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世界风景名胜纵览 >

第10章

世界风景名胜纵览-第10章

小说: 世界风景名胜纵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海是三海中最大的一个,与能江相通。能江上有一个长达1 公里多的瀑布,名为头等瀑布,是乘船沿能江进入三海湖的门户。三海湖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岛屿,著名的有缚鸭卖岛、公鸡岛、母鸡岛、鸡窝岛等,岛名形象有趣。 
  湖中最大最美的岛是缚鸭卖岛,岛上100 多米高的马鞍山,正好是湖中心所在,山顶上建有气象站。在此处临高眺望,湖光山色之美景尽收眼底。 
  据越南地质资料记载,1444 年黎朝时,阴历8 月15 日子时,三海湖所在地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山陷石崩,能江被截断,造成三海湖、头等瀑布和很多岩洞。所以,三海湖周围有悬崖峭壁环抱,嶙峋山岩突伸入湖,有很多各种光怪陆离、千奇百态的岩洞,其中较有名的是磅洞。另外在附近山中有一条长250 米的山洞,叫菲奥比奥山隧洞,能江的水从此穿行而过。湖北岸的崇山峻岭、蓊郁密林当中,有很多动物生活在那里,其中尤以猿猴为最多。 
  三海湖在天气晴朗时,水平如镜,青山绿水,美丽如画,湖上小舟穿行于岩洞之间,美如胜景下龙湾。烈日炎炎的夏天,这里气候凉爽宜人,是旅游避暑的最佳之地。当地有一首民谣这样赞美三海湖:“三海湖畔留客步,欲行又止恋山河”。                                 
五行山   
    五行山位于越南岘港市东南约7 公里处,西滨翰江,东临南海,是越南中部胜景之一。因此山由金、木、水、火、土5 座山峰组成,故而得名五行山。 
  五行山形状奇特,5 座山峰从平坦的沙滩上拔地而起,气势雄伟,峥嵘屹立。山上奇岩怪石,树木葱茏,花草四季争妍。而且山中天然岩洞美而多,寺庙也很多。5 座山峰之中,最高大最美丽的是水峰。水峰也称山水峰,也有译之为浴翠峰,位于五行山北端。在水峰半山腰处有一座寺庙,寺随峰名,为山水寺,从水峰山脚登上180 级石制台阶,便可直接到达。寺内有很多罗汉、菩萨的塑像。在寺庙深处有一岩洞,名为玄空洞,形状就像一座拱形房间,既高大又宽阔,冬暖夏凉,是五行山众多岩洞之冠。岩洞里石壁上有很多钟乳石,有的形似飞禽,有的状如走兽,千奇百态。洞中还有一尊高约4米的石佛,雕刻精致,形态自然。玄空洞顶上有5 道裂缝,犹如5 道天门,透过裂隙,白天可以看见灿灿阳光,夜晚可以欣赏群星明月。 
  在五峰金峰之顶,东有望海台,西有望江台,两台均为人工建造,建于阮朝明命(公元1820~1840 年)年间,东可观苍茫大海,欣赏海上瞬息万变的壮丽景观,西可眺望滔滔翰江,弯弯曲曲的江流及两岸风光尽收眼底。金峰上有两条路,一条名为通天路,沿路可登上峰顶观江望海;另一条名为入地路,沿路可深入地下,通向海滨沙滩,碧浪翻滚犹在眼前。 
  五行山原为海岛,最初叫五蕴山或五指山,五行山之名是阮朝明命六年(公元1825 年)所改。此山不仅风景美丽如画,而且还以盛产玉石而著称。 
  石料色彩多样,火峰和金峰产的玉石是水墨色和碧绿色,水峰和木峰产的玉石则是白色和橙黄色。有一首诗曾这样赞美五行山胜景:“何处景色胜五行,不逊仙境是蓬莱,山光彩石峰浴翠,古寺香雾绕云岩”。                                 
三岛山   
    三岛山位于越南红河中游地区,简称三岛,是与沙坝、大叻齐名的越南著名三大避暑游览胜地之一。 
  三岛山呈东南、西北走向,西北起自河宣省山阳县,东南到永富省的金英、多福两县而止,全长约50 公里,最宽处12 公里,最窄处也有8 公里。 
