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女总理夫人"-默克尔-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牧师的女儿(2)
8年级时,默克尔获得优秀学生称号,并获得俄语奥林匹克竞赛冠军。为此,她还得以乘坐友谊列车到了苏联。在那里,她买到了她的第一张披头士乐队的唱片。她还两次参加了华沙条约组织国家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默克尔在数学方面的才能给她的数学老师汉斯乌尔里希贝斯克留下了深刻印象。贝斯克回忆说:“我从来没有在数学班上见过她这样的女孩。她真的很少见——逻辑性强,分析能力强,注意力非常集中。”
除了体育,默克尔的功课门门优秀。她的中学同学埃尔克舒尔茨回忆说,老师总是把最高分留给默克尔,同学们因此嫉妒她,但她的人缘不错。
默克尔人缘不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她总让别的同学抄她的作业。在这点上,正如她的数学老师说的,“要我说,她不是那种书呆子……”女同学们都亲热地叫她“卡西”——这是由她的娘家姓卡斯纳变来的。
也是在中学阶段,默克尔克服出身的影响,加入了东德的共青团组织——自由德国青年,穿上了共青团员的蓝衬衫。
在东德的童年和少女时代给默克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她后来告诉媒体,她记忆里最深的是骑着自行车在乡村公路上行驶、邻居亨德里希太太给她的蛋糕、布满灰尘的沙地、树脂的松香、苏联士兵、虞美人以及她收集和整理的艺术明信片……《星期日图片报》的记者曾让她回忆印象最深的一段童年经历。默克尔说,那是圣诞节前和父亲一道到森林里去伐圣诞树。她说小时候最怕大马和发威的火鸡,“能有苹果水和两个炸肉饼是小时候感觉很幸福的事了。”
少女时代的默克尔活泼好动,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她曾和几个同学一起用帆船协会的一艘独桅纵帆艇几次去下勃兰登游湖。十年级后她常出门旅行,背着行囊,乘火车去过布拉格、布达佩斯、布加勒斯特、索非亚等地。
大体而言,默克尔的童年和少女时代是在“田园诗般”的生活环境中度过的,但其中也有着阴影。这道阴影随着她年岁增长,变得越来越沉重。这就是柏林墙!
叛逆少女的“聪明的反抗”
1961年8月13日凌晨2时,一道道耀眼的探照灯光划破夜空,施工机械轰然鸣响……当柏林人从梦中醒来时,发现一道40公里长的带刺铁丝网沿着苏联占领区界限被匆匆布下。东德人民议院发布命令,用铁丝网封锁西柏林,切断东西柏林之间的来往。
这道铁丝网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柏林墙的前身。后来它改为混凝土墙,于1964年建成。1975年对柏林墙的最后一次工程竣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墙全长169.5公里,其中包括水泥墙板104.5公里、水泥墙10公里、铁丝网5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还修建了253个了望台、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公里长的防汽车和坦克的壕沟。此外,还有一接触就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23.5公里和边防军使用的巡逻道100多公里。
柏林墙设有7个过境站,供墙两边的人员来往。
东德修建柏林墙的目的是为了防范来自西方的干扰和破坏,阻止国内技术人才和劳动力外流。但是高墙未能完全阻止人员的外逃。仍然有不少人铤而走险,还有人在试图越过高墙时丧生……
柏林墙成为了东西方冷战及东西德间谍战的最前沿。
柏林墙也给默克尔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留下了沉重的阴影。
多年后,已经投身政治的默克尔说:“我要说明的一点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以及他(她)的政治动机迸发出生命的全部激情。童年时,我的祖母每年夏天都要从汉堡来柏林看望我们一家。每次来和走的时候,父母和我都要到腓特烈大街的眼泪宫殿去接送。这对当时还只是个孩子的我来说,简直难以置信。我看到,随着祖母的年龄越来越大,妈妈开始担心是否还会有重逢的一天……”
而柏林墙更加重了她们的这种担心。柏林墙建起那年,默克尔7岁,正和家人一起在巴伐利亚州度假。8月11日,他们回到位于滕普林的家。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看到树林里堆放了大量带刺的铁丝。第二天,柏林墙边开始修建了。默克尔回忆说,在教堂里做祈祷的人们听说了这消息后,十分震惊,不少人放声大哭。
建墙后,默克尔一家有一个充满希望的约定:只要墙一拆,就去西柏林的凯宾斯基饭店吃鲜蚝。可这个愿望随着岁月流逝,变得越来越渺茫。
随着柏林墙的竖起,东德加强了对来自西方的一切东西的防范,也加强了对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而默克尔由于有西德和牧师家庭出身的背景,所以也不可避免地会感受到某种压力。这使她忍不住要反抗,同时又变得非常谨慎。如果有人问到她的家庭出身时,她很可能会像朋友建议她的那样,含糊不清地回答,使“牧师”听起来像是发音相似的“司机”。
