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谛闲大师遗集 >

第257章

谛闲大师遗集-第257章

小说: 谛闲大师遗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四 明慢杀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以鞭杖枷锁,桁械压拉,拷掠打掷;手脚蹴踏,拘缚笼系,断绝水谷,如是种种诸恶方便,苦恼众生。今日至诚,向十方佛尊法圣众,皆悉忏悔。
  此正明依慢使,而起杀罪也。慢是根本恶法,亦是俱生无明,生来便有。或人对于畜,或官对于民,或主对于奴,或恶父对于弱子,或师长对于生徒;往往起于慢心,不知不觉。今言鞭杖,人对畜之刑具也。枷锁,官对民之刑具也。桁、是以木塞口。械、是以木压足。乃官治民之刑法也。如民不认其罪,压拉成招也。拷掠打掷,掠、音亮,主对奴之刑法也。蹴踏,以脚践之,以手打之。父对弱子,师对生徒,皆不免也。以上但是困身之罪。唯拘缚笼系,断绝水谷,有夺命之虞。较前困身之罪,尤觉难忏。如是种种不一之恶,云是方便,苦恼众生。将来受报,亦不在少处。结归可知。明慢杀竟。
  ○辰二 承忏生善
愿承是忏悔杀害等罪,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得金刚身,寿命无穷。永离怨憎,无杀害想。于诸众生,得一子地。若见危难急厄之者,不惜身命,方便救脱。然后为说微妙正法,使诸众生,□形见影,皆蒙安乐。闻名听声,恐怖悉除。
  诸佛菩萨,所以教令忏悔者;以忏悔,有灭恶生善之功也。如云开日现,垢尽镜明,所以此科云承忏生善也。谓我等唯愿仗斯忏悔现前杀害等罪,所生功德;愿生生世世,舍臭秽身,得金刚身。所获寿命,无尽无穷。得平等心,离怨亲想。于诸众生,慈命如子。见有危难急厄之人,不惜身命,而度脱之。然后为说微妙正法,使诸众生,□形见影,身安心乐。闻名听声,不惊不怖。
  ○寅二 稽□归依
我今稽□,归依于佛。南无毗卢遮那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弥勒佛。南无龙种上尊王佛。南无龙自在王佛。南无宝胜佛。南无觉华定自在王佛。南无袈裟幢佛。南无师子吼佛。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大庄严菩萨。南无观自在菩萨。
  ○丑二 忏盗恶
  ○寅一 正明盗罪
  ○卯一 □释
  ○辰一 引经以示盗义
礼诸佛已,次复忏悔。劫盗之业,经中说言:若物属他,他所守护,于他物中,一草一叶,不与不取。何况窃盗?但是众生,唯见现利。故以种种不道而取,致使未来受此殃累。
  初二句,承前申后,经中下,引释正义。盗、以不与而取为义。若以不与而取,无论明暗公私,俱得盗名,是故经言:若物属他,他所守护。于他物中,莫道是多。就是少,他若不与,万不能取。如言至少,乃至一根稻草,一片柴叶。他不肯与,只好由他。尔若勉强取之,便得盗名。明取,尚是盗,何况窃取?宁非盗乎?唯是众生,习焉成性,久而不觉。但见现前,有利可谋,乃以种种设法,千思万虑,不得不休。或至不以道理而取,即名为盗。致使未来受此殃累,穷劫未能解脱也。
  ○辰二 引经以显果报
  ○巳一 循业招果
  ○午一 明循业
是故经言:劫盗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饿鬼受苦。
  盗类非一,盗业有三。类者,有强盗,公然而取。有弱盗,私窃而取。有夺盗,但夺财,不伤命。有劫盗,既劫财,又伤命。有大盗,当道扬威,假公济私。有小盗,暗地图谋,侵凌诬骗。种种不法横为,一言难尽。经言:劫盗之罪,其罪非轻。品者;有上品罪,招地狱报。有中品罪,招饿鬼报。有下品罪,招畜生报。是故经云:能令堕于地狱饿鬼受苦。此节先言上中二品果报,留一品于下节文,以陈果报之相也。