  三岛山因有天市、石盘、扶义3 座山峰高耸相连,白云在三峰半山腰处缭绕,远看就像三座海岛,故而得名三岛。天气晴朗时,从首都河内遥望西北,三岛山都能隐约可见。 
  三岛山虽然地处热带,但并非烈日炎炎,这里的气温一般比河内低10℃左右,最热时也超不过27℃,所以三岛山是一处非常理想的避暑之地。三岛山主要避暑区是三岛镇,坐落在一条狭长的山谷坡地上,此处海拔高度是900多米,东、西、北三面有崇山密林层层环绕,南面是一条急转直下的山涧,涧水清澈见底。山谷坡地上散落着一幢幢高脚房楼,周围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环境优美诱人。 
  天市峰高1375 米,山顶上有一片平地,地上有大大小小的岩石罗列起伏,形状就象集贸市场的货摊,故得名天市。在此峰980 米处有一条溪流,叫银溪,溪水流到石壁顶部后飞泻而下,犹如一条银链挂在石壁上,人称银溪瀑布。 
  三岛山主峰扶义峰,高1591 米,据传扶义之名是草莽英雄阮名芳所起。 
  阮名芳是反抗越南封建王朝的起义者,曾于1740 年在此率众揭竿起义,为三岛山主峰起名扶义峰。在扶义峰山脚,有一条与天市峰银溪遥遥相对的溪流,名金溪,水流湍急,溪面时有奇异的黄彩频频泛起。 
  石盘峰高1388 米,因山顶上有一岩石颇像棋盘而得名,传说这是仙人弈棋的棋盘。 
  三岛山最著名的景色是“早上观云,中午观日”。观云最佳之地是公主庙南面的观云台。站在观云台上凭栏远眺,清晨可欣赏云海浩瀚的壮观景色;中午云消雾散,天气晴朗时,可饱览四周无限风光。奇山、怪石、松林、田畴和奔腾东流的江河,都历历在目,一览无余。 
  三岛山还以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闻名全国,这里有620 多种花草树木,160 多种飞禽走兽。                                 
塔銮   
    塔銮位于老挝首都万象市以北的瓦塔銮寺的北面,距市区5 公里,本为瓦塔銮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它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此寺,所以人们通常只称塔銮,是老挝的佛教圣地。 
  塔銮是一座老挝人引以自豪的风格独具的建筑物,它的建筑造型、布局和结构都享有盛誉。塔銮的全部建筑为灰砖结构,由一个主塔和30 个卫星塔组成。塔基是3 层,最底层东西长61。30 米,南北宽58。48 米;四面各建一座膜拜亭;中层建有30 个小塔,像卫星一样环绕在主塔的周围;主塔建在第三层上,主塔的下部也是3 层,为正方形,上部为圆形,塔尖是锥形,高耸入云,直插云霄。主塔顶部镀金,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光辉夺目。 
  塔銮意为皇塔或大塔,始建于公元737 年,也有人说建于三世纪、四世纪初、六世纪,还有人说是2000 多年前阿育王所建。此塔初建时只是一座小塔,建在一个四方形的石墩上面。1566 年,澜沧国王塞塔提拉在小塔的基础上建筑大塔,并在大塔周围建造了纪念佛祖30 种恩泽的30 座小塔。塔建成以后,被国王命名为“帕塔舍利洛迦朱拉玛尼”,意思是佛祖骨塔,塔下埋有佛祖的舍利骨。由于这座塔是国王所建,所以老挝人习惯于称它为“塔銮”。 
  塔銮在18 世纪时曾多次遭到破坏,现存的塔是1930 年按着原来样子重新修建的。它作为佛教圣地,在老挝人民心目中被视为神圣之地,每年11月间都在此举行塔銮盛会,是民间规模最大的庙会,也是全国最隆重、最盛大的宗教节日。1957 年还在这里举行过规模盛大的2500 年佛诞祭礼。后来曾在一年一度的塔銮盛会期间,在塔銮广场举行“塔銮国际博览会”,我国应邀参加过7 次。                                 
