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通论-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幽文,諡槲从小!
窺師既揉成唯識論,復以所聞作述記六十卷,樞要別鈔
乃至料簡,各共多本。勝義浩浩,如長空之靡際,思致淵淵
,信大海之無極;恢宏之功,信無量也。別有圓測,亦奘師
門人,別作疏文,義或出入。自爾以往,此土說唯識者,略
成兩派。臁┗壅又侵苋缋淼染骰鶐熣咭病5雷C慧觀義寂
憬興或朋測師者也。揀括眾義成學記者則有太賢。自餘奘公
門下,多有疏釋。自玆以往,治唯識者,有唐一代至數十家
,並有著書,咸能自道。郁都洋洋,蘭芬桂馥,聲光遐被,
枺沙r,至於日本。此學盛興,於焉極矣。雖然,自奘公
而窺基,自窺基而慧沼而智周,四代之後
374頁
不聞傳人,歷宋元明清,學絕千載。那爛慈恩,黍離麥秀,
顧念往昔,能不慨然。夫惟天道周星,物極必反。自石棣大
師勤勞法事,枺〗澹型量洝V廖揖箮煟觇べW,
唯識要義,一再提宣,長劫童昏,千載一遇;伏膺感謝夫何
可言。仰惟同志,尚念玆哉,繼往光宗,匪異人任。
按唯識傳於中國,不始自奘師,覺愛真諦,並譯攝大乘
論,二十唯識論,然今述此學大成後之宏傳,故未及於二師
也。
四、唯識義旨
史事既陳,次應明義旨。一釋名義,次明宗旨。釋名義
者,云何名唯識?何者名唯識?言唯識者,唯謂簡持,識謂
了別,簡無外境 (境者所緣所懀Яx) 持有自性,無有彼法,
但有此法,故云唯也。了謂覺了,別謂分別,能覺了境,能
分別事,故名識也。即用顯體,故說名識,即心異名。說唯
識言,即顯外境皆無,但有內識也。既諸世間,皆共許知除
識以外有我有法,云何說言唯有識耶?以彼我法,性不成故
,但由自心執著生故。云何不成?此不詳辨,論時至處,當
更確陳。彼我法等由執起者,可云非有,色聲等法眼識等緣
,現所知故,云何非有唯有識耶?被色等法,雖亦非有,然
即由識所變現故,離識更無別自性故,即識為性,故名唯識
。或復色等,雖亦有性,
375頁
然識生時必仗識起,心不生時境即不生,心生起時即帶色起
,為自相分,作親所緣,故諸色等皆不離識。不離識故,說
言唯識。即以此理說如是言:
世間諸法,若有若無,若假若實,或由執起,或
隨心生,俱識所變,皆不離識,故言唯識。
亦可說言:
世間諸法若離識者,性相體用皆無所有,識以外
法一切都無,故言曰唯識。
是知諸法苟離於識,一切俱無;苟不離識,一切可有。
即以是義,知唯識言,非謂世間餘法都無但唯一識;又更不
可謂但有自識,他識俱無。故成唯識論為答他疑,說如是義
:
奇哉固執,樱幧桑M唯識教,但說一識。不
爾云何?汝應諦聽,若唯一識,甯有十方,凡拢鸨
,因果等別,誰為誰說?何法何求?故唯識言有深意
趣。識言,總顯一切有情各有八識,六位心所,所變
相見,分位差別,及彼空理所顯真如;識自相故。識
相應故,二所變故,三分位故,四實性故;如是諸法
皆不離識,總立識名。唯言但遮愚夫所執定離諸識實
有色等。……
又復應知言識有者,亦非遂謂如實為有;但謂依他如幻有耳
。故成唯識論復作是言曰:
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實有。為遣
妄執心心所外實有境故,說唯有識。若
376頁
執唯識真實有者,如執外境,亦是法執。
唯識意義,略如是說。若如是知,不落疑見。
所謂何者名唯識者,既一切法皆不離識,故一切法唯識
。然別釋者,唯遮外境我法有故,遍計唯識﹔識表色等不離
心故,依他唯識;唯識真如,理遍萬法,恆常不改,真實不
虛故,圓成唯識。又此圓成實性,是唯識理;諸佛菩薩證斯
理已開示眾生,名句文義,是唯識教;諸行修者,依此教理
,以漏無漏聞思修慧,現比量智,作是觀者,曰唯識觀,亦
曰唯識行;依斯觀行入真現觀,斷障證空,成菩提涅槃,得
大轉依,曰唯識果;去佛既遠,現覺難知,諸大論師以聞思
慧,依拢陶恚榷葏⒒芰⒛芷疲邢涤薪y,以闡明
如斯教理行果,令法久住,利樂有情,是曰唯識學。如是一
切俱名唯識。
