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

第103章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103章

小说: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了传统思想的一切樊篱。1895年几乎只有谭嗣同持“全盘西化”这类思想, 
  但那一年他遇难后不久,其他维新分子都逐渐接受了他的遗志。有一个科第 
  出身的毕永年马上加入了孙中山一派。梁启超在1898年以前已经声言,称 
  许可以通过代议制度实现“人民政治权威”和“民治”。直到戊戌变法失败 
  以前,他一直相信能自上而下地实现这种民主改革。到1898年底,他在日 
  本东京办了一种报纸。他马上用人民“权利”的字眼代替了仅仅是人民“权 
  威”的字眼,他认为“权利”不能等待着朝廷赐予,“权利只能由每个公民 
                                  ① 
  寸步不让地奋力争取到手”。 梁启超已变成了一位革命家,他是那些年轻 
  士绅的主要代言人;这此青年人因戊戌变法失败而亡命海外,所以他们开始 
  相信传统是一潭死水,必须搞剧烈的政治变革。 
       孙中山认清了有扩大革命运动的机会,并热切期待它的来临。孙中山与 
  梁启超在1899年底合作办了一个反满的报刊,当那一年12月梁启超去檀香 
  山的时候,孙中山给了他一封介绍信,把他介绍给他的哥哥。对孙中山来说, 
  不幸的是,梁启超去檀香山是带了康有为的指示,衔命去执行康有为已于7 
  月建立的保皇会的任务。梁启超被弄得左右两难,一方面是他与康有为及其 
  一切教导的亲密关系和他本人对孙中山潜势力的疑虑,另一方面是他的激进 
  的思想倾向。他试图向孙中山表白:尽管他相信排满思想,但当前最好是追 

① 黄宗智: 《梁启超和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第26、28—30 、60 页。 

… Page 375…

  求有皇帝名义的民众政府的目标;他说,一旦除掉了慈禧太后,皇帝就可以 
  当共和国的总统。 
       现在尚无材料表明孙中山曾答复过他的这一建议。梁启超继续走着摇摆 
  的道路。他写了许许多多东西,参加了檀香山的一个秘密会社以便设法更好 
  地启迪海外华侨的民智,1900年发表演说赞成暗杀行为,甚至迟至1904年 
                                                                 ② 
  10月还称誉俄国的恐怖分子说:“大哉刀剑!圣哉炸弹!”当1900年春义 
  和团运动兴起的时候,保皇会决定乘机救出被囚禁的君主。他们狂热地开始 
  准备一次起事,企图拥立光绪帝在南方成立政府。对孙中山来说,这形势似 
  乎再一次给了他以联合反满力量的机会,而且尽管他对梁启超的幻想已经破 
  灭,他又一次寻求与康有为合作的可能性。但是康有为表现得很冷淡,致使 
  孙中山的努力不见成效。8月份在汉口爆发了一次起事,由唐才常领导,有 
  康有为的支持,但它也被镇压了下去。保皇会此后在流亡状态下继续它的工 
  作,大大地侵害了孙中山在海外华侨中所得到的支持。 
       孙中山重新开始了他的努力。他仍然保有毕永年和史坚如等原来的绅士 
  改革派的支持,他还尽量同下述这样一些人合作共事:例如广州的绅士、华 
  中和华南的秘密会党、李鸿章及其他大员,以及象香港总督,甚至象菲律宾 
  的叛乱分子这些外国人。虽然所有这些努力都远不足以达到他们的目标,而 
  且有些努力很不切实际,迹近幻想,但它们仍使北京当局感到震惊。孙中山 
  全力以赴的努力,是与义和团起事、外国的入侵以及康梁所支持的汉口举事 
  同时交错着进行的。清政府被所有它的敌人可能结成联盟的前景所震惊,更 
  因它的上层阶级正开始同情叛乱分子而感到苦恼,所以被迫实行一些比先前 
  设想的更剧烈得多的改革。因此,孙中山旋风似的革命活动的间接结果要远 
  远大于它的直接结果。 
       直接结果是微不足道的。1900年年中,孙中山弄到了足够的支持,使他 
  敢于发动另一次起事。他再次想夺取广州,但这次他决定首先在东面开始进 
  行这场战役,即在惠州建立行动基地,然后向广州前进。在其他方面,这次 
  举事倒很象 1895年的那一次:参加者主要是秘密会党的成员,也有许多中 
  国基督教徒(可能有百分之三十是孙中山原来的人马),以及一小批日本人 
  和西洋人;战略是用一支小部队发动一场大起义;最大的障碍是如何获得武 
  器并把它们运进内地交给战士;一再推延起义日期和更改起义计划使行动走 
  漏了风声,从而使政府有时间从容准备对付这次起义。在10月份开始打响 
  的战斗后的两个星期内,清政府就已占了上风。几天以后孙中山下令解散革 
  命部队,再一次首途赴日,在那里检讨第二次失败的原因。 
       孙中山感到可以增强信心,因为他的战略的主要之点似乎是很正确的。 
  惠州之役表明,一小股起义战士能迅速发展成为一支大规模的部队。广东的 
  居民在开始时只是不支持政府,但他们的中立马上变成了给予叛乱者以积极 