由于有西德的出身背景,在东德长大的默克尔总显得与周围的东德小伙伴们有所不同。默克尔回忆说,她小时候从来没有穿过东德生产的衣服。这是因为远在西德汉堡的姥姥和姨妈们经常带东西来东德看望她们。在柏林墙建起后,也还会大包小包地不时给她们寄来食品和衣物。因此她们家的生活比其他东德牧师家庭要好得多。十几岁的她穿的是来自西德的滑雪衫和牛仔裤,这让她的女伴们十分嫉妒。一位当年的邻居回忆说,那时牧师的大女儿总是戴着一顶宽檐的帽子,看着像个“小太阳”。默克尔的文具盒里有一支鹈鹕牌的自来水笔,那是西边的亲戚寄给她的圣诞礼物,这也让同学们羡慕不已。默克尔的同龄人中很多人喜欢听滚石乐队的音乐,而默克尔则喜欢披头士乐队。13岁时,默克尔拥有了自己单独的房间,这对渴望独立和自由的年轻女孩子真是太好了。她在小房间墙上挂上了一幅印象派画家塞尚的印刷画——这是她汉堡姥姥那里得到的。小房间从此成了她和朋友们聚会的好地方。
中学时代的默克尔有时也会表现出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人特有的“叛逆”。八年级时,有一次她和同学们在森林里抽烟,被工厂的工人抓获,差点受到警告处分。当时学校不让学生穿牛仔裤,可默克尔还是穿,为此没少遇到麻烦……不过,默克尔的这些“叛逆”行为都不太过分越轨。她说,在一些很普通的小事上,她表现出反抗。她说,“进行些轻微的挑衅我觉得很有趣,可以释放心中的不满,避免患上胃溃疡”。但尽管如此,她说,“我不是一个反抗者”。
有一件事很可以说明默克尔从小就养成的这种谨慎性格。据哥尔特朗古特所著《默克尔传》一书,1968年,14岁的默克尔随父母到捷克度假,这一年,正是“布拉格之春”发生的一年。当她看到她所住的捷克人家的男孩把印有捷克共产党第一书记诺瓦特涅头像的邮票撕得粉碎时,她跑过去问是怎么回事。那男孩告诉她,现在杜布切克才是真正的英雄,所以印着诺瓦特列头像的邮票应该扔到厕所里去。8月20日,华约国军队开进捷克镇压“布拉格之春”运动。第二天,默克尔在厨房吃早饭时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从捷克回到学校,老师让孩子们讲讲假期里的经历。默克尔举手,要讲讲在捷克的“伤心经历”。但当她从老师的眼神里看出这事危险时,于是改变了原来要讲的内容。
1973年4月,默克尔就要高中毕业了。按学校要求,她和班上的同学们共同举行了一次文艺演出。节目有诗歌朗诵,合唱《国际歌》等。他们朗诵的是莫根施特恩的诗《哈巴狗的日子》:“……人啊,好好守护住你自己吧,否则,你也成了墙头的哈巴狗。哈巴狗,坐墙头,朝外看,不下来……”
这次会演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莫根施特恩是一个“资产阶级作家”,而“墙”在当时是个敏感的词。学校开始调查这次事件有没有政治背景。他们怀疑牧师的女儿默克尔是事件的策划者。但同学们都很仗义,全班同学一起承认是大家的行为,并说明没有什么政治目的。事情最后以一封警告信结束:学校教育委员会严厉批评了所有参加这次演出的学生,给予他们警告处分。但是信中也有一句话:“学校的处分不记入操行评语。”这句话使得“演出事件”有惊无险地结束了——没有一个学生因此被开除,他们都毕了业。默克尔也一样。
默克尔在回答《默克尔传》的作者的提问时说:“在生活中我不是一名积极的反抗分子,也从未给人这样的印象。我采取了较为聪明的行动,决定不过分越轨,这包括我在某些他人看来完全可以反抗或必须反抗的场合保持了沉默。”
默克尔把她的这种“聪明的反抗”同样带入了她的大学时代。
调制鸡尾酒的女大学生
1973年,默克尔中学毕业,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她选择的是物理系。
在东德,牧师的孩子通常都会选择学神学,将来当牧师。但默克尔没有这样做。她说自己很尊敬父亲的职业,但自己一直想从事一种“世俗”的职业。她曾经非常想像母亲一样当个教师,但她从母亲的遭遇知道,作为牧师的女儿,这在东德是永远也不可能的,因此她连试也没有试。她也想过学心理学,但担心得不到推荐。很长时间里她也考虑过学医,但最终还是决定学物理。她说:“我对理论物理很感兴趣,很想弄明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想知道制造出原子弹的罗伯特奥本海默及其同事们都想些什么,还有很多。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起决定作用的是我被推荐了学物理。”
默克尔没有选择在柏林上大学,而是选择了远离父母的莱比锡,据她讲,这主要是想离开滕普林这个小地方,而在柏林上学还是离滕普林太近了。19岁的默克尔渴望着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
莱比锡大学是德国颇负盛名的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也是东德当时最大的大学。1953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135周年时,莱比锡大学改名为“卡尔马克思大学”,1991年恢复原名。德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莱辛曾在这里任教,莱比锡大学的毕业生中不乏大诗人歌德、哲学家莱普尼茨、音乐家舒曼和瓦格纳这样的名人。默克尔与这些名人为校友,是足以引以自豪的。
当时东德的大学生都有奖学金,所以她的大学生活没有衣食之虞。在大学里,默克尔继续保持着她勤奋学习的习惯。不过,在实验物理方面她的成绩不怎么突出。她说:“做实验不是我的强项,焊接我有困难。我的线路板也总是有问题。”这可能与她从小身体协调性差有关系。在中学时,她就怎么也做不好绘画和手工这些功课。体育课依然是她最发怵的。她的百米跑是补考才通过的。她自己解嘲说,估计是老师按错了秒表她才过关的。
默克尔在大学里也参加了共青团组织的义务劳动。这就是修整紧靠大学的古老城堡——莫里茨古堡,使它变为大学生俱乐部。默克尔回忆说,从1973年到1977年,她一直参加挖土。她说:“参加这样的挖掘也有着有趣的地方,但最终让人觉得这是卖苦力。我们小组不算是特别卖力的,别的组积极得多。”如今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