  ○午二 显果报
  ○未一 受畜果
若在畜生,则受牛马驴骡骆驼等形。以其所有身力血肉,偿他宿债。
  经言盗罪,罪与福反。福从善得,罪由恶成。罪既是恶,以恶为因,必招苦果。今言畜生,是下品恶业所招。以畜类非一,有牛马驴骡骆驼等形。若此等大身畜生,以果论因,虽判下品,约心力言。以造罪时,心力不猛,故判下品。若约物力而言,不在少处。如物力果少,断不致招大身畜报也。以通途论之,虽受大身,犹是轻报。以其所有身力血肉,能偿先债。先债毕酬,即可复还人道。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亦此意也。
  ○未二 招人报
若在人中,为他奴婢。衣不蔽形,食不充口。穷贫困苦,人理殆尽。
  此一类人,原非以人为人。实由畜生业尽,回来作人。是故为奴为婢,以显负债之报也。此报尚轻,以前世夺人衣,招不蔽形报。夺人食,招不充口报。形不遮蔽,受寒丑苦。口不充腹,受饥饿苦。故云贫穷困苦。言人理殆尽者:殆,危极也。谓人道之理,殆将尽矣,犹言不像人也。
  ○巳二 结归忏悔
劫盗既有如是苦报,是故今日至诚,求哀忏悔。
  如上所招果报,闻之宁不寒心!故须至诚忏悔。
  ○卯二 广释
  ○辰一 忏恃势强夺侵凌罪
某等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盗他财宝,兴刃强夺。或自奋身,逼迫而取。或恃公威,或假势力。高桁大械,枉压良善。吞纳奸货,拷直为曲。为此因缘,身罹宪网。或任邪治,领他财物。侵公益私,侵私益公。损彼利此,损此利彼。割他自饶,口与心□。窃汲租估,偷渡关津。私匿公课,藏隐使役。如是等罪,皆悉忏悔。
  不知财宝,是各人福业所招。因果经云:今生富贵,从礼事三宝中来。彼不怨自己宿世不修,今生无福。见人财宝,即起盗心。因有强横之力,以致兴刃强夺。为虚财,而不顾身命,是名强盗。或自亲身,奋力向前,前人不肯,乃以强迫手段,逼而取之。或野言恐吓,或兵器临身,故云逼迫取也。假威者,如贪官。假上级之威。酷吏,假当道之威。恃势者,如兵目,恃武力之势。奴隶,恃富翁之势,皆是也。桁械,刑具也。高桁挺其身,大械压其膝。明知其是,以其有财宝关系,枉而压之,衣冠盗也。既吞纳他的资财,受贿他的奸货,明知是直,亦当拷直为曲。为此而身罹宪网,以昭现报。或上级长官,亦受运动,领其贿赂,故任他邪治。将公家之官物,自饱私囊,名为侵公益私。谋他人之私产,充作公费,名为侵私益公。损彼人之财,以肥己利,名为损彼利此。将此人之物,益彼私情,名为损此利彼。口说办公,假公济私,名为割他自饶。言说施人,心不肯舍,名为口与心□。盗窃租□,埋没估殖,是为不义取财。偷渡关津,不肯完税。钱□为民子之脂膏,朝庭之公课。藏匿私家,使役取用,罪固难赦,国律不容。过去既有如是等罪,若不忏悔,殃累无穷矣,故须今悉忏悔。
  ○辰二 忏混用宗教财物罪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是佛法僧物,不与而取。或经像物,或治塔寺物,或供养常住僧物,或拟招提僧物,或盗取误用,恃势不还。或自借,或贷人,或复换贷漏忘。或三宝物,混乱□用。或以众物,谷米,樵薪,盐豉,酱醋,菜茹,□实,钱帛,竹木,缯彩,旛盖,香华,油烛,随情逐意。或自用,或与人。或摘佛华□,用僧□物。因三宝财物,私自利己。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惭愧,皆悉忏悔。
