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略谈老人对佛心七的开示 >

第16章

略谈老人对佛心七的开示-第16章

小说: 略谈老人对佛心七的开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现在修就是要把法身打开,先证法身。法身打开之后,以法身的道理,指导你的言行举止,开发你的大智慧。再修报身和化身。后得智即多生积累功德所感的智慧报身。乃多做功德多做好事,积累得来的。释迦佛报身叫卢舍那佛,法身即毗卢遮那佛,化身即释迦牟尼佛。

报身有二个:一个是自受用报身,另一个是他受用报身。前一个是光明大佛,透明的,很大很大,很高很高,放大光明。自受用报身非常庄严。大菩萨能见,小菩萨不能见。大菩萨才能见到佛的大光明的报身。大菩萨开大智慧了,小菩萨没开大智慧,怎么能知道佛的智慧光明?释迦佛看到古佛报身庄严美好,发心成就,日夜精进,提前七劫成佛。

一劫是无量长的时间。提前七劫成佛,必需相当用功精进。在娑婆世界释迦佛提前七劫成佛。阿难和他同时发心修行。释迦牟尼佛成佛时,阿难还没开悟。听释迦牟尼佛讲《楞严经》才在理上得悟。之后作偈曰:”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

明白了这个道理,一切无住就是开悟,什么叫开悟?开悟就是打开你的智慧之门,就叫开悟。所以见性之后,你一定要明心。把这个道理悟明白。宇宙和人生的真理和实相你完全清楚,就是开悟。真理就是智慧。智慧之门“啪”打开了叫开悟。见性也叫得个消息。

我们元音老人向二祖王骧陆上师谈到所见境界,王骧陆上师说:“是好消息。”印证说他是好消息,没说他开悟。有好消息,要好好用功,继续努力。我们现在说:见到本性就开悟了。智慧没打开怎么叫开悟?智慧打开属于见道位。还有修道位,行道位,证道位。后面这三步要修楞严大定。行菩萨道,证果位。后面的事还多着啦!

真打开的时候,不能急。一念不生处就是我们的本性。你如果真正能够承当,这一念不生处,就是你的本来面目,就是你的本体佛性!你如果能承当,再体悟到明心之理。那你也是一样!开悟也不能急,真打开时会大哭一场啊:太冤枉了,一尊大好的天真佛,怎么会在六道中轮回受苦?!

化身佛呢,因为功夫做到极细微的妄念都断光,细微的妄念,就是第八识的妄念,全部断光,没有了,所以能千变万化,化出千百亿化身,度千百亿众生。这是果地的法、报、化三身,圆满三身四智,即成果地佛。

四智就是: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只有佛才能成就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达到圆满。凡夫没办法。凡夫“不如意事常八九。”做十件事情,有八九件是不如意的。好不容易碰巧一件事如意,做到百分之九十九了,就差一点了,飞来横祸“啪”前功尽弃,全部失败。只有佛所做一切事情,皆得成功圆满。还有法界体性智,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的法身智慧。加上就是五智。六祖《坛经》上讲的是四智,成就果地佛。法界体性智本来具备,不是修出来的。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要靠你用功,要打开本来面目,消除习气,才能够完全证得。

做功夫要先悟到本体,这个很重要!所以元音老人讲:不是见到本体,而是要悟到本体!悟到本体,就是说一切东西都是本体!见一切相都是本来面目!每个起心动念都是本来面目!都是真如自性!悟到本体,体相用一如。三就是一,一就是三。

要悟到本体!元音老人不是说,见到本体,而是说悟到本体:我们做功夫要先悟到这个本体。更不是见到这个本体就算完了!好多人只见性不悟明心地,不悟就如同没见道一样!不起用,就死在那里了。学佛是活里活泼的。

龙牙禅师说“学道须先有悟由”,要先悟入啊!不开悟,做功夫就难做。不开悟你不知道怎么做功夫!开悟了,你才知道从哪个地方下手入门。二祖王骧陆上师用功念佛,用了三十年。他最后说:我念佛念了三十年,不知道这句佛号的入处。修了心中心法,才知道这句佛号的入处。这是我们王骧陆上师自己这么说的。没个悟处,没开悟明心见性,怎么用功你不知道!不知道入处,不开悟,做功夫就非常困难。

先明确法身是什么,怎样亲自证见它,然后在事上锻炼,把习气打磨光,才能发神通。烦恼弄通了,妙用就起来了。不要追寻那些变化的东西。我觉得,你如果真没烦恼了,一切的变化莫测,自然显现!一切神通妙用自然显现!

“初悟只到法身边”,法身边指只是在门口看了看,就说你初悟了,明心见性了。直到把所有的习气磨光了之后,才入法身正位。入法身正位,还不要死在法身上。要法身向上,离开法身,转过身来才能起大妙用!所以初悟才到法身边。不是一悟都好了,都完结了,还有多生历劫的习气在,当凡夫当惯了,叫你马上当佛怎么能习惯呢?要精进,绵密保护,才能真正证道。开悟就是见道。然后开始修道。修道之后再行道。行道后才能证道。做功夫要一步一步往前走,无有止境。

成佛没有止境。成佛之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成佛不是坐在那里涅槃不动了。说起来可粗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禅宗分的。即初关、重关、牢关,牢关就是生死牢关。重关就是很重的烦恼关。初关就是打开本来,初见佛性。细分起来十几个步骤也不止。沩仰宗分九十六步走,临济宗祖师讲得比较简单,三玄三要就够了,共九步。

元音老人开示上都有,我们就不细说了。第一步要我们认识本性,然后行、住、坐、卧当中绵密保护,不能动心,不能着相。就是说外不随境转,内不随念走。见一切相非相毕竟空,那就是法身。起的每个念头,每个念头都毕竟空,每个念头都是真如自性。每个念头一起来,你就把它空掉,觉便化空嘛!观照自心,念起即觉,觉便化空。每个念头起来都毕竟空。毕竟空的每个念头都是真如自性。

时时这样用功,就是不着相!真际禅师说:“不是老僧说妄想,只因无事可商量。”到了这一步,就没有妄念了!所有念起,都是真如自性!没有妄念,你还打什么妄想呢?还有什么事好商量的呢?没有事情,就不要找事。我们现在的人,没事情的时候,他寂寞不住,要找点事情想一想,做一做。所以没有事情的时候,你不要找事情。空而常照,照而常空,空智极圆,空所空灭。要这样做功夫!

