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清净道论 >

第82章

清净道论-第82章

小说: 清净道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味等而称为芽的果。然而这里说“由无明缘而有行,由行缘而有识”的一因
  一果,是具有意义及目的的,即世尊的微妙说法为适应其所化的弟子有些依主要
  故,有些依明了故,有些依不(与他)共故,所以说一因一果。如说“由触缘而
  有受”的一因一果,是依(因果的)主要之故,触是受的主要原因,因为受依于
  触而确定之故。受是触的主要之果,因为触依于受而确定之故。如说“病由痰等
  起”,是依明了的一因之故,因为这里明了的是痰,而不是业等。如说“诸比
  丘,任何诸不善法,都以不如理作意为根本(因)”,是依不(与他)共的一因
  说;因为不如理作意是不善的不(与其他善等所)共,而所依及所缘等是(其他
  善等所)共的。
  虽然在行的原因中也有其他的所依、所缘及俱生法等存在,但依“视为乐者
  而爱增长”及“由于无明之集而为漏之集”等语,虽存有其他的爱等的原因,而
  无明为行的主要原因之故。又依“诸比丘,无知而有无明者,行作福行”之语。
  则(无明为行的因)甚明了故,且不(与他)共故,所以说此无明为行的因。如
  是以上面所说明的一因一果(的目的),当知亦是说明(其他)一切(缘起支)
  的一因一果的目的。
  兹有反问者:“如果这样,那一向取不善的果而且有过恶的无明,却为福行
  及不动行之缘,岂能妥当?决无尼婆的种子能生甘蔗之理”?(答)怎么不妥
  当,即于世间之中:
  相违、不相违、似同与不同,
  都是诸法的缘的成就。
  然而它们不只是异熟。
  于世间中,诸法由于处所、自性、作用等的相违及不相违的缘而成就,即如
  前心之对于后心是处所相违的缘,以前的工巧等的学习对于后起的工巧等的行为
  (是处所相违的缘)。业之对于色是自性相违的缘、牛乳等对于酪等(是自性相
  违的缘)。光明之对于眼识等是作用相违的缘。砂糖等对于酒等(是作用相违的
  缘)。其次眼与色等对于眼识等是处所不相违的缘。前面的速行等对于后面的速
  行等是自性不相违及作用不相违的缘。正如缘的相违与不相违的成就,而似同与
  不同亦然。即所谓时节、食物等的似同之色,为(似同的)色的缘,稻的种子等
  为稻的果实的缘。不同的色亦为非色的缘,及非色亦为色的缘。牛毛、羊毛、
  角、酪、胡麻、麦粉等为吉祥草、香草等的缘。然诸法以彼等相违、不相违、似
  同、不同的诸(法)为缘,但此等诸法不只是彼等诸法的异熟。如是这无明,虽
  依异熟,一向是取不善的果,并依自性虽是罪恶的,应知对于此等一切福(非
  福、不动)行等,依适宜的处所、作用及自性的相违与不相违缘及似同与不同
  缘,则可能为缘。
  那(无明)缘的状态,即以此等方法说:因彼不断对于苦等无智而称为无明
  的人,他对于苦乃至前际等,由于无智,把轮回的痛苦作为乐想,而开始作那轮
  回之因的(福、非福、不动的)三种行等。
  其次是另一种的解说:
  对于死生轮回和诸行的相,
  对于缘生之法的迷妄者。
  因为他作福与非福及不动的三种行,
  故此无明是那三种行的缘。
  (问)然而那对于此等(轮回等)迷妄的人,他怎么会行这三种行的呢?
  (答)(1)先说对于死而迷妄者,他常常不以为死——即是诸蕴破坏的意思,
  却妄计是“有情死,而此有情转移到另一个身体去”等。(2)对于生而迷妄
  者,他不以为生——即是诸蕴现前的意思,却妄计是“有情生,而有情出现于新
  的身体”等。(3)对于轮回而迷妄者,他不以为轮回的意义是这样说的:
  诸蕴和界、处的相续,
  不断的进行名轮回。
  可是他却妄计“这有情从此世界去其他的世界,从他界而来此界”等。(4)对
  于诸行的相而迷妄者,他不以为(色受等)诸行的自性相,即(无常无我等的)
  同相,却妄计诸行是“我、我所、常、乐、净”等。(5)对诸缘生法而迷妄
  者,不以为由无明等而转起行等,却妄计是“我知或我不知”,“我作或令
  作”,“我于结生中生起”,“微、自在等,以羯逻蓝等的状态而形成他(自
  我)的身体,令具诸根,他(自我)具诸根而触而受而爱而取而激励,他更于后
  有而生存”。或妄计“一切有情是由于命运及偶然的事态而转变”。因为他为无
  明所迷,而作如是妄计,譬如盲人,行于地上,而行于是道非道高低平坦凹凸之
  处,同样的,他(亦无知)而作福行非福行及不动行,所以这样说:
  譬如生盲之人而无别的领导者,  
  有时行于正道、有时行于邪道上,
  那无他人领导而在轮回流转的愚者,
  有时作福行、有时亦作非福行。
  如果他知道了法而现观于四谛,    
  那时则无明寂灭而得涅槃的寂静。
  --以上是详论无明缘行一句--

