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书屋2004-12 >

第6章

书屋2004-12-第6章

小说: 书屋2004-1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簟薄庑┎唤嗖谎挪患淖盅壑猓梢杂米魅嗣暮鹤稚杏腥Ф喔觥5萃臣疲贝嗣米肿畛<娜粗挥兴陌倮锤觯纭坝ⅰ薄ⅰ懊鳌薄ⅰ爸尽薄ⅰ坝隆薄ⅰ胺肌薄ⅰ盎薄ⅰ靶恪薄ⅰ袄觥薄ⅰ懊贰薄ⅰ袄肌薄ⅰ敖稹薄ⅰ坝瘛薄ⅰ按骸薄ⅰ扒铩薄ⅰ罢洹薄ⅰ笆纭薄谜馑陌倮锤鲆逖乓裘赖暮鹤指约好恼剂巳丝诘慕俜种攀A硪蛔柿纤担磺灏倭阄甯龀S米志透哺橇怂臣菩彰陌俜种攀拧K裕美淦ё肿魅嗣乃悸匪剖嵌恰U缧词灰擞蒙势У湟谎∶仓荒茉诔S煤鹤掷铮ζ街屑妗⑶擅钭楹稀⒊銎嬷剖ぁ玻丁场>菹ぃ逃俊⒐矣镂攀种贫ā度嗣米直怼罚岳淦ё旨吧旃肿纸型#馕抟墒潜匾佟2还灿杏镅晕淖盅Ъ冶硎炯峋龇炊园讶嗣米窒拗圃谌灏俑龀S米址段冢χ魍黄埔煌蛄角ё帧5刚庵皇且患抑裕灰跋斓饺嗣娣兜淖詈缶霾摺�
  今天,禁取单名(一个字的名)、倡用双名(两个字的名),其必要性显而易见。如果人名用字为三千个,像“李”、“王”、“张”这样分别占到全国人口百分之七以上,即各自拥有上亿人口的超级大姓,如果人人取单名,则三千个单名就要供一亿人使用,平均分配下来,每一个单名都要被三万三千人共用(33,000≈100,000,000÷3000)。如果人人取双名,则可有九百万个双名(3000×3000)供一亿人使用,平均分配下来,每一个双名只被十一人共用(11≈100,000,000÷[3000×3000])。二者的重名率相差三千倍!
  古人曾以单名为时尚。《春秋公羊传》云,“讥二名,二名非礼也”。王莽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所以,三国人物多单名,也多重名。有人统计,《三国演义》一书中出现的同名同姓的人物就有十八对(组)之多,如“曹节”一为曹操的曾祖父,二为宦官,十常侍之一。“李丰”,一为魏国大臣,密谋诛司马师,事败被杀,二为蜀国大臣,李严之子,三为袁术部将,后被曹军所杀。大概也是嫌二名(双名)非礼、拗口,《水经注》的作者,北魏的郦道元,就一再被人简化为郦元。直到苏轼《石钟山记》,还在“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可见单名之尚源远流长。好在西晋以后,双名渐起。但唐宋两代人名,仍以单名居多。直到明代中期以后,双名才逐渐多于单名,成为主流。但字辈谱〔7〕的盛行,即姓名中嵌入特定的字作为辈分的标志,又使同姓同辈人的双名无异于单名。而且,单名至今仍有魅力(魅惑之力)。笔者自己,父母赐双名,用到成年,自拟笔名,竟鬼使神差,弃双从单。如今“毛翰”上网,启动搜索程序,虽小姓寡民,还是不时遭遇重名者,如南宋汉阳太守毛翰,与诗人杨诚斋连襟,在下每见此公名讳,心里总有些怪怪的,不知前世是否与之有瓜葛?
