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一至四册)-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隋炀帝督大军猛攻辽阳城,得洛阳告急书,大惧,连夜退兵,军用物资,全部放弃。命令大将宇文述、屈突(姓)通、来护儿等分路攻杨玄感。杨玄感兵败,向西逃奔,在路上自杀。
杨玄感走必败的道路,起兵时已经决定了败局。民众踊跃从军,两个月便聚众至十万人,这种极端厌弃隋朝的表示,也决定了隋朝的败局。隋炀帝反以为自己得胜了,回到洛阳,大杀示威。他对臣下说,杨玄感一声号召,便聚众十万,更证明天下人不要多,人多盗也多,不杀个干净,怎能惩戒别人。他以治杨党为名,杀三万余人,流放六千余人。杨玄感曾开仓赈济百姓,凡取米的人都被隋炀帝坑杀。经过这次大屠杀,他认为又可以出兵侵高丽。
第三次 侵略战争
六一四年,隋炀帝到涿郡,下诏征天下兵。当时国内已乱,诸郡多留兵不发,在路上的兵士也纷纷逃亡,兵数比六一三年少得多。他自己驻辽西怀远镇(辽宁北镇县境),不敢渡辽河东进了。来护儿军战胜,将进攻平壤,高丽民众已经困弊不堪,国王高元只好派遣使者来讲和。隋炀帝算是获得战果,率军回洛阳。他要求高元亲身来会见,高元当然不听,气得他令诸将准备行装,谋第四次出师。
他是不能在一个地方安居一时的。六一五年,到北边游玩,被突厥围困,他不得已以不再侵高丽为条件,悬赏格招募救兵。解围后回到洛阳,在街道上看见行人往来很热闹,对从官们说,还大有人在!意思是说,往年治杨党,杀人太少。他否认赏格,并且又要发动侵高丽的战争,这个失信行为使将士们愤怨,对他丧失信心。
隋炀帝仇视民众,是死不悔罪的民贼;一心好战,是众叛亲离的独夫。《隋书》论隋炀帝侵高丽事说:“内恃富强,外思广地,以骄取怨,以怒兴师,若此而不亡,自古未闻之也”。封建朝廷当它富强的时候,往往用兵力向外扩地,但也未必一定会亡国。隋炀帝这样做,却非亡国不可,因为他的狂暴行为使他成为一个十足完全的民贼,不折不扣的独夫,独夫民贼决不能逃避人民的惩罚。
隋文帝统治时期,民众辛勤地积累起来的财富,被隋炀帝用游玩、扩张、侵略三种形式,迫不及待地加以消耗,特别是三次侵略战争,民众死亡流离,实在不能再有所容忍。要摧毁这个残暴统治,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农民大起义。
第四节 隋末农民大起义
农民要推翻一个朝廷,重要条件之一,是在几乎是同一的时期内普遍地展开武装斗争,使得原来的统治机构应接不暇,力量消散,逐渐陷入瘫痪状态,然后有强者(不一定是起义者)出来取而代之。不过,这种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动是很困难的。隋炀帝三次攻高丽,在全国范围内连年征发兵士和夫役,每一个劳动民众穷困以外再加上死亡的威胁,有些人为求免于死亡,甚至自断手、足,称为福手、福足。暴政惨毒到这样的地步,大规模起义也就蓬勃地发动起来。
农民起义,只要求(一)推翻旧统治建立起较好的新统治;(二)恢复和平与统一,得以安守乡土,进行生产。要满足这些要求,并不需要什么明确的答案,因之,各式各样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加入农民队伍,取得领导权,成为起义军的首领,大体上,起义军首领有两种:一是代表起义要求的农民领袖;二是不讲纪律,从事攻掠的草莽雄豪。他们在行动上表现出很大的复杂性,但是,只要以反抗旧统治为号召,并且得到一部分民众的追随,不论那些首领把起义军领导成什么模样,都应是农民起义运动中的产物。