瓦时萨格寺   
    瓦时萨格寺又译“瓦四杀古寺”或“西萨古寺”,是老挝佛教寺院,位于万象城东5 公里处。此寺建于1824 年帕昭阿努翁王朝时期,是历代国王加冕和高级官员宣誓效忠的场所,也是已故僧王的住地。 
  瓦时萨格寺是一座宫殿式寺院,仿泰国佛寺的格局,雄伟壮观,庄严肃穆。寺内主要建筑有讲经殿、藏经阁、佛廊等。 
  讲经殿用“扁柱”或“倚柱”装饰,殿内用圆柱、八角柱、12 棱柱支撑,每根支柱都放置于莲花式样的基础之上,新颖别致,独具风格。讲经殿的墙壁上有很多精美的壁画,内容大部分是佛本生故事,也有一小部分记述的是当时人们生活的情景。画上的人用的是棕红色,画物用的是黑色,构图、用色和画的风格与同时期泰国的艺术相似。这表明阿努翁王曾受到过泰国佛教艺术的影响,这些壁画很可能是泰国工匠的作品,表现了泰、老艺术融合后的老挝后期佛教艺术形式。 
  藏经阁是干阑式砖木结构,即底部空旷的楼阁,每边有4 个莲瓣形的半圆洞,4 边均有门,门板上都有涂漆描金的“萧刚”门神画,这是一种中国、泰国两种风格相混的护门神,身穿甲胄,头戴又高又尖的帽子,蓄中国山羊胡须,手持剑或矛,站立在中国式狮子的背脊上。藏经格内是正方形,阁顶是木结构重檐,四角攒尖,每个檐角都有“鹅”和“鹄尾吻”,龙头形,檐下有“玉臂”在四周承接着。这种建筑形式被视为老挝古建筑艺术特有的形制,有较高的价值。阁内有大储经柜,柜底座上镌刻着泰国式狮子座的狮鼻图案,柜盖上绘有茎杆茁壮的金色稻丛纹。 
  瓦时萨格寺里有一个佛廊,四面有拱门,佛廊四角和拱门都是殿堂式屋顶,佛廊里面供奉着120 尊佛像。佛廊正前方有一个微型莲苞佛塔,埋葬着王族贵人的骨灰。 
  此外,寺内还供奉着许多铜佛像和大型石灰雕塑佛像。这些佛像中年代最早的是佛陀化身像,据佛像底座的坦文字母记载,是853 年(公元1490年,佛历2034 年)雕造。年代最晚的是南塔讪王朝时期的作品,雕造于1900年左右。                                 
瓦普庙   
    瓦普庙是老挝著名的佛教古刹,坐落在海拔1200 米的甫告山山腰上,东北距湄公河西岸城镇占巴塞8 公里。瓦普,老挝语的意思是“石庙”,老挝人把它与柬埔寨的吴哥寺相媲美,称它们是印度支那的两大胜迹。 
  瓦普庙因全部用雕有各种图案的石块砌成而得名,整座建筑群规模宏大,从山腰向下伸展,有数百米长。关于瓦普庙的建筑年代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是7 世纪所建,一种认为是11 世纪所建,还有一种认为是13 世纪的建筑。相传占巴塞披耶卡马塔王兴建瓦普庙的时候,泰国的那空拍罗女王正在建筑帕侬塔,两人比赛谁先建成,结果帕侬塔先于瓦普庙建成,占巴塞王因输给女王而被气死,瓦普庙建筑工程也因此而中辍。所以瓦普庙由于建造时就未全部竣工,后来又年久失修,如今只有一座佛殿较为完整,其余都成为断壁残垣,仅存有遗迹。 
  较完整的佛殿建在一块被称为“圣屋之顶”的巨石下两个石洞之间的平坡上面,佛殿内外的石壁上都雕刻着美丽的图案。这些图案的内容有根据民间神话而描绘的哈努曼奋战群妖的场面,有吉斯纳神力撕龙王等故事的片断,刻工精致瑰丽,造像细腻生动。佛殿内供奉着很多佛像,其中有一尊佛像特别高大。瓦普庙的建造者占巴塞王披耶卡马塔的石雕像供奉在佛殿内第3 层石级之上。在佛殿下面不远处,原有两座石宫,虽已倒塌,但从遗迹规模可以想见其当年气势崔巍。 
  瓦普庙院内有很多石人石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