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工矿产品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来。
抗战前和战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比较①单位:万元年度总资本数官僚资本占总额% 民族资本占总额%1935 25084。4 3019。8 12。00 22064。6 88。001941 160000。0 80000。0 50。00 80000。0 50。001942 193900。0 134925。1 69。58 58977。4 30。42根据下述材料推算,这些产品总产值中公营所占比重1938 年为21。2%,1945 年已增长到51。6%,超过了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已在工矿企业达到垄断的程度。国民政府经济部编制的1942 年《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曾说:在水电、冶炼、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公营已占绝对优势,在纺织、建材方面与民营相当。此外,国民政府仍独占着交通运输业,直接控制了国统区全部的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至此,国家垄断资本已从金融垄断发展到对整个工业生产的垄断——国家产业垄断。
1938—1945 年后方公营主要工矿产品产值估计①① 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 卷,第497、542 页数据推算。①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 辑,三联书店1961 年版,第1419 页。① 据吴太昌《抗战时期国民党国家资本主义在工矿业的垄断地位及其与民营资本比较》推算,《中国经济(产值按1933 年不变价格估计)
1938 年1945 年总产值(万元) 公营所占比重总产值(万元) 公营所占比重煤2350 14。98 % 2619 25。01 %生铁270 5。93 % 247 64。78 %钢9 22。22 % 182 96。15 %有色金属4576 33。61 % 723 95。71 %石油及其制品1 100 % 1563 100。00 %电力736 5。43 % 1967 35。89 %酒精73 24。66 % 3893 42 %代用油— — 145 60 %酸4 — 7 14。29 %碱13 — 80 10 %水泥86 — 169 14。79 %机器电器567 16。75 % 2891 65。86 %棉纱510 24。90 % 1439 72 %棉布1319 9。1 % 1567 33 %面粉340 — 463 30。02 %火柴60 5 % 110 23。64 %纸17 11。66 % 140 40 %在农村,国民政府经济部依据《非常时期农矿工商管理条例》可对私人所有但因战乱一时荒芜的土地强制使用或征用的规定,从农民手中夺走大片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
1941 年4 月2 日,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各省田赋暂归中央接管以便统筹而资整理案》,提出“战时财政利在统筹,中央地方原为一体,分之则力小而策进为难,合之则力厚而成效易举。故为调整国地收支并平衡土地担负起见,亟应仍将各省田赋收归中央整顿征收”。并决定将田赋“改征实物”①。其税额以1941 年度省县正附税总额每元折谷2 市斗为标准,杂粮区、小麦区征收等价的杂粮和小麦,棉田则收棉花。通过“征实”,1941 年度共征得粮食2293 万多石,超过当年各省预算的20 倍。到第二个年度,田赋征实激增1 倍,以每元改折谷4 市斗,或小麦2。8 市斗。1942 年,国民政府又将田赋征实与粮食征购同时进行,征购的数量标准史研究》1987 年第3 期。
①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年版,第688—689页。
和田赋征购数量相同。尽管各省征购方式、名称不同,有的叫“派购”,有的称“公购余粮”,但实质相同,即政府以大大低于市场价收进,被征者吃亏很大。征购付款办法,是以所征额的三成付现金,七成发给粮食库券。实际上绝大多数省份只用不能流通的“粮食库券”或“法币储蓄券”来支付,因而征购形同没收。所以有人称这种征购只不过“是一种披着商业行为外衣的征实”②。
1943 年7 月,国民政府又把粮食“征购”改为粮食“征借”。“征借”
之粮不付现金,全部给“粮食库券”,后来连库券也不给了,“借粮”实与“抢粮”无异。
国民政府通过“征实”、“征购”、“征借”掠夺了大批粮食。据统计,自实行田赋征实到抗战结束,在这4 个年度里,实收谷麦达2。45 亿石,各年平均在6000 万石以上①。政府的“三征”名为向田主征收,实际上地主把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促使佃农的租率逐年上涨,大大加重了农民负担。四川省有的地区农民为了应付“三征”,不得不倾其所有,连自己必需的粮食亦不能保留。国民参政员刘明扬等曾说:“抗战以来,最黑暗者莫如农村,最受压迫者莫如农民。”
② 杨荫溥:《民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年版,第118—119 页。① 杨荫溥:《民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年版,第118—119 页。第四节战后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抗战结束后,因接收日伪资产,官僚资本迅速膨胀起来,其垄断地位愈益强化。这一时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膨胀时期。
日本刚投降,国民政府就宣布将日本在华的所有“公私事业资产及一切权益,一律接收,由中国政府管理或经营”,密令陆军部在负责接收日军投降的同时负责监督接收日伪公私财产。1945 年8 月31 日,行政院颁布《行政院各部会署局派遣收复区接收人员办法》。10 月,在行政院设立收复区全国性事业接收委员会,并于其下分区设立敌伪产业处理局,管理敌伪产业的接收和处理事务。据此,将原沦陷区分成苏浙皖区、粤桂闽区、河北平津区、山东青岛区、武汉区、河南区、东北区、台湾区等8 个接收区。整个接收工作到1946 年底,除东北外,基本完成。
经初步估计,国民政府接收的工厂矿场、商业、房地产和家具、仓库码头、金银外币、铁路、车船、飞机、各种物资(不包括国防用品和其他军用品)的资产折合成战前法币达323252 万元①。这里还不包括接收大员贪污、隐匿以及挥霍浪费掉的资财。