本来无事,有什么念头好动?故把事看空,念头自然不动了。把外面世界看空了,十八界二十五有都是空。什么是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三六一十八界。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全是空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这二十五有全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都是妙真如性了,还念叨它什么?都毕竟空,所以念头自然就不动了。但因平时动惯了,不动难过呀,如一只猴子总要跳,拴不住它。所以我们要严密保护,功夫要做得绵密,时时看住它:不是往前看,往前看都是事物杂染,就会杂念纷飞;要反过来看,不看外面。回光返照,返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如果我们果然能够时时反看起念处,起念处就是妄念起灭处。此处即是自性本体。不随它跑的话,不开悟的容易开悟,开悟的容易大彻大悟,但因多生历劫动惯了,难以时时不忘记,所以要提高警惕。时时抓紧,最为重要。

这个不忘记最重要!做功夫不忘记观照,最为重要!一般做功夫一下就忘记了。不由自主,念头跑出去很远才发现。你如果不忘记观照,如同猫捕老鼠,黑猫警长提高警惕,老鼠不敢跑出去。黑猫警长打扑克搓麻将去了。老鼠就翻天了。有的人在家有空就搓麻将,那老鼠还能不出来翻天?

真悟道人,一点事情都没有,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一点相都不着,真做到是很不容易的。举个例子:临济祖师临圆寂时,对弟子们说:“你们大家不要把我的正法眼藏丢失掉啊,要时时保护它。”三圣说:“谁敢丢失祖师的正法眼藏啊!”临济祖师说“那么好,你们将来接引后人怎么说法呀?”三圣站出来“喝”了一声,把师父吓了一跳,喝得倒退三步。临济祖师说:“唉!想不到我的正法眼藏,在你这瞎驴边灭却。”

这是什么意思,是称赞?是骂他?还是指责呵斥他?这里就看你是不是着相。你如果着相,就上当了,认为师父在骂他。你如果真的明白,从心地上领会,就知道师父是赞叹他。真是赞叹他!把自己的正法眼藏,全部灭却掉。此公案与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一个字没说,异曲同工。赞叹三圣,赞叹他的弟子!说他是瞎驴,自己不见法,无法了,还把师父的法全部灭掉。真是修得一尘不染一法不立,净洒洒赤裸裸,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了!

今天有个人跟我讲:“师父,那个前三三后三三,我明白了。”

“你怎么明白法?”

他说:“前三三是九,后三三也是九,那就是九五之尊。九五之尊是最高的了。九五之尊是皇帝。皇帝见和尚还是要拜。”

后来我说:“你会不会乘法?相乘就是九九八十一。八十一就是万法归一。一生万法,一即不着。一即是无,一念不生是什么?就是本来面目嘛!一生万法,万法归一嘛!一切万法就是一所生,是佛性所生。”

要从佛性上去领会禅宗的公案。离开佛性,离开自性去理解,一切都理解不了。着相理解便会错了意 。

禅宗有个湛愚老人。湛愚老人作的《心灯录》。心灯录有些人不太赞成,说它有些错了。你们看过没有?湛愚是三峰的徒弟,他说:“假如我当时在场,对后人怎么说法?我即手这么一叉一立,就是这样说法。这一喝还不行。”他是说自己一站一立才对。

我们元音老人讲:这对吗?实际上是错了。一声“喝”连他师父都呵退,你还说什么接引后来人呢?无法可说,无人可度!假如有法可说,有人可度就是错误。

对后人怎么说法啊?师父是引它上当呢!真说法者,无法可说。还问我们接引后人怎么说法?就是这一喝!说什么?有什么好说的?无法可说,是真说法。如果要说,都是方便说。不是真说法!报化非真佛,也不是说法者。真说法者无相,法身说法,不说而真说!湛愚还说他那一声“喝”不好,还是我叉手一立好,所以一法不立很难。

他立在那里,就有法相嘛!临济祖师骂他瞎驴,看似骂他,实是赞叹他:“假如我有正法眼藏,连我自己也着相了。”还有个正法眼藏在,不是着相了嘛?正法眼藏也不可得,佛也不可得,魔也没有,一点执着都没有,一点着相都没有,这样才能妙用无边。有些人怕着魔,本来面目真正打开的话,佛也是假名词,魔也是假名词,根本没那么回事!有什么可喜?更没什么可怕!

沩仰宗中的仰山要对一个推官说法(推官即现在的法官,办案的官吏),仰山问他:“做什么官啊?”答:“推官”。仰山拿起拂子一举,问:“你推得这个吗?”看到拂尘着相了,着相就错。推官答不出。仰山叫沙弥用这话去问三圣,三圣在养病,住延寿堂里养病,拿这个公案去问他三圣答:“事生也。”本来没事,你把事生了,天下本来无事,是你生出这个是非来,还要问我问题。仰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