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名家科幻选 >

第28章

名家科幻选-第28章

小说: 名家科幻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颗恒星周围一百光年的范围列为禁航区。”舰队统帅说。
      
    北半球失眠的人,会看到星空突然微微抖动,那抖动从空中
的一点发出,呈圆形向整个星空扩展,仿佛星空是一汪静水,有
人用手指在水中央点了一下似的。
    蓝84210号舰跃迁时产生的时空激波到达地球时已大大
衰减,只使地球上所有的时钟都快了3秒,但在三维空间中的人
类是不可能觉察到这一效应的。
      
    “很遗憾,”最高执政官说,“如果没有高级文明的培植,
他们还要在亚光速和三维时空中被禁锢两千年,至少还需一千年
时间才能掌握和使用湮灭能量,两千年后才能通过多维时空进行
通讯,至于通过超空间跃迁进行宇宙航行,可能是五千年后的事
了,至少要一万年,他们才具备加入银河系碳基文明大家庭的起
码条件。”
    参议员说:“文明的这种孤独进化,是银河系太古时代才有
的事。如果那古老的记载正确,我那太古的祖先生活在一个海洋
行星的深海中。在那黑暗世界中的无数个王朝后,一个庞大的探
险计划开始了,他们发射了第一个外空飞船,那是一个透明浮力
小球,经过漫长的路程浮上海面。当时正是深夜,小球中的先祖
第一次看到了星空......你们能够想象,那对他们是怎样
的壮丽和神秘啊!”
    最高执政官说:“那是一个让人想往的时代,一粒灰尘样的
行星对先祖都是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在那绿色的海洋和紫色的
草原上,先祖敬畏地面对群星......这感觉我们已丢失千
万年了。“
    “可我现在又找回了它!”参议员指着地球的影像说,她那
蓝色的晶莹球体上浮动着雪白的云纹,他觉得她真像一种来自他
祖先星球海洋中的一种美丽的珍珠,“看这个小小的世界,她上
面的生命体在过着自己的生活,做着自己的梦,对我们的存在,
对银河系中的战争和毁灭全然不知,宇宙对他们来说,是希望和
梦想的无限源泉,这真象一首来自太古时代的歌谣。”
    他真的吟唱了起来,他们三人的智能场合为一体,荡漾着玫
瑰色的波纹。那从遥远得无法想象的太古时代传下来的歌谣听起
来悠远、神秘、苍凉,通过超空间,它传遍了整个银河系,在这
团由上千亿颗恒星组成的星云中,数不清的生命感到了一种久已
消失的温馨和宁静。
    “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最高执政
官说。
    “宇宙的最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不可理解的。”参议员说。
      
    当娃们造好那座新坟时,东方已经放亮了。老师是放在从教
室拆下来的一块门板上下葬的,陪他入土的是两盒粉笔和一套已
翻破的小学课本。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
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只要一场雨,石板上那稚拙的字迹就会消失;用不了多长时
间,这座坟和长眠在里面的人就会被外面的世界忘得干干净净。
    太阳从山后露出一角,把一抹金晖投进仍沉睡着的山村;在
仍处于阴影中的山谷草地上,露珠在闪着晶莹的光,可听到一两
声怯生生的鸟鸣。
    娃们沿着小路向村里走去,那一群小小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山
谷中淡蓝色的晨雾中。
    他们将活下去,以在这块古老贫脊的土地上,收获虽然微薄、
但确实存在的希望。
      
             2000.08.08于娘子关。 
  



种植文明 

         本文已发表于《大众软件》之水晶卷轴。
        本文为飞腾科幻军团2000年度最佳创意作品;这可能并不是一篇典型的“小说”,但它是“科幻”。本文创意独特,气势宏大,内涵深刻,情节远未完全展开,有待扩为长篇。欢迎有识之士合作编写,有意者请联系冯志刚。   

                        种植文明
                                      飞腾科幻军团/冯志刚


                        序

                          公历纪元在它的第4550年时宣告结束,地球文明所统治的几十个星系内开始普遍实行一种叫做〃星际移民纪元〃的历法,简称〃星元〃。这是因为在该纪元前016年,也就是公元4534年,星际联邦政府空间开发委员会出台了一项〃深空移民计划〃,这项计划的实施,揭开了地球人类在数百万光年范围内的深远空间中进行宇宙殖民的序幕…… 

                          当时,我们的文明已经掌握了高亚光速宇宙航行和对地外行星环境的大规模改造技术,数百亿的人口迁移到了邻近的几十个恒星系中的适居行星上。 

                          我们首先将载有自动环境改造设备的中型遥控飞船以光速发射到目标行星,飞船着陆后便开始对该行星的环境进行地球化改造,建立水源和能源供应机制以及工业生产系统,并且开始建立第一个可以供数千人居住的宇宙开发基地,使其中的空气、水循环和生物循环系统正常运转,形成稳定的生命圈。 

                          然后,第二艘载有数千名宇宙开发者的飞船将踏上征程,到那里完成进一步的开发工作,首先是使用激光挖掘设备打穿地壳,利用星球内部用之不竭的核反应热能建立空气净化站和冰层消融水库,开始对行星水圈和大气圈的大规模改造。这一工程告竣之后,行星的环境将变得适合植物生长,便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移民从事工农业的生产。就这样,在短短几百年的时间里,一颗原本荒凉的星球上就会建立起完整的文明体系,可供数十亿的居民享有安逸舒适的生活。 