  普通人物,不与而取,皆犯盗罪。个人私物,尚不容不与而取,况三宝物乎?夫佛法僧三,为世间之无上福田,最尊最贵,故称为宝。盗官家之物,其罪尚重。盗三宝之物,其罪尤重,概可知矣。此句,是总示。以下,是别明。佛灭度后,遗法时间。在俗男女,或出家僧徒,不逢知识,不遇明师。不知罪福。不信因果。经,是法宝。无论竺国翻来,支那撰述,皆是也。像,是圣像。莫管纸画木雕,针绣丹青,皆是也。经,是佛法身。像,是佛应身。是故经像,俱可称为佛宝,故知是佛物也。治塔寺者:塔,梵云多波,此云高显,或安佛舍利,或设佛金容。梵云罗摩,此言院,小寺也。梵云僧伽蓝,此言众园,大寺也。是供佛法处,众僧依之精修,故知是法物也。治,修理也。供常住僧,合寺僧众之物也。招提,亦梵语,华言四方僧物。寺中所有诸物,凡四方僧到者,皆有分故。拟者,欲也。谓施者拟欲供四方僧,常住僧如不肯与者,获罪如上。三宝之物,寸草不得混用。混用尚不可,况不与取乎?盗取,言故意偷窃。误用,言无心失犯。势,指官势,财势,力势。于此等势,有可依赖,不肯酬偿三宝,故称恃势不还。或亲身借用,或教人贷借。或以轻换重,以贱贷贵,皆有罪。或得意不还,或失意漏忘,皆罪也。言三宝混用者,以佛法栎,而造僧堂。以刻经钱,而去供众。古德以砖钱买瓦,受火枷刑,即犯混用之罪也。举要言之,如下所列:谷米樵薪,乃至香花油烛,等等各物,均不得随情逐意,自用与人。因三宝物,较平民物,盗之,罪胜十百千倍,不可算数,过去已作罪,从今速忏。将来未作罪,更不再作。如是下,结归。
  ○辰三 忏亲缘同事私占罪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作周旋朋友,师僧同学,父母兄弟,六亲眷属;共住同止,百一所须,更相欺□。或于乡邻比近,移篱拓墙,侵他地宅。改标易相,虏掠资财。包占田园,因公托私。夺人邸店,及以村野。如是等罪,今悉忏悔。
  周旋,即是亲善往来。或在俗朋友,或出家同师,或同胞手足,或伯叔弟兄,乃至父母六亲姊妹四眷等;或同一乡住,或同一井住,一寺住,一堂住,一室住。凡百所受用物,各有分限。或有欺骗,便怀盗心。或有诬沤,便是妄语,即获罪矣。比邻,即毗连之邻居也。篱,谓竹篱。墙,谓墙壁。言移篱者,谓故意移开篱笆,可以侵他几分基。拓出墙壁,可以占他几分地。或于未移拓前,改立标记,换易形相,以试泽之,皆不可也。作之获罪。虏其人,掠其财。谋包其他,侵占其园。因仗公力,嘱托私图,种种不法行为。邸,指旅邸,国舍也。店,谓商店。屯野,即聚物之所。凡所有物,以势夺之,故曰夺人等。结归可知。
  ○辰四 忏攻诱枉压无辜罪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攻城破邑,烧村坏栅。偷卖良民,诱他奴婢。或复枉压无罪之人,使其形殂血刃,身被徒锁。家缘破散,骨肉生离。分张异域,生死隔绝。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悉忏悔。
  城,是城池。邑,谓县邑。村,谓坊村。三者虽大小有殊,皆人家聚居之地。栅,关也。无论村邑,均宜有之,是为防非御敌之义。今曰攻,曰破,曰烧,曰坏。是率众抢掠,有力取也。卖良民,诱奴婢,无力取也。良民无罪,以势力而枉压之。奴婢何辜,以诳骗而诱引。使其形殂血刃,负命取也。身被徒锁,远徙他方。使其家缘破散,以致夫妻父子,不得聚首相逢,故云骨肉生离。各在一方,故云分张异域。使其疾病,杳无闻问,故云生死隔绝。言者可怜,闻者泪堕。如是等罪,今悉忏悔。
  ○辰五 忏贸易欺骗渔利罪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商估博货,邸店市易,轻秤小斗,减割尺寸。盗窃分铢,欺□圭合。以粗易好,以短换长。欺巧百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