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玩物哲学 >

第1章

玩物哲学-第1章

小说: 玩物哲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会喜欢老东西?」     

  这个问题真是问倒我了,一时之间不晓得该如何作答。不过,不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一点恋物的情结吗?它不一定是物品,也许是某种香味、或对某种触感的眷恋,或者……某个抽象的东西。    

  这就像是某部份心理的投射,是一种情怀。它可以是很复杂的心理因素,也可以是很简单的欲望满足,而为什么喜欢?也许我体内有个老灵魂吧!也许……这跟我某些成长的记忆有关。    

  我想起了小时候住在西螺的那些年,空气中还飘散着早期台湾小镇的气味,那种很质朴的农村氛围,感觉西螺老街上的商家店铺,好像从泛黄的照片中跳了出来,而神学院里的草坪上还有我踏过的脚印,那是我成长的地方,一个与世界接触的起始点。    

  回想起来,我的童年过得挺不错的,每天睁开眼睛,我的好奇心就像雷达一样,哒哒哒哒,从不间断地搜寻着每个值得探访的目标,我与同伴组成的天不怕地不怕探险队,成天就只知道那里有新奇宝物就往哪里钻,每一天都过得既充实又忙碌,我很早就体悟了生命诚可贵、玩乐价更高的大道理。    

  在许多年之后,这个记忆还是很清晰,但也可能是回忆太美好,所以记得。    

  我童年的成长环境其实蛮特别的,至少跟同侪比起来。当时西螺还是一个很传统且保守的农村小镇,屋子的造型要不就是那种建筑田野上的房舍,要不就像是西螺老街的延平路上,一间间融合台湾古典线条与西方现代装饰风格的老建筑。


第一部分:儿时记趣chapter01 关于收藏(2)

  小镇上有一个很醒目的楼舍,高耸的围墙让墙内的建筑显得份外神秘,穿过围墙,里边有一幢西班牙式的鹅黄色建筑,庭院深深的景像,跟卡通影片里的庄园有那么几分神似,从外观看起来让人有种门禁森严的感觉。这样一幢很西式的建筑物,伫立在西螺这样民风还很保守的小镇,确实是有一点错置与突兀的感觉。    

  国中以前的那段时光,我几乎是在这座神学院里渡过的。因为父亲在教会里担任牧师的工作,所以我们一家四口就住在神学院里的员工宿舍,院里有很多从遥远国度前来的外国宣教士,金发碧眼的模样从小我就见怪不怪,但可别小看这群外国宣教士,他们讲起台语连我们在地的台湾人都要夸奖的。    

  从小我的生活就是这样,每天睁开眼睛,所接触的人事物、生活习惯、以及看世界的方式,差异性马上就拉开!我想很有可能,这样跳跃式、对立的文化特质,让我观察事物的神经与嗅觉变得更敏感,也让我很容易注意到事物本质的细节,因为东西文化的冲击与交会早已成為我性格中的裕Фā6n突創造美感,不是嗎?!    

  至于神学院,相信它绝对跟我如此热爱收藏老东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试着把记忆如影像编辑器那样倒转到童年的时候,神学院里有好大一片的草坪,草还是刚长出来的嫩绿,为园内增添了不少清幽的况味。


第一部分:儿时记趣chapter01 关于收藏(3)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外国电影中教会寄宿学校的情景。每天,我都会穿过宿舍再经过神学院的主楼,楼上宣教士讲课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那是一栋西班牙式的建筑,外表漆上了鹅黄色的油彩,楼高二层,楼的四周有着典雅的回廊,回廊上有着美美的廊柱,看起来还颇有几分欧洲建筑的派头,。    

  主楼旁边有个图书馆,那是我小学时期消磨时光的据点之一。馆内一本本装订精美的厚重书籍开启了我的视野,满足了我对世界的想象。主楼的前方有一个小巧的中庭花园,花园中央设置了一个欧式风格的喷泉,而神学院的范围颇大,从门口走进来要花上几分钟,进门后道路的两旁是青绿色的草坪,左边的草坪再延伸下去就是一大片森林,后面还有一个游泳池,难以想象的华丽吧!    

  那段日子真是无忧无虑,除了主日学、唱诗班、画图、到处闲晃、寻宝探险……,几乎很固定的,每天我都会跟着身兼牧师与学校教务工作的父亲一起巡视校园,于是发掘了神学院里很多五花八门的玩意儿。而仓库,我收藏的秘密基地,也就是这么被发现的。


第一部分:儿时记趣chapter02 私藏仓库(1)图

  往常,我总是依循着父亲的步伐,眼睛不时在校园里东张西望,俨然一副搜查队长的模样,忽然老爸的脚步停在一座上了锁的仓库大门前。    

  直觉告诉我,这里面一定有些什么。    

  「想想看,如果有一座私人的收藏基地,那真是挺不错的……」    

  看来我人还没进到仓库里,心却已经想得天花乱坠,甚至连藏宝图长得甚么样,老早就在心里勾勒好了。    

  这间位于神学院内的仓库是一栋独立的楼房主要用来收放不堪使用的教具,大部份的时间它都是锁起来的,一般人是不得其门而入的,也由于上锁的缘故,亦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几乎是被好奇心催逼着忍不住想破门而入,第一次来到这仓库大门前,我迫不及待的在一旁等候着老爸拿起钥匙、再将钥匙插入匙孔里转动了几下,卡喳,门就这么硬生生地在我眼前敞开了。    

  偌大的空间里,堆放着各式各样的教具以及文件数据,多数的东西都是不再被使用,琳琅满目的旧物多到可以开一间杂货店。不过最引起我兴趣的则是那些比我高出一个头的旅行箱,据说这些箱子都是那些外国老宣教士当初来台湾的随身行李,尔后回国时因为带不走便干脆留了下来。    