② 唐·普赖斯:《俄国与中国革命的根源,1896—1911 年》,第134 页。 

… Page 376…

  的支持。成千人参加了战斗,同时由于农民壮大了革命队伍,所以能容易地 
  弄到粮食和军需供应并获取情报,并更易伏击打援和打败大得多而装备精良 
  的敌人部队。可是,这还是尚待加以发展的萌芽状态的游击战术。地方上给 
  予革命军的支持大部分是为了地方上的问题,孙中山的人马只是进行了最低 
  限度的、短期的意识形态和组织上的努力。他们没有反反复复地试图详细说 
  明地方问题的原委,没有培养潜在的反满或反帝意识,没有传布新的政治思 
  想,也没有开始成立独立于或不同于现存秘密会社之类的新组织。据说,孙 
  中山在1897年在英国的研究中大量吸收的政治思想,在1900年尚没有明显 
  的表现。革命在这个阶段中只是一种传统的扎克雷起义或盲动主义式的暴 
  动,还不是二十世纪的革命。 
       因此,对一个比孙中山更加客观的观察家来说,他的运动在1900年的 
  失利以后,前景看来是颇为暗淡的。回顾一下,暴乱给人们深刻印象的是它 
  勃然而兴,忽然而亡。考虑到1900年的局势不稳,同时应注意到这种不稳 
  乃是国内一百多年动乱和外国数十年来对中国剥削的结果,那么,革命党人 
  的成就比起他们拥有的广泛机会来说就相形见绌了。要么就是学者们夸大了 
  清王朝衰落的程度,要么就是1900年的革命确是一场很软弱的运动。 
       孙中山的名望这时一落千丈,致使其余革命党人给他谥以种种恶名,例 
  如称他为“不学无术的亡命之徒”,“胆大妄为的寇盗”,或胸无点墨的“莽 
  汉”,等等。年轻的领袖湖南人宋教仁说出了大家共同的看法:孙中山只能 
  大声嚷嚷而已。可是,孙中山自己却回忆说,1900年失败以后,人们不再这 
  样贬损我了;“进步分子实际上同情我的不幸遭遇”。① 
       孙中山有几年很少改变他的战略。他仍和从前一样,非常喜欢把他的运 
  动的基础放在讨好秘密会社、海外华侨、日本人和西洋人士方面。直到1903 
  年9月以前,孙中山把他的总部设在日本,但他本人却从一个华侨社会旅游 
  到另一个华侨社会去筹款,去征募追随者和探索外国支持的可能性。他在河 
  内创办了一个小小的兴中会支部,而且会见了法国当局以研究是否有可能获 
  得法国的援助。法国人曾对孙中山一度感到兴趣。惠州举事之前四个月,他 
  会见了法国驻日本东京的公使,请求后者协助他弄到武器和军官。按照这位 
  法国公使的说法,孙中山答应“给予我们所可能要求的一切”作为报答。据 
  说,孙中山在1900年6月曾经说过:“我们不是外国人的敌人。远远不是。 
                                                            ② 
  相反,我们呼吁他们理解我们祖国的新生和变化。”法国人继续密切注视 
  孙中山的活动。1903年他们又一次会见了他,并且他们向法国殖民部长报告 
  说,孙中山曾答应给予法国以“最诱人的经济利益和一种保护国的地位,以 

① 李剑农:《1840—1928 年中国政治史》,英译本第183 页。对孙中山性格的种种描述,见K。S。刘:《宋 

教仁和辛亥革命》第24 页。薛君度:《黄兴和中国革命》,第35—36 页。 
② 法国殖民部编:《印度支那的对外关系》,B—11 (36)第33 盒 (1906-1909 年),第2 号文件。法国 

外交部长1900 年7 月28  日给殖民部长的信,报道了1900 年6 月7  日的一次谈话。 

… Page 377…

                                           ③ 
  对他梦想建立的新国家实行保护”。但是,法国仍未给予援助。 
       到了1903年后期,孙中山甚至未能组成一个象1900年举事时所拥有的 
  那种软弱的组织。秘密会党、海外华侨和外国人合在一起只能结成脆弱的联 
  盟,当然不足以构成一次革命的坚实基础。孙中山注意到了农村中可能存在 
  群众的支持;但他的模模糊糊的政纲不能引起农村人民的兴趣,他除了和不 
  甚可靠的秘密会社有联系之外,和乡下居民并未建立联系。孙中山的几次失 
  败,再加上几位亲密合作者的死亡或变节,使他平日昂扬的精神受到暂时的 
  打击。他给一个朋友写信说道:“时〔1903年7月〕我在日本,财力甚窘, 
                  ① 
  运掉不灵。” 他在东京逗留了几个星期,在灰心之余启程去檀香山,重新 
  周游海外去寻求华侨的支持。 

                              1901—1905年的学生运动 

       到1901年,除了蓄谋未遂的叛乱和1900年的外国入侵之外,清廷又面 
  临着中国上层阶级迅速扩展的离心离德的倾向。自1895年以来,对传统思 
  想的忠诚心已大大动摇,致使某些向往西化的人甚至准备接受西方的殖民化 
  统治,以期促进中国的变化。与对清政府的严厉批评和官员明目张胆地不遵 
  从北京诏旨的情况相比,这种失望和听天由命的情绪还不是那么普遍的。清 
  廷在1900年动员战争的号召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未被理睬。与此同时,甚 
  至在1898—1900年的反动年代,某些省份的当局还悄悄地继续搞维新,如 
  派留学生出国等。 
       1901年以后清廷搞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产生了那些在后来将有助 
  于推翻清王朝的社会集团和组织。这些集团和组织包括新近纷纷成立了商会 
  的新兴商人阶级、一个新的军人集团和一个新的知识阶层。这个新的知识阶 
  层首先形成并逐渐活跃起来。它是1895年出现的维新派绅士的旁支。和这 
  些绅士一样,新兴知识分子阶层主要也出身于上层阶级,至少也曾经受过一 
  定的传统教育。这两种知识分子都把外国帝国主义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