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旧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乘机分裂出来,反对旧统治者,更反对农民起义,割据土地,自成一种势力。农民起义的成败,取决于旧统治者、割据者、农民起义军三种势力斗争的结果。一般他说,农民起义,起初总是分散在各地区,自然带着地方性。这是发动时期的现象,其主要特征是对抗旧统治的进攻,其次是地方性兼并。斗争的结果,有些起义军突破地方性的局限,转为全国性的斗争,这是兼并时期的现象,其主要特征是基本上完成了本地区的兼并,为求得全国的统一,消灭其他起义军和割据势力。隋末农民大起义,产生了许多起义军,但都不曾脱离发动时期的局限状态。这是因为具有若干优越条件的唐朝,利用隋的旧统治,成立唐的新统治,不待起义军转入兼并时期,它却以强者的姿态进行兼并,消灭各种起义军和割据者。既然没有一个起义军首领能够实现农民的要求,唐朝的成功,起着缩短兼并过程的作用,也就有合于民众的需要了。
一 发动时期
甲 农民起义
隋炀帝自六○四年即位时开始,连年游玩和扩张,到六○九年击破吐谷浑,设西海、河源等四郡,算是他诸事顺利,志得意满的时候,另方面,却是广大民众遭受暴政,难以忍耐的时候。六一○年(大业六年)夏历正月初一日,拂晓前有壮士数十人,白衣白冠,焚香持花,自称弥勒佛,进入建国门(端门)。守门官、兵都叩头礼拜。壮士夺取武器,将进入宫内,与齐王杨暕的卫兵互斗,壮士斗败被杀死。佛教说释迦佛衰落,弥勒佛代兴,因之,凡假借弥勒佛出世作号召,都含有反抗旧统治的意义。这数十个壮士的行动,显然是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第一个信号。隋炀帝杀死这数十人,又在洛阳大搜查,连坐千余家,自以为平静无事了。夏历正月十五日,就在端门外大街上举行规模盛大的百戏,供西域人赏玩。六月,雁门(山西代县)豪帅尉文通聚众三千,据莫壁谷。六一一年一月(大业六年十二月)朱崖(广东琼山县)人王万昌起兵反隋。这两处都很快被隋兵击灭,但在同一年(大业六年)里,一北一南继洛阳数十壮士而起兵,显示民众是要走起义的道路了。隋炀帝自恃强大,依然走亡国的道路。
六一一年,隋炀帝征发大量兵士和民夫,准备第一次侵略战争。山东民众受祸尤重,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首先在山东地区爆发起来。
(一)齐郡邹平(山东邹平县)人王薄聚众据长白山(山在山东邹平县),自称知世郎,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劝民众起义。避役民众多往归附。
(二)平原郡(治安乐,山东德县)豪强刘霸道据豆子(音冈gāng山东惠民县境),聚众至十余万人,号称“阿舅”军。《隋书·炀帝纪》于六一三年(大业九年)载“平原李德逸聚众数万,称阿舅贼”。农民起义往往聚散无常,可能刘霸道众散后,李德逸聚众仍沿用“阿舅”名号。
(三)漳南(山东平原县、恩城西北)勇士孙安祖拒绝当兵,被县官笞辱,得同县豪侠窦建德的助力,聚众数百人,入高鸡泊在(漳南县境)中,自称将军。
(四)清河郡鄃县(鄃音舒shū山东夏津县东北)人张金称聚众杀掠。六一六年,攻破平恩县(河北丘县),一天杀男女万余人,又攻破武安(河北武安)、矩鹿(河北钜鹿)、清河(河北清河县)等县。张金称是强盗,杀掠极为残暴。
