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非非何智丽-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何智丽的下一个目标,又是什么呢?
她的下一个目标很明确——成为世界女子单打冠军!
那时,中国乒乓球队女队的主将是上海姑娘曹燕华。曹燕华先是在一九八三年夺得第三十七届世乒赛女单冠军。接着,在一九八五年的第三十八届世乒赛上,曹燕华又蝉连女单冠军。
不过,曹燕华当时患慢性肝炎,带病出征,没有参加第三十八届世乒赛团体赛。
在第三十八届世乒赛夺得世界女单冠军之后,曹燕华便退役了。
于是,何智丽取代曹燕华,成为中国乒乓球队女队主将。
这样,在何智丽看来,三十九届世乒赛的女单冠军,非她莫属。
她,下定决心,为三十九届乒乓赛苦练着。
但是,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五日,何智丽在第十届亚运会上作为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团体赛主力,惨败于韩国梁英子板下,顿时从波峰跌入浪谷!
自从何智丽走上乒坛以来,还没有摔得这么惨的!
何智丽还“灵光吗?”在中国乒乓球队内部,对何智丽的实力如何产生了争议,一路顺风的何智丽,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逆风。中国乒乓球队内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开始纠缠着何智丽。
在这关键的时刻,中国乒乓球队顾问孙梅英挺身而出,给了何智丽可贵的支持……’茶,使何智丽、孙梅英结谊早在一九八一年何智丽一进入国家队,她便认识了孙梅英,不过,那时候她们仅仅是认识而已;在何智丽看来,孙梅英是顾问,德高望重;在孙梅英看来,何智丽是新苗,很有希望。
毕竟年岁相差甚远,彼此之间又没有直接的工作来往,所以见面点点头而已。
一桩很偶然的事,使这两代乒乓人有了心灵沟通:那是一九八五年冬,中国乒乓球女队访问欧洲,队员有何智丽、曹燕华、耿丽娟,而孙梅英担任领队兼教练。
她们来到莫斯科的时候,住进苏联运动员大楼。队员们住在九楼,孙梅英则住在十八楼。
楼里居然不供应开水。何智丽从小喜欢喝茶——因为她的母亲是广东人,而孙梅英也是个“茶罐”。何智丽从中国驻苏使馆借来了电炉、水壶,在宿舍里烧开水。她得知孙导爱喝茶,顺便给她灌好暖瓶,送到十八楼。
那时,除了外出访问,闲着没事。每当何智丽送开水来,孙导便跟她聊天,一聊起来,她俩才发现,彼此见解是那么的接近。隔在两人之间的“代沟”在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中消失了。
“孙导,请你给我指点指点!”何智丽虚心求教。
“你呀,你的特长是大学生水平,而你的特短是小学生水平!”孙梅英直性子,说起话来没遮没拦。
“那我该怎么办?”何智丽继续求教。
“你要尽力克服你的短处。打球的时候,对手总是攻你的短处的。”孙梅英意味深长地说,“我向来主张打球要尽量刁滑,做人要尽量老实!”
何智丽一听,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当即央求道:‘“孙导,回国之后,你教教我。”
“好,我是毫无保留的,因为你我都是为了祖国的乒乓事业。”孙梅英答道,“不过,你有你的教练,我只能在你训练之余,给你指点。”
一回国,何智丽果真在训练之余,请孙梅英给她“加课”。
何智丽发觉,孙梅英的指点,正是点中了她的技术要害。
比如,孙梅英细细察看了何智丽的手,看到右手第四指内有老茧,便指出她握板太紧,一定要做到放松,松了才能灵活。
孙梅英以为,何智丽打球动作幅度太大,便在她身后放了一块挡板。何智丽一后退,挡板一绊,她就摔在地上,摔了几次,何智丽不敢后退,动作的幅度自然减小了。动作缩小,速度也就增快……如此这般,孙梅英指点了几回,何智丽觉得大有进步。于是,不断往孙导家里跑,请求她继续给予指点。
孙梅英呢?有求必应,抽出星期天,抽出中午,陪着何智丽练球。
孙梅英这么尽心尽力培养何智丽,没有一分钱奖金,而且还招来闲言碎语,特别是引起何智丽的教练不快。
孙梅英坦诚地说:“我图什么?我图的是为国家出一个人才呀!”
何智丽往孙家越跑越勤。孙梅英这顾问,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中国乒乓球队领导谁都未曾把训练何智丽的任务交给孙梅英,而孙梅英应何智丽的请求却在实际上成了她的教练.——尽管她并没有教练的名义。
不料,孙梅英的一片好心,无端招来麻烦!
中国乒乓球队的人际关系本来就复杂,孙梅英的热心,却使这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化了。尤其是孙梅英本来就因为过分直率,常常仗义执言,得罪了中国乒乓球界的几位领导。不过,孙梅英毕竟是元老人物,不便对她说三道四,那几位领导在她面前还算“小辈”呢!于是,种种怪罪便落到何智丽头上。
我细细追寻何智丽风波的最初“风源”,我终于从孙梅英那里找到答案:何智丽那时是个单纯的姑娘,本来在中国乒乓球队的领导眼中是不错的运动员,可是由于她主动投奔到孙梅英门下,中国乒乓球队领导便对何智丽有了偏见!
在何智丽看来,孙梅英是中国最老资格的“乒乓女帅”,又是最富有经验的女队教练。在孙梅英的培养下,曹燕华蝉联了两届世乒赛女单冠军。由孙梅英培养的张立、杨莹,也都名震世界乒坛,成为中国乒乓球队夺取女团世界冠军的主力。何智丽要夺取世乒赛女单冠军,当然应该请教“孙导”,拜孙梅英为师。
可是,何智丽压根儿没有想到,在中国乒乓球队,教练之间的龊龋,要找运动员出气!
