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

第429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第429章

小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氖焙颍隳歉黾闳甑募忻挥斜浠克得挥斜浠耸抢狭耍艺飧瞿芗模孟衩挥姓庵掷匣南窒蟆H缓笫晔晡仕瓯仁辏瓯榷辏詈笪实剿辏且荒晁辍A昀狭耍狭四隳歉黾杂忻挥欣希棵焕稀N颐窍衷诮材晁甏罅耍劬Σ恍辛耍匣耸裁矗鞘悄愎ぞ哂形侍猓皇羌杂形侍猓鞲毖劬涤挚吹们宄恕S纱丝芍歉黾爰圆幌喔桑悄阏飧龉ぞ撸ぞ呃匣耍鞲毖劬透昵崛艘谎苄〉淖侄寄芸醇7鹁退担闵硖逵欣匣荒瓯纫荒昀希愕募悦挥欣匣D歉霾焕系模鞘钦娴模谘劢屑裕挥猩穑挥姓庵掷匣窒螅诙晃牛判浴A母允钦娴模允钦嫘模皇峭模辛吮穑挥蟹直穑耸敲髁耍吹煤芮宄煤芮宄裕っ髡馐钦娴摹?戳酥蠡岱直稹⒒嶂醋牛鞘峭模母耪嫘耐逼鹱饔茫峭峭媸钦妫猩穑婷挥猩稹D嵌尉慕驳煤艹ぃㄋ鼓渫跆耍浅;断玻牢艺飧錾鹕碇谢褂胁簧鸬亩髟冢遣簧鹗钦嬲易约海蔷徒驳氖欠ㄉ怼7ㄉ硎橇母裕ㄉ硎钦嫘模簧幻稹⒉怀2欢稀⒉焕床蝗ァ�

  所以这里说“一真法界唯是自心”,心现的!心现现的这些相,要晓得相是假的,能现的这个心是真的,所现的相是假的。真妄虽然是和合,但是真不是妄,妄不是真,这个一定要清楚。大乘经上又说真妄不二,是什么意思?真妄不二是说两种都不存在。真,它不是物质现象,它也不是精神现象,六根接触不到。见性有没有?有,肯定有,没有,它怎么会见?它在哪里?见不到。这桩事情也不太好懂,但是也不是很难懂,我们用比喻,诸位就能够体会到,我们用真心把它比喻现在用的电,这个大家好懂。电是一个东西,也是一种物质现象,它在不同的器皿,它起不同的作用。在电视机,它能显出画面,就好像我们在眼它就见,在耳它就听,在电话里面,它就能听到声音,那还是一个电。电没有两样,在哪个机器不一样,器具不一样,它起的作用不一样。在冷气的时候,它就有凉风就享受,在烤箱里面,它就能给我们做东西,热东西给我们吃,工具不一样,它起的作用就不相同。我们把电比喻作真心,眼耳鼻舌身是不同的工具,它在眼它就会产生见,能见,在耳它就能听,在鼻它就能嗅,在舌它就能尝,在意它就能知。不一样的根,六根,它起不一样的作用,其实它是一个,这个东西不生不灭,这个东西是真的。借假修真,他修的是要修真心,唯是自心,于此了达,这叫华严三昧。你对于这个事实真相真正是明了,真正通达,就定在这个地方了。三昧是住在这个地方,前面我们学过,一心止住,这就是三昧。

  佛在《楞严经》上教人舍识用根就成佛了,凡夫为什么成不了佛,成凡夫?他用识,他不知道用心。用心是什么?用心就是用六根的根性,根性是心。心跟识差别在哪里?心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不生不灭;识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它是刹那生灭的。用根不用识,是谁?法身菩萨,就是我们大乘教里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怎么成佛的?他用根,他不用识,这就成佛了,就是他用真心,他不用妄心。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众生都是用的识,就是说他有分别、有执着、有起心动念,六道凡夫全有,这三种烦恼全都有。阿罗汉跟辟支佛见思烦恼断了,就是说他不执着了,不执着他就得清净心,但是平等没有得到,觉没有得到。往上再提升,菩萨、佛他们尘沙烦恼断了,比阿罗汉高,可是他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再能把无明烦恼断掉,也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个时候他用什么?他用六根根性,他不用识,这就叫成佛,超越十法界。他住在哪里?他住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叫一真法界。我们在佛前面供果,果就代表一真法界,我们希望一生当中有这样的成就。所以它表法,提醒自己也提醒别人,做表法的。这是《合赞》里面说的,华严三昧就是自性里面的因果,而不是说别的。

  “如《嘉祥疏》云:此三昧皆饰法身”,法身就是自性,,“盖谓此三昧悉庄严法身”,底下说得好,“法身即本妙明心,即是自心”,这是自己的真心,不是妄心,妄心叫阿赖耶。庄严法性,这个地方的自心,就是法性、就是自性,名称佛说了几十个,一桩事情。一桩事情,佛为什么说那么多名字?这是教学的善巧,佛教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为什么?名字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执著名字相你就错了。不要执著名字相、不要执着言说相,言说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在这些假名假相当中,你要能够悟入它真正的义理,这就对了,这才叫学佛。在假名假相上执着那就错了,永远见不到自性,此地讲的自心就是自性。“故知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出”,这个法界就是自性,也叫法性,也叫自心,本妙明心,从这个地方流出来的,最后怎么样?“复又会归此法界也”,到最后还是要归这个法界,归这个法界成佛了。

