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 密码-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丫头”甄英莲——隐射陈圆圆,为吴三桂与李自成争夺者。
“薛家”公子薛蟠——隐射吴三桂。蟠龙是草龙,又是虫,后来的三藩之首与吴周皇帝。
“冯渊”——隐射李自成。李自成乃陕西米脂县“双泉堡马户之子”——“冯”的出处也。“冯渊”与“李渊”——带出一个“李”字。“冯胖子”的“胖”,隐射“双泉堡马户之子”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五日(葫芦庙起火日)从昌平抵达北京城下,四月三十日逃离北京,恰好在北京折腾一个月半也。“冯紫英”乃“冯唐之子”,典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与“云中太守,何日遣冯唐”——说明李自成来自西北云中地区,在明朝末年搞得中国“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也。
“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隐射吴三桂在石河战役中将李自成“打了个稀烂”。
“抬回家去三日死了”——隐射李自成于四月二十七日从石河逃回北京,三天之后,即四月三十日就离京而逃。“死了”指大顺朝维持一天就死了——李自成于四月二十九日登基,当了一天皇帝,第二天逃走。
第六章 多尔衮入主北京第4节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2)
提示:此处有一伏笔——冯渊先买香菱,薛蟠后买香菱,仅隐射李自成与吴三桂争夺陈圆圆,则与史实不符,因为陈圆圆先当了吴三桂之妾,后被李自成抢去,再被吴三桂夺回来。
香菱的故事另一隐意是顺治霸占弟媳妇董鄂氏。此隐中薛文龙指顺治,冯渊(逢冤)指囊亲王博穆博果尔,他先娶了董鄂氏,后被皇兄抢占了去。致使其羞愤自杀。又是一箭双雕。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补写了此事。暗示宝玉与呆霸王是一人,所以香菱在宝玉面前解裙子。
吴三桂与李自成争夺陈圆圆
陈圆圆出身太原诗书人家,姓陈名沅,能诗能画,又善弹琴,因遭离乱,流落烟花。吴三桂在京时,与她彼此企慕。后来陈沅为崇祯田贵妃的父亲田畹千金购艳,改名陈圆圆。
李自成陷西安,转陷太原,秦王、晋王被杀,累代积蓄,被枪得干干净净。田畹为此着急,陈圆圆窥破情景,乘机进言:宁远总兵吴三桂部下都是精锐,国丈何不与他结交,作为护符?可巧吴三桂入京,田畹遂设宴相请。吴三桂正忆着陈圆圆,席间提起,田畹不得不召出来。吴三桂趁机道:若承国丈将此女赐予吴某,吴某誓为国丈效死。田畹勉强答道:老夫也不惜一伎,但未知圆圆愿否?陈圆圆禀告道:贱妾事小,国丈事大,贱妾敢不敬从!吴三桂起身向田畹谢赐,带陈圆圆上轿而去。
《石头记》以薛蟠争买甄英莲隐射此事,调侃也。作者的目的不是为吴三桂与陈圆圆作传,而是借用家喻户晓的陈圆圆故事,提醒读者:明朝的国玺后来落入了吴三桂之手(湖南衡阳称帝)。而爱新觉罗清朝朝廷的玉玺是元玺“废品”改造而成。作者知道自己的说法站不住脚,又不能不尊重历史事实。历史事实是,朱元璋南京称帝,明成祖迁都北京,都没有获得中华传国玉玺。而元玺“废品”,恰是忽必烈得之于南宋皇帝的汉玉。所以,只好承认“大荒顽石”(通灵宝玉)是汉族女神女娲氏所炼,只是二百年“弃置不用”罢了。
