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唯识通论 >

第2章

唯识通论-第2章

小说: 唯识通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小乘而般若,自般若而瑜伽,終之以唯識。千餘年間,
        展轉破立,智海騰波,潮音競響,溢溢洋洋,諌延^也哉。
        是故欲窺佛法之廣大,不可不知諸宗之緣起。異部宗輪論曰:

                  佛涅槃後,百有餘年,摩竭陀國,俱蘇摩城,王
              號無憂,統攝瞻部,是時佛法大眾初破。謂因四眾共
              議大天五事不同分為兩部:一大眾部二上座部。後即
              於此第二百年,大眾部中流出三部:一一說部,二說
              出世部,三雞胤部。次後於此第二百年,大眾部中復
              出一部,名多聞部。次後於此第二百年,大眾部中更
              出一部,名說假部。第二百年滿時有一出家外道,捨
              邪歸正,亦名大天,於大眾部中出家受具,多聞精進
              ,居制多山。與彼部僧重詳五事,因玆乖諍分為三部
              :一制多山部,二西山住部,三北山住部。如是大眾
              部四破,或五破,本末別說,合成九部。……其上座
              部經爾所時一味和合。三百年初有少乖諍,分為兩部
              :一說一切有部,一名說因部:二即本上座部,轉名
              雪山部。後即於此第三百年中,從說一切有部流出一
              部,名犢子部。次後於此第三百年,從犢子部流出四
              部:一法上部,二賢冑部,三正量部、四密林山部。
              次後於此第三百年從說一切有部復出一部,名化地部
              。次後於此第三百年

              

        358頁

              

              從化地部流出一部,名法藏部,自稱我襲采菽氏師。
              至三百年末從說一切有部復出一部,名飲光部,亦名
              善歲部。至第四百年初從說一切有部復出一部,名經
              量部,亦名說轉部,自稱我以慶喜為師。如是上座七
              破,或八破,本末別說成十一部。……                

            如是小乘諸部,大眾有九,上座十一,合二十部,如次
        興起,蘊處界三言多溺有。龍猛菩薩證極喜地,七百年時出
        生於世,採集大乘無相空教,宗般若經,造中論等,究暢真
        要,除彼有見。拢崞诺戎T大論師,造百論等,弘闡大義。
        由是眾生復惡取空,無著菩薩位登初地,證法光定,得大神
        通,事大慈尊,遠宗釋迦深密等經,近依慈氏瑜伽大論,宏
        大乘三性唯識非空非有之教。其弟世親紹隆其學,作唯識論
        等,廣演厥旨。由是以還,大乘教中般若瑜伽兩宗對峙。然
        各行其道,未見乖諍。至於清辯護法兩論師出,而後互有微
        辭也。諸宗緣起,如是如是。然此皆限於印土本宗,若夫其
        流傳於中土者,則台賢禪淨三論慈恩成實俱舍地論攝論及律
        宗等,宗派雖多,要皆承西土餘緒,不能出此諸宗範圍也。
        又在西方瑜伽宗後,真言繼起。此宗亦傳龍猛之教,開元之
        世傳來枺粒两癃q盛行於西藏日本也。

            述宗緣起已,次略述諸宗宗義。先明同義次明別義。何
        謂同義?曰:諸宗大小雖殊,然既同宗佛教,宗義旨趣何能
        大乖。上章論佛法別以教理行果四事,此之四者皆諸宗所不
        能背者也,是故諸宗同義即上章所述四事也。一者教,俱宗
        佛教;二者理,俱明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有

        

        359頁

        

        漏皆苦之理;三者行,俱修戒定慧趣出世行﹔四者果,俱求
        菩提涅槃之果;是則諸宗同義也。至其別義,以次明之:一
        者小乘二十部總以法有我無為宗。所謂法者有為無為是為法
        ,所謂我者我及我所並稱我。故曰有為無為有我及我我所無
        也。知無我者,能捨貪癡,能斷結俊瑹⿶兰瓤眨鶚勊熳C
        ,經於四向四果而得解脫,是為小宗宗旨也。然云何知法有
        我無耶?曰由教理故。教如雜阿笈摩頌言:我實無我性,顛
        倒故執有,無有情無我,惟有有因法,謂十二有支所攝蘊、
        處、界、審思此一切,無補特迦羅。理謂一切有者,現比二
        量可證可覺;如五塵等現量可得,如五根等比量可得,故是
        有也。所云我者,唯依五蘊聚集相續而假施設。聚集故假,
        如軍林等;相續故假,如流泉等。既假施設,故非實有。若
        謂實有,必有別體離於蘊等。然離蘊我,實不可得。現量不
        可知故,比量不可知故。故但隨情,依蘊所執。如是道理,
        諸部俱明;故諸小宗,總以法有我無為宗也。雖然,三世有
        無,諸部異執,三法假實,又各不同。乃至犢子部等計有實
        我,與蘊非即非離,是則有同外道。一說部謂世出世法,但
        有假名,則又鄰似大乘。自餘諸宗,別義繁夥,余既未能廣
        學,玆亦不能盡論也。

            二者般若宗義,總以般若智照實相無性為宗。云何般若
        ?云何實相?般若者,謂能觀智。實相者,謂所觀性。何者
        能觀智?何者所觀性?曰:都無所觀,是稱能觀智。都無有
        性。是為所觀性。是故經言:曼殊室利慧眼何見,答言慧眼
        都無所見。又說梵志,如來菩提非能現觀。契經又

