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相映生辉-外国文学与艺术-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类的艺术丰富多采,其中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刻、文学、电影以及建筑、工艺等。这些门类众多的艺术,其共性在于都是通过艺术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某种社会意识形态。根据塑造形象的方式和使用材料的不同,艺术可分为:表演艺术 (主要包括音乐和舞蹈)、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刻等)、语言艺术(即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和综合艺术 (包括戏剧、电影等)。
人类的艺术渊源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后期,即原始社会的狩猎阶段,就已经出现了最初的艺术活动。如刻在石块或鹿角上的线条画,模拟狩猎动作的舞蹈,由劳动音响和劳动呼声而逐步形成的音乐、歌唱等,都是人类艺术的最初形式。当时,人们还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分,人类在劳动中不仅创造和积累了物质财富,并且创造了作为精神财富的各种艺术,他们同时又是艺术的欣赏者。原邕部落的诗歌,如澳洲那林伊犁人的诗歌,主要就是狩猎野兽的歌;原邕社会的神话,内容虽然离奇怪诞,则是原始人战天斗地豪迈理想的抒发。所以,文学和艺术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是一体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一门艺术都获得了独立发展的条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最终发展成为有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艺术形式。文学,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其它艺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这本小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阐述外国文学与舞蹈、音乐、美术、电影之间的关系,认为文学作品里渗透着其它艺术的因素,而其它艺术又不断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二者具有同等的功能和价值。下编评介了从事 (或从事过)其它艺术活动的外国文学家;反映艺术家生平或作品的外国文学作品、反映文学家创作思想的外国艺术家和作品,也在此部分得到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全书基本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写,尽量兼顾到各个地域和流派,编写上力求史实准确、形式活泼、雅俗共赏。
写给青少年的话 (代序)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6辑85册,依类别分为:
(一)国别、地区文学史,
(二)分体文学史,
(三)文学运动、流派、思潮,
(四)文学比较、交流,
(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
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既载录了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又揭示了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既阐述了各主要文学运动、流派和思潮的兴衰及其主要内容,又介绍了世界文学与其它学科交错纵横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既论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重点的评析、介绍。丛书作者绝大多数是从事世界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用通俗明快的语言,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参考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而且融进了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独到、精辟的见解。论述科学,史料翔实,知识准确。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你们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吴元迈
1993年国庆节于北京
相映生辉──外国文学与艺术
外国文学与舞蹈
在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作为艺术家族中成员之一的舞蹈,是起源最早、最有广泛群众性的一门古老艺术。它最初的发展阶段是音乐和诗歌紧密结合的结果。古希腊有一个关于文艺女神缪斯们的神话:“宇宙之王宙斯和
‘记忆’女神曼摩辛,生了九个女儿,她们就是掌管文艺和历史、天文的女神缪斯们,太阳神阿波罗是她们的领袖。这九个女神各有分工,如手执笛子、头戴鲜花圈的伏脱卜专管音乐;头戴桂冠的卡丽奥卜专管叙事诗;手中拿着一只琴的爱莱图专管抒情诗;头戴金冠、手持短剑与帝杖的美尔鲍明专管悲剧有一双轻盈敏捷的脚、手里拿着七弦琴的脱西库则专管舞蹈……她们掌管着天上人间的一切文学艺术。天上的诗人和艺术家们,因得到她们的启示,才写出伟大的作品来;人间也因为有了她们的存在,才开放出各种绚丽的艺术之花。”
根据这个神话,人间之所以有舞蹈,是因为具有天才的舞蹈家得到了神的启示。也就是说舞蹈是神的创造,而人间的舞蹈又是神的赐予。不过,古代的人们对于神和人的概念的理解,似乎并不象现代人一样分得那样清楚。古代人往往把一些具有不平凡才能的人、具有超乎一般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或是对于人类曾做出较大贡献的人,都看成是神的化身,或是能通神的人。