  (2)(行缘识)在“行缘识”一句中:“识”即眼识等的六种。此中:眼
  识有善异熟及不善异熟二种,如是耳、鼻、舌、身识也是同样的。意识有二十二
  种,即善,不善异熟的二意界,无因(异熟)的三意识界,八有因异熟欲界心,
  五色界(异熟心)及四无色界(异熟心)。如是此等六识,一共是包摄三十二种
  世间(有漏)异熟识。那出世间的心是不应作为轮回论的,所以不包摄在内。
  (问)如何得知如上所述的识是由于行的缘而生的呢?(答)这可由没有积
  业则无异熟(之报)去了解,因为(此识)是异熟,若无积业之时,异熟是不会
  生起的。如果(无业亦能)生起的话,则一切有情都能生起这异熟识了。然而决
  不会这样生起的,是故当知此识是由于行的缘而起的。
  ((Ⅰ)行与识的关系)然而由什么行的缘而起什么识呢?先说(1)由欲
  界的福行之缘而生善异熟的眼等五识,意识中的一意界与二无因意识界及八欲界
  异熟的十六种,即所谓:“因作而积欲界的善业,故生起(善)异熟的眼识。
  耳、鼻、舌、身识亦然……乃至生起异熟意界……生起喜俱意识界……生起舍俱
  意识界……喜俱智相应(无行)……喜俱智相应有行……喜俱智不相应(无行)
  ……喜俱智不相应有行……舍俱智相应(无行)……舍俱智相应有行……舍俱智
  不相应(无行)……舍俱智不相应有行(的意识界生起)”。
  (2)其次由色界的福行之缘而生五色界异熟。即所谓:“因作而积色界善
  业,故离诸欲……异熟初禅……乃至第五禅具足住”。如是由福行之缘而有二十
  一种识(即欲界十六,色界五种)。
  (3)其次由非福行之缘而生不善异熟的眼识等五种与一意界及一意识界的
  七种识。即所谓:“因作而积不善业,故生(不善)异熟的眼识……生起耳、
  鼻、舌、身识……(不善)异熟的意界……(不善)异熟的意识界”。
  (4)其次由不动行的缘而生四无色异熟的四种识。即所谓:“因作而积无
  色界的善业之故,超越一切色想……空无边处想俱(异熟识)……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想俱(异熟识)及舍断乐与苦之故……第四禅具足
  住”。
  ((Ⅱ)异熟识的转起及结生的活动)既然这样知道了由行的缘而有此识,
  其次应知此识有这样的活动:即此一切识是依转起及结生二种而活动。此中:
  (前)二种五识、二意界及喜俱无因意识界的十三种,只于五蕴有(欲界及色
  界)中转起而活动,其他的十九种,则于三有(欲、色、无色)中适宜转起及于
  结生而活动。怎样的呢?
  先说善异熟的眼识等五种,由现于从善异熟或不善异熟而生——并随于业而
  根已成熟的人的眼等之前的好与中好的色等所缘为缘,依止于眼净(眼根)等,
  实行其见、闻、嗅、尝,触等的作用。不善异熟的五(识)亦然,不过此等只有
  不好与不中好的所缘不同而已。此等十(识)是有一定的(认识之)门、所缘、
  所依、处所及有一定的作用的。从此于善异熟的眼识等之后的意界,即于彼等
  (眼识等)的所缘为缘,依止于心所依,而实行领受的作用。如是于不善异熟的
  (前五识之)后的不善异熟(的意界)亦然。此二(意界)是无一定的门及所
  缘,而有一定的所依及处所并有一定的作用。其次喜俱无因(异熟的)意识界,
  于善异熟意界之后,即以彼(意界)的所缘为缘,依止于心所依,而实行推度的
  作用,(此喜俱无因意识界)若于六门的强有力的所缘,于欲界诸有情多起贪相
  应的速行之末,断有分的路线,即对于速行(心)所取的所缘,由彼所缘(作
  用)而转起一回或二回--这是根据中部义疏的说法。然依阿毗达磨的义疏,则
  于彼所缘(作用)有二回心转。此心有“彼所缘”及“有分顶”的二名。(此
  心)无一定的门及所缘,有一定的所依,并无一定的处所及作用。如是先说十三
  (心)于五蕴有中转起而活动。
  其他的十九种的任何一种不能说不适合于自己的结生而活动。但于转起,先
  说善、不善异熟的二无因意识界,(1)于五门的善、不善异熟意界之后行推度
  作用,(2)于六门亦如前面所说的方法而行彼所缘作用,(3)由它们自己给
  与结生以来,如无断绝有分的心生起之时,行有分作用,(4)于(生活的)最
  后而行死作用,如是实行四种作用,有一定的所依,无一定的门、所缘、处所及
  作用。八欲界有因(异熟)心,(1)如前所说的方法于六门而行彼所缘作用,
  (2)由它们自己给与结生以来,如无断绝有分的心生起之时,而行有分作用,
  (3)于最后而行死作用,如是实行三种作用,有一定的所依,无一定的门、所
  缘、处所及作用。五色界(异熟心)及四无色(界异熟心) ,(1)由它们自己
  给与结生以来,如无断绝有分的心生起之时,而行有分作用,(2)于最后而行
  死作用,如是实行二种作用。于此等之中,色界(心)有一定的所依、门及所
  缘,都无一定的处所及作用,其余的(无色界心)有一定的所依、一定的所缘,
  而无一定的处所及作用。如是先说三十二种识由行之缘于转起而活动。这里,彼
  等诸行之对于识,是依业缘及亲依止缘为缘。
  ((Ⅲ)三界诸趣的业与结生)其次关于“其他的十九种的任何一种不能说
  不适合于自己的结生而活动”的一句,未免太简略而难知,所以再对此语详为指
  示:(1)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