        

        360頁

        

        言,一切諸法皆同一相,所謂無相;即此無相是法實相。般
        若宗,即以此等拢桃詾樽谝病Iw一切法,從眾緣生,如幻
        如化,虛妄顯現,都無實體;是即無性也。以無性故,相不
        成實,是則無相。無相故無生。無生故無滅。無生無滅,故
        本來寂靜。本來寂靜,故自性涅槃。是即真如法性,當體現
        成,本自具足,不生不滅不增不減者也。然諸眾生分別戲論
        ,邪見所執故,計有我人法非法等。橫興執著,知見叢生。
        即此知見,取種種相。由種種相,障法實相。由諸知見,蔽
        般若見。因緣展轉,迭增迭長,而菩提涅槃永難證得,生死
        輪轉無出期也。諸佛菩薩為除眾生種種見故,說於諸法勝義
        空教: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有為空,無為空,乃至
        無法有法空。了知空故,心無取著。無取著故,無有罣礙。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般若智慧即現前也。
        智生障斷諸法實相由斯證得,勝義無邊,智者應學。問曰:
        諸法實相,所謂無相。有固是相,無亦是相,般若言空,云
        何不墮無見。曰:為除有執,故說於空,非欲執空,而說於
        空,故空有見不墮無見也。設執空者,亦空空也。復次:為
        破於有,故說於空。有見既除,空亦自遣。如病服藥,病除
        藥止;又如燒薪,薪盡火滅。加行位中,以空遣有﹔入真見
        道,空亦自空。有空俱泯,是即般若智照,行無所行,得無
        所得,都無所觀,名真現觀也。問曰:般若言空與斷見外道
        有何差別?曰:斷見外道於世諦中撥無因果,無罪無福。般
        若言空,以諸法待緣而生,無自性故,說彼為空;非謂無因
        無緣,故說為空;以是全異。曰:既不撥因果,云何復破因
        果?曰:為

        

        361頁

        

        彼執因緣有實自性故破於因緣,非為都無所有故破於因緣。
        復次般若有二諦:就真諦言一切皆空,無生無滅,無因無緣
        ,無諸所有。就俗諦故生滅因緣,一切諸法,皆不遮遣。福
        德智慧,二種資糧隨應攝故。特眾生愚痴,多著有見,故中
        觀等多就勝義而說於空。善宗義者,固應知其所破,亦應知
        其所不破,斯能服藥治病,不致藥復生病也。廣詳漸義,如
        智度論等。此非專篇,略不述也。

            三者瑜伽宗義,云何瑜伽?曰瑜伽者相應義。教理行果
        不愚不謬,教則善知依趣應病施方,理則如有盡有不增不減
        ,行則隨順正軌不緩不越,果則用極體圓功不唐捐,如如善
        巧,方便為究竟,斯之謂瑜伽也。無著受大論於慈氏,最勝
        子等釋之曰:此論理無不窮,事無不盡,文無不釋,義無不
        詮,疑無不遣,執無不破,行無不修,果無不證。又曰……
        :復有二緣故說此論,一為成就菩薩種姓補特迦羅唯依大教
        ,遍於諸乘文義行果生巧便智,斷一切障,修一切善,證佛
        菩提,窮未來際,自他利樂,無休廢故﹔二為成就二乘種姓
        及無種姓補特迦羅,亦依大教,各於自乘文義行果生巧便智
        ,斷煩惱障,伏諸蓋纏,修自分善,得自乘果,出雙界諸惡
        趣故。是知此宗教義普被三乘,群經大義無不備明,未可以
        何宗賅攝也。雖然,深密楞伽阿毘達摩華嚴經等此宗特崇,
        求其與小乘般若異者,亦約略可得言焉。則五法三自性,八
        識二無我,說諸法性非有非空,是為此宗要義也。唯識之義
        且待後明。玆特就三性之理,略明其概。所謂三性者:一依
        他起性

        

        362頁

        

        ,二遍計所執性,三圓成實性。此三自性,總攝世出世間一
        切法,若有,若無,若相,若生,若真,若妄,靡不盡之矣
        。所以者何,世間一切法,無有不待因緣而生起者,無有不
        待因緣而相續住持者,依他而生依他而住,故曰依他起性。
        即此依他起法,依他生故,都無主宰;依他住故,不得自在
        ;無主宰故,不自在故,故無有我,以凡云我者必有主宰自
        在義故。又一切法依他而生,生已必滅是故無常,無常故無
        我,以凡云我者必是常故。既無有我,即無自性。即此無性
        ,是為諸法實性。即依此無性實性,而立圓成實性。圓謂圓
        滿,遍一切法,一切法俱無自性故﹔成謂成就,恆常不改,
        一切法常無自性故;實為真實,顯非虛妄,一切法真實不虛
        無自性故;故名圓成實。既諸法圓成,都無有我,都無自性
        ,然而一切眾生常於無我無自性之依他起法中,遇事攀援,
        虛妄計度,謂為有我,謂為有法,不達虛妄,執以為實。則
        所謂我執法執是也。即以此故,建立遍計所執性,周遍計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