内耗,成了中国乒乓球队的“特短”。内耗的加剧,使中国“国球”的实力明显地削弱了。
“党风不正,队风不正,球凤不正,正在腐蚀着我们的乒乓事业!”孙梅英说出了心中的忧虑,“在中国乒乓球队,冠军掩盖着深刻的内部矛盾!不彻底解决这些矛盾,冠军迟早要丢光!尤其是中国乒乓球队‘通天’,有些人仗着有后台,碰都碰不得………自从何智丽投奔到孙梅英门下之后,不巧,她在一九八六年九月的第十届亚运会上,败在韩国梁英子板下。于是,中国乒乓球队中就有人说“闲话”
了:“何智丽在训练上走了弯路!”
不言而喻,这是指孙梅英指导错了,使何智丽“走了弯路”。
何智丽坚信,孙导是高水平的教练。孙梅英的指导,没有错。她继续在孙梅英的指导下训练。
孙梅英向何智丽指出:“你的球,输在胆量上。你有五分球艺,只有两分胆量。你提高胆量,你一定能胜!”
孙梅英还指出:“你要争取高处击球,果断抢攻,不能等弧圈发挥威力才起板。要知道,同样在桌边迎击球,身体前倾和稍后明显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别。”
在孙梅英的指导下,何智丽的球艺有了明显的进步。
就在第十届亚运会之后不久,何智丽在第八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上大显身手,她连拿女子团体。单打、双打三项冠军。
接着,何智丽又在红双喜全国精英赛上,夺得女得冠军。
这下子,何智丽笑了,孙梅英也笑了。
这下子,那种说何智丽在训练上“走了弯路”的话,也就没有市场了。
紧接着,尖锐的矛盾,终于在“让球”问题上大爆发了。
第四章 “让球”曝光掀起论战
“让球”的实质是“权大于球”
“让球”,原本是中国乒乓球队的“机密”。何智丽风波,导致中国乒乓球队的这一“机密”曝光。
“让球”,据说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优秀传统”,然而却直接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公平的竞争。
“让球”,实质上就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让球者必须服从领导意见输球,不可取胜。谁不让球便是“违反组织纪律”,便要“写两笔”,这还谈得上什么公平?谈得上什么公平的竞争?
孙梅英是中国乒乓球队的“元老”之一,深知种种“让球”内幕。
她告诉笔者,在一九五九年三月,容国团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一路厮杀,单枪匹马,夺得世界男子单打冠军。谁也未曾向容国团让过一个球。
一九六一年,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进入男子单打决赛的是庄则栋和李富荣。照理,应当让这两名中国选手公平地展开竞争,何况他们都是中国人,冠、亚军注定都属于中国,他们之间“动真格”,并不影响中国取得冠、亚军。
可是,当时国家体委决定,要李富荣让给庄则栋,其原因是考虑到庄则栋的潜力比李富荣更强,有可能在下几届世乒赛上继续夺冠。
这样,李富荣不得不答应让球。
于是,世乒赛冠、亚军之战,成了一场假打!
实际上,如果让他们真打,庄则栋十有八九会胜李富荣。
可是,这么一“让”,在李富荣看来,庄则栋这世界冠军是我让给你的;在庄则栋看来,我这世界冠军是别人让给我的,心里也不踏实。
可是,中国乒乓球队领导却颇得意,以为这是“政治思想工作领先”的“成果”,只有“社会主义国家体育运动员才能做得到”。
有了这一先例之后,“让球”之风便在中国乒乓球队内部蔓延。
一九六一年的第二十七届世乒赛,一九六三年的第二十八届世乒赛,在男子单打冠亚军决赛时,都是庄则栋和李富荣对阵,领导上都决定李富荣让给庄则栋,以使庄则栋蝉联世界冠军,人为地制造了“三连冠”!
那时候的中国,体育水平还非常落后,世界冠军寥若晨星,而庄则栋居然“三连冠”,理所当然成为中国体育界的一面大红旗。这样的“三连冠”,在当时也确实起了鼓舞中国体育界士气的作用。
实际上,如果真打的话,庄则栋未必不能三连冠,而让球反而使他的三连冠蒙上了不光彩的阴影。
然而,自从人为地制造了一个“三连冠”之后,中国乒乓球队领导却益发重视“让球”了。“让球”之风开始盛行。当“比赛第二,友谊第一”的口号提出来之后,中国乒乓球队领导又进一步曲解了这一口号,把这一口号当成了“让球”的理论根据:既然“友谊第一”嘛,就应该为“友谊”而“让球”。
于是,在几届世乒赛上,中国选手根据领导意图,为了“友谊”,让给了某一友好国家的选手,当时,正值“文革”岁月,这几次“让球”,被当成贯彻“比赛第二,友谊第一”方针的“范例”。
七十年代初,在北京曾举办中、日以及某国这样三国乒乓球邀请赛。在男子团体赛中,中国胜日本,日本胜某国,而中国则出于“友谊”,“让球”于某国。这样,男子团体赛的结果,中国第一,某国第二,日本屈居第三。
尽管中国的“友谊”使某国高兴,而日本运动员得知中国“让球”内幕之后,大为反感。日本的一位男子名手说:“今后,我再也不来中国比赛了!”
一而再、再而三地让球,使让球成了中国乒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