  然而,拒单名,倡双名,双名的重名率比单名的低三千倍,我们却并不能因此进一步倡导三字名(加上单姓,即四个字的姓名),尽管三字名的重名率比双名的又要低三千倍。为什么不能倡导三字名?因为决不会有超过“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的人群响应。为什么人们不响应?一言以蔽之:文化使然。
  中国人认同单名和双名,抵制更长的名字,这决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什么固执保守。单名两个字,双名三个字,音节简短,明快,响亮,圆润,利落,叫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积淀在其中的民族审美心理或语言美感,不易作科学分析,却不难以直觉悟之。
  君不见,中国的地名,除了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的译名之外,也多两字名、三字名,如“黄河”、“长江”、“松花江”、“泰山”、“黄山”、“昆仑山”、“巢湖”、“太湖”、“洞庭湖”、“枣庄”、“周庄”、“石家庄”、“珠海”、“南海”、“什刹海”、“金门”、“厦门”、“朝天门”、“兰屿”、“绿岛”、“钓鱼岛”……
  中国神仙的取名,也与凡间人物一般无异,如“伏羲”、“后羿”、“赵公明”、“彭祖”、“钟馗”、“吕洞宾”、“吴刚”、“王乔”、“丁令威”。至于“太上老君”、“托塔天王”、“赤脚大仙”、“齐天大圣”,那都不是姓名,而是别称、雅号,相当于人间的“五柳先生”、“青莲居士”、“少陵野老”。
  还有,中国人还总爱把一些冗长的名词加以简缩,如“人大”、“政协”、“海基会”、“青啤”、“二汽”、“亚运村”、“修宪”、“反腐”、“体改委”等等,甚至宁可简化到可能造成歧义或莫明其妙的程度。如“血防站”,乍一见其招牌,谁能猜出那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站呢?笔者初到“文联”大院,见“作协”、“音协”、“美协”、“舞协”……之外,还有“杂协”,以为那是作家、音乐家、美术家、舞蹈家等以外的杂七杂八无类可归者的聚会之所,后经人一番嗤笑才明白,那居然是杂技家协会。
  中国的格律诗,从《诗经》的四言体,发展到五言体、七言体,诗句就不再延长了,定型了,凝固了。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人籁乎,天籁乎,学语孩童诵之,即母乳般亲切可口。偶有延长诗句的实验,如元代天目山僧人明本的九言体《梅花诗》:“昨夜东风吹折中林梢,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坳。野树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虽文字浅显,仍不免聱牙,绝少有作者仿制、读者传诵。这大概就像中国人的姓名,从最初的一个字,发展到两个字三个字,是不肯进一步发展到四个字的。想来,四言诗即相当于上古的无姓单名,如“尧”、“舜”、“禹”,五言诗即相当于西周以后的单姓单名,如“姬发”、“嬴政”,七言诗则相当于两晋以后逐渐兴起的单姓双名,如“刘义隆”、“萧道成”、“陈霸先”。
  汉人复姓改单姓的也屡见不鲜,如“高车”、“高堂”、“高阳”、“高陵”等均改为“高”,“卢蒲”改为“卢”,“司马”则改为“司”或“马”或“冯”。
  可见,对一个崇尚简洁、惯于简化的民族,试图倒行逆施,倡导“去简就繁”的多字名,是多么的不现实!而像“田中慧子”、“王容海川”、“江三木罗”、“奥古辜耶”〔8〕之类,只能是出于个别人的一时偏好或怪癖,视为“搞笑”、“搞怪”,成为人们逗趣、解闷的谈资,绝不可能有多少人响应。还因为它带着化外番邦的印记,自然也受到中华文明的蔑视、反感和抵制。
  那么,中国人同姓同名太多的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吗?