  这一句在贤首国师《还源观》就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宇宙从哪里来的?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从哪来的?我们晚上看到的太空,无数的这些星系,这些星球从哪来的?贤首国师根据《华严经》所说的,告诉我们,从一体,这一体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名词他说得这么长,那是什么东西?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自心,自心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说这么多,那里头的意思就很丰富,我们讲自心很不好懂。自性就是自心,自性里面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德能是什么?见闻觉知,这是性德,自性里本有的。觉悟的时候,明心见性觉悟的时候它就现前,见闻觉知现前,实在说就是前面讲的,世尊在楞严会上讲的“舍识用根”,见闻觉知是六根根性,是真性。自性里面有圆满的相好,圆满的相好就是十法界的依正庄严,统统具足。所以它什么都没有,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你不能说它无,佛法里说它空,用空来形容它,它不显,但是它具足。到有缘的时候,它就能生万法,它就现,它就现出来了。所以不现的时候不能说它无,现出来不能说它有,为什么?现出来是个幻相,不是真的。刚才讲了,现出来的现象都是生灭相,生灭相就不是真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你看它现的相哪些相不生不灭?全都是生灭相。所以一定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于一切境界相里头不生执着,为什么?相是假的,那不存在的,你执着就错了,不执着就对了。可以用它,妙用,叫随缘妙用,妙用就是用的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动念,跟诸佛如来起的作用完全一样,是这么个道理。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

  你看,从一体起二用,这个一体就是此法界,从这个法界流出来。为什么会起二用?大乘经教里面常讲“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自性里面就起了个作用,就变成一个阿赖耶,就是妄心。妄心的体是真心,没有真心,妄从哪来?好像我们一个人站在太阳底下有个影子,影子从哪来?影子从人来的,人是真心,影子是妄心。但是形影不离,它不会离开的,为什么?它离开就不能存在,它不能离开,所以讲真妄一如。但是它是两桩事情,它不是一桩事情,你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我们迷就是迷的不清楚,把真的忘掉,以为妄的是真的。

  我们人人六根都有根性,谁知道六根根性?佛告诉我们,我们眼见耳闻,第一念是真心,就是见闻觉知起作用。第一念是你还没有起念头,我看,睁开眼睛看了,还没有分别、还没有执着,心像一个镜子一样,照到外面清清楚楚,没有起分别。第二个念头起来就分别了,起分别就错了,就是妄心,妄心会分别、会执着;会分别就是第六意识,会执着的第七识,它起作用了。阿赖耶的落谢种子,我们现在讲印象,你的见闻觉知落下印象,这个印象就好像记录在资料室里头,阿赖耶是个资料室,妄心起作用。资料室落印象,那就叫业,业遇到缘,果报就现前。所以这个第一念,一念不觉这一念,这一念没有原因。这一念是真的吗?不是真的,如果真的,它就真有原因了,它没有原因,它不是真的,叫妄念、叫妄想,要着重那个妄字,妄就是根本没有,起了这么一念。这一念要是止了,停止了,就回归自性,立刻就回归自性。它要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接着来,那就回不去,它就流出去,从此法界流,流到实报土;从实报土再流到方便土,诸位要晓得,方便土就是四圣法界;从方便土再流,流到凡圣土,凡圣土就是六道轮回,那就迷得非常严重了。佛菩萨慈悲教导,帮助我们回头,我们从六道回到四圣法界,从四圣法界再回到实报土,从实报土再回归自性,又会归到原来的地方。这有人问,回归之后会不会又迷了,又流出来,那不又变成轮回了吗?佛告诉我们,永远不会了,大彻大悟之后,永远不会再迷了。这个问题《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所以《楞严》在大乘教里叫“开慧的楞严”,开智慧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这两部经在大乘也非常著名。从法界流出,就是从自性流出,最后还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圆满成佛。

  下面我们看底下一段“总持”,总持就是陀罗尼,梵语叫陀罗尼,翻成中国意思叫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要用我们一般的话来讲,就是你抓住了总纲领、总原则,这就叫总持。“具足者,所具满足,盖云一切陀罗尼门无所不具也。”阿难尊者得闻持陀罗尼,得这个总持法门,佛所说的一切经,他纵然没有听过,他一接触他全都通达明了。我们也曾经在《六祖坛经》里面看到,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也得到了。我们知道,惠能大师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他二十四岁开悟,五祖忍和尚衣钵就传给他。我们怎么知道他得陀罗尼?我们从《坛经》记录里面看到了。他在逃难的时候,途中在曹侯村遇到无尽藏比丘尼,那是刚刚得到衣钵的时候逃出去,路上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比丘尼受持《大涅槃经》,也就是每天读诵,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古人难得,所以今人不如古人,这个地方看到古人的善根,就是她真干!《大涅槃经》的分量很大,现在在《大藏经》诸位能看到,它有两个译本,一个本是三十六卷,一个本是四十卷,所以都很长,她天天念。惠能大师那个时候是居士身分,没出家,外面人也不认识他,她在那里念经,他在旁边听。念了一段之后她停下来,惠能大师就把他刚才听的那个大意讲给无尽藏比丘尼听,她听得非常惊讶,他讲得太好了!拿着经本向他请教,能大师说:我不认识字。她说:你不认识字,你为什么讲得这么好?他说:这个与识字跟不识字没有关系。得陀罗尼,他抓住一切诸佛说法的总纲领,所以无论什么样经教,他一听他全懂,不但佛法懂,世间法也样样懂,没有一样他不懂的。因为这是你的自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