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世界风景名胜纵览 >

第62章

世界风景名胜纵览-第62章

小说: 世界风景名胜纵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子夫妇,左右配以立和坐的妇女,再向两侧是捧酒人、奏乐人、牵马人、侍女、马车等。 
  这幅父母和亲戚等人向死去的王子夫妇依依不舍地作诀别的画面,凄楚动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极为精致,为了解当时色雷斯王族的生活和习俗保存了重要资料。 
  墓室上边的壁画则是一些飞奔中的马车,具有很强的力度感和写实性。 
  墓室的入口处,还绘有一对夫妇的像。此外,在长方形前室里尚绘有步兵、骑兵战斗场面的壁画。 
  尽管这些壁画的个别细部采用了胶画技法,但基本上是以壁画技法绘制而成。色彩基本上以红色、白色和绿色为主。不论是壁画的整体构成还是不同的细部技法,都与现在已知的古希腊绘画与雕刻艺术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如今,色雷斯古墓已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遗产委员会首批5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之一。为了防止损坏,还在附近修建了一座陵墓模型,供游客参观。同时,根据当时色雷斯王修瑟斯之名而命名的古城修瑟波利斯遗址亦已出土,就在色雷斯古墓附近。全城占地46 万平方米,有厚达2 米和带有角楼的城墙供游人参观。                                 
马达腊骑士浮雕   
    马达腊骑士浮雕是保加利亚著名的古代浮雕。位于保加利亚东北部马达腊高原上的马达腊村,距科拉罗夫格勒不远,为8 世纪时的原始保加利亚部落所刻,但作者不详。1979 年,这座浮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首批公布为57 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项目之一。 
  浮雕是刻在村附近离地面23 米高的岩壁上,岩壁的平均高度约为100米。浮雕刻的是一位几乎与真人同样大小的骑士,身穿一件长过膝盖的制服、系着腰带。左手执缰绳(一说为象征王权的节杖),右手刚投掷出一杆长矛,一只被长矛刺穿的狮子倒卧在他的脚下。骑士身后有一只奔跑着的猎犬。浮雕的上面,还刻有一些希腊文和保加利亚原始文字的碑文,但已严重剥蚀。 
  碑文记述了保加利亚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第一段刻于保加利亚可汗帖尔维尔统治时期(公元701~718 年),第二段刻于其继承者科尔米西厄斯统治时期(公元739~756 年),第三段刻于奥穆尔塔格可汗统治时期(公元814~831 年)。这几个可汗为保加利亚的巩固与扩张曾做出过巨大的努力,并在古都普利斯卡留下了不少宏伟的古建筑,从这些古建筑中可以看出他们伟大的想象力。但由于马达腊骑士浮雕上面的文字遭到严重侵蚀,难以全部辨认,因此无法了解当时所记载的全部内容。 
  人们猜想马达腊骑士浮雕所表述的是一个胜利的场景,象征着可汗打败了他的敌人。骑士高傲的面部表情,他的衣着打扮以及他手持的典型的保加利亚武器,都足以证明以上的观点。这类浮雕在波斯帝国的许多地方都可见到,而在欧洲却属罕见,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不仅由于马达腊骑士浮雕带有现实主义的特征而成为保加利亚浮雕艺术的杰作,而且事实上也是人们了解历史的生动教材。 
  现在,为了保护骑士浮雕和碑文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有关方面已安装了一个可移动的保护装置。此外,在马达腊村还发现有14 世纪在岩石里凿成的隐士石窟。                                 
季米特洛夫博物馆   
    季米特洛夫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保加利亚人民的伟大领袖。人们为了纪念他,建立了三座博物馆,其中有两座在保加利亚,一座在德国。保加利亚的两处博物馆分别位于他的诞生地科瓦切夫齐村和他迁居索菲亚以后的故居。 
  科瓦切夫齐村是一个贫脊的山村,位于索菲亚西南50 公里的地方。19世纪末,一群因逃避战祸而背井离乡的马其顿人来到这里,建立了这个栖身的村落。1882 年6 月18 日,季米特洛夫就诞生在这里。 
  科瓦切夫齐村季米特洛夫博物馆坐落在一片开阔的广场上。这是一座用花岗石砌成的雄伟建筑,季米特洛夫的巨大塑像竖立在门前。向下不远,低矮的围墙里,有一座简陋的木屋,这就是季米特洛夫诞生的地方。房子虽然已经几次修整,却仍保留着它原有的模样。故居的院子里,还有一尊季米特洛夫母亲的铜像,他的母亲是一位善良、勤劳而坚强的女性。她生下的6 个孩子中就有3 个为革命而献身。那饱经风霜的面容和充满希望的眼神,生动地表现了这位革命的母亲坎坷的一生和她对孩子、对未来的热切期望。 
  该博物馆里陈列的季米特洛夫的大量革命文物和图片,再现了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的一生。 
  1888 年,季米特洛夫一家迁居到索菲亚奥波尔琴斯卡街66 号的一所普通房子里。季米特洛夫在这里整整住了35 年,现在成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博物馆。 
  这座保留了原来式样的矮小楼房,有木板围成的院墙,门外墙上挂有他的石雕像。院内有一棵大树和一架葡萄,葡萄架下摆着一条没有油漆的长凳和一张旧桌。楼下一间小房,是季米特洛夫少年时的读书室,靠窗摆着小书桌,上放铅笔、橡皮、几张旧报纸和他最喜爱的几本书,另一角落里放着他母亲的手摇纺车和脚踏织布机。 
  楼上临街的房间是季米特洛夫婚后的工作室兼卧室,房中有一写字台、一台旧式电话机、一些简单文具,书架上有个地球仪,此外保存近3000 册保加利亚文和外文书籍。季米特洛夫在27 岁担任保加利亚总工会书记和31 岁当选为国会议员时期,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工作室前面的餐室中,安放洗脸盆的木柜下是埋藏秘密文件的地方。房屋顶板上有小洞,可通向小阁楼,每当警察搜查,他夫人柳波娃就高声唱起歌曲,掩护革命同志从小洞爬上阁楼躲藏。 