唯識宗旨,有總有別:所云總者,一切佛法無不為令眾
生拔一切苦得究竟樂故,無不背棄流轉趣向還滅故,諸菩薩
等六度萬行戒定慧三無不為得菩提涅槃二轉依故,即以是故
,成唯識論說如是言:
今造此論,為於二空有述謬者生正解故,生解為
斷二重障故;由我法執二障具生,若證二空彼障隨斷
;斷障為得二勝果故:由斷續生煩惱障故證真解脫,
由斷礙解所知障故得大菩提。
377頁
是即總以生解斷障,證二空,得二轉依,以為宗旨也。
所云別者:雖諸佛法俱以菩提涅槃為目的,然三藏既殊
,三學復異,今此唯識既特明唯識理,但屬於慧學,故此宗
旨亦正以明唯識理得如實智以為旨也。此中又有總別,於中
總者,如唯識論云:
又為開示謬執我法迷唯識者,令達二空,於唯識
理如實知故。
此即總以達二空,明唯識理,以為旨也。別中別者:雖諸眾
生總迷唯識,然所迷謬種種不同,若不能遮種種異執,於唯
識理終不能證,故此教旨要能遮遣種種異執,方便令彼於唯
識理如實證知,故唯識論復作是言:
復有迷謬唯識理者,或執外境如識非無,或執內
識如境非有,或執諸識用別體同,或執離心無別心所
;為遮此等種種異執,令於唯識深妙理中得如實解,
故作斯論。
蓋大法難言,眾生多執,諸佛菩薩為破彼執,說種種言,然
彼不能如言遣執轉復執墮言中,佛為破我執,說十二處教:
眾生即依教執心外有境;為破法執故說一切皆空,即復於言
中計識亦都無;此小乘人惡取空者,所以迷唯識也。佛為彼
迷唯識理故,是故復說三界唯心,染淨由心等;然彼不知此
唯識言,但避外境,不表內法唯有一心,一類菩薩遂復執言
唯一意識,用別體同;或餘部執,但有於心,無別心所;如
此二種,是謬唯識。況復外道迷唯識故,起餘我法執﹔諸同
乘者
378頁
謬唯識故,轉復執無內境根等。或復聞說唯識,不知但為遣
法執故,遂復執有真實唯識可唯,不達依他如幻,於真唯識
理又豈能證?夫迷唯識者,固無入道之門;謬唯識者,亦錯
證真之路;正理既謬,出離何期,故造論者,總以破遣如斯
謬執,顯示真唯識理以為宗也。
以上三家,言雖有其總別,義實互為因果。蓋證菩提,
必由智慧;欲成智慧,必遣邪執;迷謬唯識,是邪執也;邪
執遣已,正智方生﹔正智既生,菩提涅槃於焉遂證。本末合
說,唯識一宗總以破執達理生智證果以為宗也。雖然,如上
唯識三說,述記如次說為安慧火辨護法之言,即於此中別得
一義;蓋火辨世親同時,唯識之教初明,迷者多而謬者少,
故但破外執,不遣內計。 '一意識師攝大乘有敘無破。' 初
興之學,但宜爾也。至於護法,此學之興已二百年,信者既
多,由是謬者亦眾。明者已明無事再立,謬者既謬不可長謬
,否則真理轉復耄',藥復生病也,故護法特以破謬執明唯
識正理以為宗也。
五、唯識所明
唯識所明者:如前章云,一唯識言總目教、理、行、果
及學,故其所明,量亦如是。然就成唯識論等所言,可略分
為二:一者境事唯識,二者觀行唯識。
言境事唯識中,又有二:一遮遣外境,二顯識性相。遣
外境又二:一者破計所執,如成唯識
379頁
初二卷中所破外小,若我若法,實我主宰,時、方、大梵,
極微,外色,不相應行,無為法等是也。二者辨境由識變,
如論七卷是諸識轉變分別所分別由此彼皆無故一切唯識一頌
以往,廣以教理釋諸妨難,成立唯識。又如攝大乘論中說如
是頌:
鬼傍生人天 各隨其所應 等事心異故 許義非真實。
於過去事等 夢像二影中 雖所緣非實 而境相成就。
若義義性成 無無分別智 此若無佛果 證得不應理。
得自在菩薩 由願解力故 如欲地等成 得定者亦爾。
成就簡擇者 有智得定者 思惟一切法 如義皆顯現。
無分別智行 諸義皆不現 當知無有義 由此亦無識。
由此諸頌,總以四因知所緣境隨心轉變,皆不離心,是
故無別外境,境但識變。所謂四因者:一者相摺R相智,二
無所緣識智,三自應無倒智,四隨三智轉智。三智者:一隨
自在者智轉智,二隨觀察者智轉智,三隨無分別智轉智。如
次應知。如是外法非有故,境但識變故,唯識之義理善安立
。又如二十唯識攝大乘等,皆廣顯斯義。此述略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