此事证明,《石头记》作者中肯定有朱明王朝的后裔,他了解明朝17位皇帝讳莫如深的这个历史事实。而民间也有文人知道这个历史事实,所以,将清朝称为“赵大哥”。《石头记》作者也只好承认多尔衮是“赵国基”、“赵姨娘”。明朝末年民谣:“朱家麦,李家磨”传遍中国北方,说明老百姓从来没有认为北京的辽代、金朝与元朝是外国政权。而逃跑到南方的南宋反而是中国政权。事实上,唐宋辽金元明清,在人民心里都是中华民族的合法政权。各民族政权之争,兄弟之争,中国内政也。《石头记》作者说,都是正统合法的政权,乃党派、兄弟之争——“双悬日月照乾坤”也,最多是南北朝。“贾宝玉——伪朝”论根本毫无立足之地。
吴三桂得知陈圆圆被李自成劫夺,即率诸将驰回山海关,令军士为崇祯帝服丧,扬言扫灭李闯,为明复仇。消息传到北京,李闯大惊,急发兵20万,下令亲征。《石头记》里冯紫英(李自成)说三月二十八日从北京出发。贾宝玉(顺治皇帝)说李自成部四月三日到达山海关,都完全符合历史记载,是信史。
吴三桂整备抵御,忽报清国摄政王多尔衮,带领雄兵10万,将到宁远。吴三桂大惊失色,内有闯贼,外有清兵,如何对付?转念道:与其把明室江山送与闯贼,不若送与满人。
吴三桂何以产生将明朝江山送满不送李的念头?说起来令人伤心。当时中国存在三个政权:一是清朝严阵以待的政权;二是明朝群龙无首的政权,三是李自成农民政权。在国家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人心民心是决定性因素。
清朝政权励精图治,对汉官汉将实行招降纳叛、高官厚禄、原职原薪、立功重赏的政策。明朝重用阉官,对文官武将实行猜疑监视、有职无权、滥杀功臣的政策。李自成迅速腐化,对明臣明将实行抄家灭族、扫地出门、抢掠金银、奸污妻女的政策。
三方面政策昭昭,国家大局已定,个人归向自明。具体到吴三桂身上,君王自缢,国家沦亡,家产抄没,父母关押,妻妾被占,腹背受敌,他要倒向哪一方,还需要考虑研究吗?
你用儒家标准骂他是汉奸,认贼作父,引狼入室,但不能骂他是卖国贼。
他用儒家标准反驳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照样理直气壮,振振有辞。因为朱由检与李自成两位汉族老大都不行。关外的老二朝气蓬勃,如日东升,他要从头收拾烂摊子,能说不行吗?
吴三桂决心已定,遂修好一书,赴清军乞援。此时摄政王多尔衮距宁远城只数里,闻报吴三桂来函,递阅范文程与洪承畴。范文程道:此番可手定中原了。洪承畴道:此去中原,何患不灭李闯?但此番是为明帝讨贼的义师,与前次入塞不同,应申谕将士,毋屠人民,毋焚庐舍,毋掠财物。有敢违令者照军法从事。如此施行,中原人民,定当望风投诚,万里江山,唾手可得!范文程道:先招降吴三桂,令他与李闯交战,待他两边困乏,则率领精锐,援应三桂,驱逐李闯。
多尔衮送走明使,遂拔营进发,到了连山,遇吴三桂的使者复来,催清兵入关。多尔衮慨然应允,满汉联军,指向李自成。《石头记》第二十六回就隐写了吴三桂请顺治“义父”多尔衮的满洲八旗,回击李自成的故事——请顺治贾宝玉是假,请他的叔父贾政多尔衮是真也。
第六章 多尔衮入主北京第5节 柳湘莲救薛蟠
——隐射清兵救吴三桂
吴三桂日盼清兵,不料李闯王的部队先到。吴三桂登关固守,但见千军万马后面有一黄盖,簇拥着李闯王(冯紫英与强盗),把吴三桂(薛蟠)困在垓心。两军从早晨杀到日暮,闯军未退。闯将唐通与白广恩带兵二万,也从关外杀来,吴三桂腹背受敌。正惊恐中忽听东北角炮声震天,一军疾驰而至,旗帜为红黄蓝白四色,乃清豫王多铎(贾蔷)、英王阿济格(贾蓉)率前队兵马来救。吴三桂方绝处逢生。