  忍不住跑到大箱子旁仔细端倪、触摸,仓库里的箱子大部份来自于那遥远的50年代,想象力好似把我召唤回那个属于祖父祖母的时空下。当时第二世界大战才刚结束,全世界正处于一股欣欣向荣的复苏景况,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国,怀抱着理想的虔诚基督徙,不畏艰难的离乡背井,坐着船飘洋过海来到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异域,然后一点一滴的奉献自我、脚踏实地的传播教义,脑子这么想着,氛围也马上升华了起来。


第一部分:儿时记趣chapter02 私藏仓库(2)

  仓库里的每一件物品,很多是外国宣教士们从国外募捐而来的,完全符合环保的概念,不仅有着岁月的痕迹,也典当了许多值得回味的记忆。    

  看着这一只只高矮不同的箱子,心里真是好奇究竟里面摆了些什么宝贝,感觉自己像一名威风凛凛的海盗,运气特好地寻到一批宝藏,然后准备试试手气,撬开一箱箱的金银珠宝!    

  说起来真的很有趣,那些大箱子外表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之处,不过立着打开后,里面却机关处处。箱内的一边不但可以拉出好几个抽屉,另一边还有吊挂衣服的设置。除此之外,里面竟然还设计了一个活动式可收藏的小桌子,可供书写吃饭之用,简直就像一个随身携带的万能家具。    

  放眼望去,仓库里的箱子size大大小小,有铁制的,也有木制的。有些箱子上了锁,有些则没有,大部份的箱子里摆得都是一些旧文件和旧衣服,还有是箱子主人留下来的首日封,很多是美国或英国当地发行的。    

  由于教会里的宣教师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所以仓库里摆放的物品也充满了一股异国味。除了那些极富机能性、被我视为无价之宝的旅行箱外,里面还有个东西很有意思,那就是乐器。    

  众所皆知,音乐对于基督教而言是很重要的,宣教士们多半会透过福音班或唱诗班来传递教义,主要也是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与传播工具。因此,望眼看去仓库里的乐器还真不少,有喇叭、铜管喇叭还有大、小号,而堆放最多的是手风琴,此外还有一些乐鼓。


第一部分:儿时记趣chapter02 私藏仓库(3)

  这些乐器大部份是教士们四处募捐,有些还是他们大老远从故乡渡海带过来的!刚好那个时候父亲是唱诗班的指挥,因此我就时常去找他,顺便趁机跑到仓库里玩玩乐器和旅行箱,那里俨然成了我私人的游戏场。    

  此外,除了箱子和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乐器外,我还发现了一些书籍、旧明信片以及很多医疗用品。由于台湾早期医疗用品很缺乏,所以宣教士们过来的时候就一起带着了,屋里的每一样医疗用品都很整齐地被收在盒子里,而且还被保存得很良好。    

  仓库里的东西之所以都被留下来,主要是因为全是教友的奉献,由于意义别具,所以即便后来没被派上用场,但也还是被完整保存下来,这样的心意很令人感动与学习。    

  不过,对于仓库里的那些「宝藏」,因为当时的我年纪还太小,虽然心里面很渴望拥有,但还不敢占为已有,只能当作玩乐之用。一直到了国小毕业后,因为爸爸知道我很哈那些箱子,所以就跟学校要了一个,而这个旅行箱就成了我收藏版图的敲门砖。


第一部分:儿时记趣chapter03 来自远方的明信片(1)图

  如果要说什么是我第一个收藏品,肯定非明信片莫属了。    

  不过若要推算起第一个非正式的收藏,那么明信片还要排在卡片之后,只是严格讲起来,卡片不能算是自己主动搜集的,它其实是幼稚园教会老师给的一种奖赏礼物。    

  先前也提过了,因为父亲在神学院担任牧师一职,使我很早就接触了中西两种文化,甚至拜父亲所赐,这样独特的成长环境,对于生活有更多不同的体验,不过似乎有很多牧师的小孩并不是很enjoy这样的生活。    

  小时候的我,想法跟同年龄的台湾小朋友很不同,虽然我们家不是很富有。不过父母给我们的教育,总是让我们觉得很富足,没有什么匮乏感,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心灵比较有寄托,所以对于物质就没有太多的要求。    

  还有,因为神学院其实是一个大社区,透过教会的凝聚力与各式各样的活动,使院内的人平时互动就很频繁,例如很多外国妈妈常会亲自烘烤小饼干或蛋糕分享给大家,藉由这样的互动,彼此的关系也更紧密。我记得小时候生日一到,妈妈就会拿出跟外国妈妈学的西点制作本领,兴高采烈的准备一个手工蛋糕,然后再邀请好朋友来家里玩耍庆生,我敢说当时西螺镇上的小朋友,大概只有我们家的小孩生日会办party!    

  而在还没上小学前,父母把我送到神学院设立的幼儿园念书,当时教会收集了很多卡片,大部份都是来台奉献的宣教士家人,从世界各地寄过来的,有生日卡、圣诞卡、祝福卡等等,一应俱全,不过全是用过的,但保存得还很完整。


第一部分:儿时记趣chapter03 来自远方的明信片(2)图

  由于当时在台湾很难买得到国外的卡片,更何况在西螺这样的乡下地区,加上外国卡片都设计得很可爱,色彩图案也非常的活泼鲜艳,所以很讨小朋友的欢心。因此,幼稚园的老师干脆就把这些卡片拿来当作贿赂学生的礼物,就很像现在幼稚园拿贴纸来当作给小朋友的鼓励或奖赏一样!    

  有时候老师们也会将这些卡片拿来当作教材,因为卡片上面有很多美美的图案,有些图案还是以童话故事为主题,我记得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