在接收中,国民政府的“四行二局”接收了日伪的一切金融机构及其掠夺来的财产。据财政部统计,伪中央储备银行库存黄金553492 两、白银7639323 两、银元371783 枚、美金5500000 元;伪中国联合银行库存黄金170000 两、美金10201460 元以及26544 英镑,全被中央银行接收②。同时,国民政府又按伪币实际购买力的1/4 或3/10 来兑换法币,无形中又掠夺了应属于人民所有的1200—1300 亿元法币,约折2 亿美元。自此,官僚资本在金融界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强。据统计,到1946 年官僚资本控制的银行388 家,分支机构2085 处,集中的存款数达54211。1 亿元,占全国各类银行存款数的91。6%;放款59719。6 亿元,占全国各类银行放款数的94。4%。③国民政府还接收了被日本掠夺的大片土地,其中华北垦业公司、军粮城农场、华北农业试验场和东北盘山农场的土地就有150 万余亩。
对敌伪工矿企业的接收主要是经济部负责。据统计,当时国民政府接收敌伪工厂矿场共9345 个单位(资产折战前法币116076 万元)④。在处理过程中,发还原主的比重极小,大部分敌伪厂矿企业被直接移转给官僚资本。据经济部长王云五的报告,敌伪工矿资产有83。5%是转给官僚资本,但实际上要达到90%左右,而敌伪交通运输业资产(共218784 万元)则全部为官僚资本所得。在经济部接收的工矿企业中,有292 家重工业厂矿转为资源委① 简锐:《国民党官僚资本发展的概述》,《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 年第3 期。② 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第641 页。③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 卷,第635 页。
④ 简锐:《国民党官僚资本发展的概述》,《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 年第3 期。员会管辖,其资产总值为11478 亿元(折合成战前法币为24216 万元,合美金3。826 亿元)①。对敌伪工矿业资产的接收,使官僚资本在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资产大大膨胀。
接收敌伪的资产在战后官僚资本资产中的比重②单元:战前法币万元接收敌伪资产战后官僚资本资产额接收敌伪资产额占官僚资本资产额%工矿业104468 169531 62交通运输业218784 338587 65其中铁路189214 208278 91公路15114 59971 25航运8375 34882 24空运385 7175 5邮电5696 28281 20合计323252 508118 64应该说,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因接收了巨额的敌伪产业,再加上20717亿美元的美援,资产得到高度膨胀。但它并没有发挥生产力的作用,而是处于瘫痪状态。
① 简锐:《国民党官僚资本发展的概述》,《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 年第3 期。② 简锐:《国民党官僚资本发展的概述》,《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 年第3 期。第五节官僚资本的崩溃抗战胜利后不久,蒋介石为重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对中国的全面统治,发动大规模内战。国家垄断资本进入崩溃阶段。
为准备战争,1946 年11 月4 日,国民政府和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和其他一系列协定,逐渐把中国变成为美国独占的殖民地。
与此同时,国民党又发动内战,造成军费激增,当年军费支出占全年总支出的59。6%,1948 年1—7 月上升到68。5%,超过抗日战争时期的军费开支,从而出现财政危机。这个时期的财政收支情况如下表:1945—1948 年财政收支情况①单位:法币亿元年份总收入总支出赤字赤字占总支出%1945 年12413。89 23480。85 11066。96 47。11946 年28769。88 75747。90 46978。02 62。01947 年140643。83 433938。95 293295。12 67。51948 年1 — 7 月2209054。75 6554710。87 4345656。12 66。31948 年9 — 12 月873101000 元(金圆券)
3950800000 元(金圆券)
3077699000 元(金圆券)
77。9为弥补巨额财政赤字,筹措军费,国民政府再次大借内外债,造成债台高筑的局面。1947 年度欠内债18580 多万美元,外债85750 多万美元;1948年度欠内债为17590 万美元,欠外债86600 多万美元。据国民政府财政部档案资料,1948 年8 月底财政部统计,当时尚欠有各种内外债的数额①是:① 张公权:《中国通货膨胀史》,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 年版,第101 页。① 陆仰渊、方庆秋主编:《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年版,第799 页。战前所借战时所借战后所借共计内债美元2849600 元225879437。91 元102171772 元330900809。91 元英镑28151266 镑28151266 镑法币1523171325 元1963466262。70 元21158637587。70 元关金券121776379。19 元121776379。19 元外债美元10400000 元546684332。64 元84733810。36 元659818143 元英镑34664485 镑14427649/16/8 镑49092134/16/8 镑加元335234180。91 元33523418。91 元法币740000 元740000 元国民政府在财政赤字、负债累累的情况下,为挽救危机,除大量增加捐税,便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恶性膨胀。随着内战的扩大和赤字激增,法币的发行量如同脱缰的野马急剧增加②:发行量增加量1937 年6 月14。1 亿元1945 年8 月5569。0 亿元比1937 年6 月约增396 倍1945 年12 月10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