吴三桂开关东出,冲开一条血路,直奔清营,倒身下拜多尔衮(贾政)。多尔衮出座相扶,吴三桂哭诉李闯残毁宫阙、故主自尽、全家被掳。多尔衮答应为他报仇雪恨。吴三桂道:王爷仗义兴师,为吴某报仇,某非木石,敢负鸿慈?多尔衮道:如得定中原,当以王爵相报。
多尔衮命多铎、阿济格带兵五千,去杀退关外贼军!多尔衮复召洪承畴(贾瑞)、祖大寿等汉族降将,与吴三桂共叙寒暄。洪承畴是吴三桂故帅,祖大寿是吴三桂母舅,故人相见,彼此汗颜,国破家亡,各自叹息。
李自成自松山一战,早识清兵厉害,今见清兵来援山海关,望风生畏,鼠窜而去。吴三桂便请多尔衮入关,复祭告天地,歃血为盟。这就是著名的杀马为誓,长城之盟。
“石河战役”的历史人物除祖大寿早逝以外,全体人马都进了《石头记》,这就是柳湘莲救薛蟠的故事。为加强读者的印象,特加注解标明之。
多尔衮(贾雨村)令吴三桂(薛蟠)人马攻贼右面,清军兵马攻贼左面。两边排着阵势,李闯(冯渊、冯紫英)的兵约多一倍。吴三桂(薛蟠)领着本部人马,向闯兵最多处杀进。多尔衮(贾雨村、贾政与贾琏)领着英亲王阿济格(贾蓉)、豫亲王多铎(贾蔷)、洪承畴(贾瑞)、孔有德(贾敬)、尚可喜(潘三保之一)、祖大寿(早死而未进书中)等,上山观战。但见李闯(冯渊、冯紫英)挟着明太子诸王等,指麾贼众,把吴三桂(薛蟠)军围了四五重。吴三桂(薛蟠)军队人人血战,冲荡数十回,呼杀声震动海峤。海滨忽起一阵怪风,天昏地暗,不辨彼此。多尔衮(贾雨村、贾政与贾琏)惊道:吴三桂(薛蟠)要陷没阵中了,快去救他!多铎(贾蔷)、阿济格(贾蓉)应声而出,洪承畴(贾瑞)、孔有德(贾敬)、尚可喜(潘三保之一)、祖大寿等亦随下,万马奔腾,齐向敌阵冲入。
此即《石头记》中柳湘莲(顺治皇帝派部下)救薛蟠(吴三桂)故事的历史隐意。薛蟠隐射吴三桂。强盗隐射李自成的乌合之众。柳湘莲本人隐射顺治皇帝。柳湘莲救薛蟠隐射顺治皇帝的部下多尔衮、多铎、阿济格、洪承畴、祖大寿、孔有德、尚可喜等在石河战场解救吴三桂。
柳湘莲(顺治八旗)救薛蟠(吴三桂)路线图
《石头记》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原文加注:
薛蟠(吴三桂)笑道:“天下竟有这样奇事。我同伙计贩了货物,自春天(崇祯十七年春)起身,往回里走(往北京走),一路平安(已经答应归降李自成)。谁知前日到了平安州(直隶,今河北滦州)界,遇一伙强盗(李自成部),已将东西劫去(李自成抢掠了吴家,还抢掠了女人陈圆圆)。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顺治皇帝部下多尔衮的满洲八旗兵马),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我们的性命(石河战役得胜,夺回陈圆圆)。我谢他又不受,所以我们结拜了生死弟兄(多尔衮与吴三桂杀马为誓,长城之盟),如今一路进京(吴清联军,共同攻击占领北京的李自成)。从此后我们是亲弟亲兄一般(汉满一家亲了)。到前面岔口上分路,他就分路往南二百里有他一个姑妈,他去望候望候(隐射定南王孔有德的部队还要继续南征桂林)。我先进京去安置了我的事(五月三日正式服官清朝,受任平西王),然后给他寻一所宅子(指帮助多尔衮收拾好明故宫——贾政领导的大观园修建工程),寻一门好亲事,大家过起来。”
薛蟠(吴三桂)将明亡清兴的历史讲得一清二楚。
第六章 多尔衮入主北京第6节 冯紫英受伤
——隐射李自成石河惨败
李闯正在山上督战,见无数辫发兵,横跃入阵,督兵的都是红顶花翎,不觉失声道:这是满洲兵,如何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