美国人乔治·汤姆生教授根据他对原始民族艺术的考察和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舞蹈、音乐、诗歌三种艺术开始是合一的。它们的起源是人体在集体劳动中的有节奏的运动。这种运动有两个构成部分——身体的和嘴巴的。前者发展为舞蹈,后者发展为语言。开始是标志节奏的、无意义的呼喊,后来发展为诗的语言和普通语言。抛弃了口唱,运用工具来表演,于是无意义的呼喊就转而成为器乐的起源。”
综上所述,人类最初的舞蹈艺术来源于原始人的劳动生活和生产实践。有的直接产生于劳动生产的过程中,成为原始人组织劳动、鼓舞劳动的一种手段;有的则模仿和再现劳动生活的情景,以娱乐和教育本部落的成员;也有的以幻想的形式来表现原始人战胜自然、争取丰收的理想和愿望。
文学和舞蹈同属艺术范畴。虽然表现手段各异,但都是用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因而文学和舞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很早的时候起,欧洲各国的戏剧演出中就包含有舞蹈的场面,例如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和讽刺剧,罗马的哑剧、中世纪的民间戏剧、文艺复兴时期的假面剧等,其中都穿插有舞蹈的场面。十四至十六世纪由于欧洲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新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形成,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产生了与中世纪封建神学相对立,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文艺思潮,这个文艺思潮主张解放人类个性,摆脱封建制度和宗教的思想枷锁。思想的解放使各种形式的艺术都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在这种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在意大利和法国出现了舞剧(芭蕾)的艺术形式,不过那时的舞蹈还没有脱离开诗句,为了连贯戏剧情节的发展,甚至还要运用歌唱和对白。当时的舞剧也大多选自神话故事传说,表现善与恶的斗争,最后善终于战胜恶的主题思想。
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发生了一场为政治革命制造舆论的启蒙运动,因而启蒙主义的文艺思潮便应运而生。它继承了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潮的优良传统,成为反封建、反教会的重要思想武器。这些先进的思想影响了当时一此步的舞蹈家,使他们认识到必须用自己的艺术来传播进步思想,用舞蹈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及其行动。由于表现生活内容的变化,艺术的表现手段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拿掉了假面具,使演员的面孔显露在观众面前。面孔的解放,大大提高了舞蹈演员的表情能力,为创造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开辟了新的道路。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法国出现了第一个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芭蕾舞剧《无益的谨慎》,第一次在芭蕾舞台上出现了农民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劳动和爱情。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和革命精神。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主义,在文艺上热烈追求理想世界,并运用激情的语言,奇幻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去塑造人物形象。这种文艺思潮直接影响了当时的舞蹈艺术。一批具有创造革新精神的舞蹈家,突破了过去芭蕾的传统程式,把芭蕾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如男子的腾空跳跃旋转、女子的脚尖技术的高度发展,造成了翱翔凌空。轻盈自在的感觉。他们打存陈规,开拓了极为广阔的题材领域。如在法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出现的、根据诗人海涅写的日耳曼民间传说中关于维丽斯女鬼的故事,改编的芭蕾舞剧《吉赛尔》、根据雨果同名小说改编的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五十年代根据拜伦长诗改编的芭蕾舞剧《海盗》,以及后来在十九世纪最后二十五年中相继出现的柴可夫斯基作曲的舞剧 《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都是浪漫主义舞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二十世纪初,欧洲的舞蹈艺术有明显不同的两条发展道路。一条是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指导下,使苏联的芭蕾舞剧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不仅继承了俄罗斯学派古典芭蕾的优良传统,保留了众多的古典剧目,而且还把一批世界名著,如莎士比亚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普希金的《巴赫奇萨拉伊泪泉》、《青铜骑士》、巴尔扎克的《破灭了的幻想》等改编成芭蕾舞剧,同时也尝试性地在芭蕾舞剧中创造了集体农庄庄员 (哈恰图梁作曲的《加雅奈))、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