  在旧居后面的陈列室里,还陈列着4 万件珍贵文物,有季米特洛夫起草的文件、书信以及照片和各种个人用品。玻璃窗里则陈列着季米特洛夫荣获的各种勋章和奖章。四周墙上数不清的图片,展现了他组织和领导保加利亚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英雄事迹和他在革命胜利后担负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时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距索菲亚季米特洛夫博物馆不远的“九·九”广场上,还建有由建筑师奥夫恰洛夫和雷巴洛夫设计的季米特洛夫墓。该墓建筑式样仿照苏联列宁墓。外观呈乳白色,正方形结构,宏伟肃穆。季米特洛夫的遗体安放在水晶棺中,置于黑色大理石石座上。每到重大节日,游行队伍都要经过季米特洛夫墓前,接受检阅。                                 
博亚纳教堂   
    博亚纳教堂是保加利亚著名的东正教教堂,位于维托沙山麓索菲亚南郊的博亚纳村。这座在外国入侵者留下的废墟上修建起来的教堂,中世纪时曾是皇宫的一部分,如今它已是保加利亚独立、文化、繁荣的象征。1979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全世界首批57 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项目之一。 
  博亚纳教堂实际上是由3 座教堂组成。尽管其建造年代和建筑风格各不相同,但却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建筑整体。3 座教堂的平面均呈正十字形,上面建有圆屋顶,外表装饰富丽,其中两个最古老的教堂还用陶瓷片进行了装饰。 
  东教堂建于10~11 世纪,象征着保加利亚民族的诞生;西教堂建于19世纪,标志着经过长期异国统治后保加利亚艺术的复兴;中教堂则是根据卡洛扬大总督的命令于1250 年左右修建的,所以又称“卡洛扬教堂”。在经历了长期的封建战争后,是卡洛扬使保加利亚第二帝国重新强盛起来的。在这个教堂里,有卡洛扬大总督夫妇和保加利亚沙皇康斯坦丁。阿森夫妇的肖像,其形象生动逼真,神态安详。 
  博亚纳教堂最著名的则当属它的壁画,其中尤以《最后的晚餐》和圣像画最为著名。这些画由一位佚名的画家于1259 年绘成。尽管当时基督教的教规十分严厉,画家还是大胆地采用了自由的表现形式。壁画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及众圣徒、卡洛扬和皇族成员的面部表情非常生动,不再是因袭的、刻板的偶像,而是有个性和有特色的人物,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且十分接近当地民间艺术,是中古保加利亚艺术最杰出的成就。 
  博亚纳教堂中最好的壁画可以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著名画作相媲美,有的专家还认为博亚纳教堂的壁画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从壁画上看,尽管拜占廷的影响十分明显,但依然带有保加利亚民族艺术的浓厚的色彩。实际上,自11、12 世纪起,拜占廷艺术传统逐渐为保加利亚艺术所取代,由此也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中世纪的艺术宝库,而博亚纳教堂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今,为保护博亚纳教堂的文物古迹,保加利亚政府对其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如保持建筑物干燥、安装空调系统、禁止在其周围修建其他建筑、对其进行加固等,使这座教堂焕发了青春。                                 
艾德拉博物馆   
    艾德拉博物馆位于保加利亚著名的幽默城——加布洛沃东南45 公里处的杨特拉河畔。这是一座情趣盎然的露天博物馆。于1963 年兴建。它的出现,再现了保加利亚19 世纪初民间古朴生活的风貌。 
  该博物馆建在两山夹峙的峡谷里,有一渠一溪蜿蜒流过。沿着这一渠一溪,有三溜屋宇。沿渠而建的是一座座用水力作动力的作坊,临溪而建的则是一条古老的街道。 
  沿渠北行,老远就能听到哗哗的瀑布流水声,使人心旷神怡。到了近前,首先看到的是一只直径1 米的木桶,渠水顺斜泻入,在木桶里打着漩涡,然后从木桶稀疏的齿状边缘溢出。如果把赃衣服放进去,只需15 分钟便能被洗干净,因此它堪称现代洗衣机的“祖母”。 
  紧接着就是铁匠铺、木匠铺、磨坊。铁匠铺的师傅们只要见到有“客人” 
  登门,也不问人们需要什么,立即手拉闸门,启动水力鼓风机,吹起尺许高的炉火,把原本昏暗的店堂照得通亮。木匠铺里的水力驱动的钻、刀、刨、锯则一应俱全,可制木盘、木勺等物。一间屋里陈列的双轮双铧梨及其他农具表明,加布洛沃城在19 世纪初,手工业作坊是相当发达的。同时,人们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手工艺的另一项杰作——唱歌车。它的4 个轴承结构各不相同,行走起来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大概也反映了加布洛沃人富于幽默的性格。 
  在临溪的那条色彩鲜明、富有保加利亚风格的由一座座2 层小楼组成的街道上,还有乐器铺、手饰铺、陶器铺、织物铺、铜匠铺,绝大部分是“店厂合一”,“手艺人”边干活边接待顾客。当时,当地人就时兴底层作店堂,上层作起居室。在一家织带作坊店堂里,有一架水力驱动的织带机,虽是木结构的,却有断纱自动停机装置,十分先进。当然,那不过是一根小木棒,纱一断,木棒“扑空”,闸断水流,织机就停了。虽然简单,但显示出加布洛沃人的聪明才智。而游客们也可以从这架“机器”上剪断一段绳状绦带以资纪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