  办法当然还是有的!而且有一个现成的办法,那就是回归传统,恢复祖制,姓名之外,另取字、号,将“姓”、“名”、“字”三者并用,或者将“姓”、“名”、“字”、“号”四者并用。
  “姓”、“名”之外,另取“字”,这是中国人固有的文化传统。“字”,也叫“表字”。在周代,男子满二十岁要举行加冠仪式,加冠后须根据本名涵义,另立别名,即所谓“字”。女子则在十五岁订婚许嫁之时,将头发盘起,加上簪子,并且取字。这是《礼记·曲礼》规定的:“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嫁则十五而笄。”“字”因此也引申为女子订婚许嫁。未许嫁,即所谓待字闺中。汉代以后,男子称字已非常普遍,如曹操字孟德,刘备字玄德,诸葛亮字孔明;女子称字也很常见,如蔡琰字文姬,苏蕙字若兰,薛涛字洪度。
  直到民国,成名人物还大多有表字,如蔡元培字鹤卿,冯玉祥字焕章,李大钊字守常,汪精卫字兆铭。近年有几部关于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政治风云的电影大片,凡重要人物出场,便打出字幕,如“朱德,字玉阶,时任……”“张治中,字文白,时任……”“李宗仁,字德邻,时任……”剧中人物对白亦多以表字相称,便平添一种历史正剧的庄重感。但不知何故,这一沿袭了两千多年,异族统治不曾禁绝、帝制终结不曾终结、试图“打倒孔家店”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也不曾破坏的文化传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竟会在中国大陆戛然而止,仿佛一夜间就被国人抛弃了、遗忘了。余生也不算太晚,在填写过的无数表格里,“姓名”栏后,有过“曾用名”、“别名”、“笔名”甚至“网名”,却从未见过“表字”一栏。今天,如果你问及一个大学生的台甫(表字),他没准会瞪大眼睛看你,像看一件出土文物。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人重名重姓的问题,一个行之有效的,相信是惟一能被广泛接受的方案,正是恢复表字,使之与姓、名并用。
  姓、名、字三者并用,其降低同名率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例如,《中国人名大辞典》里有三位李纲,一查其字,则唐代李纲字文纪,宋代李纲字伯纪,明代李纲字廷张,区分得清清楚楚;《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有三位“王翰”,盛唐王翰字子羽,明初王翰字时举,明初另一王翰字用文,一名各表,完全不必有混淆之虞。有趣的是,不仅人间社会,花鸟世界里竟也有同姓同名不同字的呢!鸟中杜鹃,字子规、布谷,而花中杜鹃,别署映山红。
  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拥有一个如“白居易·乐天”、“王安石·介甫”这样的名字,重名现象便会急剧减少。按照数学上的排列原理,以人名用字为三千字计算,如果采用双名加双字的“四字名”,中国人的人名总数可以达到3000×3000×3000×3000,即八十一万亿个,这已经足够现在的十几亿中国人和海外华人选用的了。也就是说,由于每个人名多用了两个字的“表字”,同名率可减少到现在的九百万分之一!即使是像“李”、“王”、“张”这样的拥有上亿人口的超级大姓,人们取“名、字”时,也都会有多达八十万种的四字搭配供其选择!
  感谢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现成的、而且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方案!
  采用这一方案,我们将拥有极为丰富的“名”、“字”资源。其丰富的程度,远远高于一个城市与其实际需要之比的电话号码资源。例如北京市的电话号码为八位数,其常住人口已达一千余万,其电话装机门数应在几百万,即七位数,二者只相差一个数量级。而双名加双字的“名”、“字”资源在十四位数,最大姓氏的人口也在一亿上下,八九位数,二者相差五六个数量级。(电话号码与姓名还有许多可比之处:例如,区号相当于姓氏。北京区号“010”,相当于“王”姓,最是显贵;上海区号“021”,相当于“李”姓,最具人气。)
  如果中国实行“无同名”政策,像日本等国家已经实行的那样〔9〕,那么,每一个中国人及海外华人都可以拥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在全中国全世界都独一无二的“名字”,就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电话号码、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号码、独一无二的银行账号、独一无二的E-mail地址一样。在今天这个检索极为方便省力的电脑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