义还远远没有穷尽。 大约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思想僵化的人便认为荣格的学说难以“从技术上”
作学科“定位”
,而试图抹煞荣格在二十世纪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突出贡献。荣格的难以“定位”
从下面这一事实可以看得十分清楚:1986年(荣格逝世后二十五年)
,“荣格与人文学科大会”在纽约召开。 这次会议的宗旨是重新估价荣格在现代思想文化中发挥的卓越而有争议的作用,重点是确定其对人文学科的阐释方法所作的特殊贡献。 同时,这次会议力图把荣格放在当代思想的背景中,对这位了不起的思想家作所谓“后荣格式读解”
(post-Jungianreading)。而其特殊背景之一,则是由于后结构主义在语言和文本等问题上提出了有力的挑战。这样,这次会议和由这次会议引发的“后荣格式读解”
,便成为对后现代文化和后精神分析学时代的一次展望。这一展望接触到众多问题,恰恰说明了荣格思想的丰富和驳杂。 从纽约大学的卡林。 巴纳比(KarinBarnaby)博士和霍夫斯塔拉大学的佩莱格里诺。 达西尔诺(Pe1egrinoD-Acierno)
教授合编的大会论文集可以看出,在这次大会上,人们从神话、宗教、人类学、哲学、文化、文学、历史、艺术、妇女等众多问题上,在后现代主义的背景中,讨论了荣
6荣格:神话人格
格对文化阐释学的贡献。 讨论中人们特别提到了玛丽-路易丝。 冯。 弗兰茨(Marie-LouisevonFranz)
1972年在《荣格:他的神话与我们的时代》中说过的一段话。 这段话指出:
荣格的工作囊括了如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