                          但是,由于超光速宇宙航行或是宇宙虫洞航行一直没有实现,而且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从现有理论上否定了其实现的可能性。因此,地球文明的扩张速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专家分析如果长此以往,几万年或是几十万年后,有限的资源必然会成为阻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障碍,造成社会的动荡。 

                          〃深空移民计划〃正是针对这种现状而推出的。 
                          这一文明扩张计划很像植物的生长过程,如果把地球文明比作一棵树,它的发展必然会受到自身生长速度的限制,它所能得到的阳光、水和养分只限于树冠所能达到的范围。对于我们来讲这一限制就是大规模太空移民所需要的漫长时间,太阳系周边恒星间的平均距离为10光年,所以用自动探测仪寻找一颗恒星,把信息传回基地,准备好先遣飞船并派到那里就需要大约50年的时间,完成初步改造又会耗去50年,再经过大约100的建设,新的行星才有向更深层空间探索的能力,这使得我们的生存空间只能以40…50光年/千年的速度扩张,而理论上这一速度的极限是1000光年/千年也就是光速扩张。如何才能够达到或是尽量接近这一速度呢?答案就是应该像高等植物一样,学会利用风、动物等媒介的方法,以更快的速度将可以随处生根发芽,而又重量轻、体积小的种子传播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去,从而使文明像茂盛的雨林一样,更迅速的延伸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之中。 

                          被作为〃种子〃的是一种只有十几公斤重的小型太空舱,它将被建在宇宙空间中的一部电磁回旋加速器以0。99倍光速射向更为遥远的深空,并靠一部小型宇宙尘埃冲压发动机克服光速行驶时的宇宙阻力持续航行,直到其上的探测器找到适合居住或是可以改造的行星,它才会利用附近其他星体的引力减速,并降落到目标行星开始〃种植〃文明。 

                          这种太空舱有一个椭球形的外壳,直径1米,长2米左右,表面由乌金色的特种合金制成,并敷满了块状的防热装甲瓦,以使其可以抵抗光速航行中宇宙微粒的攻击,以及在目标行星上硬着陆时,大气摩擦不会将其烧毁或是震坏内部结构所有这些特征归结到一起,使得这些太空舱看起来很像一个有着手雷状凹凸表面的巨大冬瓜。 

                          舱内四分之一的有效载荷用来装置一台超级智能型计算机,专用的每秒1亿亿次运算能力的人工智能型中央处理器,以及1KG的千分之一纳秒内存,提供了人类水平的逻辑运算能力和信息处理功能,可以完全掌握自然语言的交流和处理。100GG容量的超级硬盘信息库,则储存了在外太空重建地球文明所需的海量信息。 

                          另外十分之一有效载荷是地球生物基因库,低温液氮瓶中冷冻了五千枚人类的受精卵,以及数千种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的生殖细胞,并且设有自动人工子宫系统,可在适当条件下复制出各类物种。由于舱室的功能十分类似基督教传说中的诺亚方舟,所以很多西方的工程人员称其为〃诺亚舱〃。 

                          余下的空间全部用来携带纳米机械,多种类型的微型机械可在电脑的控制和协调下利用太阳能和当地的资源进行自我复制,当其数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可以开始制造一些有用的较大型的工业原料,如太阳能电池板、合金板等等,以便建起目标行星上最早的工业基础。 

                          太空舱的外部还加设了电子导航设备、等离子体飞行控制发动机等操控系统,以及一部小型的星际冲压发动机,用来抵消与星际尘埃碰撞时产生的阻力,并利用尘埃中的氢燃料增加速度飞向更远的空间。星历纪元前001年,星际联邦政府在所辖各个星系建设的十余个〃深空移民计划〃专用的大型环状加速器全部建成,它门由百亿兆瓦级的太空核电站提供能量,可以在30分钟内将十公斤的太空舱加速到0。99倍光速,并发射到各个方向的宇宙空间中去。 

                           
                        001年元月,第一枚太空舱顺利出发,射向猎户座的一个特定天区,开始了它的宇宙之旅。此后的一百年中,〃深空移民计划〃以每年一万枚的数量共发射了100万个类似装置,方向遍布全天各个星区。并且后期的型号在功能和质量上都较早期产品有了极大的提高,更好的保证了地球文明在那些遥远的未知区域的正确复制。从此,超光速宇航时代前漫长的宇宙殖民时代拉开了序幕。


                        上部


                        标准文明Ⅰ

                           
                        0106年,〃深空移民计划〃收到了第一个反馈信号,它来自距离第十五太阳系40光年外的一颗类地行星,是由一枚023年发射的太空舱中的超级电脑发送过来的。28年后收到第二次反馈信息,其中详细记载了在该星复制地球文明的详细过程。这也是大多数〃种植文明〃初期在正常情况下所要经历的阶段,所以历史上称其为标准文明Ⅰ。 

                          〃星元023年7月3日,编号0523GCS深空移民太空舱由第五加速器发射,离开第十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