(五)蓨县(蓨音条tiāo河北景县)人高士达在清河境内聚欢,自称东海公。
(六)窦建德家属被隋官屠杀,窦建德率众二百人逃归高士达。张金称杀孙安祖,孙安祖部属归窦建德,众至万余人。窦建德招收才能,与士卒同甘苦,远近人多来归附。
其余小部起义军,不可计数。隋炀帝派遣都尉、鹰扬等军官,会同郡县官追捕,捕得就杀。这种极凶暴的镇压,对初起的起义军自然是很严重的摧残,但丝毫也不能阻止起义运动的继续高涨。
六一二年,隋大军从辽东败回。六一三年,征发兵役,进行第二次侵略战争。民众厌战,起义运动更加扩大。
(一)社彦冰、王润等攻破平原郡城。取财物后,弃城他去,说明隋还有兵力夺回城池。
(二)灵武郡(治回乐,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豪帅白瑜娑夺取牧地马群,勾结突厥,攻掠陇西(治襄武,甘肃陇西县)一带,号称“奴贼”。隋炀帝派兵镇压,相持连年,不能取胜。
(三)济北郡(治卢,山东茌平县)人韩进洛聚众数万反隋。
(四)济阴郡(治济阴,山东曹县)人孟海公聚众数万,见人说及书史,便加杀戮。
(五)北海郡(治益都,山东益都县)人郭方预聚众三万人,自称卢公,攻破郡城,取财物后弃城他去。
(六)济北郡人甄宝车,聚众万余人,攻夺城邑。
(七)齐郡(治历城,山东济南市)人盂让、王薄等据长白山,有众十余万人。清河郡人张金称、渤海郡(治阳信,山东阳信县)人孙宣雅、平原郡人郝孝德、北海郡人郭方顶、河间郡(治河间,河北河间县)人格谦,各有众数万或十余万人。隋将张须陀率齐郡兵击败王薄、孙宣雅、郝孝德、郭方预等部。起义军受阻,无力占领郡县城。隋朗势力在山东一带仍能立足,并不感到威胁。
隋炀帝正用全力攻高丽辽东城,杨玄感、李密在黎阳(河南浚县)起兵,渡河攻洛阳城,这对隋朝的威胁是严重的。隋炀帝得报,连夜退兵,击败杨玄感。杨玄感的起兵促使起义军进一步发动起来。
(一)余杭郡(治钱唐,浙江余杭县)人刘元进起兵响应杨玄感,三吴子弟逃避兵役,纷纷来归附,不到一月,聚众数万人。
(二)梁郡(治宋城,河南商丘县)人韩相国起兵响应杨玄感,不到一月,聚众至十余万人。杨玄感败后,韩相国被隋官捕杀。
(三)吴郡(治吴,江苏苏州市)人朱燮、晋陵县(江苏常州市)人管崇起兵,袭破隋将赵六儿营,众至十万人。朱燮、管崇推刘元进为天子,占领吴郡。建安等郡豪帅多捕执隋地方官,响应刘元进。刘元进成为江南起义军大首领,隋炀帝派遣大将击败刘元进。又派遣王世充击杀刘元进等,坑杀降兵三万余人。民众愈益愤怒,到处聚众反抗,隋兵无法应付。
(四)豪帅陈瑻等聚众三万攻破信安郡城(广东高要县)。
(五)济阴郡人吴海流、东海郡(治朐山,江苏东海县)人彭孝才聚欢数万人反隋。
(六)梁慧尚聚众四万攻破苍梧郡城(广东封开县封川镇)。
(七)东阳郡(治金华,浙江金华市)人李三儿、向但子聚众万余人反隋。
(八)吕明星率众数千围东郡(治白马,河南滑县)城,被隋将杀死。
(九)唐县(河北唐县)人宋子贤自称弥勒出世,谋起兵,被隋官捕杀,并杀同谋千余家。
(十)扶风郡(治雍,陕西凤翔县)沙门向海明自称弥勒出世,聚众数万人,自称皇帝,被隋将击破。
(十一)杜伏威、辅公祏(音石shí)在淮南聚众,兼并苗海潮、赵破陈等部,击败江都留守派来镇压的隋军,杖伏威势力渐盛。
六一三年以前,民众起义地区在山东。杨玄感反隋后,起义地区扩大到大河南北以及江南、岭南、关中、淮南,局部地区起义转成全国到处起义。隋炀帝采取的对策是,发丁男十万修大兴城(西京),令全国各郡、县和驿站都修城或筑城。又令各郡县城迁移到驿路附近五里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